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此次云南游历时一个月,游的景点多,拍了大量的照片,虽经删除,一个美篇仍无法容纳,所以本篇选用照片大多采用了拼图,有些可能有些模糊,尽请原谅。</h1> <h1>在皖南的上海小三线、上海仪器仪表成套厂工作时,因为工作原因,除了新疆、西藏、青海(没有业务联系),我几乎跑遍了祖国大陆绝大多数省份,而独缺了两个最值得去的省:云南、四川,不能不说是个遗憾。而今,一个遗憾可以弥补了。</h1> <h1>2019年11月22日,我踏上了去云南的旅途</h1> <h1>此次云南行,心愿有三:<br>其一,访亲。四年前,儿子结婚,亲家是云南的(昆明市宜良县)。四年了,亲家几次来上海,而我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去回访亲家,此行也将了此心愿。<br>其二,以前只能在朋友圈看看别人发的云南美景,这次自己也能去欣赏云南的美丽景色了,这是我多年的心愿。<br>其三,云南的美食闻名遐迩,实地去品尝云南的各种风味美食,也是这次云南行的一大心愿。<br>以往,亲家每年都会给我们寄来云南的地方特产,让我们一饱口福,比如:</h1> <h1>驴干巴</h1> <h1>驴干巴来自云南无量山樱花谷,是少有的纯生态小草驴腌制、自然风干(或烘干)而成,是所有干巴类的精品,油炸的时候用微火炸干就是一道美味下酒菜。</h1> <h1>干巴菌</h1> <h1>干巴菌是云南省、湖北省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暂未在中国其他省份及国外被发现。<br>这种菌没有菌盖和菌褶,簇生如牛牙状,故群众俗称为牛牙齿菌。云南食用菌占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云南野生食用菌,生于山林、长于山林,是天然绿色食品,它富含多种维生素、优质蛋白及其他有益于人体的成分,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野生菌是理想的健康保健食品,老熟时变成黑褐色而且有一般酷似腌牛肉干的浓郁香味,腌牛肉干群众称为干巴,故此菌得名干巴菌。</h1> <h1>飞机于15点10分起飞,经过3个半小时的飞行,于18点40分在昆明降落,亲家早已在机场等候。由于去宜良的路上遭遇严重堵车,60多公里的路花了4个小时,到家已是22点45分,但经不住美食诱惑啊,放下行李我们就去吃过桥米线。</h1> <h1>到云南的第一顿过桥米线</h1> <h1>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小吃,属滇菜系,起源于蒙自地区,亲家选的这家店也是老店了,米线味道确实好,这么大的海碗,汤极鲜,作为锅底绝对可以。<br>关于过桥米线的由来,传说很多,下面举一例:<br>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读书,秀才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h1> <h1>第二天,我们去了石林。<br>石林是由众多高大的石灰岩石柱组成的,而石柱从最初完整的石灰岩中分离出来,是石灰岩受到力的挤压后,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了两组以上的裂隙,将岩石分隔成了网络状,以后水和生物等沿着这些裂隙往下溶蚀,随着裂隙的加深加宽,一个个石柱逐渐分离出来,再经构造抬升,将石柱露出于地表,组合在了一起。</h1> <h1>车还未进石林景区,沿途已见壮观的石林群峰</h1> <h1>进入景区,眼睛仿佛不够用了,千峰万仞,千奇百怪,突兀的造型,可惜词穷,无法用文字形容,只能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堪称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h1> <h1>这些奇特的石头,似乎在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向世人解说着千万年前的蜕变经历</h1> <h1>石林群峰壁立、千嶂叠翠,险峻的石岗风光更是让人流连忘返,而“阿诗玛”的美丽传说始终传颂着彝家女子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篇,令人荡气回肠。</h1> <h1>在石林和亲家留个影(左下图)</h1> <h1>湖对岸是五棵松村,当初石林景区规划,一条线把五棵松村也划进去了,现村民全部在景区工作或从事为景区服务的工作,彻底脱贫。</h1> <h1>该说美食了,石林回来,在亲家家里,我们吃到了鸡枞</h1> <h1>鸡枞,即鸡肉丝菇,是云南著名特产,因肥硕壮实、质细丝白、清香可口,可与鸡肉相媲美,故名鸡枞。鸡枞的烧法很多,可蒸可炒可红烧可干炸可炖汤,我们吃的是猪油蒸鸡枞。<br>当天还吃到了名列昆明十大名菜的宜良小麻鸭(后来我们专门去宜良南羊街品尝正宗的宜良小麻鸭,下文再介绍)。</h1> <h1>抚仙湖,面积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云南省第三大湖。最深处为155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泊。除东北长白山火山口湖──天池外,抚仙湖又是中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br>我们是11月24日去抚仙湖的,从宜良开车去不到100公里。