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老移民的乡愁情结

浙赣恒

<h3>  “一个甲子的移民史,半个世纪的里莫村”!2019年是舍小家为国家千岛湖移民60周年,移居江西省宜黄县东陂镇排上村50周年的纪念年。</h3> <h3>  忆往事,60年前的我才5虚岁,是坐在谷箩里由母亲挑着担隨着近30万千岛湖移民大军步行60里路程,后靠到汾囗区中洲一大队落户。60年后的今天我已是身处异地他乡,满头白发步入了老年阶段。此时此刻胸中的“五味瓶”忧如翻江倒海!</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font>我的故乡在千岛湖水底,位于遂安县狮城东门外三里路的洙水章家村。600多年前我们的始祖“应祥公”就在这块沃土上开基立业,繁衍生息。1959年移民时共247户,907人。章家村呈“一字形”摆布近千米,门前是晒坦,坦前是池塘,池塘前面是武強溪。村东有座关公庙。村西有座七层六面的“奎文塔”。因为座落在章家村,又叫“章家塔”。也叫“砖塔”,因为这座塔全部是用特制的砖砌成的,没有用过一根木头。村中有“七星伴月”。大门面对“凤山尖”,屋后是连绵的山林,一直延伸到“金山尖”。</h3>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章家村共有耕地面积2332亩。其中,水田面积1376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莲藕、脖荠等。旱地面积有956亩,其中,三都畈上就有500余亩,主要种植玉米、花生、大豆、大麦、小麦、甘庶等农作物。山林资源也很丰富,盛产栢村、杉树、松树、毛竹、杂木等。<br>&nbsp; &nbsp; &nbsp; &nbsp;每年的正月十二是章家村的“迎月半”日,十里八乡的亲友都会前来章家村参加“迎月半”活动。《洙水章氏》的子孙们都来到门前坦里舞龙灯、跳竹马、踩高脚、唱睦剧非常热闹!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为了支持国家兴建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解决华东地区的工农业用电问题。按照新安江水电站的设计,海拔在108米以下的村民必须迁出库区。我们章家村的海拔高度只有70余米,属于必迁对象。</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于1959年农历2月21日全村247户,907人离别故土,背景离乡后靠到60里路以外的汾口区中洲村、下山头、童家坞、水碓角、強埂五个村落户。<br>&nbsp; &nbsp; &nbsp; &nbsp;由于大批移民挤到当地造成人多地少,生活难以维持。一年后部份移民又移到汾口区畜牧场从事养殖业(里莫村的章将西家就是其中一户)。又一年后这些移民又“拉倒车”返回库区的百亩畈,在库区的“消落区”开垦种地,又被政府赶走不允许在库区里生产生活。1961年至1963年期间又有部份人移到浙江省松阳县,共83户386人。移到浙江省常山县,共85户365人。还剩下的22户共138人于1969年12月16日启程迁往江西省宜黄县东陂公社西源大队(我家是属于章家村移民剩余下来的其中一户)。还有极少数章家村移民在本省投亲靠友。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1959年第一次移民时我才5虚岁,当时没有何交通工具,我是坐在谷箩里由母亲挑着担步行60里路来到中洲村的。被安排在中洲第一大队武強溪旁边的老社员家里,这里的房子全部是用石头砌成墙的,只空出一间约20平米的房间,全家6人挤在一个房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我家在中洲村住了10年共换屋搬家3次。我们在中洲村非常困难,一年只有半年粮,只好去山上挖蕨茎荷、挖葛根洗粉充饥。地里的青菜、萝卜、红薯、红薯叶、南瓜、南瓜叶、苎麻叶都属于上乘的食物。甚至把米糠和玉米蕊做成馃充饥。我家特别困难,移民后由于父亲劳累过度积病成疾,又没钱治疗,更无力参加集体劳动。只能牧一只耕牛,每年记800工分,(每10分工分只有0.3-0.5元),一年下来一个主要的劳力只能挣到30-40元。全凭我母亲勤奋劳作维持生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由于家庭困难,我哥15岁就弃学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他为了挣高工分就要求去石灰矿上做事。不幸的是,他在19岁的那年因矿山塌方造成2死2伤,我哥压的最惨,全身压的粉碎成饼,章金马的父亲帮忙收尸,在捡殓时无法穿衣,只好用一块白布和一块青布把粉碎的尸体包起来入棺。