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谈及“丝绸之路”,大多数人脑海中往往都会联想到“浩瀚大漠里的袅袅炊烟”与“悠悠古道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有一条“南方丝绸之路”,这是一条沟通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重要通道,亦是中国西南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的“桥梁”。</h3><h3> 我之前对“南方丝绸之路”是完全陌生的,幸运的是在临近年末的时候,蓝老师带着我们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一些地方进行了田野考察,虽然未能详尽走完全部路程,但也对这条通道有了初步的认知。本次丝路之旅,点滴皆可回忆。</h3><h3> 2019年12月25日,在蓝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跟随着蓝老师的脚步开启了今年最后一次远途田野考察。</h3> <h3> 12月25日早上,从成都出发沿京昆高速一路向南,临近中午进入雅安市汉源县境内,在汉源县九襄镇驶离高速,前往汉源县清溪镇考察。图为在驶离京昆高速时所拍的九襄镇局部。</h3> <h3> 在九襄镇驶入108国道,之后向北行至清溪镇,考察该地的清溪古城。《清溪古城简介》介绍这里是州、县治地长达1346年的千年古县城,一个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古盐道交汇的重要驿站。考察队首先来到清溪文庙,1986年蓝老师考察“南方丝绸之路”时曾经在此处住宿两晚。图为蓝老师在文庙前为同学们讲解清溪镇在“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h3> <h3> 清溪文庙始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嘉庆四年(1799年)迁建今址。中轴线自南向北分别是万仞宫墙、檑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与后殿崇圣祠。整座文庙占地面积5145平方米。图为清溪文庙泮池状元桥。</h3> <h3> 清溪文庙大成殿,殿宽五间,进深三间。采用歇山顶式斗拱重檐,方砖铺地。</h3> <h3>大成殿前精美的镂空雕刻。</h3> <h3>站在大成殿前高台上俯瞰庙内。</h3> <h3>清溪文庙檑星门前留念。</h3> <h3> 走出清溪文庙,我们来到清溪镇老街。那古朴的房屋,仿佛在诉说着这里辉煌的过去。在一座照壁前,我们看到了富有时代特色的“五角星”。</h3> <h3> 站在古城内看北门。充满古韵的城门,以砖拱立而成,长达17米,历经六百年的风雨,雄风依旧。</h3> <h3>从城外看北城门。</h3> <h3> 清溪古城北门外旧时曾有道路通往荥经县,1986年蓝老师曾从这里徒步翻越远处的高山,当时山中的碥路保存较好。由于距离城镇较远,人类活动影响有限,历史时期的石碥路大多保留下来,因时间关系,未能实地寻找。</h3> <h3> 清溪古城老街上的一座楼阁,虽是新修,但形制与原样相同。目前,老街两旁的房屋大多得以翻新,传统建筑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当地政府为开发旅游资源,在街边墙上能够看到介绍该地名人的图文。</h3> <h3>师生们徜徉在老街上。</h3> <h3> 结束清溪镇的考察后,我们沿108国道向南行驶至京昆高速公路入口附近,找了一家当地特色餐馆,品尝这里的黄牛肉。</h3> <h3> 餐馆门口悬挂着让人垂涎三尺的牛肉制品。</h3> <h3> 丰盛而色香味俱全的黄牛宴,田野之旅亦是美食之旅。</h3> <h3> 吃过午饭后,我们继续沿京昆高速南下,当日目的地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图为菩萨岗服务区的蔚蓝天空。</h3> <h3> 在车内能够看到远处的山峰上有积雪,如同电视上看到的青藏高原。</h3> <h3> 宽阔的安宁河如同碧玉,该河向南注入雅砻江,最终汇入长江。</h3> <h3> 25日下午六时许,抵达西昌市境内,这里有我国著名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我小时候认为西昌是一个发射火箭的地方,到了这个地方才发现,西昌不仅具有航天城的气息、还拥有秀美的景色。当晚夜宿西昌。图为夜色中邛海边的“古榕月韵”牌坊。</h3> <h3>26日清晨,在邛海边远眺西昌城区。</h3> <h3> 邛海边的海鸥,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h3> <h3>在邛海边合影留念。</h3> <h3> 26日上午,考察队一行离开西昌市区,沿京昆高速继续向南。高速公路经过的安宁河谷地,东西两侧都是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因此京昆高速、108国道、成昆铁路和成昆高铁都穿过这片区域。由于地形因素,该地拥有较为丰富的风能资源,图为德昌境内的风力发电场。</h3> <h3> 中午抵达张铭师兄家乡——德昌县。德昌县城亦位于安宁河谷地,图为德昌县城的安宁河大桥。