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王根生</b></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摄影/编辑:刘少康</b></font></h3> <p><b> 编者按:</b>1970年左右,一位刚刚领唱完《英雄儿女》主题歌曲“英雄赞歌”的十一二岁大小的漂亮姐姐,摸着一位刚刚看完演出的还没上学的小男孩子的头说:“我们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保卫无产阶级红色江山。”这位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觉得这些话非常神圣,暗暗下决心:“我也要当英雄”。这是王根生老师在这个美篇中描写自己儿时的一个情节,有了这个情节,幼小的他开始痴迷于电影和“小人书”中的英雄人物,这种痴迷直到现在初心不改,作为同时代的我感同身受,也有类似的经历,我想一个孩子的志向、兴趣和爱好可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也可能通过某一个特殊事件激发而出,由于崇拜英雄,一个“根红苗正”的人从此成长起来了;由于痴迷于小人书,一个喜欢写作的语文老师成长起来了,我以为那个十一二岁漂亮姐姐就应该是点燃根生老师心灯的人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分享根生老师的小人书背后的故事吧!</p> <h3> 小人书,又名连环画,因阅读群体主要是少年儿童,所以称为“小人书”。</h3><h3> 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朋友,大都有连环画情节,因为他们的童年、少年,是伴着连环画度过来的。可以说,连环画就是他们最可口的精神食粮。一本薄薄的连环画的每一页,都记载着童年的影子。时光流逝,但在连环画中,我们的童年少年时代永存。</h3> <h3> 18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写过这首诗:“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而我的连环画,就是那“一粒沙”“一朵野花”,它里面珍藏的是我的世界,我最美的宫殿。 <br></h3><h3> 今天,这个美篇,给各位朋友展示的是我珍藏的连环画中的一少部分。也许它并不精美,也许它品相不好,但它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请各位随着这些照片,走进我的连环画世界吧。</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部分:国内连环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手绘连环画</h3> <h3> 《高家兄弟》,1975年由宝鸡印刷厂刊印,是根据陈忠实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小人书,它描写的是灞河岸边一个村子里两弟兄成长的故事。本来我想,如果我有幸见到了陈忠实,这本小人书,该是我最得体的见面礼了,可惜这个愿望永远也实现不了了。</h3> <h3> 《第二次握手》,上海人美1979年刊印。讲述了几位科学家在上个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如今中国大陆50岁以上的人大概都知道,在“文革”时期,有一部以手抄本的形式在读者中广为流传的长篇小说,她创造了手抄本小说地下流传的“世界之最”,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文革”结束后,这部小说被正式出版,发行量达430万册,仅次于小说《红岩》,居建国以来小说发行量第二位。这本书,就是由同名小说改编的连环画。</h3> <h3>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陕西文学界最红火的作品之一,就是陕西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而这部由同名小说改编的连环画《人生》,记载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潮。这本连环画原著,路遥;改编,马慧;绘画,高延智、张省莉。1984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h3><h3></h3> <h3> 《见亲人》,青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4月一版一印,64开本。讲述解放军某部医疗队在草原牧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该本连环画,由阎瑶莲改编,由张学文、钟楚浩绘画。绘画精美,故事扣人心弦,情节生动,教育性强。</h3> <h3> 《南征北战》,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年出版,本社美术通讯员汇编。这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连环画。在红色环境中成长的我们,对于革命战争有着天然的迷恋热爱。这本连环画激烈的战争场面,曾让我们激动不已。</h3> <h3> 《水流清清》,由中华化工厂工会编文,许根荣、邓泰和绘画,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描写了一个工厂在治理“三废”过程中专家和工人阶级产生的矛盾冲突:工人出身的支部委员分工负责全厂战“三废”工作。他坚持群众路线,团结该厂的工程师罗彬,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终于将该厂内的一股废水和废气成功地化废为宝。这本书的价值有两方面:一、这是我看到的最早反映环境治理问题的小人书,今天我们老在批评建国后前三十年不知道环境治理,这本书对这一谬论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二、这本书的知识分子形象是一个有错误理念的正面人物。在我所看到的十年文革出版的故事体小人书中,一旦出现了知识分子形象,都是革命的对象,而这本书确实放了一个信号——知识分子是人民的一部分。再一看出版时间,恰好是邓小平主持教育工作,逐步拨乱反正的这段时间。小小的连环画,记载了共和国的历史历程。</h3> <h3> 《红山岛》《活捉黑风》《海岛女民兵》,这三本都是根据作家黎汝清以东南沿海军民反对美将特务为背景长篇小说《海岛女民兵》改编的。可能这个故事很有时代意义,所以,改编的有些多。奇怪的是三本书的署名都不一样,较早的有1971年《红山岛》,然后有1975年出版的《活捉黑风》,最后才是它的原版,1976年3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海岛女民兵》。这三本小人书原著却有些不一样,其中,《红山岛》中没有著名原著,唯有《活捉黑风》、《海岛女民兵》才将真正的原著写在扉页上。这三本书中,主人公名字有一定的变化,地点也不一样,但故事情节完全一样。这如果在今天,就是变相的抄袭,侵犯了作家的著作权。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值得历史学家们研究。</h3> <h3> 《范小牛和他的小伙伴》,张峻松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6年出版。一版一印。讲述了红小兵揭发批判混入教师队伍的反动派拉拢腐蚀少年儿童的故事。文革期间,教师的形象并不怎么光彩。而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我怀疑与当时流行的“反潮流”有关。</h3> <h3> 《渔岛之子》品相不错。钱贵荪绘。197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一版一印。这本书是七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小人书。它描写了东南沿海的少先队员与美蒋特务作斗争,最后帮助边防军民抓住特务的故事。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而当时反映这个题材的影视剧小人书简直太多了。在后面的小人书中,我会不断提到这类题材的书籍。在那个冷战的年月,这类题材政治性、趣味性都属于上乘。</h3> <h3> 《夏青苗求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12月第一版,1964年4月第3次印刷。作者是文革中最红的作家浩然,这本书是他亲自改编自己小说的连环画。那个时代需要连环画,浩然当时初出茅庐,为了扩大影响,也加入了连环画创作队伍。这是我收藏的年代比较久远的小人书。</h3> <h3> 《梨园红哨》,这是我收集的惟一的临潼县本乡本土的连环画。陕西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一版一印。讲述的是:伏虎和治虎两个红小兵,在守护丰收的梨园时,经过细心的调查,跟踪追击,终于逮住了破坏我援外任务的地主分子——瘸腿虎。表现了红小兵的机智用勇敢和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这本连环画,由当时的临潼县文化馆文化干事,曾任支部书记,全国著名的画虎大家阮班超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由临潼县文化馆绘画。绘画相当精美,故事情节生动。<br></h3> <h3>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上海市新闻出版系统“五七”干校创作组汇编,1972年9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三印。我们这代人对孙悟空的认识,是源于这本连环画的。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有一个长篇小说《西游记》。因为这本书,我们对毛泽东的那首和郭沫若原诗的七律诗记得非常准确。并非因为我今天教语文,才能背诵这首诗,我们当时的同学们,都能背过这首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h3> <h3> Sister Double Happiness,汉语名《双喜嫂》。这个翻译不很准确不过倒也简练。一般人名不翻译,只是音译,而这个名字却翻译了,真是稀奇。江苏人民出版社编,顾增平绘。外文出版社出版(北京)。1977年(24开)第一版。故事描写的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女游击队长双喜嫂带领游击队打鬼子的故事。这是我收藏的唯一一本英文版连环画。</h3> <h3> 《西沙儿女》,童年最让我喜欢的小说之一,可能就是《西沙儿女》了。作家浩然诗意般的语言,让我沉醉。这是由小说改编的同名连环画。林墉等绘画。1976年2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为一版一印。这本书,以几乎被人忘记的1974年人民解放军与西贡伪政权的西沙保卫战为背景,描写了西沙人民为保卫国土抗击外来贼寇的故事。分为《正气篇》《奇志篇》两集。书中的人物程亮、阿宝、海龙等形象,已经镶嵌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了。</h3> <h3> 《小八路》,上海市木偶剧团 、本社美术通讯员绘画。1971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连环画是我记忆太深的连环画。七十年代初期,我的邻居住远房堂哥在西安工作,下午他回来给他儿子买了这本书,那天晚上堂哥的妻妹婵丽姐来了,晚上和我姐住在另一个窑里,我凑在他们跟前,几个人合看这本书。往事历历在目。多亏了这本小人书帮我记忆往事。