这种天灾和人灾降落在我这贫穷人的家里真是雪上加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 中洲村的大队干部和生产队上的代表,以及章家村的宗族(章始元、章炳文、章德祥、章世林、章将西等人)都前来安抚,并请求我母亲提出善后处理要求。我母亲则说: “这次矿难己经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不会向集体提出赔偿要求,只要求生产队里买一口好点的棺材把我儿子入土就行了”。可见千岛湖移民是多么地高风亮节的胸怀!</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我哥公殉后对我父母打击极大,本来病魔缠身的父亲病情更加严重,又无钱治病。母亲因中年失子悲痛过度,五天五夜米粒没进,又闹出了胃病,生活极度困难。无奈之下,只好把年仅14岁的二姐弃学,跟着叔叔学裁缝做童工。<br>&nbsp; &nbsp; &nbsp; &nbsp;我也很懂事,知道家庭中的困难。星期天就去采猪草,12岁就跟着同伴去5里路远的山上砍毛柴,13岁就到10多里路远的山上砍大柴。寒冬腊月满地大霜时就用稻草包脚保暧,然后再穿草鞋。两脚冻的发紫又造成冻疮。冻疮发炎了又不能穿草鞋,只好砍柴时穿草鞋,担柴时打赤脚。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为了解决移民生存问题,1969年经国务院批准,把难以维持生活的移民再次迁移到江西去。我们就派出了以章始元为首的章金荷、章德祥、余金亮共四位代表前往江西省宜黄县东陂公社考察定点。东陂公社派出了桂如林和王东林两位公社干部带领他们前往管坊大队参观考察。当他们走了五里路远的地方,大路两边的柴草把路都盖着了。问了一下公社干部还有多远?他们说还有10里路。这时章始元就大发脾气,这样的地方我们坚决不去!马上返回到东陂公社,強烈要求东陂公社重新安排。后来公社干部就带领他们到西源大队(现在叫排上村)参观考察。这个地方离208省道只有2里路,地势也开阔,土地也集中,交通也方便。共划拔300亩水田,10亩旱地,800亩山林,还空出“里莫”和“油榨下”两个自然村给我们临时安置。我们的村名是按原址“里莫村”而取名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转移到江西的安置点确定以后,迅速确定迁赣人员。据统计,共有26户145人。紧接着安排移民前期的准备工作,所有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农具、种籽、耕牛等物资要全部带到江西。并且各家都在自已的家具上用油漆编写好自家的号码,看到号码就知道是谁家的家具,我家的号码是第19号。中洲村的老社员也很好,他们每户人家搓5斤稻草绳给我梱梆家具,所有的物资都由老社员给我们搬到10里开外的龙门里的公路沿线。</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这四张照片是我们移民到江西前造的花名册,当时是由章跃迁执笔记摘,现在仍然保存完好。上面记摘了各家的户主和家庭成员,家庭成份、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信息。在迁移途中政府发给每个移民人口5元钱和2斤全国流通粮票。可是大家都不舍得用,每家人家都备好了豆腐干、辣椒酱、霉豆腐、玉米馃、糯米粽等食物在途中食用。迁移人员只允许携带在途中用的食物和被子,其他物件全部由货车运走。<br>&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迁移的人员于1969年阳历12月16日,农历十一月初八上午十二点钟之前离开住地,前往龙门汽车站等候客车上车。我们离开时当地的老社员依依不舍,他们送我们到中洲田畈亭子里。我们三步一回首与这些老社员挥泪告别。我大姐送我们到龙门汽车站上汽车,我二姐夫送我们到衢州火车站上火车。分别时的情景忧如生死离别!<br>&nbsp; &nbsp; &nbsp; &nbsp;启程前的一天下午,我拿着3柱香、3个草纸包,前往长眠在中洲的哥哥坟上。告诉他:“我们明天就要启程转移到千里之外的江西去了,按照移民规定我们不能把您带走,以后就不能常来祭奠您了,但是我会永远怀念您的”。移民到江西15年后我才首次返回淳安探亲,才去祭拜长眠在中洲的哥哥。为了怀念他,在2014年冬至我和二姐、二姐夫共出资万元把哥哥的坟墓重新立碑修复。表达我们的兄弟姐妹情吧!<br>&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在阳历12月16日,农历11月初八日下午4点多钟在龙门汽车站乘坐3輪客车前往衢州火车站,大家就在火车站候车室的地上席地就寝一宿。第二天下午1点多钟乘坐火车前往江西,在向塘站转车换乘到崇仁火车站,下车时已是夜晚7点多钟了,大家又在崇仁火车站候车室席地就寝了一夜。