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日志之扬州八怪纪念馆及汪氏小苑

玲斋

<h3>  2019年11月19日,在游览了瘦西湖后,我们接着又参观了扬州八怪纪念馆、汪氏小苑和琼花观。</h3><h3><br></h3><h3> 扬州八怪纪念馆位于扬州市金农故居西方寺内,展厅中陈列有“八怪”书画,另外复原金农寄居室陈列的设置,向游客展现“八怪”书画创作的生活环境及历史氛围。</h3><h3> 扬州八怪包括:金农、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李鱓和汪士慎八位画家。他们是清代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八怪”最喜欢画梅、竹、石、兰。他们以梅的高傲、石的坚冷、竹的清高、兰的幽香表达自己的志趣。</h3><h3> </h3> <h3>  进入扬州八怪纪念馆庭院,就看到一口铁镬,和我们在瘦西湖见到的一样,是南北朝时期用来镇水的神器。</h3> <h3>  纪念馆正殿是楠木构筑的大厅。里面的人物塑像表现的是扬州八怪和其余扬州画家一起谈论,切磋画技的场景。正中的那位是扬州八怪的带头大哥金农。</h3> <h3>  正殿的两侧游廊壁上是八怪和其他扬州画家的代表作的碑刻。</h3> <h3>高大的银杏古树掩映下的是原来西方寺的方丈室。</h3> <h3>  这就是金农寄住的方丈室,金农经常在这里与朋友商讨创作方法,切磋画技。</h3><h3>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别具一格。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h3> <h3> 金农寄住的方丈室已经恢复了原貌,展现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金农晚年生活的场景。</h3> <h3>  信奉佛教的金农在寄居室设置了佛龛和佛像。</h3> <h3>  “恶衣恶食诗更好,非佛非仙人出奇”,这幅七言对联是金农送给好友汪士慎的。汪士慎为扬州八怪之一,清贫一生,嗜茶如命。金农对好友甚为敬重,书此七言联赠之。</h3> <h3>  这是金农的好友汪士慎的书法作品。</h3> <h3>  青灯古佛,俗人看似凄清,雅士自觉静好。</h3> <h3>  白日画里多是梦,梦里多是白日画。</h3> <h3>  金农的画作。小品有雅趣,草木似有情。</h3> <h3>  金农的书法是自创扁笔书体,兼有楷书隶书体势,浑厚古朴,别具一格,时称“漆书”。</h3> <h3>  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的画作。</h3><h3> 李鱓[shàn](1686年—1756年),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康熙五十年中举, 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h3><h3> 李鱓工诗文书画俱佳,山水、人物、花鸟画都有佳作。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画风始变,转入粗笔写意,挥洒泼辣,气势充沛,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h3> <h3>  汪氏小苑为扬州盐商汪竹铭的宅邸,是江南传统民居建筑。小苑以住宅为主,苑则相辅,苑面积不大,再加上主人姓汪,故称汪氏小苑。</h3> <h3>  树德堂是汪氏小苑的正堂。匾额上的“树”字木字旁移到了上方,寓意子孙成材,皆为人上人。</h3><h3> 汪氏小苑的主人徽商汪竹铭在太平天国时期,为避战乱,逃到商贾云集的扬州,在扬州左卫街开设“乙和祥”盐号。家业逐渐兴旺,购置住宅,并两次扩建,遂成如今的深宅大院。此堂后即为汪竹铭和其长子汪泰阶的居室。</h3> <h3>  春晖室名取自唐代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句。</h3><h3> 进入春晖室,见明间海黄花梨木浮雕屏风,虽经百年沧桑,仍油光如初。屏风下裙板木雕为“狮子盘球”“聚宝盆”万年青”等,异常精美。中嵌大理石天然山水画六幅,如风峦夹涧、如飞瀑溪流,如龙蛇游走。篆写阴刻楹联,匾额似画龙点睛,加之两次间的柏木精致透雕花罩,增添了春晖室古朴典雅的气息。</h3> <h3>  这是女眷的闺房。床榻上锦被光鲜亮丽,显然是后置的。</h3> <h3>  且在闺房中歇息一下。</h3> <h3>  汪氏小苑的后花园,圆拱门的上方的篆书是“迎曦”二字。