</h3> <h3> 《闯关》,1973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连环画里表现的工厂蒸蒸日上的最典型特征就是高大的烟囱,滚滚的浓烟,这说明当时环境问题,还依然没有引起国家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工人的宿舍里,墙上还依然保留着砖砌的原始状态,类似于我们今天刚建起主体的毛坯房;根本就没有施白灰,更别说粉刷了。工人清一色的工作服,很多人的衣服上打着补丁;厂领导则穿着那个年代流行的解放装,如果加上领章帽徽,那和解放军没有区别了。这可以看出艰苦奋斗,甚至夸张化的贫穷光荣,已经成了一种时尚。</h3> <h3> 《“大目标”师傅》,1977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十年文革结束后,中国并没有出现我们想象的革命性的变化,而是大约两年时间,并没有在意识形态方面大胆否定文革。这本书第一页就有这样的句子:“同志,你到过我们长城机械厂吗?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我们厂到处都是热气腾腾的战斗景象,特别是通过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我们的思想又跨上新的高度。”这本连环画真实反映了历史细腻的风云变幻。</h3> <h3> 《高山下的花环》由军旅作家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2019年8月,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这本小说,在八十年代初非常有名气。我记的刚上大学时,我们就到处借阅这本小人书。但很遗憾,八十年代初,小人书创作开始走向低潮。我那会也在读高中上大学,已经淡忘了小人书。直到今天,我才拥有了这个新版的连环画。这本书可是我的连环画中唯一反映中越自卫反击战这一历史事件的一本。</h3> <h3> 高玉宝系列——《高玉宝》,《半夜鸡叫》《我要读书》是以军队作家高玉宝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为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我要读书》1977年11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讲述高玉宝渴望读书而无法读书的苦难童年。《半夜鸡叫》属于动画片改编的电影连环画,1970年1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讲述高玉宝和长工们团结一致,终于粉碎了地主周扒皮“半夜鸡叫”的阴谋,大长了劳动人民志气。而左边的《高玉宝》是高玉宝的自传体小说,1972年4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我选了高玉宝系列的原因是他是军队培养的作家,他的经历,就是共和国一个战士成长的经历;而且高玉宝系列曾经神圣影响过我们这代人。当年我们看电影《半夜鸡叫》,兴奋地情景,至今历历在目。童年,就在这一本本连环画中复活了。</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电影连环画</h3><h3> 电影连环画是连环画中的一支劲旅。也许从艺术角度讲,它的价值不如绘画版。但在那个年代的我们心中,它的价值远远高于绘画版。因为当时能看电影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所以翻着连环画的每一页,都能回忆起电影中的画面,那是多么惬意呀。</h3><h3> 这是1998年4月由兵器工业部出版一版一印电影版“红孩子系列连环画”包括《红孩子》《闪闪的红星》《黄河少年》《两个小八路》《妈妈,你在哪里》《跳动的火焰》。这些电影都是由六七十年代同名电影改编的。这些电影,是我们这代人的所爱。</h3> <h3> “红孩子系列”中《闪闪的红星》的插图,呈蓝色,具有怀旧感。</h3> <h3> 《园丁之歌》,1977年3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印刷第五厂印刷,由顾延培、朱其昌编文,根据湘剧高腔同名电影选编的小人书。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叫俞英的教师,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耐心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尽管今天来看这个故事依然有着浓厚的“左”的成分,但在当年,这本书无疑让所有的教师们受宠若惊。其实这个剧目在文革末期就上演了,也受到了一定的批判。这本小人书,大概是文革后第一次真正让知识分子作为正面角色出现在文艺作品中。</h3> <h3> 《草原红花》,1975年1月1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48开本。您一看就知道这是由彩色木偶片改编的连环画。以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一件真实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年2月9日,蒙古族小姐妹龙梅和玉荣利用假日为保护牧业社羊群,而同大风雪作斗争的故事)为原型改编而成。“草原英雄小姐妹”在六七十年代轰动全国,先后被改编为动画片、芭蕾舞剧,并编入小学语文教材。因为后面“英雄人物篇”还有这样的小人书,我就不具体谈了。</h3> <h3> 《草原红花》剧照您瞧这画质,四十多年了,还这么新鲜!</h3> <h3> 《决裂》《红雨》《第二个春天》《红旗渠》,前三本出版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属于同名故事片改编;《红旗渠》是197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属于新闻电影改编的连环画。《决裂》描写的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艰难的办学历程。它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是葛存壮扮演的大学教务主任给学生上课时的一句台词:“这节课,我们讲马尾巴的功能。”《红雨》描写的是合作医疗进农村的过程中,与坏分子作斗争的故事。电影里面有郭兰英唱的主题曲《赤脚医生向阳花》,非常喜欢。这本连环画将这首歌印在后面了。《第二个春天》,有我们最喜欢的男明星于洋:刚毅、深沉、真挚、富有激情的风格,在银幕上是一个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h3> <h3> 《三滴血》,1981年7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由陕西省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陈妙华等表演的经典电影剧目改编盛的同名小人书。它记载了陕西秦腔艺人的艺术成就。特别是陈妙华女士,让我敬仰,而又为她的晚景恓惶而同情。这本连环画,承载着我复杂的感情。</h3> <h3> 《智取威虎山》,1971年6月人民美术出版社。一版一印。故事情节大家太熟悉了,不用我讲。当年,我一直没看过这部京剧电影,所以,我非常羡慕我们村的那个和我同龄在一个班上学、按辈分应该叫我叔,后来在80年代读完研究生的学霸同学有这本书。我借阅两天,还不得不还。我自己想买这本书,想的发疯。可眼看着3毛7分钱的定价,我深感囊中羞涩,我永远没资格买这本书。</h3> <h3> 现在,我终于在十年前的旧书摊上,以2块钱的价格买了这本品相八成的小人书,来慰藉我那童年岁月。而今天,那个拥有这本书的同学已经去世两三年了。</h3> <h3> 文革期间的几部京剧和芭蕾舞剧电影,《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白毛女》(上海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红灯记》、《龙江颂》、《杜鹃山》、《奇袭白虎团》、《平原作战》。除了《海港》是后来崔永元编的共和国百部系列电影连环画外,其余都是七十年代印刷的。这些连环画,这些电影,影响了我的欣赏趣味,就因为这些电影小人书,我到今天都特别爱听京剧,爱看芭蕾舞剧。</h3> <h3> 崔永元百年电影系列丛书《海港》剧照。您瞧瞧,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多么昂扬,哪有今天的娇滴滴、病怏怏的样子。</h3> <h3> 《春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6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90页。这本连环画描写的主题,与前面介绍的《红雨》一样,都是反映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同坏分子作斗争的故事。由北影厂的三朵金花之一李秀明主演(另外两位是陈冲、张金玲),可惜李秀明后来好像退出影坛了。而这三位中的张金玲也不演了,陈冲现在还偶尔出演。这部电影当时风靡全国。里面有好听的电影插曲《春苗出土迎朝阳》,旋律优美,有浓郁的民族抒情味渗入激昂高亢的时代感。这本书的每一页,都能让我我回忆起电影的画面。</h3> <h3> 《小号手》,根据同名木偶动画片改编而成。197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版社出版,60开本。这本书里,留下了我们这代人对当年这部电影的热恋。其中有一首歌很好听:“军号哒哒吹,来了游击队……”</h3> <h3> 《小号手》剧照。那个时代的动画片都充满着革命的理想主义及浪漫主义气息。</h3> <h3> 《闪闪的红星》,1975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电影版连环画。这是我看到的最早的电影连环画。我当时也想买这本书。为了攒买这本书的3毛钱,我一放学就到拔下的棉花杆垛中,剥棉杆皮,以每斤7分钱的价格卖到韩峪供销社。可当我攒够了钱去买时,那本书却卖完了。这本书,这部电影,在那个年代非常红火。主演祝新运,成了我们这代人心中的绝对偶像。这部电影中有三首好听的歌曲《红星歌》《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到今天这三首歌还依然有温度。</h3> <h3> 我收藏的不同版本、不同时代出版的电影版、手绘版连环画《闪闪的红星》。左面最下的那个,是近十几年间崔永元的百部爱国电影连环画中的一本。右上是哪个地方出版的绘画版,我忘了;右下是1973年根据李心田同名小说改编的经典连环画《闪闪的红星》,改编,张连寿;绘画,关庆留、张树文、姜澍;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连环画 《闪闪的红星》我看的最早的一本书。《闪闪的红星》寄托着一代中国孩子的最美的梦想,也正因如此,这部小说改编的连环画可能是文革中同名题材中出版最多的。</h3> <h3> 《铁道游击队》,这是1978年8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电影连环画。一版一印。《铁道游击队》是由中国作家知侠的同名小说改编为电影的,后来出版了绘画版、电影版连环画。这部小说出版于文革前,描写抗战时期枣庄游击队打鬼子的故事,故事洋溢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这是几十年来一直有影响的抗战作品。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完全是用当时那次不成功的简化字作脚本的。名字中“游击队”的“游”竟然写成这样。这本书的文字改革的历史价值超过了故事本身的价值。</h3> <h3> 《南征北战》,这是不同版本、不同时期出版的同名连环画。上图为崔永元百年电影系列丛书之一,32开本。