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ff8a00"> 少不入川,老不离蜀。机缘巧合,我在不老不少的时候去到了“天府之国”——成都客居了几天。既然赶在最好的年月入蜀,当然不会有年轻人的“腐败”而胸无斗志,也不会有老年人断舍离之苦,不过浮光掠影的感受一下蜀国的风土人情总是应该有的。</font></h3> <h3> 我是从江南的一个山城来的,对于蜀国最直接的认识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门关是入蜀的咽喉要道,又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所以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李白在《蜀道难》里如此形容剑门关之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刘备之所以最后选择蜀地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这方面的考量一定是因素之一。但利器一旦掌握在庸才之辈的手上,只能是把玩之物。大将邓艾最后以“以迂为直”的谋略攻入了蜀国,开启了曹操军事集团统一全国的篇章。</h3> <h3> 我最终没有选择飞机出行,倒不是不喜欢飞机上的蓝天白云,不过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当然步行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走他个猴年马月,可以沿途领略蜀道峥嵘崔嵬、峭壁千仞的独特自然景观,但像我这样一个怠惰驴行的人,只能算是个最高理想。于我最佳的选择莫过于绿皮火车了。在慢吞吞的行进中心境是最宜于静观的,最能吸收外界的刺激的。在未到目的地以前,方寸是悠然的,不专注于一物,却是无所不留神的,在匆匆忙忙的一生里,此时才得好好地看一看人生的真况。在火车中所瞥见的田舍风光会深印在心坎里,而花了盘川,告了病假去赏玩的名胜倒只是如烟如雾地浮动在记忆的海里。但时间总是左右着每个人的自由,最后当然乘坐动车了,那又怎样呢?比飞机好千万倍。</h3> <h3> 动车一路向西,过了宜昌,沿途的地貌渐渐发生了变化。动车在峰谷落差达500米以上的沟壑和山体中奔腾而行。快到巴东站的时候,天空渐渐暗沉下来,几滴微雨在车窗外斜拉成几条细线,几座椭圆形的巉岩山体映入眼帘,一晃而过。我不知道是不是经过了剑门关周围绵亘百里的陡峭山壁,也无从体会走在悬崖峭壁之上去深深体会“剑门天下险”,但可以感慨的是那位“细雨骑驴入剑门”的大诗人登临剑门阁时的家国情怀。陆游中年入蜀,他此行是由前线到后方,由战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劳就逸。而我呢?</h3> <h3> 从巴东到利川,即使从现代的眼光来看,穷山恶水还是第一感觉。这里少有连片的村庄和集镇,农村人还是有很多把家安顿在山上,而且相聚甚远,单门独户,崎岖的山路是唯一的交通要道,鲜有马路通达。山上灌木成林,杂草丛生,他们在开垦出的少数山地上种些什么维持生计呢?不得而知。这样的地方也就成了古代封建君主流放发配犯臣的绝佳之地。大约在战国时期,巴蜀就一直被当做流放罪犯的地方,秦国宰相大商人吕不韦就曾被流放至此。大文学家苏轼流放的黄州离此处就不远,他一生颠沛流离,东南西北放逐了个遍,最后客死他乡。</h3> <h3> 也许旅途太长(从合肥南到成都将近1200公里),所以每过几个站都要停歇十来分钟,让一些瘾君子下车猛吸几只香烟。我也下车,拍了几张站牌照片,作为到此一游的铁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巴东站了。这个“奇葩”的火车站,居然建在荒郊野岭。我独钟情巴东,也许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歌词了,原生的生存状态是最能打动人心的。</h3> <h3> 动车进入成都平原,已是傍晚时分,加上蒙蒙细雨,车窗外已看不到些许景物,路过的城市灯光初上,星星点点,真切而又模糊。车厢里倒是亮腾腾的,所有的人都被手机玩弄着。大家都没有着急的意思,只是在列车广播员播报到站消息的时候,才慢条斯理的整理好旅行物件,依次排队下车。动车在晚上8点准点到达成都站,然后坐了一个多小时大巴,终于到达学习培训的酒店。</h3><h3> 酒店有一个很洋气的名字:戴尔蒙。看来国家出台文件整治用名还没波及到这个地方。我猜了一下,全国大概80%以上的大酒店用名都是外来词。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他的洋气和豪气,不然就是有土鳖和不上档次之嫌。接下来的几天就是打卡培训了(此处略去培训工作笔记一万多字)。不过戴二萌酒店还是让我这个山里人大开眼界。我虽然此行没有乘坐飞机,但看到飞机的次数也许是一生中最多的一回了。酒店离成都飞机场不远,成飞成飞,成天飞。我估算了一下,大概两分钟左右有一架飞机起降,一天下来6、7百架。培训在轰鸣声中开始,在轰鸣声中结束;睡觉在轰鸣声中入眠,在轰鸣声中惊醒,应该说这次培训是我所有培训中最热闹的一次了。</h3> <h3> 酒店的伙食当然和洋气搭不上边,地方特色更谈不上。一日中午,我独自一人到街上找了个快餐店。快餐店在成都批发鞋城旁边,外地人很多,我想赚得就是客流量。快餐菜品很多,有五六十个品种,都用小碗盛着,下面用电热器保温。我没问价钱,点了鲜笋炒肉,萝卜炖肉,豌豆肉末,红烧豆腐,吃好一结算,20都块钱,哎呀,太便宜!