</h1> <h1>天气很好,阳光下,湖面反射出点点磷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湖底的水草随湖水的波动在微微拂动</h1> <h1>现在是旅游淡季,抚仙湖也冷冷清清,游艇都歇搁了,只有零星游客在拍照</h1> <h1>宁静的抚仙湖</h1><h3></h3> <h1>离开抚仙湖,车子沿环湖路行驶,找了一家农家小院(此地属于玉溪市江村区)吃午饭,吃到了铜锅饭、铜锅鱼</h1> <h1>铜锅饭也叫洋芋饭,洋芋饭是云南很多地方的主食之一,后来被游客发现,得以推广,铜锅饭里的土豆块表皮略硬,似用油炸过,很好吃。而铜锅鱼是很有特色的云南特色小吃,铜锅鱼里的鱼选用的就是抚仙湖里捞起的红青鱼。<br>亲家介绍,这里用的铜锅都是当地的手工艺人一锤锤手工敲出来的。</h1> <h1>农家小院做的泡菜(也就是昆明酸腌菜,昆明十大美食之一)实在好吃,临走,请小院主人再送我们一碟,我们想晚上吃,主人当即进去给我们装了满满的一小碗。</h1> <h1>感谢之余,与小院主人攀谈,主人说,明天“鬼子要进村了”(工作队要开进来了),为了抚仙湖的开发建设,这里将全部拆除。</h1> <h1>前面经过环抚仙湖路上好多地方都在拆除,这也是任何旅游景区开发时不可避免的事</h1> <h1>回家途中,亲家把车开到了玉溪市,带我们参观了聂耳广场(这原本不在计划中,也是意外的惊喜)</h1> <h1>聂耳广场山顶立有聂耳演奏小提琴的铜像,铜像下面立有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笔题写的聂耳音乐广场六个大字(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只有聂耳广场四个字),从高空俯视,广场主体设计犹如一把巨大的小提琴镶嵌在大地上,景象壮观极致。</h1> <h1>广场周围,建造了聂耳图书馆、聂耳大剧院</h1> <h1>回家,进入宜良,路上经过蓉盛园酒家,四年前,儿子的婚礼就在此举行,今天恰逢一对新人在举行婚礼</h1> <h1>四年前儿子的婚礼现场</h1> <h1>玩了两天,休息一下,逛逛宜良,这就是访亲旅游的好处,随时可以休整一下,不必像旅游团那样急匆匆赶路。</h1> <h1>亲家的家</h1> <h1>宜良县花——三角梅</h1> <h1>家门对面是宜良实验学校</h1> <h1>宜良实验学校以前是小学,2016年改为初中,住宿制,每周六下午放学,周日晚到校。校门两侧,摆放着初一、二年级(目前只有二个年级)期末考名列县前300名的名单,每天清晨6:10分(这个季节天还漆黑着),操场上就响起了整齐嘹亮的操练口号声。</h1> <h1>看到了云南十八怪的第四怪,火筒能当水烟袋,上图是在实验学校警卫室里,下图是在菜市场</h1> <h1>11月26日,我们再次出发,这次准备去大理、丽江游玩。<br>到达大理已是下午1点了。</h1> <h1>未及住下先在白族饭庄吃午饭</h1> <h1>点了几个未尝过的云南小菜,如牛肝菌、造血菜、腊肉炒树皮树花,风味独特,真的非常好吃</h1> <h1>下午,乘电瓶车在大理古城里兜了一圈,在古城门前留个影</h1> <h1>城中一条大街贯穿南北,街边有各种专卖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等名特产品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雅的白族传统民居,显得古朴而幽静。</h1> <h1>大理城隍庙</h1> <h1>参观了蒋公祠</h1> <h1>蒋公祠是祭祀清代将领蒋宗汉的祠堂。清朝为褒奖蒋宗汉镇压杜文秀起义,于1905年在大理古城四牌坊下建祠,称蒋公祠。而在蒋公祠的原址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为现在的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出的有白族扎染、白族剪纸、刺绣、甲马纸、下关沱茶等等。</h1> <h1>大理之夜随拍</h1> <h1>在大理第二天的游玩,我们不可避免地参加了旅游团(自驾车很多景区是被禁止入内的),尽管已做好了思想准备(网上曾疯传云南导游声色俱厉的言词视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还是饱受车上白族美女导游的语言煎熬,虽然没有视频中导游那样恶劣。简单地说,车子开半小时,导游要说一小时,车子就像蚂蚁爬,到地方了还不准下客,得等她把话说完,内容当然是要求购物。<br>自组团14人,第一站银器店,出来后导游已反馈到消费信息,脸色立刻变了,直到第二站白族姑娘的三道茶,买茶的多了一些,导游的脸色也好了一些。</h1> <h1>下面这组图<br>图1~3,白族的民居、内中堂、照壁<br>图4~5,白族姑娘很漂亮,皮肤很白<br>图6,白族歌舞:三道茶<br>图7~8,白族的婚房、婚床<br>图9,我们买的茶叶</h1> <h1>白族歌舞:掐新娘</h1><h3></h3> <h1>旅游团游览的景点是苍山上关花公园、天龙洞。<br>上关花即木莲花、或称龙女花,关于上关花的来历,有这样的传说:相传龙王三太子因为触犯天条,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他带着王母娘娘给他的朝珠,他寻遍天下种植奇花的理想之地,最后把朝珠种在大理苍山云弄峰山下的南诏重镇上关,那就是“上关花”,也叫“朝珠花”。</h1> <h1>相传徐霞客到过这里,图上中为徐霞客塑像,图中花卉除标注的外均为曼陀罗花</h1> <h1>乘索道车上山,天龙洞,一个全长800多米的天然溶洞,进入其中,刚才在洞外的闷热感顿时全无,令人心肺舒畅。五颜六色的灯光将洞内衬托得光怪陆离,此时,溶洞更加显示出其神秘的魅力。<br>这里也是〈天龙八部〉里段誉掉下来的地方,在这里他不但见到了国色天香的“神仙姐姐”,还练就了“凌波微步‘的神奇武功,此时,剧中的那个镜头仿佛在这里定格。