下左为文革后期翻拍的50年代的经典电影《南征百战》改编的电影连环画,1975年10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右下是文革期间最经典的手绘连环画《南征北战》。1971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社美术组编绘。《南征北战》,代表着我们这代人对战斗片无法描绘的痴迷程度。</h3> <h3> 《沙家浜》,1971年6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这是根据同名现代京剧改编的手绘连环画。而这部京剧电影由长春电影制片厂1971年拍摄,可见这本书印刷相当早。 </h3><h3> 这本书寄托了我们当年对英雄的崇拜。京剧大师谭元寿扮演的主人公郭建光威武、勇敢、潇洒的形象,深深地住在我们的心中。我要当英雄这个理想,更多地源于当时的现代京剧芭蕾舞剧中郭建光、杨子荣、洪常青、王大春、严伟才、赵永刚等艺术形象的影响。</h3> <h3> 《渡江侦察记》,这是我珍藏的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同名连环画。左边为现代再版的绘画版,由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顾炳鑫绘画。顾炳鑫的这个连环画《渡江侦察记》曾在国内连环画大赛中获第一名,艺术价值很高,历来为藏家视作珍品。左上为32开硬皮精品版;左下为64开,与一般连环画的尺寸,不同的是这本用汉语和蒙古文字双语做脚本。右边为电影连环画。右上为文革前期孙道临主演的黑白故事片,右下为197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重拍的彩色电影。主演为陕西榆林的王惠和北影厂五朵金花之一张金玲。这本书1975年由上海人美出版。我们这代人对《渡江侦察记》的认识,是源于这部电影的。新版《渡江侦察记》一放映,顿时风靡全国。</h3> <h3> 《英雄儿女》,这个故事是根据著名作家巴金写的小说《团圆》改编而成的。我这里其实有三个不同版本的电影连环画《英雄儿女》因为书太多,找的很麻烦,只找到了两种。一个是黑白的上下两集,2003年1月由蓝天出版社出版,40开,一版一印。另一个是彩色版电影连环画,属于史上第一本黑白电影全手工上色连环画,2015年12月由连环画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量2000册,32开,精装,一版一印。</h3> <h3> 《英雄儿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我就不赘述了。我要谈的是,我对这部电影的认识,是源于主题曲《英雄赞歌》。记得我没上学之前,有一次我姐带着我去我们洞北小学看了一场由学生演出的节目,中间有一个节目就是大合唱《英雄赞歌》。台上穿着黄色军上衣蓝色裤子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站成几排,引吭高歌,一个圆脸留着麻花辫的很漂亮的女生在一侧领唱,后面有一个男生,举着红旗挥舞着。“风烟滚滚长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听得我热血沸腾。我姐说,这是他们班同学演的。后来我姐把我引到后台,我见到了这位领唱的姐姐,她摸着我的头说:“我们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保卫无产阶级红色江山。”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觉得这些话非常神圣,暗暗下决心,我也要当英雄。到了后来看了电影,英雄王成牺牲的场面非常感人,那句经典台词“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激荡着我的灵魂。英雄儿女,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这个英雄梦从我的童年喷薄而出,伴我走到了今天,也让我正直积极,爱憎分明。《英雄赞歌》,我最爱的歌。为此,我和刘少康老师商量,用这首歌,做我们这个美篇的背景音乐。</h3> <h3> 您看看,这黑白电影剧照人工上色的《英雄儿女》颜色多自然,简直像彩色故事片剧照。</h3> <h3> 《刘三姐》,由同名电影改编成的电影连环画,与下面的《五朵金花》是同一系列书籍,2011年11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深圳市彩美印刷有限公司印刷,64开本,一版一印。画面新鲜美观,纸张高档,装帧精美。刘三姐的故事那个时代的人们耳熟能详,而黄婉秋老师扮演的刘三姐,成了当时多少人心中的最美的形象。</h3> <h3> 这部电影,是我国民族歌剧的一朵奇葩。民族歌曲贯穿始终,里面几乎每一首歌我都会哼下来,具有民族风味的优美旋律、以及瑰丽的桂林山水背景,让这部电影散发着经久的魅力。这部电影也成了我国艺术电影中的瑰宝。</h3> <h3> 《五朵金花》,这是文革后,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构思精巧、充满着戏剧性。歌颂的是人民公社大跃进时代农村大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一段爱情故事。是电影的革命建设+爱情的创作模式。</h3> <h3> 我喜欢这部电影还有几个原因,一是里面的歌曲非常好听“哎——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阿妹梳头为哪桩……”;二是演员杨丽坤长得太美了,而她的人生经历让人唏嘘,一生只演过两部电影——本片和《阿诗玛》;三是背景太美了,大理街道、蝴蝶泉都是我们这代人神往的地方。</h3> <h3> 《阳光灿烂的日子》、京剧版《红色娘子军》、《骆驼祥子》、《东方红》、《第二次握手》《我的战争》,这几本电影连环画都是新版的电影连环画。其中《阳光灿烂的日子》、《第二次握手》、《骆驼祥子》和《我的战争》,拍摄于文革以后的改革开放年代。《阳光灿烂的日子》拍摄于1993年,由姜文执导。从今天的角度审视文革期间军队大院的一群青少年的青春,有着当时时髦的意识流成分。而这本连环画出版于2014年的台海出版社,32开本,页数多。我喜欢这本书,主要原因在于理性思索我们儿童时代经历的年代。《我的战争》是根据2016年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拍摄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改编而成。出版于2018年1月。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是近几十年我国唯一反映抗美援朝故事的电影,另外,它取材于巴金的小说《团圆》,但与《英雄儿女》截然不同,里面有了更多的对青年人英雄主义的精神弥漫下的血与火的爱情故事。《第二次握手》拍摄于文革结束以后,由著名演员谢芳主演。《骆驼祥子》由斯琴高娃、张丰毅主演。其余拍摄于文革或者文革前期。</h3> <h3> 现代京剧版《红色娘子军》,2016年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32开本, 一版一印。这本京剧版连环画文革期间没有出过,所以这本连环画比较罕见。该剧由中国京剧团《红色娘子军》剧组集体创作编排,冯志孝、杜近芳、曲素英等主演。1972年摄制并在全国上映。这本书的价值在于让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看到,除了芭蕾舞剧电影版外,还有京剧版。</h3> <h3> 《东方红》,2018年4月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32开本。这本书是由同名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改编成的彩色连环画。而这部电影1964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当年这部电影轰动中国,深得周恩来总理的好评。翻看这本书,加深我对影片的深深怀念。</h3> <h3> 根据浩然同名小说改编的《金光大道》分为手绘和电影两个版本。手绘连环画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北京市顺义县联合创作编绘,2011年7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套连环画分为5集,其中第5集为国内首发。这套书初版于1972年9月,当初计划出版6集,由于种种原因,仅出版了4集,第5集当时已经编辑完成,而未能出版,第6集没有实质性操作。今天编辑部将原作1——5集重新编辑出版。电影连环画于2008年10月 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将原来的的同名电影上中两集编辑而成,近400页。该电影1975——197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原计划拍摄上中下三集,因情况变化,只拍摄两集。这部作品反映了芳草地农民干部高大泉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互助合作道路的故事。</h3> <h3> 这部影片也是京剧演员王馥荔由京剧走向影视表演的第一部电影。由于在影片中出色扮演高大泉媳妇这一角色,而被人们称为“银幕第一嫂”。值得一提的是。文革时期,农民作家浩然在全国很有影响。他的作品《金光大道》《艳阳天》《西沙儿女》等在全国非常有影响。《金光大道》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文革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共和国英雄谱 </h3><h3>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到今天,与无数英雄人物的牺牲奉献分不开。在共和国艰难创建过程与伟大建设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大多是草根,但他们凭着自己的一腔真诚和对党对共和国的无比忠诚,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h3><h3>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今天,就让我用连环画铭记着伴我们这代人的成长的英雄人物,如果您忘了他们的名字,那么就来这里,他们在我的连环画中永远鲜活。向为共和国牺牲的英雄们敬礼!<br></h3><h3> 《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系列):1989年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64开本,一版一印。这十个少先队员,是共和国首届评出的全国十佳少年。他们有些人为了集体而牺牲,那么请让我在这里记下他们的名字吧: 四川省石棉县中学的赖宁,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的刘玉玲,四川省南江县八庙乡初级中学的成洁,山东省济南市光明街小学的边荣唐,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金冰一,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中心小学的孔庆山 ,天津市和平区汉阳道中学的田淑娟,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的吴燕,新疆兵团哈密农场红山农场牧场小学的巴合提,浙江省东阳县吴宁镇第一小学的吴超。后生可畏!后生可爱!</h3> <h3> 《人民的好总理》,上海越剧团《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创作组,徐进、苏鄂生原著,1978年2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文革结束后,对周恩来总理的歌颂,成了全国文艺战线上的一个宏大主题。