太好吃了!在风停了,猪还没摔死的日子里,有点不可想象。店老板问我何方人士,直到我讲到黄山,才恍然大悟,宣城绩溪他们是不知道的。店老板还开玩笑说,既然这么好吃,那么在你们那里开个连锁店,他出技术,我出钱。我呵呵呵,心想,明天继续来照顾你的生意就行了。</h3> <h3> 作为吃货的天堂,成都美食数不胜数,美食街遍地都是。来成都,不去逛逛美食,就是惘然了。在我觉得真正要享受成都的美食应该是晚上。成都是东七区,虽然是初冬时令,到了7点天色才沉沉黑去,街道上霓虹灯闪烁,各种火锅招牌在黄晕灯光的簇拥下诱惑着每个路人。这些店的生意不是一般的好。去得早点,虽然店堂里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吃货,但空缺的桌子早已被预订,满是鲜红的辣椒火锅底子热烈而又静静地等着客人的到来。晚点去吧,对不起,拿个号票,门口有凳子,坐着等着吧。</h3><h3> 印象最深的还是“羌族风情美食店”。这个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吸引着我和同行的汪生。有一道菜气势不凡,半个牛头,牛角上系了红、黄、蓝三条绸带,寓意升官、发财、健康。大木盘里还有羌族各种日常粗粮。上菜的时候,一个羌族美女端着酒杯打头,两个汉子抬着菜品,后面跟着三个美女,幺幺喝喝,唱着酒歌来到客人席间。牛角一定要指向宴席上的主宾,主宾随自己意愿要摆弄一下三条绸带,要健康的就系蓝的,想升官发财的就系红黄的,在上菜的美女汉子的山歌中,席间所有人共同举杯向主宾敬酒,然后落座,开始大快朵颐。健康我有,升官发财不敢想,于是和汪生点了个主菜“羌王鱼头”和其他羌族的几个熏制的猪的下水货。其实关键的是那个有点贵,况且那么多东西,两个人的确浪费。</h3> <h3> 美食是成都的一大特色,众多的名胜古迹也造就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杜甫草堂,诗圣的流寓之地。在此居住的四年间,杜甫创作诗歌240余首。一堂,一祠,一亭,一花径,写满前尘往事。“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是世界上唯一仍在运作的古代水利工程。悠悠古渠,碧水长流。杜甫有诗云:“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这山这水,饱含了巴蜀人的人文精神和质朴情感,无论有多少寄托和期待,青城山,足以承载得起。这些于此时的我只能是一些念想,其实真正抵达又能证明什么呢?况且有些风景也只能活在文学作品里,任由我们去想象,去美化,去感受。真正到了目的地,你会发现诗和远方其实在我们内心。赤壁矶已无从考证,但丝毫不会妨碍我们坐上苏东坡的木船,领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伟壮阔,欣赏"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潇洒,感受"乱箭横飞,火光冲天"的激烈场面。我们的灵魂游弋在苏居士狂洋恣肆的文字里,构筑了自己的赤壁。即使侥幸实地凭吊,许是乱岗斜坡,江水驯服。此时,你只能闭着眼睛,手持铁板唱"大江东去"了。</h3> <h3> 同行汪生几次邀我晚上到宽窄巷走走(离酒店大概30分钟车程,培训结束后还是可行的)。宽窄巷是成都人记忆中最古老的符号。宽有多宽呢?窄又有多窄呢?我想宽窄是每个人内心想法的折射。宽的是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想法;窄的是人们内心的那份淳朴与坚守。</h3><h3> 最终成行的还是去到了成都最年轻的符号——玉林西路小酒馆。小酒馆不大,非常好找,一到门口,发现人很多,听说话的口音绝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很多人在外面拍照留念。小酒馆真的很小,不过十来平米,进去的时候才发现都已经没了位置,而那个时候才7点过,里面的人都是些小年轻,我们两个老小子真的有点碍手碍脚,不合时宜,还好有自知之明,仓皇而逃了。小酒馆门口左边有个驻唱的凳子,听说赵雷就是在这条凳子上唱火《成都》和成都的。我还是免不了俗套,坐上去拍了个照,沾点艺术气息。</h3><h3> 玉林街道成功躲过城市的喧嚣,街道两旁茂盛的树木代表着时间的厚重。有多少让人难忘的故事被淡忘在这深深浅浅的岁月里,又有多少情怀会在异乡突然在心灵的角落里苏醒。我开始理解了那些在小酒馆拍照的白发苍苍的老者,这些似曾相识的地方留存了他们多少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啊。没有纸醉金迷,没有钟鸣鼎食,玉林路的老街,为成都留下的,是市井的温度。在这些小酒馆里,约三五好友,靠墙而坐,低低浅浅的音乐,迷迷蒙蒙的灯光,让人瞬间沉醉。酒杯空了又满,饮者去了又来。有人发呆,有人发笑,有人含杯落泪,有人摇头晃脑。所有的恩恩怨怨,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化作深夜都市里的一声呓语。</h3> <h3> 在撩人的微雨中,在寂寥的灯光下,耳畔传来了那熟悉的歌声: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喔…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h3><h3> </h3><h3> 我裹紧了风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