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丹城中学文科课堂节语文组活动</p> <p>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引领教师聚焦课堂,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展示学校发展新风采,丹城中学举办首届课堂节(2019学年第一学期文科)活动。为期两周的文科课堂节语文组活动,在暖阳中开始,在热烈讨论中结束。</p> <p> 第一堂课,王巧红老师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新尝试,带我们走近李清照,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中以小组活动通过制定手抄报框架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深刻了解李清照生平经历,作品风格及形成原因。</p> <p> 韦法初老师以《杞人忧天》开课,充分落实文言合一。在课堂上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以严文井讲寓言的话语串联整个课堂,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含义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p> <p> 杨蒙蒙老师的《乡愁》引导学生感受余光中先生几十年的恋国思乡之情。在课堂中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抓住意象和特殊词语推敲分析,将乡愁上升到国家文化层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p> <p> 作为新教师的董云秋老师大胆尝试名著阅读《西游记》,以“智计”为切入点,从认识三十六计开始进入课堂,带领学生阅读《智擒红孩儿》片段,在分别分析孙悟空与红孩儿对峙过程下所使用的计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由一篇向整本书阅读努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西游记的主题。</p> <p> 丁林老师的《曹刿论战》由听歌想象战争场景入手,引导学生结合《左传》和《春秋》中对此战的描述分析论战,创意地设计补全对话中动作神态的方式,结合学生课堂上生动大胆地自我演绎,学生也更清晰地感受到论战中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p> <p> 周梦琪老师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由文到言,从落实基础开始,先带领学生领会文意,再带领学生通过解读对话,理解讽谏的艺术魅力。从邹忌的家事向国事过度,以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改变串联全文,引导学生体会《战国策》叙事风格。</p> <p> 上课老师们精心准备,精彩演绎,课下评课老师也积极参与。从上课老师的课堂阐述,到评课老师点评,针对课堂中的亮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作为新教材新尝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整本书阅读,教读与自读,都引起了老师们热烈地讨论。</p> <p> 韦法初老师以“六个结合”——名著阅读的精读与跳读结合、寻找与讲述的结合、阅读与探究的结合、文本与文化的结合、教学与命题的结合,归纳本次活动,让老师们也更深刻的理解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p> <p> </p> <p> 作为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教研员戴铭红老师也在课堂节闭幕活动中作了总结性的发言。戴老师结合近期各地都在进行的新教材新课堂,引导老师们思考如何在无考纲引领下应对新挑战。同时,她也提出了期许,课堂节作为教研组活动,将老师们聚集在一起齐思考,共进步,相信丹城中学语文组定会越来越好。</p> <p><br></p> <p> 首届文科课堂节语文组活动到此结束,每一位老师的积极参与都使我们相信,挑战的旅途中,不只是慌乱脚步的追逐,我们定将更加坚定前进的脚步,让我们一起期待下届课堂节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