走进新疆 走近喀什

陈锡祥

<h3>  金秋十月,终于实现了心仪已久的探访新疆的计划,因为第一次走进遥远而陌生的新疆,难免有些新鲜和好奇。专列一路向西,奔向梦中萦绕的地方。都说不去新疆就不知道中国有多大,不去喀什就不知道新疆有多美。</h3><h3>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走进新疆这块阳光宝地,充满了无数的古老神话传说。这方土地辽远广阔,承载着无尽的沧桑。新疆的景色是粗犷的,天那么高,地那么广,山那么静,水那么秀,一切都没有修饰,一切都那么至情至性。</h3><h3> 笔者这次从新疆东部的哈密至西南边境的喀什、克勒苏柯尔克孜帕米尔高原,行程近3000公里,亲眼见证了诗人郭小川写过的:不进天山不知道新疆如此人强马壮,不走南疆不知道新疆如此天高地广,不到喀什不知道新疆历史源远流长。</h3><h3> 本篇只谈谈我的喀什、克州之行。</h3> <h3>  喀什是真正意义上最西边的城市,是中国大阳最后落下的地方。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2300公里,地区下辖一市十一县,全区面积1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5万,与八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888.5公里。有一类口岸四个,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有最美的伊斯兰风情,浓郁的西域文化,淳朴的民风民俗。</h3> <h3>  喀什是喀什葛尔的简称,古称疏勒,是祖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居住着维、汉、回等十三个民族,建城有2100多年的历史。1884年新疆建省,1952年设喀什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h3> <h3>  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率一支三十六人的使团远赴西域,西出玉门关,经匈奴人的地域,历时一年多到达疏勒,复立疏勒先王之子为王,辅佐疏勒王18年,得到了百姓的拥戴。至今喀什城还有斑超路、班超公园。</h3> <h3>  每天早上十点(相当内地上午八点),喀什古城都会上演一场以迎接班超形式的热烈隆重的开城迎宾仪式,疏勒王亲临城外迎接远道贵宾。</h3><h3> 开城之前,阿凡提大叔与游客共同跳维族舞蹈。</h3> <h3>  喀什古城外。</h3> <h3>  古老的喀什古城还保留了部分陈旧的民居,一眼望去仿佛到了阿富汗、土耳其或巴基斯坦。</h3> <h3>  有人说:喀什白天像中东,夜晚像浦东。一点不假,1000多年前这里就是中东阿拉伯人的商贸集散地,1982年喀什又列为国家乙类开放城市。</h3> <h3>  喀什古城的民居,游客可走进任何一家庭院参观。</h3> <h3>  这是维族人具有特色的大门,来访的男性客人可以叩大铁环叫门,女性客人只能叩小铁环。</h3> <h3>  游览喀什古城容易迷路,如果没有跟上团队靠自己感觉是很难走出去的。万一掉队了,只要跟着有导游的团队就没事。因为下一站都是必去的全国最大的清真寺。</h3> <h3>  这里是全疆穆斯林聚礼之地——艾提尕尔清真寺,号称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清真寺。</h3><h3> 可能有人还记得,前些年这里发生过多起血案。</h3> <h3>  虔诚的穆斯林每天要做五次礼拜,即:晨礼、晌礼、午礼、昏礼、宵礼。每次15分钟,可在家自行礼拜。 </h3><h3> 每逢礼拜天或过年过节,特别是“古尔邦节”,这里会聚集多达10多万教徒,聆听经文,开展宗教活动,通宵达旦跳起“萨满舞”迋欢好几天。</h3> <h3>  </h3> <h3>  喀什还是世界回族、维吾尔族的起源之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研究回维文化学者来此探访。</h3><h3><br></h3><h3> 这就是全国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清真寺正门。</h3> <h3>  香妃园,原名“阿帕克霍加墓”,是伊斯兰传教圣裔的陵墓。墓内葬有同一家族五代七十二人,香妃也落葬在此。</h3> <h3>  香妃真名伊帕尔汗,是乾隆皇帝四十多个爱妃之一,封为“容妃”。因“玉容未近,芳香袭人”,自幼体内散发着一种神秘的香气,招来众多的粉蝶跟随萦绕,加上长得俊俏,又是异域情调十足的女子,进贡给乾隆皇帝,得到乾隆的特别宠爱,皇宫内都称之为“香妃”。</h3> <h3>  香妃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八年,五十五岁去世。按照穆斯林的贯列,乾隆派了120人,历时三年六个月,将其从北京运回喀什,葬于阿帕霍加墓地。这是香妃的画像。但也有史为证,香妃确切的葬身之地是河北遵化县清东陵裕妃园,喀什是她的衣冠冢。</h3> <h3>  维族人死后用白布裹身,直接埋入两米以下的土中。夫妻不合葬,同性别家族合葬,叫落叶归根。也不要任何陪葬品,所以也没有盗墓事情发生。</h3> <h3>  喀什人非常纯朴善良,走在大街上人们都会对游客报于笑脸。这位美丽的姑娘就是我们的导游古丽,她是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为了迎接江西客人,受政府委派全程陪同。她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接待过很多中央领导人”。美丽善良,热情大方,能歌善舞,给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h3> <h3>  她也是随团的政府工作人员。