歌颂周恩来的作品很多,如《报童》《西安事变》《周恩来》等,以及歌曲《歌唱敬爱的周总理》,表达了全国人民的心声。</h3> <h3> 《少奇同志回延安》,1980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9日,全会通过《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决定撤销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强加给刘少奇同志的"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和把他"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错误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因刘少奇问题受株连造成的冤、假、错案,由有关部门予以平反。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h3> <h3> 《张思德》,1972年一版一印天津出版社出版,60开本。关于张思德的小人书,我有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版本,可拍照片时候,很急促,那两本没找到,很是遗憾。张思德,是我们少年时期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的英雄。你可以学习成绩很差,但你绝不至于不知道张思德这个四川籍年轻的“老八路”。今天,我曾经问我的学生知道不知道张思德这个人,他们大都摇摇头,偶尔,会有一个胆怯而微弱的声音说是在陕北烧木炭塌死的八路军战士。我问他们学过《为人民服务》吗?他们说学过,还背诵过。我说,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一个叫张思的的八路军战士写的。同学们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张思德,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勿忘英雄!</h3> <h3> 《白求恩在中国》,钟志诚编,许荣初、许勇、顾莲塘、王义胜绘画,1971年9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诺尔曼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世界著名胸外科专家。1937年,中国抗战爆发,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于1938年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后来白求恩同志因为医治伤员时,不慎手指被手术刀划伤中毒,经抢救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逝世。同年12月21日,毛主席写下了《纪念白求恩》,号召中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永远活在我国人民心中。我们小学时候,都背诵过毛主席这篇文章,里面几句话非常经典,常常用在我今天的文章中,成为我做人的标准:“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h3> <h3> 《刘胡兰》,《刘胡兰》连环画创作组汇编,1972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60开本,一版一印。刘胡兰这个题材我有四本:一本是40开彩色连环画,197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另外两本是近来出版的不同电影版连环画。因篇幅关系,我没法一一展示。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一个16岁的女共产党员,为了保护同志,牺牲在阎锡山匪徒的铡刀之下。毛泽东特为这位女共产党员题词一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伴着我们成长。学习刘胡兰,不忘初心。</h3> <h3> “雷锋系列”——《雷锋的少年时代》《雷锋的故事》《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雷锋》。《雷锋的少年时代》,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汇编,1973年2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雷锋的故事》,原著,陈广生、崔家骏;绘画,毛震耀;1977年3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这本书第一次将雷锋牺牲的原因公之于众。《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由长沙市工农兵文艺工作室《雷锋》连环画创作组汇编,1973年2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雷锋》由沈阳部队政治部、解放军画报社供稿,1973年3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雷锋的故事家喻户晓,以雷锋为题材的书籍电视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多的。雷锋,是跨越时代的楷模。是我永恒的偶像。每当想到雷锋,我就想流眼泪:一位多么阳光帅气的好战士,为什么只活了22岁呢?老天怎么如此不睁眼?不过雷锋也是幸福的,他的一生在为人民服务的幸福中度过,还有谁能向雷锋那么活的有意义呢?向永远22岁的小战士雷锋致敬!</h3> <p> 《红旗渠》,197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64开,一版一印。我收藏的还有一本《红旗渠》,是1973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手绘连环画。它记录了一段新中国农民创造的人间奇迹的艰难过程。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历时近10年,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如今,红旗渠已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收藏的同一时期的,还有电影连环画还有《泥石流》、《大庆战歌》等。《大庆战歌》在后面出现。</p> <h3> 《珍宝岛英雄赞》,1970年8月由上海市出版革命组出版,64开本。这是一本将1969年在珍宝岛自卫反击苏联武装挑衅的战斗中,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我国领土的十名解放军战士的事迹编绘成的连环画。这十位战士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他们是孙玉国、杜永春、华玉杰、周登国、冷鹏飞、孙征民、杨林、陈绍光、王庆荣、于庆阳。这本书有着浓郁的时代痕迹。我们透过这本书,能看到当初人民解放军的装备、精神风貌,了解那个时代的风云。看到这本书,我就想起了我们小学时候学的一篇课文,专门讲珍宝岛英雄故事的,其中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一句话:生命不息,冲锋不止!</h3> <h3>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您看看这尾页气壮山河的歌词,就能感受到中国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的伟大英雄精神。这首歌,我们小学时候的语文课本中选过,我不仅能背诵,还能唱下来。旋律优美,既有优美的的民歌旋律有不失激昂之气。这是英雄主义的战歌!</h3> <h3> 《滚雷英雄罗光燮》,中国人民解放军7969部队政治部供稿,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60开本。这本书讲述了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滚雷英雄罗雄燮的故事。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这个战斗比我年龄还大两岁,但,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精神,看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豪迈气概。罗光燮这个英雄,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我的连环画中。</h3> <h3> 《小英雄戴碧蓉》,这是“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小兵”系列丛书之二。由上海市闸北区红小兵文艺读物编写组编绘,197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故事讲述了1968年9月14日下午,家住铁路宿舍的11岁戴碧蓉挎着篮子去捡野菜,在株洲车站调车场,抢救了3个在铁路上玩耍的不满6岁的儿童,而自己却被溜车无情碾过,永远失去了左臂左腿,造成终生残疾。戴碧蓉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很快传遍了全国,成为誉满全国的舍己救人小英雄。我们认识戴碧荣,就是通过语文课本和连环画这两个媒介的。戴碧荣,我灵魂中不倒的英雄!</h3> <h3> 《壮志压倒千重山》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年出版。64开本。本书描写的是1969年武汉部队某部二连共产党员刘国民、贾万银、何贤子、谢祖国和共青团员许军,为了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以无所畏惧的精神,战胜了大塌方的英雄壮举。也许中华民族风流人物太多了,他们的名字以及事迹,很难在历史上流传下来,但我的连环画却记录着他们的名字、事迹以及那个年月。儿童时代的我们,非常喜欢这样的书,主要是因为这个封面的人物pose很英雄,加上都是解放军,自然让我们喜欢。我们敬重解放军,我们喜欢看解放军题材的连环画。</h3> <h3> 《草原英雄小姐妹》,动画片连环画。上海电影系统《草原英雄小姐妹》编绘组编绘,1970年1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故事情节,我在前面已经谈到了,这里就不重复了。我要说的是当年,我特想当英雄,总想学习龙梅和玉荣为公社放羊,可我们大队不养羊,真没办法。还记得秋天,我们总要利用下午,班主任带着我们去附近的村子参加拾棉花等劳动。那时候,我们扛着红旗,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这部动画片插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之歌》:“天上闪烁的星星多呀,星星多,不如我们公社的羊儿多。天边漂浮的云彩白呀,云彩白,不如我们公社的羊绒白……”而我们老把“羊儿多,理解成“羊耳朵”。今天想来,真是傻呀。</h3> <h3>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王杰的故事》,吴文焕(编文),王仲清(绘)。1970年3月上海市出版革命组出版,一版一印。1942年,王杰出生于山东金乡,1961年参军,任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工兵班长。