</h3> <h3> 图为德昌县宽裕乡西侧巍峨的群山,张铭师兄介绍这条山脉的背后便是雅砻江,因此这条山脉是安宁河与雅砻江的分水岭。</h3> <h3> 在张铭师兄家附近采摘的草莓,颜色诱人、十分可口。</h3> <h3> 一顿原汁原味、土色土香的农家饭。</h3> <h3> 在院子里品尝蓝老师的厨艺,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h3> <h3> 26日下午,与张铭师兄告别。我们继续沿京昆高速南下。图为攀枝花境内的安宁河谷,看起来这片区域植被覆盖率不高。</h3> <h3> 京昆高速攀枝花金沙江大桥,不远处为攀枝花钢铁企业。</h3> <h3> 车窗外远处的地貌像极了老家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h3> <h3> 晚上七时许,进入云南楚雄永仁县境内。太阳虽落,余晖犹在。在永仁县驶离高速,沿217省道于晚八点多行至大姚县。当晚夜宿大姚。</h3> <h3> 大姚县城一角。蓝老师讲解,这里古时属姚州府,在唐代是唐与南诏争夺的地区。</h3> <h3> 27日上午,我们沿322县道前往姚安县石羊镇考察该地的文庙与盐井遗址。石羊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目前当地政府为开发旅游,在镇内沿街修建了仿古风格的建筑。图为石羊古镇老街。</h3> <h3> 石羊镇在历史上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聚落。该镇因盐而兴,被誉为“滇国盐都”,民国时为“盐丰县”所在地。据蓝老师讲,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在各个时期的线路有所不同,唐代今天云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在大理,因此在云南境内主要走今天的永仁、大姚等地抵达大理。当云南地区政治中心转移到滇池周边时,路线则是经永仁、元谋等地抵达昆明。图为石羊镇文庙前的万仞宫墙。</h3> <h3>石羊文庙入口。</h3> <h3> 石羊文庙大成殿。大成殿内有一尊巨大的孔子铜像。</h3> <h3>在石羊文庙棂星门前合影留念。</h3> <h3> 离开石羊文庙后,我们来到“盐文化博物馆”参观。</h3> <h3> 师生们仔细参观博物馆内的展品,蓝老师不时为我们讲解相关的知识。</h3> <h3>博物馆内的盐井名为“庆丰井”。</h3> <h3>“庆丰井”内部。</h3> <h3>石羊镇盐文化博物馆内展出的“锅盐”。</h3> <h3> 参观完盐文化博物馆,我们来到镇上的“晒盐篷”。</h3> <h3> 师生们阅读墙壁上张贴的《手工制盐流程图》。</h3> <h3>在“晒盐篷”处合影留念。</h3> <h3> 结束对“晒盐篷” 的考察后,我们来到“五福井”。“五福井”位于石羊镇西北,因大门紧闭无法入内,从窗户中能够看到内有一通石碑。图为“五福井”外景。</h3> <h3>石羊镇当地特色民居。</h3> <h3> 中午时分,结束石羊镇之行,沿322县道返回大姚县城,随后沿217省道向南行进,经姚安县抵达南华县,并在南华县吃午饭。之后沿G56杭(州)瑞(丽)高速向东行驶,途经楚雄市区与安宁市,于下午六点多抵达昆明市区。图为昆明市区随拍,不远处的水面即滇池。</h3> <h3> 27日当晚,与在云大读博的陈旭师兄相聚。图为云南特色菜肴。</h3> <h3> 吃过晚饭后,陈旭师兄带领我们逛翠湖公园与云大校园。图为夜色中的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南门。</h3> <h3> 29日上午,前往昆明海埂公园“打卡”。</h3> <h3>在海埂公园喂海鸥。</h3> <h3>波光粼粼的滇池。</h3> <h3>滇池留念。身后为昆明西山。</h3> <h3> 结束滇池之行后,中午品尝地道的云南过桥米线。</h3> <h3> 28日中午,经蓝老师介绍,与云南大学周琼老师在昆明君乐酒店见面。周老师是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环境史、灾荒史西南地方民族史地、地方文献整理校勘及区域历史人物的研究。周老师和蔼可亲、待人真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图中右五为周琼老师。</h3> <h3> 与周琼老师和陈旭师兄告别后,离开昆明市区,沿G85渝昆高速向北而行,途经会泽县时,蓝老师介绍此地因铜而兴,明清时期曾为“东川府”,著名的香烟品牌“小熊猫”产于该县。在会泽县境内渝昆高速沿线,能够看到传统建筑保留较多,查阅网络得知会泽县在2013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亦是云南大学创办者唐继尧的故乡。因为时间关系,未能在会泽县停留考察。图为在会泽县境内所拍的民居。</h3> <h3> 汽车沿渝昆高速向北穿过牛栏江大桥时,蓝老师讲解这一区域除高速桥外有三座桥梁,分别修建于清代、民国和建国以后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蓝老师曾来过此地,当时清代桥梁基址还在,甚至桥梁上的铁链犹存。当蓝老师第二次来到这里时,铁链已不知去向。由于高速桥梁高度较高,无法看到牛栏江河谷的情况,因此无法知晓清代桥梁的今况。此外,这一区域是以前东川府与昭通府的分界线,以北属昭通,以南属东川。