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是一段落满灰尘的记忆。</h3><h3><br></h3> <h3>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鞍钢给水厂机电车间当电钳工。有一天我和师傅杨芳城接到去立山孟家沟储水池的 检修任务。</h3><h3> 那是个烈日炎炎的三伏天,上班后我们师徒俩就腰挎三大件,带着摇表,骑着自行车出了厂。</h3><h3> 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去孟家沟储水池。</h3> <h3>那时候孟家沟还是一个工农混居破破烂烂的街区,一条通往小山顶的土路两旁是杂乱无章的低矮破房。</h3><h3>我们沿着土路上到了山顶,看守水池的师傅热情的迎了上来。</h3> <h3>我们在树荫下先休息一下,我看着旁边的两个碉堡好奇,趁着还没干活先溜达一圈。</h3><h3>这个孟家沟储水池小山顶最显眼的建筑是这个古香古色的砖石小房,其次就是这两个大碉堡。</h3> <h3>我在山顶转了一圈也没有看到储水池,师傅告诉我储水池在地下。</h3> <h3>从这个小房进去是一个不大的房间,房间里寒气逼人。</h3><h3>房间里有个小门,我打开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大水池,水面还有一艘小木船。</h3> <h3>后来,我参加鞍钢史志编写工作,才进一步知道这座储水池是当年小日本抓中国劳工修建的。</h3><h3>辽阳水源的水经过沙河三水站加压之后用管道送到这里,凭借山顶的高度向厂区和立山区供水。</h3> <h3>两座钢筋水泥大碉堡被炸的很惨,遍体鳞伤弹痕累累,好像在诉说当年解放鞍山时战斗的惨烈!</h3> <h3>时过几十年,我的师傅早过世了,我也成了古稀老人,虽然我只去过一次孟家沟储水池,但这个小山头却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经常想再去看看。</h3><h3>今天我又故地重游了。</h3><h3>早晨,我乘公交车从孟家沟车站下车,凭着模糊的记忆顺着马路往山上走,边走边问,走到了凉亭山。路走错了。</h3><h3>这个地方许多人还真不知道,我问了几个老者,绕了挺大一个弯才找到这里。</h3> <h3>大门紧锁,不见一人。我敲不开门,进不去院,只好围着铁栅栏转一圈。</h3> <h3>原来的小房上面又接一层二楼,塑窗空调。值班的工人这回该不受阴湿之苦了吧!</h3> <h3>几十年过去了,两大碉堡风貌依旧。锈迹斑斑的钢筋连着被炸碎的混凝土块依然顽强的附在大碉堡上。</h3><h3><br></h3> <h3>我隔着围栏向院里张望,古香古色的砖石小房风采不见了,与后接的二楼显得不伦不类。</h3> <h3>我记得小房门口有一副对仗工整的对联,这次没有看到。</h3> <h3>这次我只看到了门楣上那精美的石雕,还有"溶溶万古清水池"几个楷书石雕大字。</h3> <h3>尽管它是小鬼子所建,也应该原貌保留。它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证据,它是中国劳工血汗的结晶,它是鞍山不多的历史文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