但最为吸引人的,自然还是“神仙姐姐”的雕像,看着惊为天人的神仙姐姐,就让人想起《天龙八部》中段誉不小心掉下的那一个山洞。</h1> <h1>苍山洱海是连在一起的,到了苍山必到洱海。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h1> <h1>洱海环湖游,看苍山洱海水天一色</h1> <h1>游完苍山洱海,立即出发,当晚入住丽江,晚饭又是一道云南美食</h1> <h1>看着这锅热气腾腾的菌子火锅,顿时胃口大增。<br>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产量之大,名扬四海。<br>我们点的这个菌子火锅套餐,食材包括土鸡、松茸、牛肝菌、鸡枞菌、羊肚菌、老人头菌、竹荪等,以及各种时鲜菜蔬,看我报的这些食材,你们是否垂涎欲滴了呢。</h1> <h1>丽江的客栈,大多养着一只很温顺的大狗</h1> <h1>丽江有太多种颜色,乱花渐欲迷人眼,丽江之夜,更是斑斓</h1><p><br></p> <h1>丽江古城小巷的清晨,是安静的,紧挨着是一家家客栈,很少看见有人进出,偶而有零星游客拖着行李箱从某家客栈走出。墙边的小溪水很清,几乎家家门口两侧、墙上摆放着鲜花,墙上的涂鸦,传承着东巴文化。</h1><p class="ql-block"><br></p> <h1>我们沿着四方街(四方街是四通八达的)悠闲地逛着丽江古城,经过了古老的大石桥</h1> <h1>丽江古城中的大石桥是明代木氏土司建,是丽江古城内最大的石拱桥,故名大石桥。此桥是中河上连接古城东、西两个区域的主要通道。桥长10.6米,高2.2米,宽3.84米,桥圈石板并列砌之,拱背上的横向伏石既加强了整体联系,又给人以美感,桥下流水清澈见底。大石桥旧时曾是麻布专卖地,所以又称“卖麻布桥”,纳西语称“培期笮”。</h1> <h1>四方街,游览丽江古城的打卡地,右上图中的门楼,到了晚上楼上的酒吧、K厅异常热闹。靠在边上晒太阳的纳西族大妈,上午10点一过,就在四方街中心广场上跳起了广场舞。</h1> <h1>丽江古城是没有城墙的,据说是因为古时候城里有个官姓木,他想:自己姓木,若是再造个城墙,那不就成“困”了吗?没有城墙,古城外却另有景致,大大的木水车,水车缓缓地转着,仿佛是古城一轮又一轮的岁月轮转,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诉说我们不知道的故事。</h1> <h1>这里有江泽民的题字: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h1> <h1>在丽江,阳光对这座城市总是格外恩赐,丽江永远丰沛灿烂的阳光,晒得青石路都闪着金光,光影在墙上,屋檐上跳动着。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古镇情怀,流水江南,烟笼人家,到了丽江,我仿佛来到了江南。</h1><h1> </h1><h1>接下来,我们驱车去往玉龙雪山,玉龙雪山海拔有五千多米,山上空气稀薄,氧气少,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对登山者的身体素质是个不小的考验。而且山上温度低,天气也变化无常,令人捉摸不透。</h1><p class="ql-block"><br></p> <h1>还在山脚下,我就已经感觉到袭人的寒气,风也大,下车后吹的人都站不稳,看到远处有两对情侣在拍婚纱照,真佩服两位准新娘,一着红,一穿黄,都是露背吊带裙,真想问一句,你们冷吗?其实,为了美丽,女孩子永远不会怕冷的(距离远,拍的有点模糊)</h1> <h1>自驾车付费进了第一道门,开到停车场后被告知需乘坐旅游大巴,大巴开到蓝月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乘电瓶车,需付费,电瓶车开到乘索道车处,而索道车票是需要提前预订的。<br>我们没有预定索道车票,进去了也上不了玉龙雪山,那就不进去了,不同的角度拍几张玉龙雪山,赞叹着玉龙雪山的磅礴风姿,巍峨屹立,山上的积雪与深褐色的岩石,黑白分明,白云在山顶上飘,好像给雪山峰蒙上了一层面纱。</h1> <h1>不同的角度看你——玉龙雪山</h1> <h1>离开了玉龙雪山,我们由丽江返回大理,途中在一纳西族人家小院吃午饭,主人端出一盆水煮肉片(没四川的水煮肉片那么辣〉,还有一盘白切火腿(主人自己做的),很好吃,根本沒宣威火肥那么硬,绝对下酒好菜。</h1><p><br></p> <h1>门上的“山居阁”,上面是纳西族文字</h1> <h1>车子进入大理,路边看见了三塔,想起了朋友说的,去了大理应去三塔看看,遂下车一看。崇圣寺三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围墙外只能看见两塔。天色已暗,于是我一人(残疾证又一次派上了用途)进寺拍了一张照片。</h1> <h1>到大理入住宾馆后已很晚了,隔壁饭店点了几个特色小菜,久闻云南人吃蚂蚱,我们今天也尝尝(壮着胆子哦)</h1> <h1>11月29日,离开了美丽的大理,返回宜良,车子绕道楚雄,路旁一路悬挂着彝族火把节(农历6月24日)的标志。<br>在彝家羊肉锅餐馆吃午饭,尝尝彝族风味的饭菜,餐馆进门的台阶、门口以及餐桌上都铺着松树针叶,餐馆墙上挂着彝族壁毯、彝族弓箭和胡琴,让我们在吃饭同时感受到彝族风情。</h1> <h1>彝族风味饭店</h1> <h1>饭后去彝人古镇逛了一圈,感受一下彝族的建筑和风土人情,图下中的大锅,在每年的火把节(农历6月24日)时,会移至古镇口广场上,架上木柴,点起篝火,彝族人围绕着篝火唱歌跳舞,庆祝火把节。</h1> <h1>彝人古镇随拍</h1> <h1>回到宜良,亲家特地把车开到一家风味饭店,品尝一下虹鳟鱼。2斤重的一条虹鳟鱼,刺身、火锅两吃。久闻其名,虹鳟鱼,可做刺身,已被列入三文鱼行列,但三文鱼是海水鱼,而虹鳟鱼是淡水鱼,虹鳟鱼肉质比三文鱼粗,做刺身时可片的薄一些。