</h3> <h3>  这位74岁的维族大叔,在大街上满面笑容,用不太标准的汉话对我们说:新疆好!国家好!共产党好!</h3> <h3>  修鞋工匠。</h3> <h3>  互致问候。</h3> <h3>  木制工艺品。</h3> <h3>  手工制作帽子。</h3> <h3>  卖新疆“朵帕”(花帽)的商人。</h3> <h3>  在墙边晒太阳。</h3> <h3>  卖馕的商人。</h3> <h3>  维族儿童。</h3> <h3>  手工制陶艺人。</h3> <h3>  阿凡提大叔。</h3> <h3>  阿图什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又是赛福鼎的故乡。下辖一市三县,全州62万人,1577O4户。其中阿克陶县就是江西省对口支援县。</h3> <h3>  我们乘座火车是江西“援疆号”专列,又是到阿克陶境内,克州政府非常重视,早上六点下火车(相当内地凌晨三点钟)受到当地克孜族人载歌载舞的欢迎。六辆警车开道,沿途交叉路口都有全副武装的警察把守。政府在阿图什市豪华接待中心宴请江西游客,吃了丰盛的手抓饭早餐,就像是到亲戚家做客,让我们切实感到民族一家亲。</h3> <h3>  早餐后六台警车护送旅游大巴一同前往帕米尔高原的卡拉库尔勒湖。沿着314国道——中巴友谊国际公路经盖孜大峽谷(当年唐僧西行路线),攀行到帕米尔高原中部四千米的区域。</h3> <h3>  沿途经过多个边境检查站,最严格是盖孜边检站。大小车辆排了几路,长达数百米。我们幸好有当地警车开道,边检非常快捷。</h3> <h3>  这里有一段特别荒凉的河谷,对摄影人具有非常的冲击力,让你感叹,让你称奇。</h3> <h3>  盖孜大峽谷怪石嶙峋,奇峰陡壁,地势险峻。行走几百公里不见村庄,有的全乡只有十多个人。</h3> <h3>  公路多沿河岸行进,很多路段被山体崩塌毁坏而改道。 </h3><h3> 这里的山体大都呈现出五颜六色,赤橙黄绿黑白相间,像是用颜料涂抹过的。</h3> <h3>  随着光线和角度变化,这些山体也会显现出不同的色彩。</h3> <h3>  当汽车行驶到海拨到2500米以上时,大峽谷更加梦幻神奇,景色迷人。层层叠叠,山如刀削。峽谷底部一条奔流不息的盖孜河,从雪山流出的河水终年不断的冲击着河谷,乱石遍地,山野寂寥。天上不见飞鸟,地面没植物,除了电线杆是直立着,几乎看不到任何生命体,仿佛回到了洪荒时代。</h3> <h3>  这些色彩斑斓山体,都位于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与盖孜河交汇处314国道两边。据说红色是含铁,黑色是含煤,黄色含铜……。这片七彩土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摄影爱好者。</h3> <h3>  途中设了一个休息点,除一个厕所没有其它建筑物。看到没有?女游客攻占了男厕所。</h3> <h3>  一九六三年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并在这里拍摄。</h3> <h3>  白沙湖,又叫恰克拉克湖。位于314国道边上,由于千百年来风沙侵袭,使得沙湖周围的山体遭到侵蚀风化,变成灰白色的沙子,形成了沙山、沙湖,白沙如雪,景观令人震撼。(新疆还有一个白沙湖在哈巴河县境内)</h3> <h3>  政府在这里建了很多店铺,但大多数都是空店。</h3> <h3>  这些柯尔克孜族人在旅游旺季远离家乡,在路边做点小生意。</h3> <h3>  克孜族大多居住在昆伦山脚下,村民要去一趟乡里骑毛驴也要七八天。余秋雨先生《西域喀什 山河之书》纪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妻子最高的愿望是想去一趟县城,丈夫不让,说这么漂亮的女人,走那么远,怎么还回得来?</h3><h3> 几十年后丈夫去世了,妻子也走不动了,每天在村口看到,总有一些人从她们村边走过,是去乡里吗?是去县城吗?难道还有更远的地方?</h3> <h3>  卡拉库勒湖(克孜语意为黑湖),是这次摄影旅游的终极地。位于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冰峰的山脚下,距阿克陶县160公里,距喀什220公里,海拨3600米,湖面10平方公里,水深30多米。</h3> <h3>  慕士塔格峰海拨7546米。</h3> <h3>  东面矗立着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湖光山色、水清草丰。清澈的湖水与皎洁的冰山倒影相辉映。湖面上野鸟款款、水中鱼儿成群。湖水在一天之中会不停的变幻颜色,令人迷茫。</h3><h3> 每当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时,湖水会神奇的变成黑色。这里也有“水怪”的传说。</h3> <h3>  帕米尔高原不愧是“摄影家的天堂”。</h3> <h3>  山颠上的旷世白雪,从古老荒原走过;帕米尔的一声长号,冰冻的河水开始消裂;高台民居演绎着流年碎影,喀什古城叙述着沧桑变迁。我仿佛听到悠扬的驼铃声,又仿佛听到边塞鼓瑟战马的嘶鸣。</h3><h3> 班超西域功德永垂!</h3><h3> 张骞出塞名垂青史!</h3><h3> 唐玄奘西去路上留下了《大唐西域记》昭示华夏。</h3> <h3>  历时17天的新疆之行,深刻感受到新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山川秀美,古迹遍地,民族团结,民俗奇异,充满活力。</h3><h3> 新疆是永远的风景画册,喀什是一本读不尽的史书。</h3> <h3>  到了这里才算是到了新疆,到了这里才算是到了天堂。</h3> <h3>  沿着G314国道(亦称喀拉昆伦公路、中巴友谊国际公路),再往前不远就是通往巴基斯坦的红旗拉甫口岸。再见了,帕米尔!再见了,喀什!“当我离开她的时候……”歌声从我心中涌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