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量百内

笛筐

<h3>百内国家公园的全称是“Parque Nacional Torres del Paine",即“百内之塔国家公园”。可是这个“Paine”到底是什么意思,问了几个人,答案都不一样。有的说是西班牙语的“痛苦”,有的说是一种鸟。最后觉得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当地印地语的“蓝色”的意思,说的是冰雪覆盖的三座陡峭的花岗岩山峰在阳光之下某个角度看就像三座灰蓝色的高塔。</h3> <h3>但是这三塔是不容易看到的。不仅要天气晴朗,还要攀登绕到山后,到峰前的观景点才能看到三塔全貌。总之来百内的人都以见到三塔为幸事,颇有藏人说的见到神山的意味。</h3> <h3>百内公园里开车可到的景点线路不过五十来公里,但平均时速只有三十多公里。还有很多景点是要徒步健行才能到达的。我们头天开车踩点一圈,觉得三塔还算是比较短的一条徒步路线,全程九公里,来回八小时。如果天气好可以试一试。</h3> <h3>来之前我们也看了些介绍,做了些准备。配置了登山靴,登山背包,登山手杖,貌似武装到牙齿,却也增加了一些负担。虽然平日里每天也会走个几千步,但毕竟背负水和干粮踩着马蹄坑和乱石坡攀登与吃饱了在小区消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能不能登上三塔观景点心里没底。</h3> <h3>第二天早上起来拉开窗帘一看,雪山升起了红太阳,这是个登顶的好日子。我们兴奋得把歌唱,吃过早饭便驱车赶往三塔游客欢迎中心。登山步道中午十二点以后就不让进人,因为再晚天黑以前就回不来了。我们在十一点上路,按八小时算,下午七点回来。打一小时折扣,八点回来也离天黑还早。</h3> <h3>在这里登山的一个好处是海拔低,不会有任何高山缺氧反应。河边的旅馆海拔才40米,最高的山峰也就1200米,高差比例大致相当于鄱阳湖畔到庐山牯岭镇。我们一路上走走停停,碰到美景就拍张照,虽然有点累,还是很开心。渐渐地三塔已经能看到两塔了。</h3> <h3>来到登顶营地时已走了五公里,还没用到两小时,一时信心大增,感觉宝刀尚未老。于是坐下来吃饱了干粮喝足了水才继续上路,完全忘记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古训。</h3> <h3>后面的道路坡度陡然增大。走了一段看到一块“1,4KM”的标牌,又走了半天看到“2,4KM”,这时开始怀疑人生。</h3> <h3>穿过了一片森林,看到“3,4KM”标牌时,终于明白才走了四公里中的三公里,可是我们用时已超过了四小时,显然我们的体能是低于登山者的平均水平的。此时乌云开始聚集,天空飘起了小雨。只剩最后一公里了,怎么也舍不得放弃,就硬着头皮上了。</h3> <h3>路牌显示最后一公里需要45分钟。可这一公里根本没有路,就是在乱石堆中沿着断续的橙色标记往上爬。</h3> <h3>一路上碰见下山回来的人都是说“快到了,还有20分钟”,“坚持一下,还有20分钟”,“加油,还有20分钟”。经过无数个20分钟,我们终于来到了三塔观景点。最后这一公里我们用了整整一个半小时。</h3> <h3>我们淋着大雨站在三塔之前却一塔也看不见。唯一的欣慰就是完成了登顶这件事。完成是硬道理。</h3> <h3>下山的路也不轻松。一步一颤走下乱石堆,要是没有登山杖就死定了。雨中的森林小路一片泥泞。后面下山者一个个超过我们,最后去清场的巡山队员也赶上了我们。他陪了我们一段后,终于嫌我们走得太慢,兀自朝前去了。</h3> <h3>我们是当天最后下山的人。回到车里晚上十点半,太阳也刚刚落了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