</h1><p><br></p> <h1>右上图是我们饭后离开时,欣赏老板娘的片鱼。图右下是重点旅游接待点——岩泉寺,就在蹲鱼饭店旁边,听说徐霞客也曾到此一游,且留下了笔墨。</h1><p class="ql-block"><br></p> <h1>原想进岩泉寺一游,一是因为饭后时间已晚,二是因大约起于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处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寺院便成了“香饽饽”,私人向寺庙主管部门交纳一定费用后,采取入股或承包的方式 经营寺庙,再请来僧侣,通过功德钱和香火钱赚取利益。然而,这一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在利益驱动之下不断发展壮大,承包费用逐年攀高,经营者开始聘用社会 闲杂人员通过欺骗和讹诈的方式盈利。</h1><h1>据《2004-2005云南宗教情势报告》:自1993年以来,岩泉寺已远非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寺院。该寺已成为以商业经营为目的、政教未分的综合性地方文化产业实体,其世俗化、商业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就不进岩泉寺参观了。</h1><p class="ql-block"><br></p> <h1>岩泉寺大门</h1><h3></h3> <h1>宜良小麻鸭,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明十大美食之一,在离开上海来云南之前,我看到一篇美篇《舌尖上的云南-小麻鸭》,美篇中写到,“在距离昆明60多公里的宜良南羊街,这里是一条非常热闹的乡镇街市,街上摆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小吃、杂货、土货摊子,一片浓浓的乡镇气息会让你特别亲切自在,南羊街距离宜良县城七八公里。宜良脆皮小麻鸭,它是昆明美食的代表之一,也是云南美食的一张独特的名片。”<br>11月30日,休息一天,中午,我们慕名来到宜良南羊街刘氏老牌子洪祥饭店,品尝正宗的宜良小麻鸭。<br>小麻鸭端上桌了,配菜:臭参排骨汤、牛皮菜、蚕豆、南瓜、白菜鸡汤,点心:玉米耙耙、荞麦耙耙两拼。</h1> <h1>名不虚传,皮脆肉香,吃了意犹未尽,再端上来一只宜良小麻鸭</h1> <h1>宜良城中的过桥米线店抽空去尝了一下,这也是一家老店,由老街(后街)迁至城中,墙上挂着的木板颜色已变了,上面写着这家店的历史</h1> <h1>又是一个海碗</h1> <h1>来云南已一个多星期了,还没去省府一游,今天(12月1日)我们前往春城昆明一游。<br>昆明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是一座四季如春(不过近期昆明地区遇到了史上最冷的时期,最低温度在0度、—1度)、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浓郁的旅游城市,世博园、石林、滇池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区举世闻名。<br>我们首先来到金马碧鸡坊,金马碧鸡坊,昆明市的地标建筑,由金马、碧鸡两道牌坊组成。临来昆明前便早早被告知,不到金马碧鸡坊,等于没来过昆明,于是,到了昆明第一件事就是来金马碧鸡坊打个卡。</h1> <h1>金马碧鸡坊前的留影</h1> <h1>到了昆明,当然要尝尝昆明的过桥米线,昆明的过桥米线是滇味的,由蒙自传过来。我们找了一家百年老店——桥香园,亲家说,他父亲小时候来昆明,就是在这家吃的过桥米线。<br>店内宽敞明亮,由木框隔成一个个区间,同样是按照秀才、举人、进士等称谓核定价位。我们点了“进士”价,35元/份。<br>等服务员将“进士”价配莱、米线端上桌,我们这些外来人被惊到了,乖乖隆的咚,配菜由16个碟子分装:菊花、生猪肉片、鱼肉片、球生菜,春芛,牛干巴,黄瓜,榨菜,鹌鹑蛋,芦笋北极贝,火腿、猪耳朵、腰果、柴虫,另有一份汽锅鸡,真是开眼了啊,当然味道也极美,那个海碗比在宜良吃的米线碗口还要大。</h1> <h1>昆明的过桥米线</h1> <h1>吃完过桥米线,桥香园边上的一条路进去逛逛,路过昆明金碧(金马碧鸡)花鸟市场,进去兜了一圈,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小商品市场,地方民族风味的小商品让人流连,陈家沟太极拳协会云南总会也在此,正在为什么活动进行排练。里面还有短短的一条小吃街,各种地方小吃令人垂涎,可惜刚刚吃好过桥米线。</h1> <h1>昆明小商品市场</h1> <h1>陈家沟太极拳在排练</h1> <h1>小商品市场出来,开车到了翠湖公园,这里是海鸥的越冬之地,在这里过冬的海鸥,来自西伯利亚,万里迢迢长途飞行,在这里寻觅到了一处理想的过冬场所。<br>我们来到翠湖公园时,湖边已围满了各地来的游客,天空中白色的海鸥环绕着翠湖飞翔着,间或发出清脆的“欧、欧”鸣叫声,时时掠过湖面,扇动翅膀降落在湖边,抢食游客投掷的在湖边购买的食物,湖中心也有几艘小船慢慢浮动,工作人员在投食、清理湖面垃圾。<br>不时,几位游客模仿海鸥的叫声,发出高亢嘹亮的鸣叫声与海鸥互动,湖边的垂柳,翠湖九曲桥上的人流,湖的另一侧是一片残荷,不堕污泥的残荷,在生命尽头呈现着另一种美和精致。<br>这里,是温暖的春城,一片和谐、祥和的气氛。