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的盐都记忆

五月杏

<h3>每当我经过这座桥,就会想起66年前我和母亲从河南老家来川時,父亲到沙湾汽车站接到我们后坐黄包车从这桥上经过再左转沿这条道路到东兴寺家里的。</h3><h3>父亲是随部队南下后转业到自贡盐务局工作的。1953年让老家的我和母亲来川团聚。(姐姐和哥哥也早跟随父亲参军出来了)自从来到自贡,我便与自贡结下了“盐缘"。父亲一辈子没离开过盐业部门,出生在自贡的小弟弟长大后也在盐厂工作。来時十岁的我从老家转学到了盐务局旁边的东兴寺小学,毕业后就读于东兴寺河对岸的蜀光中学直到高中毕业。当時大安盐厂要筹办职工子弟学校,便通过市教育局到蜀光中学应届毕业生中要人当老师,于是我们四名同学便直接被分配到大安盐厂子弟校了,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退休。</h3><h3>刚到自贡時,看到从沙湾(王爷庙附近河里)直到东兴寺河里经常过往的是运盐的船只,路上拉架子车运盐的工人在下坡時那双脚如蜻蜓点水般的姿态令人啧啧称奇。走在自贡的大街小巷举目一望都能看到那壮观的“天车“(抽鹵井架)还有那输卤的笕管。这些景观都出现在我工作的地方。后来实现了机械化采卤,机械化制盐,这些景观除个别还保留着供人参观外都不存在了,只能在盐业历史博物馆中才能见到它们的模型或图片。</h3> <h3>昔日的洋灰桥,解放時解放大军是从这桥上经过进入自贡市区的,后来便更名为解放桥。再后来几经修整加固呈现出现在的模样。</h3><h3><br></h3> <h3>现在的簸米湾隧道那時只是一个仅容一两人能通过的小山洞,洞顶挂着一盏昏暗的小灯泡,洞口外面是通往一对山的一条小路,两边是农田。记得在蜀光中学上学時有次学校夜晚搞拉练到一对山,经过一条田埂,我视力不好,月光下看不清前面是水还是路,在旁边有老师提醒下,竟然还踩到田里过。如今出隧道口便是四通八达的大街,是自贡汇东新区。</h3> <h3>当年就是从这条路到东兴寺的。</h3> <h3>解放大军进入市区的情景(图片拍自盐史博物馆)</h3> <h3>人民公园(彩灯公园)内的自贡解放纪念塔</h3> <h3>东兴寺小学旧址</h3> <h3>这就是我从初中到高中毕业上了六年学的蜀光中学</h3> <h3>进厂第一年除夕時厂工会团支部合影(身上有圆点的是我们四位同学)</h3><h3><br></h3> <h3>学校从最初的四名老师发展到八十年代这么庞大的教职工队伍。这是第一个教师节時全体教职工合影。(照片中第二排右侧中有厂长,党委书记,劳资科,宣传科,组织科,人事科,教育科,厂工会等各部门领导)</h3> <h3>今日的"久大盐业集团公司”,昔日的自贡盐务局。由于1956年修成昆铁路要从盐务局门口经过,盐务局原大门封闭后改在了这里。</h3> <h3>盐务局内景。刚来自贡時,每逢周末父亲会带我来这里玩耍,院子里栽满了茉莉花和栀子花,香气扑鼻。因为在老家乡下没见过,所以印象特别深。</h3> <h3>自贡,这是一座生产盐和天然气的城市,那時到处可见天车,笕管,楻桶,烧盐的灶房……连地名都叫XX井,ⅩX枧,XX桶,后来我们家从东兴寺搬家到自流井盐厂宿舍時,那地方就叫大湾井,旁边有个院子叫大生枧。今天那一随着城市的改造也早被拆除,找不到痕迹了。</h3> <h3>参观盐业历史博物馆,从这里可以找到珍藏的盐都记忆。</h3> <h3>图片除自已拍的外,均拍自盐史博物馆展厅内。</h3> <h3>鸟瞰盐业历史博物馆,(又叫西秦会馆,同乡会馆。)清乾隆年间由在自贡经营盐业的陝西籍商人集资修建的。后来成为了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h3> <h3>盐史馆内展馆进口处</h3> <h3>进入展馆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尊钻井工人工作的雕塑</h3> <h3>在展厅内电视屏幕连续播放由自贡电视台制作的自贡盐史记录片,片名就是《珍藏的盐都记忆》</h3> <h3>星罗棋布的天车</h3> <h3>壮观的大冲头天车群。它们就在我们学校后方山坡上。</h3> <h3>中国井盐的开拓者一一李冰</h3> <h3>滨江路下面的运输船。岸上巜还我河山》几个字是当年抗日战争時期冯玉祥将军所书。后来扩建了滨河路,这字被刻在石壁上,涂上了红漆,路过这里非常醒目。</h3> <h3>现在滨江路石壁上的石刻</h3> <h3>釜溪河里待运盐的船只</h3> <h3>盐的运输除水上外,陆上运输一般人挑马驼,这是位于王爷庙河段上游沱湾方向彙柴口的古盐道。