1965年7月14日,在指导民兵训练时发生意外,一个炸药包被拉着了导火索。危急时刻,王杰喝令周围人“闪开”,自己猛扑上去,用身体紧紧压住炸药包,掩护了在场的12名民兵和干部,而自己光荣牺牲。王杰成了当年仅次于雷锋的一位伟大英雄。周恩来、董必武、朱德还有林彪都为他题词。今天,王杰纪念馆坐落在金乡县城北一个村子(王杰村)。这个村子曾经送出了自己的优秀儿子,今天又用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后人们。</h3> <h3> 《南京路上好八连——继续革命谱新歌》,上海警备区尚进文本社美术通讯员绘画,1971年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64开,一版一印。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特务团三营第8连。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社会情况仍然十分复杂。八连于1949 年6月进驻上海市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坚持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及其生活方式的侵蚀,团结人民群众,出色地完成了警卫任务。全连干部战士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63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该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是对好八连官兵的真实写照。</h3> <h3> 《毛主席的红卫兵金训华的英雄故事》,上海市出版革命组编,《文汇报》工农兵美术通讯员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画,1970年3月由上海市出版革命组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本连环画写了一个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68届毕业生金训华,去黑龙江省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下乡,1969年8月15日山洪爆发时,为抢救国家财产而英勇牺牲的故事。封面的这个画面,是当时宣传金训华时最常用的画图。金训华在文革时期特别有影响。不过我以为,不管在什么年月,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为保护国家财产而献身,毕竟是应该学习的。人民,总是以善意美好的愿望理解社会的。我还收录了一本有毛主席语录和林彪题词的连环画《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拍照时,找不到了。</h3> <h3> 《向秀丽》,黄一德改编,贺友直、韩敏绘画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9月出版,60开本,一版一印。1958年12月31日,广州何济公制药厂青年女工向秀丽,为抢救国家财产和保护群众安全,奋不顾身,扑住正在迅速蔓延的火焰,后因严重烧伤抢救无效,英勇牺牲。1959年1月26日《人民日报》以向秀丽事迹写了《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编后话。接着,《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崇高的品质、光辉的榜样——悼念和学习向秀丽同志》的社论。而这本书,是我收藏的年代比较久远的一本连环画,纸张有些粗糙,能看出刚刚建立的共和国,还处在比较贫穷的状态,但人们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却也真实体现出来,而我的书也保存完好!向劳动者致敬!向英雄学习!</h3> <h3> 《刘文学》,颜梅华等绘画,197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45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今属重庆市)渠嘉乡双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2年9月刘文学入双江村小学(1964年改为双江村完小)学习,1957年秋,光荣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9年11月18日晚,为维护集体利益,年仅14岁的刘文学被害。刘文学,我们那个时代的少年儿童特别崇拜的英雄。因为这些英雄的感染,我自小便有一个英雄梦,这个梦,到现在依然鲜活。</h3> <h3> 《少年英雄赖宁》,王国梁等画,1990年1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32开版。我前面谈到中国第一届十佳少年中,提到过赖宁的名字。赖宁(1973年10月20日-1988年3月13日),原名赖麟,四川雅安市石棉县人,生前石棉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1988年3月13日,为了扑灭突发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与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年仅15岁。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h3> <h3> 群英系列之一——《愿将热血洒边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好榜样沈秀琴》《爱民模范赵尔春》《小英雄谢荣策》《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尖兵廖初江》《毛主席的好薛恒焦裕禄》等12本。我略去了其余的连环画,是因为有些已经说过了,有写后面专门展出。《愿将热血洒边疆》1971年天津人美出版社出版。故事主人公是天津北仓中学的学生孙连华,后来因奋不顾身扑打荒火,误入沼泽地而牺牲,成为全国的知青模范。《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好榜样沈秀琴》由烟台地区沈秀琴连环画创作组绘编,197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这本书讲述了一位1961年初中毕业回乡女知识青年沈秀琴在1970年元旦为抢救国家财产,与烈火英勇搏斗,壮烈牺牲,年仅29岁。《爱民模范赵尔春》197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讲述了解放军战士赵尔春为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同大火搏斗英勇牺牲。国防部追授他为“爱民模范”的称号。《小英雄谢荣策》197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本书讲述了1946年辽宁省辽中县茨榆坨村的十六岁小英雄谢荣策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故事。《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尖兵廖初江》1964年7月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本书讲述了解放军沈阳部队某部三连副指导员廖初江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由一个幼稚的青年战士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基层干部的故事。《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1972年5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焦裕禄的故事尽人皆知,我就不重复了。我这里想谈的是,焦裕禄出殡时,兰考县上万群众自发地为自己的好书记送行。有道是“民心不可欺”呀!</h3> <h3> 群英系列之二——《王孝和》《西沙之战》《赵一曼》《儿童团长》。其余的有些介绍过了,有些后面介绍。《王孝和》1962年3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本书描写了海员工人的儿子王孝和烈士的长张合英勇牺牲的经过。他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人运动,同帝国主义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1949年9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西沙之战》(彩色绘画版)1974年10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本书描写了1974年1月19日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西部的永乐群岛海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与南越军队发生的小规模海上作战。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完全是用诗歌编的文字脚本,有很强的艺术性。《赵一曼》(彩色绘画版)1985年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描述了抗联英雄赵一曼烈士的英雄故事,感天动地。《儿童团长》1972年4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故事描写了辽沈战役期间,辽宁省黑山县前黑山村儿童团长张德新为掩护农会干部安全转移,不幸落入敌人手里,在敌人威逼利诱拷打面前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英雄事迹。</h3> <h3> 群英系列之三——《大庆战歌》等:《大庆战歌》,根据上海电影制片厂同名电影改编,1977年11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这个艺术片是周恩来总理在1965年初拍摄的,于1966年8月拍完,因文革,未能上映。知道毛主席对影片《创业》作批示后,特别是文革结束,这部影片才真正与观众见面。当然,这部影片也是配合当时的工业学大庆热潮。这本书也就是紧跟着电影的上映而出版的。《智取华山》绘画,关庆留;1973年印,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由同名故事片改编而成,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大西北的战役中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解放军侦察小分队机智、勇敢地攻取华山的故事 。本来不应该方在这个栏目,只是因为这个故事片取材于真实事件,我把它放在这里,意在展示智取华山的八勇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盲童喜见红太阳》由中国人民解放军1733部队供稿,1975年4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故事讲述的是七十年代解放军某部医疗队到某盲校微芒通治疗眼病,使很多盲童重见光明的故事。歌颂了毛主席革命医疗卫生路线。其余连环画我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h3><h3><br></h3> <h3> 群英系列之四——《沙石峪》等16本.。