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明年上学了,几年的学前教育与体会供参考(1)

音光之速

<p>孙子明年上学了,几年的学前教育的经验与体会</p><p><br></p><p>总结为四条:</p><p><br></p><p>1 学前教育要为孩子创造显示个性张扬与交流的空间。</p><p><br></p><p> 孩子之间要有个性张扬的交流群,孩子不懂事,学前教育不能像大人学习文化那样死记硬背,要靠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提高兴趣才能学好,这方面诸如画画、武术、足球都具备这种特点,无需大人专门指导,小孩能自觉参与进去,因为这里有小孩满足自身个性张扬的特点,而个性张扬需要别人知道,很容易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而让不懂事的学前孩子一人在家关门学习,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具有这种氛围,学前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靠类似大人那种自我觉悟,而是靠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别人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p><p><br></p><p> 交流非常重要,这是提高孩子兴趣的手段,一群孩子在一起学与一个孩子在家学是不一样的,孩子的个性就是玩,要有玩伴,才能把个性发挥到极致,个性张扬会让孩子有一种自豪感,学习兴趣自在其中。</p><p><br></p><p> 所谓交流就是在玩中学,让学前班低智商的孩子提高学习兴趣。</p><p><br></p><p>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孩子与大龄孩子的接触。由于孩子不懂事,孩子之间会出现大龄孩子欺负低龄孩子的现象,这种事在小学期间尤为频繁,甚至会为此出现孩子家长之间的战争,报纸多有报道。</p><p><br></p><p> 这种事不可能避免,怎么办?不是让你的孩子避开大龄孩子,那样孩子就不会处理这种关系,当孩子上学,家长不可能总是在身边。</p><p><br></p><p> 要允许孩子与大龄孩子接触,要观察孩子之间发生的事,大龄孩子欺负孩子确实会发生。</p><p><br></p><p> 主要围绕抢玩具与大龄孩子故意欺负低龄孩子的事,让孩子面对这些事,久而久之会发现孩子之间会自动形成一种默契,这种默契需要大人在跟前指导,告诉孩子怎么做。</p><p><br></p><p> 有的孩子不适应这种情况,会发生小孩哭大孩笑,家长很无奈,甚至已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经常在学前儿童面前瞎闹,小孩子鬼哭狼嚎,大孩子幸灾乐祸。</p><p><br></p><p> 要让孩子能接触一下大孩子,经常发生的矛盾会在他们之间形成一种规则,他们之间会自动遵守游戏规则。</p><p><br></p><p> 一旦孩子认可了这种规则,小孩子并不觉得大孩子多可怕。</p><p><br></p><p> 举个例子,有个大孩子专门抢小孩子的滑板车玩,通常小孩子会哭闹,甚至硬怼,尽管有大人制止,但孩子之间会有一种情绪。</p><p><br></p><p> 我的孙子也发生过这种情况,如果你去批评大孩子,当时会阻止大孩子,但你不在跟前,这种情况还会发生,而且孩子会依赖家长批评别人获得安慰,这不适于孩子成长。</p><p><br></p><p> 我的处理方法不是制止,而是问大孩子拿别人东西是不是要给打个招呼哦,说话不能趾高气昂,大孩子会主动给小孩子打个招呼,尽管原来是抢,很快变成借,其实大孩子没有想还的意思,但气氛缓和了。然后大人要借坡下驴给小孩子说共享玩具之类的话,小孩子往往会认可,这样既不伤害小孩的自尊心,大孩子也不会感觉被大人难堪的感觉。</p><p><br></p><p> 如果大人去制止,大孩子通常会放弃,小孩会有获胜者的感觉,看似给自己孩子撑了腰,这种感觉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害处。</p><p><br></p><p> 如果把自己的孩子抱走不和大孩子玩,孩子之间的距离很大,而且小孩子也会不甘心,其实这种做法大孩子也未必高兴。</p><p><br></p><p>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是培养孩子的情商,我碰到许多这种事情,家长大脑反应要快,一瞬间基本能拿出最佳方案,要当着孩子的面柔和的解决。主要目的是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前期准备,大孩子欺负小孩子不可避免,你不能总是盯着他吧。如何让小孩能自己绕开或规避这些连老师都懒得问的小事情,但又经常发生的事,是家长必须考虑的。不能天天告诉孩子该出手时就出手吧,而且孩子之间还真用不着这种心理诱导,待人接物要靠大人的身体力行引导,潜移默化注入孩子的心灵。特别是小孩学武术后,要注意孩子的言行,小孩打架要必胜是我们老一代在文革遗留的思维,有些个别老人至今都有这种思维,但很不适于孩子之间的交往。