</h3> <h3>现在我再走走古盐道</h3> <h3>贡井古盐道</h3> <h3>茶马古道一一贡井艾叶滩盐运码头</h3> <h3>运盐的马队经过凤凰埧小桥</h3> <h3>博物馆内展示的各种凿井修井工具</h3> <h3>凿井碓架的文字介绍</h3> <h3>碓架</h3> <h3>燒盐要用豆浆提杂质,工人推豆花的模型</h3> <h3>旧時挑卤水的篓子</h3> <h3>盛卤水用的笕窝(从高处笕管里的鹵水流到这里再分流出去)</h3> <h3>地窝(也是盛卤水的)又叫地楻桶。</h3> <h3>中国井盐科技史介绍</h3> <h3>昔日盐场工人工作场景</h3> <h3>辊工修理天车</h3> <h3>笕(枧)工</h3> <h3>抅水工</h3> <h3>昔日王爷庙对岸的川南盐务稽核分所,如今那房有部份还在。</h3> <h3>和姐妹们闲逛到昔日的川南盐务稽核分所附近</h3> <h3>解放前的大坟堡盐垣(应该就是后来的大安盐厂)位于现在的洞口井位置,远处就是壮观的大冲头天车群。</h3> <h3>站在盐业历史博物馆内一幅不知哪个年代王爷庙河里待运船只的图片前。</h3> <h3>如今平静的沙湾王爷庙河面</h3> <h3>燊海井当時的牛拉车。</h3> <h3>燊海井内供游人参观的井架和碓房</h3> <h3>燊海井内仍在生产的小盐锅</h3> <h3>燊海井生产出的待售手工盐</h3> <h3>逛西山公园,见里面留存的一架天车。</h3> <h3>郭家垇的通虹井。</h3> <h3>现在上到井架旁还能闻到鹵气。</h3> <h3>“自流井"原址</h3> <h3>井架旁石头上刻着风化了的“自流井"三字。</h3> <h3>小桥井</h3> <h3>自贡,这个以盐而兴的城市,我在这里生活了整整六十六年。上学,工作,直到现在。-喝的是釜溪河的水,吃的是盐厂饭。亲眼目睹过盐场工人的辛劳,也亲眼看到盐厂的变化和自贡的巨大变化,自贡越来越美。天越来越蓝,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过去的盐都现在又以绚丽多姿的彩灯走向世界。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跨年后我将离开这里,去当真正的户籍上的成都市民了。以后还会再回来,但次数可就屈指可数了。还真有点恋恋不舍!几天来我与姐妹们一起或我独自一人好似游山玩水似的到处闲逛,实则想找回那珍藏的盐都记忆!</h3> <h3>再逛逛街景吧!</h3> <h3>美丽的沙湾滨江路旁</h3> <h3>66年前自贡沙湾汽车站好像就在这个位置</h3> <h3>三年前在彩灯公园看灯会。</h3> <h3>今年起灯会迁入新址一一华侨城中华彩灯大世界</h3><h3>自贡灯会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h3> <h3>原名叫代家垻的地方(河对岸叫毛家埧),釜溪河在这里来个大转弯,然后向沱江流去,过去运盐船就是经过这里运往富顺或更远的地方。前两年市里决定在沿河两岸修绿道供市民休闲散步,同時决定在这里修座桥。这是桥的初期模样。</h3> <h3>建成后的大桥晚上灯光变幻莫测,一時间成了网红,人们称它彩虹桥,最近发现桥的正式名称叫“毛家埧大桥”。</h3> <h3>姐妹们在毛家埧大桥人行道上。桥的另一头公路还没修通,还不能通汽车,所以这桥目前还只是供市民游览的彩虹桥。</h3> <h3>夜晚的东兴寺吊桥(对面是蜀光中学)</h3> <h3>再逛逛大安洞口井新马路一一我曾经工作了几十年和过去大安最多天车的地方。</h3> <h3>依稀可见《自贡市大安盐厂职工子弟校》校牌</h3> <h3>学校教学楼和门前操场</h3> <h3>校门口对面的另一座教学楼(已废弃后所拍)</h3> <h3>站在已拆除的职工子弟学校原址位置前。教学楼虽已不见,但看见旁边的职工宿舍楼就确定了学校位置。</h3> <h3>再看看昔日的的真空制盐车间,后来改成了老盐场1957盐博物馆,供人参观娱乐的地方现在是啥模样。</h3> <h3>背景就是昔日的运盐输送带</h3> <h3>顺着这阶梯上去是艺术长廊。去年参观時里面有许多艺术家们关于自贡盐场的画作和老照片,这次本想再翻拍些照片回来的,却发现除了几张照片其他全部撤了。</h3> <h3>在"老盐场1957”快出大门時在一块展板上见到当年刘少奇主席视察大安盐厂的图片。也是这次到老盐场来特别的收获。</h3> <h3>补记一一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学校部分退休教师在大安聚会,碰巧大安寨隧道今天通车了,老师们从930米长的隧道内人行道上往返步行穿过,然后分别在隧道口和学校原址前合影留念。</h3> <h3>学校原址上留影</h3> <h3>盐都自贡,我爱您!在我将要离开这里之际用这个“美篇”留住我的“盐缘“情愫,留住我珍藏的盐都记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