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经百战威名显,一片丹心映九州——怀念抗倭名将戚继光

兰心

<h3>  最早看到戚继光这个名字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中,那时候只知道他是明代的抗倭名将,是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直到在百家讲坛聆听了郦波老师主讲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之后,我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经历才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也在心里真正感动于他的英雄事迹,怀抱着一种深深的敬仰,我的笔下不知不觉间流淌出一行行文字。</h3> <h3>  戚继光,曾创建以铁血纪律出名的戚家军,后带军转战东南沿海一带,先后消灭了江浙、福建、广东一带的倭寇数万人,树立了赫赫威名,也为百姓换来了渴望已久的安稳与和平。随后,他又领兵北上,镇守冀辽边关十六年,捷报无数,为明王朝铸就了一座雄伟的钢铁长城。所以,在明代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的眼中,戚继光就是大明王朝的万里长城。只要这座长城不倒,大明江山就会固若金汤。</h3><h3><br></h3> <h3>  为什么上至内阁首辅,下至黎民百姓都对戚继光赞誉有加?为什么南至倭寇,北至胡虏一听戚继光的大名都闻风丧胆呢?</h3> <h3>  仔细推究,我以为一方面是受家族的熏陶和父亲的教育,另一方面与戚继光个人清晰的理想、对现实明确的自我认知以及虚心好学的品质、敢于创新的魄力也有很大关系。</h3> <h3>  《明史》本传中称戚继光为一位“儒将”:“明季语将帅,具文武资,多推南塘。呜呼!可以为儒将矣!”这与戚继光自小就喜欢读书是分不开的。戚祚国等撰的《戚少保年谱耆编》中称赞他“不求安饱,笃志读书”,同时又说他“日孜孜慕古,博极群书”。其实戚继光在15岁时,就已经以学习优异而名于乡里了。</h3><h3> 他喜欢读书,希望能通过读书来实现他忠君报国的理想。戚继光祖辈均系明代将领,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其父戚景通熟读兵书,精通武艺治军严明,曾任都指挥使。戚继光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军事生活的熏染,再加之其父戚景通又总想把他培养成一位军官,时常用忠君爱国的大义来激励他,用克己廉洁的标准来匡正他,自幼习武,使他具备了扎实的武学基础。</h3> <h3>  之后戚继光又向被称为“天下第一棍”的俞大猷学习棍法,更研习俞大猷毕生武学著作《剑经》,使武功突飞猛进;再后来他又结识另一位抗倭名将谭纶,此人虽是文人进士出身,但其家传剑法,独步天下,五步之内必斩敌人首级。同为战将的谭纶毫不吝啬将其精妙剑法传给戚继光,使戚继光的武功又上升了一个境界;再后来戚继光又访得大文豪唐顺之(注意,又是文人!可见文武全能的人才还真有不少!)功夫了得,上门拜访。唐顺之有感于戚继光的谦逊好学,将自己在宋朝杨家后人处学得的杨家枪法悉数教给戚继光,并传授他穷尽一生心血与智慧编写的阵法与兵法集《武经》。此后戚继光的武功深浅没人知道,因为他再没有输过。最后戚继光在唐顺之授予他的杨家枪法的基础上自创了戚家枪法。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戚继光深受将门文化熏陶和其父严格且独特的教育,再加之个人的虚心好学,自然孕育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与扎实的武学根基,并促使他在武学上不断精进,在军事谋略和军事指挥艺术上也逐渐表现出惊人的才干!</h3> <h3>  戚继光特别喜欢研读兵法,并能对其进行创造性地改进。例如怒战花街时对鸳鸯阵法的创造性运用,抗倭援闵一系列战斗中对古代兵法的灵活变通,都可以从中看出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h3><h3> </h3> <h3>  与此同时,戚继光还喜欢研读兵器著作,引进、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所建造的大小船只、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远远优于敌人,据资料显示,戚继光所在时期,明朝的武器装备从先进性和战斗力来讲远胜于欧美等国家,居于世界前列。</h3> <h3>  </h3> <h3>  与此同时,戚继光在军事防御上也颇为重视,他在驻守北部边防时曾主持修建长城,并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这都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在镇守边关,带兵打仗中戚继光的才能更是令人惊叹不已!</h3> <h3>  同样,值得称赞的是,戚继光还是一位军旅诗人,他经常写诗作词,曾创作过历史上第一首军歌,借以鼓舞士气。可以说,戚继光不仅是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名将,也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当然他还知天文,晓地理,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他被称为大明王朝最为优秀的儒将当之无愧。</h3><h3> 人常说时势造英雄。戚继光所生存的时代正处于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当时南方已滋生倭寇,并呈不断蔓延趋势,北方胡虏经常因为互市不和问题对边关进行骚扰。而明王朝守边将领对此也常无可奈何,当时情势,急需要一些骁勇善战的将领带兵抵御和击退强敌,镇守边关,护百姓安宁。戚继光、俞大猷、谭伦等诸位英雄的出现,便是响应了时代的需求,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捍卫中华民族尊严于既倒。他们力挽狂澜,退敌百万,他们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他们是民族的精英。 真可谓“平南倭,抗北虏,征战沙场数十年谱写一部军事传奇;护黎首,保家国,呕心沥血几十载铸就历史丰碑!”</h3> <h3>  但,当我们真正了解到这位盖世英雄的悲惨凄凉的晚年时,我们不禁要掬一把同情之泪。不止同情,更多的应是惋惜和不忍,一代抗倭英雄,明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之后,竟然被先后远调,降职,罢官,晚年弟死子夭与妻离散,鬓发如霜,就连请医抓药都没有钱……最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因贫病折磨而溘然离世,留给世人无尽的惋惜与悲痛,也留给历史无尽的遗憾与思考。或许是天妒贤才,亦或许是政治打压,更或者是一些不可知的其他因素……但不管怎样,总有数不清的百姓用一颗颗淳朴的心去感恩戚继光在平倭抗虏,保家卫国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当然,400多年后的我们,也总有如许多人会用一颗本真的敬仰之心去解读那位有着清晰的人生理想,有着出色的军事奇才,有着明确的自我认知,有着好学创新的优秀品质的传奇人物、时代精英、民族英雄——戚继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