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梵蒂冈城国简称梵蒂冈或梵蒂冈城,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同时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宗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梵蒂冈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高地的一个内陆城邦国家(国中国),为基督教大公教会(天主教会)最高权力机构圣座所在地,也是教宗驻地所在。简而言之,梵蒂冈城,是梵蒂冈的首都,亦即国家,故曰“城国”。作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冈也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总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2008年时约有990人)其前身为教宗国,自从1929年起以《拉特兰条约》确定为主权国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统治,实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由于圣座的行政机构——罗马教廷大部分机关均座落于梵蒂冈城内,故人们在使用“梵蒂冈”一词时,可能指梵蒂冈城国、“梵蒂冈”地区、圣座、或教宗的居所,端看其使用的场合而定。虽然梵蒂冈并未制定任何有关官方语言的法律,但以意大利语最为常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是梵蒂冈国旗,也是一件艺术品,这是拿马赛克在地面贴出来的,看不出来任何痕迹,像是画的一样。梵蒂冈国旗由两个面积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靠旗杆侧为黄色,另一侧则为白色。白色上还绘有教宗的牧徽:两把交叉的圣彼得的钥匙和一顶教宗的三重冕。黄白两色是耶稣十二宗徒之长圣彼得的两把钥匙的颜色,代表了两种最珍贵的金属:金与银;来自于1808年2月以来教廷卫兵瑞士卫队帽徽的颜色。1825年时教宗良可十二世订定这面旗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梵蒂冈城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文化瑰宝,城内的建筑如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殿、西斯廷教堂等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建筑作品,包含了波提切利、贝尔尼尼、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梵蒂冈也拥有一个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以及一个博物馆,专门收藏具有历史、科学与文化价值的艺术品</span></p> <p class="ql-block"> 全球第一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早在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为纪念在罗马西北角殉难的耶稣门徒圣彼得,就在其墓地上建造了一座长方形大教堂,为巴西利卡式建筑,称为圣彼得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16世纪教皇朱理二世决定重建大教堂、并于1506年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布拉曼特、米开朗基罗、德拉。波尔特、卡洛。马泰尔等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先后主持过设计与施工,1626年11月18日宣告落成,改建后的教堂呈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也称为圣彼得大教堂。整栋教堂建筑呈现希腊十字架结构,造型传统而神圣;教堂主体建筑高45.4米、包括门廊长约230米,宽约138米、建筑总面积2.3万平方米,最多可容纳6万人,直至目前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由于教堂设计融合了对称美学、透视美学、比例学等原理,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外观予人的视觉和谐而庄重,其廊檐上方有以耶稣为中心的11尊雕像,两侧各有显示格林威治时间与罗马时间的时钟,教堂正中有一个米开朗基罗设计的距地面高达137.8米、周长71米的圆形穹顶,不仅是梵蒂冈城的最高点、也是全罗马城的最高点,游客可登顶眺望罗马景色。</p> 左边罗马时间 右边格林威治时间 <h3><font color="#010101">圣彼得广场两侧的半圆形长廊局部</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圣彼得大教堂门前左边树立着圣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耶稣送给他的通向天堂的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耶稣给他的圣旨。他头上的缕缕卷发、脸上的根根皱纹、下巴上的撮撮胡须和身上的层层长袍无一不被雕琢得细腻、逼真。如果把脸和头发涂上真实的颜色,一定会被当作真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教堂门前的右边竖立着另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据说那是耶稣的另一得意门徒保罗,耶稣在世时,他总是与彼得一起跟随耶稣的左右。</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正在排队等待进入教堂的游客</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长廊廊柱</span></p><p class="ql-block">整片广场气势雄伟,廊柱是其观看的重点,每根石柱高18米,需3至4人才能合抱。柱与柱之间,相互掩映,走进这条柱廊会感受到复杂的明暗效果。尤其当艳阳高照,穿过廊柱撒向地面的光影犹如乐曲一般的美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圣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广场就是闻名世界的圣彼得广场,建于1667年,住持设计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他的手笔赋予了广场上排成四行的284根托斯卡拉式柱子永恒的生命,柱子上方那美妙绝伦的圣者塑像四百年来一直诉说着当年这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天才的名字:贝尔尼尼——巴洛克艺术之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竖起的,它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所有走进圣彼得广场的人无不为这宏大的场面而感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座方尖碑原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为装饰皇宫旁边的圆形广场,远从埃及运来。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据说为此曾动员900多名工人、150匹骏马和47台起重装置,花了近5个月时间,才完成这项搬迁工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是贝尔尼尼的雕制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援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着朝圣者举行弥撒。</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祭坛由贝尔尼尼所建。