</h1> <h1>翠湖公园景色宜人</h1> <h1>游完翠湖,原准备打道回府了,却发现就在翠湖边上,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br>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陆军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而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均出自云南陆军讲武堂。<br>即进讲武堂走马观花浏览一圈,因赶着回家,随手拍了几张就出来了。</h1> <h1>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h1> <h1>昆明一日游,收获颇丰,但也留下了遗憾,原打算去滇池的,却因马拉松赛跑封路而未能去成,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去。<br>一路行来,石林、抚仙湖、大理、丽江、再返回大理、楚雄,然后又去昆明,时间已过去了十天,人也有些疲劳。正巧,亲家单位有事需要他出差,我们就在宜良亲家家里休整一段时间。</h1> <h1>逛逛街,在家里晒晒太阳,我们也动手烧几个菜</h1> <h1>去馆子里尝尝宜良饭店当地味道的菜点</h1> <h1>乘空去宜良老街看看,宜良人说,宜良老街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你们若有空,可以去里仁街一带走走,那儿是宜良的老街,是改变最少的地方,它是宜良的记忆。<br>午后,天气晴暖,我们专程去了宜良老街,老街已显败落了。</h1> <h1>图中<br>1、马草街,先人就是骑马沿这条街至老街去赶集的<br>2、原来的驻马店已几乎拆光了<br>3、里仁街北段尚留存着古老的青石板路,历经沧桑,石板已被打磨的非常光滑了<br>4、历史最悠久的老街——后街<br>5、花桥,以前宜良人经常来此买熟食,现在摆满了水果摊<br>6、老街的历史已不长久了,这一片即将被清除<br>7、这是老街上历史最短的一条街(后来从老街延伸出来的),也免除不了将破拆除的命运<br>8、宜良历史上曾被称为“百井之城”,这口白水井的水清澈见底,宜良老街的百姓在这里洗衣洗菜,墙上的“白水井”三字是宜良本土书法家杨光华老师1987年亲自书写雕刻喷绘上墙的<br>9、老街上的这些店家,没有顾客,主人也不知自己将来会去哪儿继续开店,连那只猫咪也懒散地晒着太阳</h1> <h1>宜良人记得老街,回忆着老街,也许不知不觉中,便会回到了过去,那个依然质朴、单纯、安静的宜良老街。</h1> <h1>在云南旅游,接触到不同的少数民族,也见到了各少数民族民居的建筑风格。<br>白族民居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进行点缀,墙壁常用鹅卵石砌筑。白族民居特点就是一片白,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为耀人眼目。<br>山墙屋角均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h1> <h1>白族民居</h1><h3></h3> <h1>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坐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选择向阳山麓,顺山修建,以山腰、山梁处居多,山脚、河谷地带较少。<br>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彝族栏”的住宅。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先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平顶的制作也与石楼相似,也具备晒场的功能。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h1> <h1>这是一组彝族民居</h1> <h1>云南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清新,大气层密度小,阳光透过率高,经年太阳高角度大,日照射数长,太阳能资源仅次于西藏、内蒙、青海等省区,为中国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因此,这里的太阳能利用也极为普及。<br>在云南,几乎在我们所有经过的地方,只要你站在高处,无论镜头对准哪个方向,你都会看见家家户户、办公楼顶的那块太阳能光伏电板以及不锈钢大储水桶。</h1> <h1>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h1> <h1>在宜良休整的差不多了,亲家也出差回来已两天,我们再次出发去西双版纳,时间已是12月12日。<br>景洪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出发时间已晚,我们到达景洪已经晚上7点半了。</h1> <h1>就在车里隔着窗子匆匆拍了几张夜景,图中是西双版纳大桥</h1> <h1>第二天上午,游玩曼听公园,曼听公园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公园,园内有山丘和河道,又有民族特色浓郁的人文景观,是个天然的村寨式公园,以前是傣王御花园,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景区集中体现了“傣王室文化、佛教文化、傣民俗文化”三大主题特色,傣族习惯把曼听公园叫做“春欢”,意为“灵魂之园”,过去是西双版纳傣王的御花园,传说傣王妃来游玩时,这里的美丽景色吸引了王妃的灵魂,因而得名。