</p><p><br></p><p>  我的感觉带孩子不是简单的看护,家长有自己的感情,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亏,孩子自尊心受损也是大人接受不了的,这种思维伴随着家长,实际上是对家长情商的考验,有的家长控制不住,会大发雷霆。</p><p><br></p><p>  当着孩子的面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实际上比高考难上百倍都不止,真的是对家长智商情商的考验,我的感觉几乎是搜肠刮肚搜索一生的阅历来解决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问题。因为这一瞬间不仅要考虑自己孩子与别人之间孩子之间的自尊心问题,还要考虑小孩将来自己如何独立应付这种局面,家长处理这类问题的过程实际是在给孩子出方案,不是简单拉开距离或保全孩子的自尊心,这一瞬间就是家长与孩子进行情商教育的过程。</p><p><br></p><p>  我的感觉带孩子几年,小孩所有的问题都不在话下,但处理这类问题是我最慎重,也是最头痛的问题,因为这是培养孩子如何独立规避这类问题的一种教育。</p><p><br></p><p>  最后很有意思,大孩子经常会到我家找我孙子玩,而这些大孩子都是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孩子,而我的孙子才进大班,年龄相差至少两岁以上,照样能玩到一块。</p><p><br></p><p> 总而言之,学前孩子类似这种道德底线的教育要从心灵介入,而不是向小学生那样靠说教,家长要随时随地身体力行,要靠自己的行为传递给孩子。实际是从小就要给孩子立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家长通过行为交流传递给孩子,孩子会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接受了这个标准。</p><p><br></p><p> 比如大部分孩子在孩子之间交流中都会拒绝批评,包括自己大人的批评也会哭,在众孩子面前批评自己孩子,孩子确实受不了。自尊心这玩意是天生就有的,但一进入小学老师会天天在众孩子面前批评孩子,孩子要有接受别人批评并承认错误的教育,很类似挫折教育一样。</p><p><br></p><p> 我往往是当两个或多个孩子发生一些各自的错误时,这些错误很小,都是孩子自然发生的,通常大人很不在意,不会有人管的太多。这时大人就要故意介入,把所有的孩子都招呼过来,小孩很小,任何大人的招呼都会过来。然后把自己的孩子包括别人的几个孩子,指出刚才发生的事哪点不对,由于大人说几个小孩都有各自的错误,并不只是自己有错误,小孩有一种很幸运的感觉,原来大家都有错误哦。小孩首先接受了大家都是共犯,当然没有拒绝的。</p><p><br></p><p> 然后问孩子们有了错误怎么办,所有的孩子都会齐声大声说要说对不起,这时你就借坡下驴,小孩就会自己承认错误。这种当众多孩子面公开的批评要讲究场合,多个孩子都有错误时,及时介入,会有很好的效果。连续的这种公开批评,小孩逐步认可这种批评很正常,当然孩子脸皮也厚了。但这种教育是必须的,最起码在小学不会被老师批评后感觉自己自尊心没有,很没面子。特别是男孩子要有点脸皮厚教育,最起码低头说声对不起不是坏事。</p><p><br></p><p> 这种所谓底线教育不是靠简单说教能解决的,人之初性本恶,孩子就是人之初,学坏容易学好难,家长给孩子立标准就是大人想方设法让孩子自己入套,当然家长给孩子设套是要有智慧的。</p><p><br></p><p> 另外就是大人要陪着孩子说废话,小孩子问的话都很无聊而又奇葩,童稚语言需要大人回答,尽管都是废话,但大人要沉住气慢慢回答,尽管都是哄他玩,但要耐心,不要拒绝他,因为他需要废话。</p><p><br></p><p> 甚至废话要配合大人的眼神或行为,老人屈尊做些看似可笑的动作,自我感觉很无聊,但孩子会觉得很新奇,他会认为,哦,世界原来是这样的。</p><p><br></p><p> 有些是需要大人费点功夫回答的,举个例子,小孩对天上能下雨感到不可思议,会经常问同一个问题,天为什么会下雨?回答太难了,简单回答真的说不清楚。</p><p><br></p><p> 我找了一个玻璃杯,放在冰箱中,玻璃杯凉了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一会玻璃杯表面会有大量的凝结水留下来,桌面上会有水迹。然后告诉他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碰到凉凉就会变成水掉下来,这就是雨。</p><p><br></p><p> 而且夏天水汽多的时候,屋里开空调,玻璃窗户也会有雾状水,都要借此机会重复这种知识。几次下来,小孩基本明白了大概的意思,原来空气里有水哦。</p><p><br></p><p> 家长能主动参与交流,是让学前孩子获得知识与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p><p><br></p><p> 这几年我不知陪他说了多少废话,还要弄些夸张的表情配合解释,让低智商但又好奇心极强的小孩能听明白。</p><p><br></p><p> 这种生活随着孩子长大行将结束,心里还真有点留恋。