《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西安美专集体创作,1960年3月长安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本书讲述了为了抢救山西省平陆县风南公路61个食物中毒的民工,上至北京中央首长,下至平陆县医院各行各业各级部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配合异常协调紧凑,找药送药,演绎了一曲共产主义精神的凯歌。的的由《沙石峪》1975年9月由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故事讲述了河北遵化县沙石峪大队社员,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在青石板石缝里栽树,改变了沙石峪的面貌,建成了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我们小学课本有一篇课文叫《沙石峪》,老师还特意教我们歌颂沙石峪的歌曲“沙石峪,山连山,当代愚公换新天。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现在我还会唱。《淮北大寨花》由《淮北大寨花》连环画创作组编绘,1977年6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本书讲述了江苏省宿迁县人民学大寨,扎革命、促生产,在短短几年里,使宿迁由一个十年九灾的贫困地区,变成粮食超《纲要》、过“长江”的富饶县的故事。《日夜星火食品商店》1972年9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本书讲述了上海日夜食品店想工农民兵所想,急他们所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业绩,被广大群众誉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商店”。《边海红旗》1974年12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该书讲述了广东省电白县边海大队人民在党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把一个个穷沙洲建成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故事。《一二五赞歌》(上下集)1971年7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该书讲述了上海工人阶级为了一台十二万五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克服困难, 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世界先进水平,谱写了一曲工人阶级为国奉献的壮丽凯歌。《云盘峰》1972年6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本书讲述湖北省秭归县云盘公社院子五队队长光产党员郑家让,坚决执行毛主席路线,带领社员群众,学习大寨,在云盘奉上战天斗地,为改变乡村面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h3> <h3> 抗美援朝特级英雄系列《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杨根思》,这四本系列图书都是197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介绍的是抗美援朝的四位英雄战士。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上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座下的山岩石墙上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邱少云(1926--1952),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1953年8月30日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罗盛教(1931年4月22日-1952年1月2日),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原松山乡)桐子村,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2年1月2日,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英勇献身。罗盛教牺牲后,朝鲜政府授予罗盛教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民模范"称号,朝鲜最高领导人,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为罗盛教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杨根思(1922年11月6日-1950年11月29日),江苏省泰兴县杨货郎店人,1950年11月29日在朝鲜战场阻击美军南逃任务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h3> <h3> 《红心向阳》,西安市碑林区革委会政工组编绘,1972年12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这本书歌颂了1954年由7户烈军属办起的小作坊,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建成能为国防、建筑、纺织、造纸、医药等工业生产原料华山石粉厂的艰难创业历程。歌颂了普通百姓怀着建设社会主义的强烈愿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一本难得的对英雄集体歌颂的作品。</h3> <h3> 《512汶川大地震纪实系列连环画优秀作品选——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张思德》,《张思德》2004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2013年8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发行,一版一印。张思德的故事我前面谈过,这里就不赘述了。《满湖冰封满湖春》江苏省洪泽县革委会政工组编绘,1972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这本连环画我从头看到尾不知道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只知道在六七十年代。洪泽湖沿岸的渔民下湖捕鱼,可一夜之间湖水结冰,冰层很厚,把渔民封冻在湖上。但渔民满怀革命豪情,与困难展开顽强搏斗,人民解放军以及广大工人和农民全力组织抢救,被困渔民船民终于全部脱离危险,演绎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抗震救灾众志成城》:2009年连环画出版社,一版一印。汶川地震题材,由9个故事组成。这本书热情讴歌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精神,给人民以强有力的精神鼓舞,为弘扬爱国主义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添了一份精神财富。这本书是很少有的以抗震救灾为题材的作品,具有珍藏价值。</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部分 外国题材连环画</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阿尔巴尼亚题材连环画</h3><h3> 在中苏关系破裂之后,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成了中国的铁哥们。六七十年代,中国引进了一批阿尔巴尼亚电影,比如《巴布什卡历险记》《地下游击队 》《海岸风雷》《第八个是铜像》等,大部分歌颂阿尔巴尼亚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故事,我这里收藏了三本阿尔巴尼亚题材的电影连环画《海岸风雷》《第八个是铜像》《地下游击队》。可在拍照的时候《地下游击队》忽然找不到了,就只拍了两本,借以缅怀中阿蜜月期的那段岁月。</h3><h3> 《海岸风雷》根据阿尔巴尼亚同名电影改编,上海新闻出版系统“五七”干校《海岸风雷》连环画组编文,1973年9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故事描写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故事。我对这部影片印象最深的是里面那个热爱祖国的老渔民参加了反法西斯地下游击队,而她的大儿子赛里木却被坏人引诱参加了法西斯特务组织,并出卖在家里养伤的共产党人。我当时不明白,穷苦家庭出身的好人,怎么也能成为叛徒呢?《第八个是铜像》同样根据同名电影改编,1974年3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故事主要写阿尔巴尼亚解放后,为了纪念一位英雄,艺术家为他塑了一尊雕像。游击队员们要把他送到英雄的家乡去,一路上他们回忆了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岁月里,游击队打击侵略者的故事。这个片子我没看过。</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南斯拉夫题材连环画</h3><h3> 我在上面谈过,南斯拉夫是欧洲没有跟苏联跑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我们中国引进南斯拉夫的电影,却在文革结束之后,好像在从建国到文革,我们没有和这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有过文化交流。在南斯拉夫的电影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h3><h3> 彩色电影版《桥》2013年1月由连环画出版社出版,50开本,共380多页,印数1500册。该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4年南斯拉夫游击队为了制止德军撤退,经过周密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最终炸掉了这座桥梁。彩色电影版《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2012年由连环画出版社出版,印数2500册,32开,一版一印。故事讲述的是游击队长瓦尔特带领游击队员,与法西斯展开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斗争,清出了内部的叛徒和假冒瓦尔特的法西斯特务,成功地炸毁了德寇满载汽油的列车,粉碎了敌人的“劳费尔行动” 计划。南斯拉夫,是文革结束后,与中国关系最好的欧洲社会主义国家。这两本书,记录了这一历史阶段。</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朝鲜题材连环画</h3><h3> 中国人特别是50以上的人,对朝鲜绝对是非常有好感的。朝鲜,曾经有着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而且是很少有的一直和中国关系不错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在所有外国题材影视作品、连环画中,观众印象最深的是朝鲜电影连环画。