<br>进入曼听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纪念周恩来总理身着傣装,左手端水钵,右手持橄榄枝参加泼水节(1961年)的全身铜像。<br>在园内悠闲地逛着,观赏着傣族风情的建筑和植物,欣赏着美丽的傣族姑娘。眼前,是说着各地口音的大妈的丝巾、连衣裙迎风飘扬,耳中,不时钻进“三亚”、“越南”的字眼,一位大叔吹着口琴走过,衣袋里的手机还响着音乐,不远处,准新娘在拍婚纱照……<br>这里,是春的西双版纳,在暖风中呼吸,会产生一种在泥土中插根扁担都能生长百花百茎的错觉……清澈的水、醉人的绿、温暖的风、浓郁的情……这是西双版纳州府景洪给人的第一印象。</h1> <h1>曼听公园掠影</h1> <h1>傣族姑娘的葫芦丝表演</h1> <h1>来到西双版纳,当然要吃傣家菜,这一家冠名“傣味”,还是出租车小哥特地介绍的,午饭就在这儿吃了。<br>进门一看,竹椅竹桌,店里还养着一只孔雀,长着几根竹子,店外墙边搭了一间草顶小屋,好像有那么一点傣族味。<br>靠玻璃窗边上,居然放着一根水烟筒,供吸水烟者取用(后来才观察到,很多饭店都备有水烟筒),这也是一大特色。</h1> <h1>金庄大酒店(玉光野菜傣味园)</h1> <h1>金庄大酒店离告庄不远,吃完午饭我们逛到了告庄</h1> <h1>告庄西双景为傣语,汉意为“九塔十二寨”,旨在重现古时景洪盛景,打造一个繁华昌盛的“景洪城中之城”,所以告庄就是景洪的名片。听说晚上告庄有表演,我们就不走了,找了家茶吧休息。</h1> <h1>傍晚,景洪街景一瞥</h1> <h1>晚饭在告庄里的傣味餐厅吃</h1> <h1>和中午的傣味园相比,晚上的傣族饭菜好吃多了,尤其是菠萝饭,特香甜。只是我不习惯用手抓饭吃,连亲家,这个正宗的云南人也不习惯,我们干脆用手把饭抓到碗里,再用筷子吃。<br><br></h1><h1>连续三天,第九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告庄开幕,活动为期3天,期间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中、缅、泰、越、柬、老,连续三天,轮流登台,精彩纷呈……<br>今天是第二天,真被我们赶上了。<br>当晚,盛况空前<br>西双版纳的夜,人山人海<br>西双版纳的夜,流光溢彩<br>西双版纳的夜,让人恋恋不舍</h1> <h1>西双版纳,今夜无眠</h1> <h1>有朋友说,到了西双版纳就要去独树成林,于是,12月14日,我们选择了跟团一日游,其中有独树成林景点。<br>一日游第一站:中缅第一寨——勐景来。<br>勐景来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境内,中缅边境地区,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的首府、著名的旅游城市——小勐拉遥相辉映。清澈的打洛江从寨子西侧流过,形成天然的国境线,江的对岸就是缅甸,因而有“中缅第一寨”之称。<br>勐景来是一个典型的傣族传统村寨,毗邻缅甸,与缅甸掸族边民来往频繁,互相通婚,形成了罕见的傣掸混居现象,勐景来于2010年2月被评定为“云南省首批5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h1> <h1>寨子很大,我们乘电瓶车一站一站浏览,寨子里建筑是傣式竹木结构,我们拍了一些树树花花草草</h1> <h1>在中缅边境界碑处留个影</h1> <h1>旅游车开至中缅边境打洛口岸,下车打个卡</h1> <h1>真去看了独树成林,也是期望值太高了,在我看来,当地的少数民族是把这棵1000多年的老树看作为“图腾”,听导游介绍,每年的泼水节,他们会把附近庙宇的住持请来念经,而寨民们就跪(匍匐)在树周围的草地上叩拜……</h1> <h1>总结今天的一日游</h1> <h1>回到景洪,今晚换换口味,吃川味菜,有经验了,这里的菜肴价格不高,且量多,今晚只点三菜一汤</h1> <h1>今天一日游的一些见闻:<br>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共有52个,而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就有25个少数民族。<br>今天的导游是哈尼族姑娘,一路除了介绍风景,还介绍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如,傣族是女尊男卑的民族,女主外男主内,男方要与女方结婚,必须先去女方家里做三年苦力,如做不到三年吃不消了,女方就好吃好喝款待你一顿,再送你几个蛋,意思是你可以“滚蛋”了。当然,你若熬过了三年苦力,那就享服了,家里不用做什么事,吃饱了就抱个斗鸡出去玩斗鸡。<br>哈尼族的女孩在家里只能坐矮凳子,吃饭时男人坐高凳在桌上吃,女孩只能端个饭碗坐矮凳在边上吃。<br>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傣族和哈尼族不通婚(和其他民族也不通婚),哈尼族的审美观是黑、胖,在景区里看到皮肤黑的显胖的女孩,那就是哈尼族,“傣族女孩腰细细的,皮肤白白的嫩嫩的”(哈尼族导游语)。在勐景来寨里,几个卖水果点心红糖的摊位,摊主都是皮肤黑的大妈、姑娘,看到一个摊主是白皮肤的,一问,果然是傣族。<br>中饭吃的傣族饭菜,下午到了独树成林景区,换成一位布朗族男导游,“景区的导游也要吃饭的,他们收入很低,一个月只有1000多元”(哈尼族导游语),小伙子语言幽默,也有点满嘴跑火车。在独树成林景区,看到了缅甸人表演的上刀山、踩玻璃渣,也见到了2位长颈族姑娘,颈上戴着五、六个颈圈。长颈族是由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的少数民族咯伦族的一支巴东族所组成,现在已难见颈圈厚度十七、八公分的长颈族老妇人了。