</p><p><br></p><p>2 孩子要有主动的创意参与性</p><p><br></p><p>  最典型的就是孩子在一起玩会自发把自己带入游戏角色中,例如男孩玩起游戏能把自己打扮的有模有样,敬礼口令等都很像那么回事。</p><p><br></p><p> 这边小孩一枪打过去,那边小孩应声倒地,旁边还有小孩来救助,拿出三级包里的急救包,可谓惟妙惟肖,这些无需大人作指导,小孩都会自动进入角色。</p><p><br></p><p> 我们小学玩的游戏,他们在4岁到5岁就开始玩了,而且玩的比我们还认真,物质丰富了,他们的行头比我们那时齐全,当然他们的知识要比我们那时的小学二年级的水平还高。</p><p><br></p><p> 玩积木无需教材,孩子能根据自己创意想象参与进去,这种状态有时无需玩伴也能进行,原因是小孩的创意思想能主动发挥到极致,实际上也是个性张扬的概念。例如画画,小孩能自己根据自己的想象画画,画的好坏并不重要,而是孩子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孩进入这种状态有时很专注,无需玩伴也能进行。原因是他认为是他自己在主动完成自己所想象的空间,个人创意思想的参与性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p><p><br></p><p> 这方面画画与武术包括足球等都能满足孩子的主动参与性的特点,小孩的兴趣不减。</p><p><br></p><p> 我那个孙子好长时间不学画画了,有时他会自己坐那画画,这就是孩子的创意参与性发挥的作用。</p><p><br></p><p> 学前小孩学游泳就很快,原因是孩子自己就喜欢,是主动参与性很强的内容,最重要的还有个性张扬,当小孩5岁刚学会游泳,他会不觉累连续很长时间,既有告诉别人自己会游泳的涵义,还有自己玩的开心的概念。</p><p><br></p><p> 为啥小孩英语学不好呢,原因就是小孩的创意参与性不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照本宣科,很不适于孩子张扬个性的特点,当孩子无法进行创造性思维,孩子惰性很大。</p><p><br></p><p> 怎么办呢,孩子群学英语是一种方法,实际上英语老师也是这么做的,老师拿着卡片,几个孩子对着卡片的画用英语说出卡片上的东西,利用孩子争先恐后的特点。但是离开那种场合让孩子自己在家一人学英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要指望学前孩子像有老师监督的小学生初中生那样有那种自我学习的觉悟。</p><p><br></p><p>3 学习要简单易行</p><p><br></p><p> 例如对乐器的学习,学前班的孩子学乐器很枯燥,同样是因为小孩没有参与性,动作必须按照老师说的做,差一点都不行,想提高孩子学习乐器的兴趣是一件很难的事。我的孙子学钢琴,我由于以前曾经带女儿学过钢琴,高昂的花费但很失败,有一定经验。初学阶段的孩子没有自身个性张扬主动参与性的学习,都是按照老师说的,孩子那种主动参与性学习状态就没了,加上学习阶段的交流性很差,都是孩子自己练,很难提高学习兴趣。</p><p><br></p><p> 有一种最好的办法,就是初学阶段的学前孩子要做到学习时间要短,在孩子感觉自己不错的时候就要结束,我当初只把这个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让孩子不感觉很难,很枯燥无味。每一次学完无论好坏,都是高兴的告诉他进步很大。由于学习时间短,即便很枯燥,孩子还没有感觉到坐不住的时候就结束了。</p><p><br></p><p> 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样练习时间太短,一堂课费用那么高,浪费学费。我只想根据我的经验,孩子确实是来玩的,必须在玩中结束,因为他的智商就是这样。你可以心痛你的钱,但这是你给他选择的爱好,你不能让他为你的高消费智力投资感到坐卧不安。</p><p><br></p><p> 这种状态大约经过半年时间,孩子习惯这种短时自己练习的状态,又不觉得坐不住太累,回家不耽误小孩玩,孩子会慢慢接受这种个性与参与创意性很弱的学习。一旦形成习惯,他自己会认为这是一种每天要做的事情。当然这需要耐心,不要追求学习进度。像我们大部分这类家庭让孩子学习乐器主要是爱好,不是将来靠这个吃饭,将来他能自己玩乐器自我感觉良好就行。</p><p><br></p><p> 我的孙子学了一年多钢琴,练琴时间加长到40多分钟,到目前为止并不觉得厌烦,还没有不想学的状态,这说明还能继续学下去,不到6岁的孩子这就足够了,说明孩子坐的住了。</p><p><br></p><p> 这几年的带孩子经验是,一切学前教育都要以孩子玩的开心为第一,所有的学前教育一定是玩的好就学的好。因为我们曾经有教育儿女的教训与经验,孙辈的父母是爷奶辈教育的身影,重复过去的失败是固执的表现。也不希望孙辈的父母们继承爷奶辈的失败,重复老一辈经历的教训。</p><p><br></p><p>待续<a href="https://www.meipian.cn/2lt8oh84?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孙子明年上学了,几年的学前教育与体会供参考(2)</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