</h3> <h3>  庭院深深深几许,重门层屋看不尽。</h3> <h3>  这条火巷是汪氏小苑的防火道,巷口园门石额上的篆书是“遗盦(庵)”两个字。</h3> <h3>  小苑春深那是在春季,我们去的时候是初冬,要看春深,以待来日。</h3> <h3> 汪氏小苑的厨房,高大敞亮,由此可见,汪家当时家丁兴旺,奴婢成群。</h3> <h3>  从汪氏小苑出来后,我们在扬州东圈门历史街区闲逛。</h3><h3> 这条东圈门街上的名人宅第和遗迹,大都集中在街北一侧,如街东头的三祝庵,曽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杭郡老画师金农(名冬心)寄寓故址。与三祝庵西相距百步之遥的东圈门街14号,即是名闻海内外的清代扬州学派之一的经学名家刘文淇的住宅--“青溪旧屋刘”家。在刘家旧屋之西,仅隔罗总门一个巷口,即东圈门街16号宅,曽是当代伟人祖父江石溪的旧日居址。与之一墻之隔的18号尹氏老屋,乃古典园林建筑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尹氏寓所。20号大院内,传为清朝礼部尚书祁隽藻之孙、湖北知府祁友蒙的故址,俗称“祁家大院”再西,即东圈门街22号,为清代同治年间(1862-)江西吉安知府何亷舫的府第。相传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期间,凡来扬州,每至何家“诗酒流连,竟日而罢”。</h3> <h3> 东圈门街的壶园又称“瓠园”,位于扬州市东圈门22号。壶园原是盐商私宅,后于清同治年间为江西吉安前知府何廉舫购得,增筑精舍三楹,曰“悔馀庵”。何廉舫,号悔馀,为曾国藩得意门生,以辞章闻名海内。壶园原本由大小三个园子组成,南北纵深长达百米,园内旧有宋宣和花石纲石舫,长丈馀,如鹅卵石结成,形制奇古,称为名品,该石现置于瘦西湖小金山。</h3> <h3>  如今壶园设有古城保护展示厅,设置了古城街区的模型,介绍和展示扬州古城保护情况。</h3> <h3>  街上的店铺多是扬州小吃铺。</h3> <h3>  狭窄的五谷巷。</h3> <h3>  扬州漆器的店铺。</h3> <h3>  东圈门巍峨的城楼。</h3> <h3>  东圈门的东头就是琼花观,旧称“蕃釐观”。原为供奉主管万物生长的后土女神的后土祠,始建于公元前十一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h3><h3> 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赐金字匾额题为“蕃釐观”。“蕃釐”出自《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媪神蕃釐”,蕃指多、大,釐代表福气,蕃釐即多福大福。举世无双的扬州古琼花就生长在蕃釐观,因此俗称琼花观。</h3> <h3>  琼花观的山门。</h3> <h3>  观内的主殿是一座砌在高基平台上的五楹重檐大殿,即"三清殿",平台四周围以白石栏杆,殿前植有两棵银杏树。</h3> <h3>  据史料记载,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先后有两代张天师羽化在蕃釐观内,故为道家正一派视为圣地。而在古代许多小说里,琼花观都被描写成神仙出没或高人隐居之地。</h3> <h3>  琼花台是近年重建的。元代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观内琼花枯死,道士金丙瑞补植琼花新品种聚八仙,并筑琼花台一座。每当暮春三月,琼花观内琼花盛开时节,千朵奇葩,若蝴蝶戏珠,似八仙起舞,迎接游客赏玩。</h3><h3> </h3> <h3>  无双亭位于观中制高点,是居高临下观赏琼花的好地方。</h3><h3> 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在观内琼花树旁筑亭,其匾额上书"无双亭",以作饮酒观赏琼花之所,并作诗曰:</h3><h3> 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h3><h3> 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h3> <h3>  三清殿后的花园如同江南其他园林一样曲廊回合,草木葱茏,碧水盈盈。</h3> <h3>  琼花观里摄美景。</h3> <h3>  小园香径独徘徊。</h3> <h3>  暂坐游廊稍休憩。</h3> <h3>  又被园景动襟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