图为“昭(通)鲁(甸)坝子”局部。</h3> <h3> 28日晚抵达昭通并夜宿此地,昭通市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乌蒙山腹地,以前该地称“乌蒙”,清雍正年间因“改土归流”改为“昭通”,即“乌而昭之,蒙而通之”。昭通在历史时期是“南方丝绸之路”支线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汉代称“五尺道”,唐代称“石门道”,是从成都出发南下,经眉山、乐山、宜宾、昭通和曲靖抵达昆明。</h3> <h3> 29日上午,我们离开昭通市区,继续沿渝昆高速北上,前往大关县天星镇斜文村考察清末李(永和)蓝(朝鼎)起义的遗迹。在渝昆高速岔河收费站进入213国道,随后沿洛泽河岸的246县道行至天星镇,后沿盘山公路抵达斜文村。图为斜文村附近的群山。</h3> <h3> 在斜文村村委会,蓝老师向该村的彝族村支书张才珍(右一)和村主任张顺田(右四)询问当地有关李蓝起义的历史故事以及社会经济状况。</h3> <h3> 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斜文村村委会办公楼。</h3> <h3> 在斜文村村委会办公楼前合影留念。左五为斜文村村支书张才珍,右五为斜文村村主任张顺田。</h3> <h3>张才珍书记带领我们前往李永和故居。</h3> <h3> 李永和故居外景。目前这座房屋主人姓吴。</h3> <h3>李永和故居内景。</h3> <h3> 离开李永和故居,张才珍书记带领我们来到当年李蓝起义时的练兵场,这是一片相对平坦的区域。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练兵场”之说更像是一种地方传说,需要我们进行“乡土历史重构”。</h3> <h3> 在斜文村,通过与张才珍书记的交流,我们得知张书记是从外嫁来本村的,之前担任村主任,在她的带领下,2015年斜文村修好了通往天星镇的公路,并于2016年成功脱贫。此外,张书记还注重当地的教育,不仅修建了斜文村小学,而且还采用一系列方法保证适龄儿童入学。除了日常村委会工作,张书记还是一名乡村医生,为村民们缓解病痛,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张才珍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的事迹让我感动不已。中国大地上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张书记这样扎根基层、努力奋斗的乡村干部,乡村才会更加美丽、农民才会更加富裕!</h3><h3> 图为张书记家院子里种植的芭蕉,询问得知芭蕉用来喂猪。</h3> <h3> 中午时分,离开斜文村,我们来到大关县城。大关县位于大关河东岸,图为站在大关县城看到大关河西岸的高山。</h3> <h3> 29日下午从大关县驶入渝昆高速,踏上返程。途经盐津县豆沙关,豆沙关是石门道的一处重要关口,附近的悬崖上有僰人悬棺。因时间关系,没有驻足停留。图为豆沙关附近的峭壁。</h3> <h3> 29日晚,在经历数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回到了北碚。本次“南方丝绸之路”田野考察顺利结束。</h3><h3> 此次考察“南方丝绸之路”,是继8月底“川陕田野考察”、国庆假期“川南田野考察”和11月初“川渝鄂陕田野考察”之后的又一次大型田野考察,实地穿过地势复杂的横断山脉,深入云贵高原腹地,着实让我感悟颇深、获益匪浅。</h3><h3> 行驶在京昆高速公路上,我不仅体会到古代先民们开辟“南方丝绸之路”的艰辛,更为现代交通方式的快捷所折服,过去靠畜力乃至人力需要经年累月才能走完的路程,如今凭借汽车就能实现日行千里。</h3><h3> 此次田野考察,是我第一次来到云贵高原腹地,我深切感受到了云南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亦领略到了景色宜人的滇池风光。总之,对云贵高原的山川地貌、城市建设、房屋形制等自然与人文特征有了形象而具体的认知。</h3><h3> 回顾本次田野考察,给我印象较深的是西昌的蓝天和滇池的海鸥,然而最为深刻的还是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斜文村的张才珍书记,她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h3><h3> 赴渝求学已近半年岁月,多次的田野考察让我意识传世文献的局限,这就需要文献与田野相结合。田野考察的前提就是文献,文献对于田野考察极端重要。相信未来,在蓝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田野之路能够更加宽广。</h3><h3> 在2019年即将结束的时刻,衷心感谢蓝老师不辞辛苦带领我们完成本次田野考察,感谢张铭师兄的盛情款待和陈旭师兄的热情陪伴,感谢师兄师姐以及同门诸位在考察期间的帮助,感谢考察期间给予支持的每一个人,衷心祝福史地所的明天更加美好!愿所有人都能忘却2019所有的忧愁烦恼,带着过去一年留下的愉快回忆迎接充满希望的2020!</h3><h3><br></h3><h3>特别鸣谢照片拍摄者:余鑫、焦紫纤。</h3><h3>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