<br>涨知识了。</h1> <h1>亲家介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值得一去,12月15日离开景洪,我们前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br>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br>我们上午到达植物园,范围太大了,电瓶车乘一段,在xx区走一会拍照,棕榈区,奇花异卉区,鲜花区……我们走过的路、拍下的植物,不及千之一,导游说,要将园内植物看全,得住上一、二个月。话有夸大,也说明了园内植物品种数量的巨多。<br>走在园内,吹着暖暖的南风,观赏着南国风味的奇树异花,两头细中间粗的导弹棕,倒着长的树,绞杀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大开眼界,大饱眼福。</h1> <h1>手机拍的一些植物园照片给大家看看<br>图1是曼陀罗花</h1> <p class="ql-block">有一个插曲,这次云南旅游,参加了几个旅游团,几乎每个导游都会说,云南人民最要感谢上海知青。今天在植物园里,电瓶车短程导游又问游客,“你们知道云南人民最要感谢谁吗?”,“上海知青”,“对”。这一方面,说明了来云南的游客中,上海人占了很大的比重,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年的上海知青,为云南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云南人民忘不了上海知青。</p><p class="ql-block">在大理参加一日游时,白族导游姑娘在大巴上唱起了《孽债》主题曲:</p> <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爸爸呀妈妈呀,能不能告诉我</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到底是为什么,爸爸呀妈妈呀</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能不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b></h1><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h1><p class="ql-block"><br></p> <h1>此情此景,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h1><h1>是云南的上海知青、重庆知青、北京知青以及其它地区来的知青用生命和鲜血发起了知青返城运动,最终让千千万万的知青回到故乡,作为一个知青,我向赴云南的知青表示敬意!</h1><p class="ql-block"><br></p> <h1>离开了西双版纳植物园,连夜赶到红河州州府蒙自,等睡下时已过了零点。<br>既然到了过桥米线的发源地——蒙自,第二天的早餐当然首选过桥米线。<br>蒙自过桥米线堪称“一个人的盛宴”,超大的海碗,加上几十个装满食材的小碟子,还没吃,心里就已经有天下唯我独尊的快感,吃了蒙自过桥米线,不枉到蒙自一游。蒙自米线,值得“隆重”介绍一下。</h1> <h1>我们找了一家品牌店</h1> <h1>墙上的招牌写着: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与文化传承优秀人才 [创新示范店]</h1> <h1>奢侈一下,我们选了极品菊花过桥米线,72元。服务员端上了配菜,吓我们一跳,那么多(上图荤菜,下图素菜)</h1> <h1>汤碗上桌了,那么多配菜,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我有点手足无措,只能请服务员帮忙</h1> <h1>配菜全部放入汤碗</h1> <h1>这是米线,不够可以添</h1> <h1>米线也放入汤碗</h1> <h1>也许这个价格的过桥米线很少有人点,服务员热情地又是给我们拍照,又是与我们合影</h1> <h1>本来我们早饭吃的就晚,吃了这碗过桥米线,中饭也不吃了(吃不下了)。<br>到云南吃过桥米线,每次都让我们有新的体验,到宜良第一个晚上吃的已经让我们惊讶了,那么大的碗,而到宜良城中(由后街老店迁至城中的)、到昆明吃的,一次比一次让我们吃惊,碗越来越大,这次在蒙自吃过桥米线,更是让我们震惊了,碗口直径34.5公分,比我家的洗脸盆还大,套用那句流行语,“不到蒙自,不知道碗有多大”。<br> <br>这里说一个关于蒙自过桥米线的传说:<br>清初某书生,云南蒙自人,妻贤且慧,伉俪情深,有一幼子。书生性喜游玩,妻忧道:“好男儿当读书成名,夫终日游乐,不思为家人争气耶!”夫感妻言,遂独居南湖亭中,发奋攻读。每日三餐,妻不计劳苦送往书斋,书生感铭于心,志益坚,日以继夜,学业大进。妻喜,视书生日渐羸弱,凄然,觅食补强身之法。一日,妻备鸡汤盛之以罐,又备米线、肉片为生作膳。幼子无知,戏将肉片掷于汤中,妻急,斥之,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熟,尝之味鲜,大喜。即提食携儿送往书斋。但因终日劳碌,晕倒湖堤桥上,书生惊至,妻已醒。幸汤膳无损,视之,汤为浮油笼盖,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但罐烫灼掌。奇之,问妻何故,妻详道偶得之法。书生喟然:“贤妻每日过桥,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后来,苍天不负,书生考取功名,衣锦荣归,被民间传为佳话。从此,“过桥米线”不胫而走,竟成云南名膳。