第三天上午9点多钟宜黄县派了3輪大货车,耗时4个多小时把我们装到东公社西源大队。在途中时间长,路况又不好,坐在车箱后面的人滿头都是灰尘,坐在车箱前面的人空气不流通,货车又没有窗子,很多人没有坐过汽车很不适应而晕了车,在车上恶吐的一塌糊凃,不想吐的人也跟着吐起来了。到达安置点的时间是1969年阳历12月18日,农历是11月初十下午两点多钟。这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 &nbsp; &nbsp; &nbsp; &nbsp;下车 吃过饭后,大家就去找临时安置房,每户人家只有一间约20-30平米的低矮板壁屋、牛栏屋、油榨坊。我家人少就安排在10多平米的牛栏屋里住。<br>&nbsp; &nbsp; &nbsp; &nbsp;吃饭怎么办?又没有厨房做饭?大家就搬来大石头把铁锅架在石头生火做饭炒菜。冬天北风很大,一刮风就把地上的柴叶、灰尘吹到食锅里去。下雨天妇女做饭要戴笠帽、披簑衣,下雨时笠帽上的雨水又流到食锅里去。石头缝里闯出来的火苗又把簑衣上的棕毛燃烧了。于是大家又去山上砍树、割茅毛、用小山竹做篱笆当墙,搭起了茅棚厨房。再去捡些石头、破砖、用黄泥糊起黄泥灶,各家的灶头形状各异,只要能方便做饭吃就行了。这种“黄泥灶头”是千岛湖移民的杰作!天干物燥的时候有个别人家不注意又把茅棚屋烧成灰了。这就是千岛湖移民的泪!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人员到达后物资也陆续到达,货车一到全村人员齐上阵,无论是谁家的物资大家齐心协力搬运到谁家去。为了确保大家的财产安全,在运物资前就安排了时任副队长的章秉文同志,由他带领程泰然、章跃迁、章金马、章将西、章将田等人在龙门汽车站、衢州火车站、崇仁火车站守候物资以防被盗,上下车被损。夜间北风啸叫,寒风刺骨还在四周巡逻,长达10多天的时间才回到安置点的家中。他们是移民途中最辛苦的人!<br>&nbsp; &nbsp; &nbsp; &nbsp;特别是副队长章秉文同志,他的妻子在移民时接近临产期,从安全角度考虑,她不能隨着大家一起长途徒迁,要到产后恢复身体了再来江西。他就把妻子和13岁的大女儿以及5岁的小女儿留在中洲。把11岁的儿子和7岁的二女儿托嘱给大家带到江西,他自已带领守物资的人员负责大家的财产安全,并且把所有物资装完了车才随车到家。这种顾大家舍小家的移民精神是宝贵的财富!<br>&nbsp; &nbsp; &nbsp; &nbsp;妻子分脕时丈夫不在身边,所有的物资都搬走了,分脕的床也只有几块木板和两条长橙。产后又没有营养品补身子,最好的食物是一块白豆腐。身边还要照应5岁大的小孩,心中还要牵挂远在江西的丈夫和儿女。这就是千岛湖移民的寒酸! &nbsp; &nbsp; &nbsp; &nbsp;我是跟随父母亲共3个人迁移到江西来的,当年我15虚岁。次年在东陂中学读书,每当星期天和寒署假坚持到生产队里劳动挣工分,每天的底分4.5分。每天晨早去生产队做事可挣1分工分,吃过早饭后带上霉豆腐、辣椒酱、淹菜干放在书包袋里步行6里路到东陂中学读书。生产队里在东陂镇上买的化肥都是我们几个读书的学生两人扛一包运回家,又可挣到0.5工分。这样日积月累我一年下来边读书边劳动也挣回500余工分,自已一年的囗粮钱没问题了。<br>&nbsp; &nbsp; &nbsp; &nbsp;那时全生产队算我家最穷,移民时只有3个人口,建房费只有700余元,只好建两间约40多平米的新房。我父亲因病魔缠身长达10年之久不能参加生产队做事,还供我读书,全靠母亲勤奋劳作维持家庭。建房时我母亲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晚上点着煤油灯担泥填屋基地,没钱买水泥做地面,就在夜里敲打黄泥平整地面。因我父亲久病无钱治疗于1973年5月病故。由于移民到江西离浙江淳安相隔千里,当时寄封信也要7天时间,拍个电报也要2天才收到,坐车也要3天2夜才到。所以,父亲去世时远在淳安县的两个姐姐都不能如期来到江西与父亲最后见上一面,送上一程。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生产队刚到江西时开会的地方都没有。于是大家动手到山上砍树做屋柱,割茅草当瓦片,用小山竹编篱笆当墙,兴建了约60平米的“茅棚大会堂”!茅棚内做了两张桌拼在一起,桌上放两盏马灯照明,桌子四周放长橙,劳作一天的社员就坐在橙上围绕在桌上开会议事。在这栋“茅棚大会堂”里第一个欢送章跃迁光荣参军,第一个宝送章金马上大学,第一个章将田对着党旗宣势光荣入党,还有章新民、章培生,章阳求、章美莲、章妹娇、章富莲、余苏莲、章跃琴等十几位年青人在这里对着团旗宣势光荣入团。在这里秘密传达“9.13”林彪叛跑事件,在这里还批斗了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还开办了“农民夜校”,它是我们里莫生产队参政议政,政治、文化、娱乐的埸所。