朝鲜电影,伴着我们度过了文化饥渴的童年少年时代。有印象的有《卖花姑娘》《火车司机的儿子》《为了孩子们》《金姬和银姬的命运》《鲜花盛开的村庄》《原形毕露》《看不见的战线》《南江村的妇女》《摘苹果的时候》《战友》《血海》等。而我的连环画与这些作品息息相关。而朝鲜和平时代的电影,让我们非常羡慕:城市干净繁华,人们衣着体面,同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人家为什么那么富裕?</h3> <p style="text-align: left;"> 《卖花姑娘》,说到朝鲜电影,首先应该提的是《卖花姑娘》。该电影1972年由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摄制。这本彩色电影连环画,则是2011年12月,由连环画出版社出版,印数2500册,32开本,一版一印。故事讲述的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地主老财的剥削下,农村姑娘花妮一家,由于父亲去世,母亲在地主家当帮工,妹妹眼睛被地主婆烫瞎,哥哥被送进牢房,为了维持生计,花妮每天去山上采花,然后去市场卖掉,给母亲治病,但母亲还是被地主逼死了。花妮最后找地主算账,被地主打伤关了起来,而瞎眼妹妹到处找哥哥姐姐。最后春天来了,花妮的哥哥参加了革命,回家闹革命,终于打倒了地主,兄妹三人获得团圆。还记得当年我们在朝阳厂看电影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看的宽银幕,银幕上人物很大,看这部片子,人从头哭到尾。值得一提的是,《卖花姑娘》是金日成1930年在中国吉林省吉林市一带从事革命工作时创作的一部歌剧,1972年在金正日的亲自指导下改编成电影。<br></h3> <h3> 《卖花姑娘》剧照。这本连环画在编辑方面颇费心思,图片清晰。这部电影有一首非常好听的主题曲《卖花姑娘》,歌词凄婉美丽,你听:“卖花姑娘,日夜奔忙,手提花篮上市场。走过大街,穿过小巷,卖花人儿心悲伤。”</h3> <h3> 《看不见的战线》1973年2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故事讲述的是在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安全部工作人员马国哲和他的战友们,英勇机智地同美帝国主义派遣的特务进行斗争,将阴谋颠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务组织一网打尽,在看不见的战线上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记得当年我们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觉得有几个地方很恐怖,:一是开头在大雨滂沱中,一个长相不很清晰的特务在雨中拦车要搭顺车,可车到达目的地,却不见那个车厢的特务。再就是那个女特务吕玉春去墓地里面看她的哥哥,镜头阴森恐怖,每到这时,我就把眼睛捂起来,不敢看。朝鲜电影中的反特片,当时对我们那些孩子来说,显得恐怖,比如《原形毕露》中,那个特务白桃花做整容手术后,脸上紧绷纱布,看起来就很恐怖。</h3> <h3> 《火车司机的儿子》《我的儿子》《春香传》《摘苹果的时候》等,《火车司机的儿子》1977年5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故事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950年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期间,少先团员昌浩和他的同学们组织起来,在游击队党组织的领导下,机智勇敢打击敌人出色完成党组织交给他们的任务,最后把列车开到平壤,看望伟大的金日成将军。《我的儿子》1981年11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故事讲述的是朝鲜女医生与工程师组成一个新家,和男人的儿子之间关系磨合的故事。展现了朝鲜和平时期市民平凡生活的真实画面。《摘苹果的时候》1972年9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故事讲述的是在朝鲜千里马运动时期,某农场的姑娘们遵照金日成指示,发扬敢于斗争勇于实践的革命精神,经过反复实践,终于研制成功苹果酱。《春香传》是韩国一个传统的爱情故事:南原使道的儿子李梦龙,冲破层层阻力,终于与艺伎月梅的女儿春香喜结良缘。这个故事倒也不奇特,中国类似的故事太多了。比如王实甫的《西厢记》等,都属于“有情人皆成眷属”这一类。我想说的是,我本来对这个片子没好感。可后来我喜欢的黄梅戏由这部作品,我还是通过黄梅戏看完这部作品的。忘不了黄梅戏《春香传》“爱歌”著名的男女对唱唱段:“你变那长安钟楼万寿钟,我变锤儿来打钟。打一更当当叮,打二更叮叮咚,旁人只当是打更钟,谁知是你我钟楼两相逢……”太好听了,真是让人陶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越南题材连环画</h3><h3> 越南与中国关系的历史,不是我这个美篇讨论的范围。就连环画角度讲,因为相同的意识形态,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越南胡志明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精心培育了“同志加兄弟”的睦邻友好情谊,这段时间,越南电影引入我国,这些作品主要表现越南人民抗法、抗美救国战争,所以战争题材的比较多。这些连环画让我们想起了小学时代的歌曲“打打打,狠狠地打,越南人民力量大,打得那美帝国主义害了怕”,还有那时全校唯一的音乐老师在鲜红的绒花开满的操场教我们全校学生唱这首歌的情景;想起了我们当时对胡志明主席的个人崇拜;就想起了当初这些书曾让我们萌发了荒唐的念头:希望越南战争再打几年,好等我们长大了去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斗争。甚至,那时都有一种冲动,瞒着家里,去越南,当一个小英雄;可是毕竟我们当时胆小,就怕晚上遇见鬼,这个当少年英雄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h3><h3> 《越南英雄阮文追》人民美术出版社1971年12月二版二印,60开本,由本社编绘。故事讲述了越南南方广南省贫民出身的阮文追在抗法、反美的斗争中英勇斗争,被美国鬼子逮捕,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故事。书的扉页有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的题词。说起这本书,我就想到我的一次真实经历。儿童时代(70年代初),我买过的这本连环画,2003年,我在西安华山子校开会,中午吃饭后,在学校门口转,意外发现小贩的书摊上,有这本书。我翻开一看,是我的《越南英雄阮文追》!那扉页上还有我认真书写的工整而又软气的名字,这是我保存最早的自己的字迹。背面地封皮已经掉了。不过我还记得我曾经在每本书的背面写上了“借书不难,看完要还;要是不还,全家死完”的字样,来诅咒那些有借无还的小伙伴。当初花了9分钱买的,而此时,我花了5毛钱买回来。谁说小人书没有灵感呢?也许,几十年的漂泊,让它历尽人间沧桑,经受了人间的坎坷。冥冥之中,它还依然惦记着自己的旧主人,于是,山不转水转,终于摆脱了进入废品收购站的命运,与它的主人重逢了。</h3> <h3> 《阵地六姐妹》,1972年9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这本书由两个故事《阵地六姐妹》《清化三勇士》组成,都是描写越南北方清化省军民在1965年4月3、4日两天,痛击美国空中强盗的英雄事迹。封面的六个姐妹勇敢坚毅,衣着体现浓郁的越南民族特色。</h3> <h3> 《沙努林》,1973年1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故事讲述了越南南方昆嵩山区一个小村落,主人公阿滔被美伪军迫害的十个手指头每个都缺了一节,但他仍用这双伤残的手紧握枪杆,顽强不屈地同敌人作斗争,反映了越南人民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h3> <h3> 《九号公路大捷》《阿福》《巧袭列车》等。《九号公路大捷》由南通市工农兵美术学习班供稿,1971年9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由5个故事组成,根据1971年2、 3月《人民日报》上刊载的五篇通讯编绘。故事讲述了越南、柬埔寨、老挝人民,面对凶狠的共同敌人,互相支援,团结战斗,尤其在九号公路战役,打了一场很出色的歼灭战。《巧袭列车》根据人民日报报道,由徐加昌、关庆留绘画,1972年9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本书同样讲述了越南南方人民英勇抗击美国强盗的故事。由两个故事构成。《阿福》月根据越南同名电影改编,高宝生绘画,1972年5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故事讲述了越南南方少年儿童打击美国侵略者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叫阿福的少年儿童,在战斗中迅速地成长。总的来讲,越南题材小人书不很精彩,干巴巴的战斗。就这本还差不多。不过和中国的同类题材《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两个小八路》等,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方面,都无法相比。</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俄罗斯、苏联题材连环画</h3><h3> 在中国人的心中,俄罗斯,给我们带来的是《中俄尼布楚条约》等,是屈辱;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带给我们的是曙光,是马克思主义。而俄罗斯、苏联题材的小人书,带给我的却是美丽的向往。在那块面积超大的国土上,有着世界级的大作家托尔斯泰,有着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有着社会主义作家法捷耶夫、肖洛霍夫等,有着美丽的白桦林,有着哥萨克兵团,有着喀秋莎等曼妙的歌曲。关于苏联,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h3><h3> 我是个苏联文学爱好者,可我更是一位苏联题材小人书的爱好者。这一本本已经泛黄、书页破损的苏联题材小人书,珍藏着我们童年的懵懂、快乐和追求,也影响着我的文学欣赏趣味。正是因为小时候对苏联题材小人书的喜爱,才影响我后来读中文系时,对苏联文学情有独钟,除了像《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传统小说之外,像《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永远十九岁》、《第四十一个》等,简直成了我朝夕相伴的密友。</h3><h3> 在我们未出生以前,中苏关系就已破裂,但是苏联时代伟大的作品,还是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那个无书可读的蒙昧年代,我和我的同学间经常这样鬼鬼祟祟地碰头——</h3><h3> “快去向捷尔任斯基报告,布哈林、皮达科夫、托洛茨基是------是------是叛徒。”</h3><h3> “不要挤,不要挤,让列宁同志先出。”</h3><h3> 这是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中的两句经典台词,那时已经被我们背的滚瓜烂熟的,同学们见面的时候,常常会自觉不自觉的蹦出这两句台词。</h3><h3> “让我看一下你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吧。”