</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1598—1680)创作的青铜华盖覆盖着教宗祭坛和圣彼得的陵墓。一束阳光从穹顶照进教了殿堂,给肃穆、幽暗的教堂里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那穹顶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是是米开朗琪罗24岁时雕塑作品在大殿的右侧,母爱小堂中的《圣殇》,而且是米开朗基罗唯一一件签名作品。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转手。这里所表现的圣母痛苦状与米开朗琪罗以后的作品迥然不同。</span>这尊雕塑将圣母和圣子两个人物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圣母面容年轻、和蔼、宁静,怀抱着基督瘫软无力的躯体,目光中流露着淡淡的悲悯,那哀伤的眼神将母爱展现出来,而她头巾上,衣服上参差不齐的褶裥却透发着不凡的肉体与精神之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门廊墙上的《圣彼得像》。他手持一金一银两把上天堂的钥匙,这是耶稣回天国前交给他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是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于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后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span></p> <p class="ql-block"> 教皇利奥11世纪念碑与墓龛</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由Alessandro Algardi作于1644年。利奥11世坐像呈祝圣祈福状,左右两位女性分别寄寓坚毅和慷慨(手撒金币,传说暗喻法王亨利4世曾花30万法郎助其当选),其下方基座的浮雕描绘时任教廷大使的利奥11世见证法王亨利4世发誓弃绝新教教义、以及签署西班牙法国和平条约的场景。</p><p class="ql-block">教皇利奥11世 (1605年4月在位)属于反对宗教改革的保守派。他在加冕仪式上因风寒而病倒不起,仅在位27天。</p><p class="ql-block">利奥11世纪念碑与英诺森11世纪念碑相对而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被称为“巴洛克艺术之父”的雕塑家贝尼尼的不朽之作——彼得宝座在教堂尽头(“十”字的高点),其上有精美的“圣灵”像。这是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宗三重冠。</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教堂进门处右侧的走廊里,至今还保存着米开朗基罗23岁时的雕塑作品《彼得》。耶稣基督的首徒彼得闭目端坐,左手紧握两把天国大门钥匙,右手戟指向天。铜像头顶上的金属圈是圣人的标记,他举起的右手代表祝福。铜像前总是排着长队,信徒们虔诚地亲吻或抚摩圣人的右脚,希望得到圣人的祝福。铜像背景看似织锦,实则为马赛克镶嵌而成。</p> <p class="ql-block"> 教皇庇护8世跪于耶稣基督、圣彼得和圣保罗之前。</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由Pietro Tenerani建于1866年。碑上的庇护8世跪于耶稣基督、圣彼得和圣保罗之前。纪念碑下方为进入圣器珍宝馆的通道。庇护8世纪念碑与谎言祭坛南北相对而立。</p><p class="ql-block">教皇庇护8世(1829-1830年在位)在法国占领意大利的1808年,曾因拒绝向拿破仑宣誓效忠而被下狱。他在位时,教廷与英国和德国新教徒的关系有所改善。</p> <p class="ql-block"> 青铜华盖</p><p class="ql-block"> 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1598—1680)创作的青铜华盖覆盖着教宗祭坛和圣彼得的陵墓。一束阳光从穹顶照进教了殿堂,给肃穆、幽暗的教堂里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那穹顶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门。盖顶由豪华的旋檐和呈角型的雕像组成,最顶端是一个镀金青铜球体和十字架,总重37000公斤。这是全世界最大,也是最重的铜铸物,然而贝尼尼铸刻的螺旋柱却使它显得轻盈。</p><p class="ql-block"> 华盖正中是一只光芒四射的鸽子。华盖上四角各有一位镀金的守护天使,前后是两对小天使,或举着圣彼得的三重皇冠和两把钥匙,或拿着圣保罗的宝剑和经卷,中间的镀金铜球上竖立着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个是亚历山大七世教宗的陵墓,为贝尔尼尼晚年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象征死亡之神的带翅膀的骷髅仿佛从下面的门里爬出,它挥舞着手中的沙漏,暗示任何人都无法与时间抗争而必须面对死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谎言》,兰卡里,1599-1604,马赛克,1725-1727</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幅根据大家熟悉的拉斐尔的名作《基督变容图》制作。拉斐尔的《基督变容》原作从未挂在教堂内,但是却被以马赛克镶嵌画形式展现在教堂的墙上,成为堂内最突出的装饰。马赛克寿命很长,可以经历许多世纪而不褪色,圣彼得大教堂正是要建造一个永不黯淡的千年未来。</span>这是拉斐尔的封笔之作的复制品,真品收藏于梵蒂冈博物馆。1797年,拿破仑把它带到法国,由六位艺术家花了9年时间用马赛克镶嵌而成,1815年被带回至梵蒂冈。这幅画色彩光辉照人,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华丽到令人惶恐不安,令人窒息。现在我们见到的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顶是米开朗境罗的杰作,双重构造,外暗内明。对于这个大圆顶,曾有过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设计,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借鉴哥德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对教堂入口处的光线对比效应的考虑,圆顶被取消。后来米开朗基罗在71岁高龄时接替了这项工作,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恢复了圆顶。圆顶廊檐上有十一个雕像,耶稣基督的雕像位于中间,廊檐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的是格林威治时间,左边的是罗马时间。</span></p> 天使 天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圣彼得大教堂不愧为是一座伟大的艺术殿堂,是人类历史上不朽的建筑艺术瑰宝,由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名师布拉曼特设计,由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主持工程,修建这座大教堂用了120年的时间,许多艺术家贡献了毕生的心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大教堂左边的大门有皇家卫队守卫,皇家卫队就是梵蒂冈国家的军队。卫士们个个高大魁梧,他们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手握长戟,威风凛凛。他们都是瑞士人,据说在16世纪初教皇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进攻,为了保卫教皇,100多个瑞士卫兵战死在教堂外,当时的教皇非常感动,于是决定世世代代雇佣瑞士卫兵保卫教堂。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据说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