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平实验中学1803班李知非</h3><h3> 指导老师:王艳霞</h3> <h3>名称:大阳张氏家族墓地</h3><h3>遗产类别:物质文化遗产</h3><h3>所在地: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大阳村</h3> <h3>大阳张氏家族墓地,位于原平市中阳乡大阳村东约2000米处的洪门梁山腰。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40米,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张氏为大阳村主要姓氏。墓地现存封土堆6座,墓碑7通,碑文记载墓地主姓名及官职。墓前有石墓坊1座,由清代贡生张存恥建立,四柱三楼,单檐歇山顶,通高3米,正面雕“张氏佳城”,背面雕“水绕山环”。</h3> <h3><i><font color="#808080">大阳村,位于原平市城区东北27公里处,东靠玉带山与苏龙口镇永乐村接壤;西临滹沱河与本乡孙家庄村交界;南北分别与本乡中庄村、大狼沟村相邻。境内有原白公路、崞大公路横穿直插。距京原铁路、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出口仅几公里,交通十分便利</font></i></h3> <h3>在清朝乾隆年间壬戌会试,大阳村的张氏家族,以参考人数二十一名,排列全国第二,与福建浦田县的林家齐名于世,号称“南林北张,天下第二”。清朝康熙年间吏部考功司主事张允中,又名张胡,日伴君王,忠心耿耿。康熙皇帝曾称:“张胡为朕分忧,共扶社稷,为天下第一忠臣”;同治年间二品将军张小袁打摆“儿骡阵”击败匪军举世闻名;光绪年间七十六岁中举进士钦锡翰林院编修太史名声大震的张坦;清朝末期崞县的书法名人张震等人足以证明大阳村的历史文化是辉煌灿烂的。还有大阳村张氏家族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修路、建桥、盖庙、助学兴办公共福利事业也使其德行之一。据县志记载,清明两代的崞阳大桥、阳武河大桥、云中河大桥都是大阳村张族所建。据五峰山寿宁寺碑记记载,在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大阳张族曾三次集资.施银重修寿宁寺寺院。<br></h3> <h3><b>据图片可知,张氏家族墓葬经过时间的摧残,石墓坊已生出条条裂缝,砖块也丢失许多,整个给人一种破败的印象。但是,现在张氏家族墓葬所面临的问题很有可能是“被盗”。近年来“盗墓贼”的不断犯案,让我们不禁想到了张氏家族墓葬的安危。</b></h3> <h3><font color="#010101">据此,我提出以下保护措施:</font></h3><h3><ul><li><u>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的保护意识</u></li><li><u>坚持打击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对一些涉及古墓盗掘的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震慑犯罪,还配合公安、工商、海关等部门,严厉打击各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u><br></li><li><u>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科技和经费的投入,确保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墓始终处于执法部门的监控之下,确保有足够的科技手段和经费投入,为古墓葬保护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u></li></ul></h3> <h1><b><i>古墓葬是灵魂安息的地方,它隐藏着许多历史的秘密。愿先人拥有一片安歇的空间!</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