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吃过精美的午餐,休息片刻,继续出发参观维多利亚瀑布大桥。</h3> <h3>此桥是连接津巴布韦与赞比亚的跨国大桥,上桥相当于出国,因此要办简单的出入境手续。走到桥头,立有一块国际建筑历史地标的石碑,1995年树立此石碑以纪念1905年此桥的建成。</h3> <h3>这个大桥是公路与铁路两用桥,现在依然有小型火车在通行。</h3> <h3>顺着铁轨望去,对面就是赞比亚利文斯顿市</h3> <h3>我们一行人沿着大桥向赞比亚行进,桥下是维多利亚大峡谷,右侧是维多利亚大瀑布。</h3> <h3>可惜现在是非洲的旱季,今年又是非洲干旱特别严重的一年,在桥上无法看到壮观的瀑布,只能听到隆隆的瀑布流水声。</h3> <h3>个别有流水的地方也是纤纤细流。</h3> <h3>大桥上还提供蹦极娱乐项目。</h3> <h3>从大桥上跳下去可以直触水面。</h3> <h3>从河水两侧的堤岸可以看出今年水位确实不高。</h3> <h3>走到桥的中央,牌子显示此处是津巴布韦与赞比亚的交界处,再往前走就进入赞比亚境内。此处的国界分割符合大部分以山、河为界的国界分割原则,而不是像非洲地图上殖民者以经纬度划线分割的国界。</h3> <h3>站在此处可以体会脚踏两国的自然风景。也可以两人分站两个国家却又近在咫尺牵手相连,最牛的是我们团最小的团友小玉姑娘一字马可以两脚分别踩到标识两国国界的两条黄线。</h3> <h3>标牌下这位老兄在向我们推销木雕犀牛。</h3> <h3>除了我们这个团,大桥上没有其他游客,不知道这位老兄一天下来收益如何?</h3> <h3>沿着大桥再往前走就是赞比亚的国土,我们没有办理赞比亚的签证,大桥的终点就是我们的折返点</h3> <h3>大桥上两国居民来来往往,车辆不多,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h3> <h3>用长焦相机可以在不被摄影对象发现的情况下记录到人物的最自然状态</h3> <h3>不过在纳米比亚拍摄时被当地人发现,引起对方的不快,冲到车前大声理论,幸好没造成后果</h3> <h3>从赞比亚往回走,大桥中间也立有指示通往津巴布韦的路标</h3> <h3>沿着铁路回到津巴布韦一侧,我们的旅行车已在这里等我们。</h3> <h3>从服饰衣着方面看,当地黑人应该不甚富裕,但从神态上看都很开心</h3> <h3>当地妇女象杂技演员用头顶包裹快乐前行</h3> <h3>结束了维多利亚瀑布大桥的参观前往维多利亚瀑布公园,一出停车场,一阵激昂的非洲鼓曲将我们的目光带到一群边唱边跳的黑人舞者</h3> <h3>在公园门口购票,虽然维多利亚瀑布非常有名,但大门却非常简陋</h3> <h3>进入公园要走一段路才能看到瀑布,可能对一般游客这是一段枯燥的路,他们会加快步伐直奔主题,但对我们来讲正好可以慢慢找鸟</h3> <h3>在大家的搜索下,藏在树里的东须薮鸲就这样被近距离拿下</h3> <h3>有中国游客看到我们长枪短炮在拍摄,却不知道我们在拍什么,好奇过来问。</h3> <h3>通过机相给他们展示拍到的黑背蓬背鵙时,引来一阵惊呼</h3> <h3>一位女游客强烈要求站在我的相机后面摆拍一张工作照</h3> <h3>继续前行,隆隆的流水声渐大,空气中湿漉漉弥漫着水汽,地面也变得湿滑,意味着瀑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h3> <h3>维多利亚瀑布是第一个被非洲以外的欧洲人利文斯顿于1855年发现的,并以英国女王命名。</h3> <h3>维多利亚瀑布与尼亚加拉瀑布、伊瓜苏瀑布并列为世界三大瀑布之一。</h3> <h3>飞溅的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美丽的彩虹。