</h3><h3> “......好吧,那你得让我看你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h3><h3> “行,还有《列宁在十月》,一起给你吧......”</h3><h3> 这是我们在交流小人书时候,常用的经典语录。</h3><h3> 那么今天,就让我的小人书带着朋友们走进那迷人的国土,回忆那令人难忘的岁月、情怀……</h3> <h3> 《卓娅和舒拉》,原著是卓娅、舒拉的母亲柯斯莫捷绵斯卡娅,1955年8月新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于2009年4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我之所以破例谈这本书在中国最早出版时间,是因为我看这本书和下面的《马特洛索夫》的时候,是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我家里有我姐买的这两本书,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时间出版的。总之我很喜欢,尽管不认识字,但在我姐的讲解下,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这可能是我阅读的最早的“苏联文学”吧。我以为,谈到苏联卫国战争的英雄,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这姐弟俩——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真实的英雄。这本书是根据留·柯斯莫捷绵斯卡娅的回忆录《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编绘的,讲述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卓娅和舒拉怎样在共产主义的教育影响下,怎样在卫国战争中英勇作战,以致壮烈牺牲的经过。前些年,有些摸黑红色历史的人说什么,卓娅是一个盗马贼,我一听就很不舒服,真想爆粗口,因为,我们这代人心中的英雄,是不容许亵渎的!</h3> <h3> 《马特洛索夫》,1958年顾炳鑫绘,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50开本;而这本是2009年4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故事描写了一个叫马特洛索夫的少年,是怎样成长为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一名英勇的红军战士、立下不朽功勋的英雄的历程。他是一位真实的英雄,我们这位英雄后来在一次战役中,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敌人的枪眼,用年轻的生命换取了整个战役的胜利。斯大林曾亲笔命令,追赠他为苏联英雄,并命令他所服役的那个部队叫做“马特洛索夫团”。一看到这本书,我就想起了中国也有这样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叫黄继光!这本书让我对一个童年经历的一件事记忆犹新:那时还没上学,我读不准这本书的名字,老把它读成“马槽里拉屎”,现在回忆起来,真是亵渎了这个英雄了。今天借着这个美篇,我要郑重向这位英雄道歉了。</h3> <h3> 《英雄村》,由前苏联小说《虹》改编,华三川绘;2008年11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故事描写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乌克兰的一个小村子,村民们与占领村子的德国鬼子英勇斗争,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的生命,不透露游击队所在地,最后配合红军,消灭了德国鬼子,收复了被占领的村庄。这个小人书的情节,让我想起了中国作家王愿坚的短篇小说《粮食》中的一个情节:为了给山上的红军游击队送粮食,而主人公硬是让自己的儿子引开白匪,他的儿子最后中弹牺牲。后来中国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电影《奇袭》,也沿用了这一情节。</h3> <h3> 《勇敢》《被开垦的处女地》。《勇敢》是由前苏联题材的由薇拉·凯特琳斯卡雅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小人书,2008年6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很厚的“砖头”小人书,全书415页。故事讲述的是一批苏联共青团员响应党的号召,在远东地区建设新城市的动人故事。他们克服一个个困难在荒凉严寒的土地上,双手建起了一个崭新的工业城市。透过这本书,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那个洋溢着激情的岁月,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这个新城市,原型就是苏联阿穆尔共青城,简称共青城,是位于俄罗斯联邦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一座城市,该城位于黑龙江(阿穆尔河)下游,又称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原是中国领土,在1858年被俄罗斯占领。所以,总让人心里不舒服。《被开垦的处女地》也是一本“砖头”连环画,绘画顾炳鑫,2012年1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米哈依尔·肖洛霍夫,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故事描写了1930年,苏维埃全国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达维多夫奉命来到顿河地区,组织那里的农民建立集体农庄的故事,使原本贫穷的农民在被开垦的处女地上建起了自己的新家园。中国后来的一些反映土改的小说如浩然的《金光大道》、柳青的《创业史》,都属于这类题材。<br></h3> <h3> 《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短剑》《雪地追踪》。《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世界名著,作者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故事情节不用我介绍了。这本书是礼品装,“砖头”连环画,近600页。2019年4月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印数1500册;而本书1982年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首版。这本书当年我读大学时,就没看过几页,原因是人物太多,名字难记,有愧于中文系这个名号了。今天我像小孩一样,在一点一点地看这本书,以此代替“读名著”,惭愧!《静静的顿河》,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作者肖洛霍夫,我前面介绍过。这本书一共四集,2010年12月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肖洛霍夫因这部小说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以十月革命前后顿河地区哥萨克的社会生活为题材,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上,描绘了哥萨克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人情冷暖,最终在共产党领导下走向胜利的过程。《短剑》和《雪地追踪》由前苏联同名电影改编,首版都是1956年9月,这本是2002年1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短剑》原著雷巴科夫,讲述的是小学生米沙回老家过暑假期间帮助苏联公安部门,破获了一起白匪颠覆红色政权案件的故事。这两本书采用竖排文字脚本的形式,按照早先的排版形式,具有怀旧味道;故事曲折扣人心弦,是思想艺术性俱佳的少儿读物。《雪地追踪》原著布良采夫,讲的是苏联安全部门追踪特务的故事。</h3> <h3> 《列宁在十月》等。《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这两本书对大多数五十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们是中国人心中的红色经典。这两本书都是根据同名电影改编。《列宁在1918》是1972年7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版一印。《列宁在十月》是1970年1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两本书讲的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以及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初期列宁领导的年轻的红色力量对国内反叛力进行<font color="#010101">打击肃清、</font>打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过程。《保尔柯察金》是1981年由中国出版社出版,由同名电影改编而成。而这部电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影响中国几代人的红色读物。1972年6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作者及情节不用我说了。我要说的是主人公保尔,是我们这代人心中最伟大的偶像。《青年近卫军》(上中下),苏联法捷耶夫原著,1977年9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故事讲述的是苏联克拉斯诺顿被德军占领后,青年们在党的领导下,利用各种机会打击敌人,建立自己的组织——青年近卫军的故事。《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是苏联最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1972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是我们小时候爱读的作品。《这里黎明静悄悄》(上下册),由苏联同名电影改编的电影连环画, 1984年7月由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故事讲述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红军准尉瓦斯科夫率领五位女兵,为保卫铁路,在沃比湖与德国鬼子展开激烈战斗,最后五名女战士全部壮烈牺牲的故事。</h3> <h3> 到这里,我们的美篇就要结束了。连环画,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属于绘画的范畴;就其沿革来讲,属于历史的范畴;就其思想主题、阅读群体来讲,既是思想史的范畴又是社会学的范畴;就其建筑、衣着风貌来讲,又是建筑学服装学的范畴——太丰富了!太有魅力了!在连环画的世界里,我们永远能找到我们这代人童年的脚印,也似乎能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带你思考很多有趣的问题。请问还有什么形式,能给你带来如此的幸福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