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颜曾四大家族宗亲联谊会 2019年12月28日

五常朴而纯稻花香米

<h3>念家族相通之情,思宗亲祖先之谊,孔孟颜曾家族后裔齐聚哈尔滨。</h3> <h3>作为“圣人之后”,我们不仅要自觉遵守礼乐法度,以“展圣道之用”,也多有发扬“重教于世,扶植纲常”的使命感与主动精神。</h3> <h3>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br></h3><h3>身为圣人后裔,我们更要学习家族文化,继而传承弘扬家族文化。</h3> <h3>儒家五常为"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h3><h3>"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h3> <h3>何谓仁?   </h3><h3>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h3><h3>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h3><h3>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h3> <h3></h3><h3>何谓义?   <br></h3><h3>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h3><h3>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h3> <h3><h3>何谓礼?   </h3><h3>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h3><h3>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h3><h3>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h3></h3> <h3></h3><h3>何谓智?   </h3><h3>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h3><h3><br></h3><h3>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br></h3> <h3>何谓信?   </h3><h3>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h3><h3>信:信者,信字从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义可解为“学说”、“思想”。<br></h3> <h3>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h3> <h3>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br></h3><h3>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h3><h3>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h3> <h3>《曾子杀猪取信于子 》</h3><h3>出演者:</h3><h3>77代孔德强 74代曾丽娜(凡) 75代孔祥玲</h3><h3><br></h3><h3>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h3><h3>只有这样彼此都坦诚了,彼此才能更加深入的交流。</h3><h3><br></h3> <h3>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h3><h3>《颜回敬师》 <br></h3><h3>出演者:71代孟召惠 77代孔德明 74代孔凡辉</h3><h3><br></h3><h3>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2000多年前的古书《礼记》里记载:“天生时而地生时,人其父生而师教之。”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素质决定着社会文明和国家强盛,而人的素质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密切相关,教师则起着关键性作用。尊师才能重教,这不仅是对教师的尊崇,也是对体现在教师身上的人类文明的充分肯定。</h3> <h3>今天参加活动的宗亲 71代~78代</h3><h3>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h3><h3>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h3><h3>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h3><h3>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h3><h3>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h3><h3><br></h3> <h3>人必须要知道自己是谁。人可以不认字,也可以不识人。但是必须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根本,做人不忘本色。</h3><h3>树高万丈不忘根,人若辉煌莫忘本。做人必须保持本色。本色是金。是人生的根本,必须维护好,用心呵护。</h3> <h3>71代:孟召惠(哈尔滨)</h3><h3>77代:孔德明(哈尔滨)</h3><h3>74代:孔凡辉(哈尔滨)</h3> <h3>77代:孔德福(宝清)</h3><h3>77代:孔德强(长春)</h3><h3>77代:孔德林(哈尔滨)</h3><h3>77代:孔德明(哈尔滨)</h3><h3>78代:孔维微(哈尔滨) </h3><h3>77代:孔德琴(肇东)</h3> <h3>74代:曾丽娜(凡)佳木斯</h3> <h3>73代孔庆忠</h3> <h3>76代孔令海 </h3><h3>73代孔庆忠 </h3><h3>75代孔德福 </h3><h3>77代孔德强</h3><h3>77代孔德林</h3> <h3>74代 孔凡昌 </h3><h3>74代 孔凡柱(阿城)</h3><h3>74代 孔凡辉</h3><h3>74代曾丽娜(凡)</h3> <h3>77代 孔德琴 74代孔凡辉 74代曾丽娜(凡)</h3> <h3>74代孔凡昌 73代孔庆林 73代孔庆刚</h3> <h3>75代孔祥玲 73代孔庆林</h3> <h3>73代孔庆刚 75代孟祥龙</h3> <h3>“物有报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今天我们孔孟颜曾的宗亲们能在这里欢聚一堂,都源于我们心中的家族情怀,我们当以宗族利益为重,不分南北东西,不分支系,弘扬祖德,传承家族文化!更应该明礼诚信,精诚团结、互通有无、族亲融合、互帮互助、共谋发展,创造四大家族宗亲的新辉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