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读书小结

三石

<h3>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这几年,读书给予我越来越大的精神力量,不管艰难烦苦,还是劳怨乏惫,只要能抽空翻几页书,心里马上就会宁静下来。2019年读书不多,大概30册左右,谨择优荐读,希佳作共赏。</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9年12月28日</h3> <h3>  <b>★ 1.《王安石传》《曾国藩传》《李鸿章传》</b></h3> <h3>  把三本人物传记放在一起,是因为传主身上都有一些争议。今人看王安石,知道他是我国古代屈指可数的改革家,不过在王去世后的数百年里,人们一直把他视为“权相”。曾国藩是传统儒家文化最后一位宗师,但是在历史课本里,他是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曾剃头”。李鸿章百年来背负“卖国贼”骂名,然而真正了解那段历史的人知道,李其人极有担当,是“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悲剧的产物,所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读三人传记有一个感受:历史从未改变,变的只是读历史的人。三传之中,重点推荐《李鸿章传》。</h3> <h3>  <b>★ 2.《娱乐至死》</b></h3> <h3>  本书出版于1985年,彼时尚无今日网络文化之繁荣,但尼尔波兹曼已洞见到类似电视、电脑、手机等屏幕展示方式带给人类的巨大影响力对文化的巨大冲击。相比铅字,屏幕的娱乐性无疑更强,但是带给人们有用的东西却难言更多。今天的我们,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但这些信息中99%都是无用信息,对我们更好生活、更好认识人生没有帮助,反而应了尼尔波兹曼的那句话——只会让我们“娱乐至死”。如何从无用的信息中抽身而出,每个人都需要以实际行动做出回答。我们好像知道的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毫无意义,因为屏幕不会或者很少会引发人类思考。在教给人类思考这一点上,没有什么比文字给我们的更多。</h3> <h3>  <b>★ 3.《重读&lt;论持久战&gt;》《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毛泽东评点古今历史人物》</b></h3> <h3>  这三本书都涉及毛主席。近几年读关于主席的书已不下十几本,对主席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强烈。每每回望主席奇崛壮阔的一生,总是觉得心潮澎湃、激越慷慨,正如主席自己所说的:“大风卷海,波澜纵横,登舟者引以为壮。况生死之大波澜何独不以为壮乎?”三本书中,《重读&lt;论持久战&gt;》最佳。</h3> <h3><b>  ★ 4.《5分钟商学院》</b></h3> <h3>  这是一套经济学工具书,初次看到本书是在同事的办公室。书分四册,每册分为若干篇,每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一个经济学概念、原理或方法,点到即止,简短实用。通过这本书,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生活中遇到的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总的来说,本书有趣又有用。</h3> <h3><b>  ★ 5.《中县干部》</b></h3> <h3>  严格讲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作者冯军旗的北大博士论文,作者通过在“中县”挂职副县长一年的近距离观察,用洋洋十余万言描画了“中县”官场。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细致了解基层干部的成长路径和轨迹。应该讲,党的十八大以后,基层政治环境有了质的改善,很多冯作中提到的负面现象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但是这些并不能完全抹杀本书的价值。</h3> <h3><b>  ★ 6.《显微镜下的大明》</b></h3> <h3>  本书介绍了6个发生在明朝的基层政治事件,每个事件都抽丝剥茧、步步深入,使读者随作者拨开重重迷雾,探求事情经过,最大程度还原事件真相。读这本书,我始终怀着矛盾的心情,既希望读得快一点,早早读完为快,又希望读得慢一点,舍不得一下子把书读完。作者笔力,可见一斑。</h3> <h3><b>  ★ 7.《一只特立独行的猪》</b></h3> <h3>  王小波大概是中国人里写白话文最好的一个。本书是一本杂文集,以书中一篇同名杂文命名。读王小波的书,常常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自由的深深的热爱与渴望。这种热爱与渴望如同一道光,照亮我们日益禁锢的心灵。我想,每一个渴望自由的人,都会喜欢王小波。</h3> <h3><b>  ★ 8.《在细雨中呼喊》</b></h3> <h3>  本书是继《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后我读的余华第四本书,是余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每次读余作,心里都很压抑。余华善于将多个人的悲剧捏合在同一个人身上,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荒诞色彩,但是读者心里会明白,那些事情确实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悲剧并不会因分于多人之身而减少其悲剧性。</h3> <h3><b>  ★ 9.《西潮·新潮——蒋梦麟回忆录》《漏船载酒忆当年》</b></h3> <h3>  两本书都是回忆录。蒋的回忆录主题更为宏大,该书虽为个人回忆录,但更像私修近代史,整体感觉更加雄健清越。杨的回忆录切口更小,基本是介绍个人一生经历,即使描写时势,也多是为了交代背景,看杨的回忆录,更能感受到个人命运的飘零不定、变幻无常。</h3> <h3><b>  ★ 10.《剑桥倚天屠龙史》</b></h3> <h3>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全书以金庸《倚天屠龙记》为创作背景,采用学术专著体例,将元、明正史与金庸武侠史完美结合。读这本书,你明明知道作者是在扯淡,却还是忍不住要相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