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左青龙,右白虎,是家乡祖辈留下来的规矩。<br>青龙是碾子,一定要把它安装在院子左边的位置。<br></h3> <h3>白虎是石磨,一定要把它安装在院子右边的位置。<br></h3> <p class="ql-block">从青龙和白虎这两个既传神又尊贵的称呼,足见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现实生活中它们两个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工具。碾子是除去禾谷类籽食外皮的工具,也可以加工面粉,只需把所加工的谷物浸湿才行。石磨则是将各种杂粮磨成面粉的主要工具。</p><p class="ql-block">我最早对石磨的记忆还是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妈妈要在磨上干活。没有人照看我,就把我放在磨的顶盘边上,妈妈推着磨,我随磨盘转呀转,磨盘就成了我最早的童车。因为旁边有妈妈,所以我不哭,也不闹。</p> <p class="ql-block">我家的圪旦就有一盘石磨,磨的旁边长着一棵古老的大槐树。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吃中午饭的时候,邻近的人们就聚拢过来,有把磨盘当凳子的坐在上面吃,有把磨盘当桌子的放在上面吃,也有站着吃的,还有蹲着吃的,大家边吃饭边聊天,主要还是借用大槐树的荫凉。有时槐树上的虫子吊着细细的长丝,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悬在空中,悠然地降落在磨盘上,地面上或草丛中,胆子大的那些孩子们把虫子放在手臂上,让虫子爬在脸上表演着他们的本领,还有的拿虫子吓虎胆子小的孩子,他们追逐着,打闹着,这也就是当时孩子们的乐土。</p> <p class="ql-block">邻居家院子里有一盘碾子,现在他们搬家了,每次我回老家看到那盘碾子静静的卧在哪里,伴着它的是三孔废弃的老窑洞还有四周瑟瑟摇曳的狼尾巴草。其实这盘碾子至今还有人们在用。只是快过年的时候去磕少量的糕面和调味料。再就是秋收时节把没有脱尽籽粒的谷穗在碾子上过一遍,做到颗粒归仓。但没有了儿时的那种忙碌、喧嚣和繁华。</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那个村子并不大,全村也就只有四五盘碾子,四五盘磨。每盘至少有两三家共同出资购置,全村人共同使用。大家都很爱护它,推杆坏了出资方轮流更换,小破损谁都可以修补,实际上在谁家的院子和圪旦谁家修的比较多。</p> <p class="ql-block">碾子、磨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每年秋收接近尾声和每一个小节日到来的前夕,都是碾子、磨繁忙的高峰。好多人家要把一个冬天吃的米都滚好,量大的还需套上大牲口,为了防止牲口抢着吃粮,就把牲口的眼晴蒙上眼罩,嘴吧带上网兜,那些牛、马、驴、骡只能是在鞭条的驱赶下老老实实地围着碾、磨转圈了。碾子、磨的周围时常会聚集很多的人,排队等待碾子、磨的总会搭把手,帮着推碾磨,箩面。有路过小憩的,也有闲暇的人们过来凑个热闹。</p><p class="ql-block">来这里的人们大多是闲人不闲,不信你瞧瞧,大爷坐在门前的石台阶上,手上提着捻线的转锤,娴熟地捻着羊毛线线。那些带着孩子的婆姨们人人都拿着鞋帮、鞋底,过年一家大小的新鞋全要赶着做完呢。就连刚过门的新娘子也耐不住寂寞,羞涩地站在人群的边缘,一针一线绣着她们小家的遮铺盖布,上面鲜艳的大红双喜字足以能够看到她们内心的幸福和喜悦。大姑娘,小媳妇有纳鞋垫的,有织毛衣的……劳动随时都伴着他们。嘴里说着话不耽误手中做的活。朗朗的欢笑声一阵接着一阵,此起彼伏,飘过篱笆墙,飞出农家院,弥漫整个山村。</p><p class="ql-block">为了明天能够早早的用到碾子,头一天晚上就有人在碾盘上放一把笤帚,再扣上一个簸箕就算把碾子给占住了。人们在劳动的同时也享受着无穷的乐趣。你看看他们,有用臂力推的,有用绳子拉的,有用肚子挺着转的,还有的人把屁股蹶的老高老高就是看不见他们的脸,真乃名副其实的埋头苦干。胳膊酸累了,就用屁股和后腰顶着推杆倒退着走。更有肚子出毛病的,一边走一边响屁连连,引来一通哄堂大笑。</p><p class="ql-block">他们目标一致,形态各异,有着优美的姿态,也有搞笑的动作,升华成互助的精神,营造出祥和的氛围。碾子、磨的周围也就成了人们娱乐的中心。有拉家常唠嗑的,有讲故事的,有出洋相的,孩子们在旁边玩耍嬉戏,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碾子磨匆匆忙忙不停地转动着,转的晚霞映红了山村。忽然,清脆嘹亮的唢呐声从村子的那头响起,优美的旋律萦绕在大山之间,充满每个角落,惬意而美幻,此情此景,俨然就是一首美丽的诗。</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古老农村的生活,碾子和石磨带给了人们无尽的希望和美满。一辈又一辈……</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和母亲每每提起那些艰苦的岁月,就要给我讲一个故事,那是六十年代初期,父亲当时是民办教师,有一次,父亲在石磨上推糠炒面,推着推着感觉头晕恶心,站立不稳,他扶住推杆抓了一把刚刚磨下的糠炒面吃了,才坚持着继续推磨,他是由于饥饿而发晕。磨盘边也有着心酸的故事。这个故事也不知道他们讲了多少遍,但每遍我都听的很认真。因为那是他们铭心的记忆,也是我成长的源泉。</p><p class="ql-block">现在碾子和石磨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城市只有在博物馆里才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p><p class="ql-block">中国的历史是一个农耕文化的历史,在创造漫漫历史的长河中,“青龙”、“白虎”功不可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