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渡孤烟起,前村夕照明

@刘云波

<h1><br></h1><h1><br></h1><h1><br></h1><h1><b>“我一生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共产党就是我的归宿。” 这是邓鸣亮90岁时自撰书写悬挂于画室案前的条幅。国庆70周年前夕,湖南工业大学校党委的领导来到山水庄园教师楼,叩门看望年逾九旬的邓鸣亮,并将代颁的一枚金光闪闪的共和国荣誉勋章挂在了他的胸前,满脸沧桑的邓老容光焕发,举起右手,笑逐颜开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对前来的校领导说:“真诚地感谢党和政府给予他的荣誉。”此刻,他仿佛又回到了19岁时参加游击队,穿越在他的画作中无数次出现过的故乡永兴县。故乡的山峦、小河、木桥,那是一种多么亲切的回忆啊。</b></h1><h1><b>邓鸣亮,1926年生,1950年毕业于广美(中南美专),是该校的首届毕业生,后入中央美院做江丰院长的研究生兼学院助教。他先后师从当代美术大师黎雄才、关山月、江丰,今年九秩有三。邓老是湖南工业大学前身——株洲工学院包装系的创始人之一,曾任湖南省美协理事,株洲工学院包装系教授,其传略收入《中国美术家大辞典》《当代书法家辞典》。凡是见过他当场作画作和作品的人都说他的画风与黎、关两位岭南派大师的风格神似,湖南工大美院教授彭卉在邓鸣亮年届九秩那年曾跟笔者说:“邓老是还健在的湖南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株洲美术界应为他祝寿!” 邓老已经退休30多年了,他在株洲从事美术教育与创作的经历只为少数年长的业内人士所知。加之他不擅炒作的秉性,这些年逐渐淡出了美术界及评论家们的视野。但省内外有远见的藏家还在争相收藏他的作品,前年秋天就有慕名者登门出价数万现金,将其悬挂于家中客厅的一幅4尺写生山水画收藏。邓鸣亮一生经历坎坷,在“反右、四清、文革”中屡受冲击,在央美读研做助教期间,他曾与一位留学的俄罗斯姑娘邂逅,但结局却并不像热播的电视剧《奔腾年代》里的常汉卿和冬尼娅那样美好,而是认定涉嫌为“苏修”的特务,并因此被关进牛棚审查,文革中又被下放到河北红星汽车制造厂,在那里工作生活了11个年头,在工厂期间他这个学美术创作的研究生,跨界用他善于动脑的智慧设计出了许多种车辆的外型,那些图纸至今珍藏在他的书柜里。他的冤案平反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还是在他的老领导过问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作为引进人才,调来筹建株洲包装工程学院。当时展现在他眼前的学校还只是一张图纸,一片荒芜的土地。现在的包装工程学是湖南工业大学的王牌专业,拥有国家重点教学实验点,是国家级的特色专业。包装学的核心是美术设计,既要有过硬的绘画基础,又要有超越想象空间的美术设计理念,邓鸣亮两者兼而有之。他在学校兼美术史和书法绘画教学,20多年里培养了美术及包装工程人才数以千计。他创作设计的独特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获奖作品不计其数,为学校早年的包装学专业的教学、设计和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学院的开山祖…</b></h1><h1><b>邓老退休后,仍然勤于读书、看报、写字、绘画,挥毫泼墨,兴趣酣然。他主张“不师造化,不得天地之妙,便无画中之巧”。80多岁后,他还每年与老妻穿越在故乡便江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待就是个把月,用老教授的话说:“最好的休息就是于大自然中写生,习写草书,画点小画,做点画史、画论、画评方面的研究”。他的画庄重、大气,书法遒劲有力,作为一位山水画家,他从不画自己没有见过的景物。我见过他的写生小样,无限江山,笔墨所到之处非常的精细。这些写生经历奠定了他山水画的特色,他的山水画精心设计构图,从近处依次递进,远处利用淡墨晕染,晕出远去云山的朦胧,作品雄阔,色彩清秀淡雅,让观者的眼神徘徊于前景与远景之间。故乡永兴是他一生的情结,也是他心目中最美的山水,《奇丽的便江》《小镇新晖》便是这样的写照。我感觉他的画中既有景又有情,他的《天山》系列画作,气魄壮阔、神奇,那层层叠叠的皑皑白雪,使观者之心灵受到净化。他的老师关山月先生曾赞誉邓鸣亮的山水画既有古人的风骨,但同时又是他自己的山水。他创作的《朝行马峡》《大江东去》等作品,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当代三湘美术史册上占据了重要的一页。  </b></h1><h1><b>我与邓老教授交往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我父亲留下的几幅画中,有一幅邓教授的作品。那是1987年方毅副总理来株视察工作时,邀请当时株洲美术界的几位老画家一同创作时留下的,近年间,我随同邓老的老乡,黄克诚大将的侄儿老同事黄开存,几度拜访邓老,看他写字作画,与其倾心交谈,领略了他的艺术精神,了解了他的高尚人品。我听邓老自己说望九高龄每年清明还回故乡给父母扫墓,其孝心可鉴。只要走得动,逢年过节他总是登门去拜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记得有一回我们去他家,他正为找不到一位老同乡的电话而心焦,他说:“以前我在长沙住院做手术,得到过别人帮助,两年没有联系上老友了,总觉得对不住人家。”  </b></h1><h1><b>他喜欢小酌,酒后兴致更浓,谈到作画写字,他说会一直坚持到拿不动笔的那天为止…“远渡孤烟起,前村夕照明” 笔耕墨耗,读书静养,既是邓老的学者风范,也是他人生的价值取向。</b></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