这种“茅棚大会堂”唯有咱们千岛湖移民才拥有!</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移到江西后我们的老队长章始元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带领全体社员苦干加巧干。充分调动全村人的积极性,男女老少齐上阵,妇女们中午不烧火做饭,中午的饭都是和早饭一起做好,把饭放在灶堂里保温,把菜放在锅里保温,吃完中饭后立马出工做事。<br>&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生产队有七、八十亩深脚烂泥田,耕牛无法下田全靠人工挖田种水稻。冬季集中劳力在两旁山脚边开1米深的排水沟,中间开1米深、80公分宽的“破肚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同时把这些深脚田全部冬翻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冬季天寒地冻,水面上结有一层厚厚的冰层,大家脱掉鞋袜打赤脚把冰层敲碎再一锄头一锄头把烂田翻卷。<br>&nbsp; &nbsp; &nbsp; &nbsp;清明过后天气回暧,江西的田里蚂蟥特别多,人站在田里半个小时成群结队蚂蟥就爬在脚上叮着吸血。我们在浙江从来没见过蚂蝗。有些人晚上收工迟,脚上的蚂蝗没有洗掉,吃过晚饭就上床睡觉,第二天折被子时才发现吸饱血的蚂蟥掉在床呢!大家人心慌慌。于是生产队长章始元就下命令: 凡是下田做事的人,每人腰上系一个小竹筒,在竹筒里放盐,一旦蚂蝗上脚就把它抓到竹筒里毒死。采取人民战争消灭蚂蟥其效果还很不错呢,保护了人民身体健康。同时把山湾里的田两边砍掉两丈高(约6米多高)的柴、草、树增強阳光,又把砍下来的柴、草、树集中烧成火土灰积有机肥料。还有60余亩缺水的干旱田,在山湾顶上筑塘蓄水。大力扩大单季改双季面积。只能种一季水稻的田,在秋收以后种上油菜,实行水旱轮作,又解决了吃油问题。经过三年的努力彻底地改变了面貌,低产田变成旱涝保收的丰产田。1970年的粮食总产只有9万余斤,1972年粮食总产达20万斤,三年粮食总产翻一番,每年年终分红达1元以上,家家户户都进钱,没有一户超支户。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在改造良田的同时我们着手建新房,1970年进行选村址。为了不占良田,我们选在高排的山岗上建村。经70余岁的“风水先生”章迁田(章红卫的爷爷)观测后说: 村后这座山是座孤山,形状象“鲤鱼散籽”,与遂安县章家村的“七星伴月”相对应,是个人丁兴旺的好位子”。为了早日建好新房又要确保农业生产,大家白天操作农事,睛天的晚上点着煤油火把平整宅基地,然后大家抽签分配宅基地。村庄呈“八字型”排列,进村口子上是鲤鱼嘴,然后向两边延伸,公房屋在村中间,公房屋后面是3米高的晒坦,晒好的粮食直接担到二楼往一楼仓库倒,分粮食时大家在一楼开仓分粮极为方便。公房屋前面是宽广的广場供大家活动。第一代移民房共建了1栋5间2层砖木结构的公房屋,19家泥墙屋,6家砖墙屋。</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移到江西后实现了“三年改造低产田,四年建好新村庄,五年实现东陂公社最富裕的生产队”,大家都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由于里莫生产队很富裕,村里的大姑娘都不愿意嫁出外村,出现了“里莫姑娘不外嫁”的怪现象。据统计,在七十年代期间全村有15位大姑娘在本村找到了自已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结为伉俪,都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br>&nbsp; &nbsp; &nbsp; &nbsp;五十年的历史,五十年的奋斗,结下了五十年的硕果,我亲眼见证了里莫村的大变化。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nbsp; &nbsp;在怀念故乡之际,在回忆两次大移民的亲身经历之时,今天编写的这篇拙文虽然是家史,但是又是村史,也是千岛湖移民史,它是30万千岛湖移民中的一个缩影。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要弘扬“不畏艰难,勇于奋斗,流泪流汗,重建家园”的千岛湖移民精神。我们要把他乡变为家乡,前辈人的泪水和汗水铸造的美好生活一定要珍惜!</font></h3> <div>——————————————</div>作者:章高虎<br>照片:章高虎 章跃迁<br>编辑:王恒<h3>微信:1521626499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