</h3> <h3>虽然是枯水期,但其磅礴的气势依然使人叹服。</h3> <h3>主瀑布这里飞流直下,水花四溅,声如巨雷</h3> <h3>维多利亚瀑布是赞比西河的延续,有极限运动爱好者乘船或划皮划艇来到瀑布边缘冒险。</h3> <h3>隔河相望对面是著名的魔鬼池,只有勇敢的人才敢在魔鬼池里游泳,因为身后就是断崖和飞流直下的瀑布,如果不幸落水将粉身碎骨。</h3> <h3>瀑布水花飞溅,仅仅相隔一两米人都看不清</h3> <h3>路边狒狒一家三口展示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相似的家庭模式,孩子张开手臂想让爸爸抱,妈妈把孩子送到爸爸面前,但爸爸表情严肃一脸冷漠</h3> <h3>爸爸心不在焉的接过孩子,顺手放在地上,妈妈殷勤的给爸爸梳理毛发</h3> <h3>看到爸爸那个板着的脸,妈妈生气得把孩子抱走,孩子却对爸爸依依不舍。这个场景像极了生活中爸爸下班后一家三口的画面。</h3> <h3>除了狒狒,路边还有白眉歌鵖,可能见惯了游客,对我们的拍照行为无动于衷。</h3> <h3>白眉歌鵖后面树林一阵晃动,一只乔贝灌丛羚从里面走出来,让我们大饱眼福</h3> <h3>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h3> <h3>我的相机还是很拉风的,一路引来不少游客的目光和赞叹,基本上一停下来就会有人来看,甚至还要问问多少钱。</h3> <h3>一群郊游的孩子从我们休息处走过,人数不多,但看上去年龄与身高相差很大,确定不了是什么年级</h3> <h3>走在最后面的这位不知何故主动和我搭讪,并要求与我合影,当我说用他的手机拍照时,他说他的手机没电,只好用我的手机拍照,但我们俩又没有微信,拍完照我怎么发给他呢?</h3><h3>照片拍出来后,我基本也成了黑人,当天发在朋友圈里调侃:黑人朋友要与我比谁的皮肤更黑,结果我赢了😃。</h3> <h3>身后的树林里传出鸟儿活动的声音,一只长得像长尾缝叶莺的鸟被发现,偶有停歇的瞬间被相机逮个正着,是一只灰背拱翅莺。</h3> <h3>但这只鸟不知道是不是眼睛有病,整理照片时发现照片里眼睛没有完全睁开。</h3> <h3>树顶部有大型鸟类活动,照相机、望远镜全部瞄准了它</h3> <h3>拍摄到曝框的噪犀鸟。非洲的犀鸟颜值真是差到了极点,把以前在云南看到的犀鸟的美好印象全部消耗光了。</h3> <h3>落叶丛中翻找食物的绿点森鸽也被拿下</h3> <h3>就连在幽暗灌木丛中刨食的褐旋木雀也硬是被我们找到合适的角度拍到</h3> <h3>天色渐暗,我们也收拾装备准备返回</h3> <h3>当我用相机拍摄走在我们前面的两位黑人女子的背影时,鬼马精灵的小玉跑去告状:安叔叔偷拍美女😂</h3> <h3>在傍晚的余晖中结束了今天的行程,小伙伴们收获满满。</h3> <h3>上车后我们果断否定了导游安排中餐的决定,前往当地比较知名的牛扒店吃西餐。</h3> <h3>虽然是旅游城市,但基础设施还是欠缺,一个晚上停了好几次电,不得已点上了蜡烛,点餐时导游趁着有电给我们照了合影</h3> <h3>国外的低效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花5美刀给自己点了一杯精酿啤酒,既犒劳了自己又消磨了牛扒制作的漫长时间。</h3> <h3>一个小时后餐食才全部上齐,虽然等待的时间比较煎熬,但牛扒的品质真心不错,用美味安慰了饥肠辘辘的肠胃,欢快的神态又回到了脸上。</h3><h3>截止到现在南部非洲之旅行程过半,明天我们将跨境进入博茨瓦纳,进入期待已久的真正的狂野之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