</h1> <h1>12月16日,由蒙自去往河口,河口,隔红河与越南老街市、谷柳市相望,是云南省唯一一个以瑶族为主体的自治县。这样,离开了中缅边境,我们又来到了中越边境。</h1> <h1>河口印象:<br>1、中越界碑<br>2、河口边境口岸<br>3、世界上目前唯一仍在运行的轨距一米的铁路——滇越铁路,由于建设背景和联运需要,滇越铁路采用了东南亚地区普遍使用的1000毫米轨距(俗称米轨),由越南海防港至中国昆明。滇越铁路1903年正式开工,1910年4月1日竣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br>4、连接中越通商的公路大桥(照片拍摄于午后,桥上已有越南人推着装满从中国采购的货物的自行车返回国内)。远处,中越铁路大桥上,一辆绿皮货车正向越方境内驶去。<br>5、这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景像,每天早上八点开关,中越大桥越方一侧的越南人推着自行车像赶集一样蜂拥而过,有的车上载着水果等农副产品。到了下午、傍晚,越南人一个个把自行车装载成似小型拖拉机,关口前马路上、几条支路上都是一眼见不到尾的满载货物的自行车长龙,排队等待边检返回越南,不知何时才能轮到通过边检。这是一付壮观的场面,这些个子矮小的越南人,为了讨生活而付出的艰辛令人感慨,也令人感动。<br>6、边检处,图右侧的棚子,自行车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顶棚。<br>7、看到几辆未载货的自行车,一瞧,前车架上有凤凰标记,越南人是如此钟爱上海的凤凰牌自行车,也说明了凤凰牌自行车的质量。<br>8、晚饭在越南人开的餐馆吃饭(河口靠进口岸这一片,基本上都是越南人在开店做生意),餐馆在红河边上,对岸就是越南。<br>9、夜幕降临,中越大桥中方一侧五彩缤纷,越方一侧暗淡无光。</h1> <h1>很佩服这些越南人,我没有看到他们是如何把那么多的货物包扎在自行车上的,也许需要团队精神,但我看见他们是如何费力地左手握住紧固在自行车左把手上的钢管,右手和肩膀顶住货物,艰难地朝前行走。货物左后面拖着一只小凳子或木制三角形支撑件,用于在自行车停止前行时支撑在货物底部。我们吃晚饭时天色已渐暗,远远望去,中越大桥上仍有刚通过边检的自行车在行进着。<br>第二天一早,我们准备返回宜良了,街上看见昨晚已装载货物,未来得及过关的自行车,一早就排起了长队等待边检。</h1> <h1>河口清晨所见</h1> <h1>回到宜良休息,乘隙去了68道拐。<br>在宜良县城西匡远镇金星村,有一条海拔2000米的盘山公路。公路1995年修建,当时由于公路要占用邻村的土地,多占就要多交钱,为节约土地和资金,只好顺山梁而修,蜿蜒曲折,短短6.8公里共有68道拐,无意中创造了这惊艳世界的公路奇观。宜良68道拐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最弯的公路。它全长6.8公里,垂直高度500米,不到100米就有一个拐,平均一个拐仅能爬升7.3米,平均坡度超过7度。</h1> <h1>68道拐入口</h1> <h1>由于68道拐弯度太大,即使航拍最多也只能拍到30几道拐,而我们站在山顶上只能拍到10几道拐,就从网上摘一张图片供大家分享</h1> <h1>该回家了,这次远游已一个月,30多年未出远门,一出来就是一个月,自己也没有想到。买好了12月21日的高铁票,来时飞机,回去乘乘高铁。</h1><h1>12月20日,亲家开车带我们再到昆明去看一下滇池,原本上次来昆明就想去看的,恰逢马拉松赛跑封路而未去成。</h1><h1>风光秀丽的滇池,是西南第一大湖,也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而现在这个时候,吸引游客的却是海鸥,滇池边的观景路上,停满了车辆,还有旅游大巴。</h1><h1>每年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红嘴海鸥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来到滇池过冬,它们约每年11月来,来年3月离开返回西伯利亚。</h1><h1>比起西伯利亚,这里天气暖和,每天都有吃不完的游客投喂的食物,吃喝不愁还有暖气,所以这里是海鸥理想的越冬之地。</h1><h1>与上次来昆明在锦湖公园看到的海鸥相比,滇池的海鸥数量惊人,飞起来铺天盖地,而且与游客没有距离感,这些漂亮的红嘴海鸥飞翔着,盘旋着,嬉戏着,啄食着游客手心里的或地上的食料,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心旷神怡。</h1> <h1>冬季的滇池,海鸥的天堂</h1> <h1>翱翔的海鸥</h1> <h1>滇池留个影</h1> <h1>云南是美丽的,这里有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云南的每个城市仿佛都是一副画,风景如此秀丽,更有数不清的美食,终于要离开了,真的依依不舍。</h1><h1><br></h1><h1>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来到蓉盛园,四年前儿子举办婚礼的酒家就餐,也借此感谢亲家全家对我们的盛情款待。</h1> <h1>再见了,宜良,我们会再来!</h1> <h1>再见了,云南美食。曾经认为,旅行的意义,就是看山、看水、看风景,后来却感觉,从家吃到天涯海角,有着更大的乐趣和魅力。吃云南的美食,不仅是单纯的让你享受食物从舌尖到胃的一种滑落,也可以让你吃得见识,吃得才华,所以,一路向着远方,走走停停,吃吃喝喝,也是一种旅行的意义。</h1> <h1>再见了,美丽的云南!</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