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手绘——1976永城老时光</h3><h3>以此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h3><h3>深深地怀念我的母亲</h3><h3>(此图根据记忆数位板非专业手绘,技法请自动忽略)</h3><h3><br></h3> <h3>图一:<br></h3><h3>1976年,那年我6岁,妹妹5岁。</h3><h3>我家住在永康县人民医院职工家属的宿舍——大明堂。</h3><h3>大明堂里有棵只开花不结果的歪脖子老石榴树,每到夏日花团锦簇、落英缤纷。树下有一块长条青石板,那是夏日里我家专用的餐桌。母亲工作忙,通常是父亲烧的菜,米饭是到医院食堂用大饭盒蒸的,有的时候还蒸上几块番薯,不过我不爱吃。母亲总是匆匆地赶回来,吃完又要急着回去看病人,经常连工作服也来不及换。</h3><h3>那年头物质匮乏,平时荤菜不多,父亲自己做了电鱼的工具来捕鱼,所以我们三天两头能吃上鱼,有时候我们家也去食堂买点烧红肉来打打牙祭。父亲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摇着折扇,而母亲总是将不多的肉夹给我和妹妹吃。</h3><h3>阳光、榴花、蝉鸣、清风,时光再也没有老去;</h3><h3>暖暖的还有母亲的温柔……</h3> <h3>图二、1976年左右永医家属区示意图<br></h3><h3> 门诊楼在健康巷旁,家属区要从门诊楼左边绕过去,门诊楼后面就开始长长的上坡,一直以来不知道这里为什么有这么长的坡还有那么多老宅,直到今年请教了项瑞英老师才知道这个区域叫万安山,民国及以前这个地方是永康名人雅士聚集之地,旧时永城八景“万安疏钟”就在这里。</h3><h3>我住的大明堂就在上坡的尽头,是上下二层二十多个房间的砖木结构大院,花园、池塘、松石假山等非常精致,据项老师考证是民国永康名士卢士希的故居。</h3><h3>大明堂斜对面就是民国名人吕公望的故居“慎旃别墅”,“慎旃别墅”是一座民国风格的回字型砖木结构小楼,楼前是欧式的花池,风格独特,与永康本地传统建筑迥然不同,非常雅致,这应该是吕公望当年在杭州担任督军兼省长时请省城的专家设计施工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