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9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曲靖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堂教学应用能力观摩活动。目睹名师风范,感受大家风采,受益匪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徐俊老师执教的《敕勒歌》。古诗的短小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但徐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欣赏诗中描绘的美景,并借助诗句让学生展开联想,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课堂中,徐老师慈爱,和蔼,展示了自己的绘画功底和音乐天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享受了不一样的中国文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于老师执教的《在柏林》,他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己感悟,自己说出体会。感觉老师只是一个课堂的引导者。于老师开篇用两组词语引出,让孩子们通过词语想象画面,接着呈现画面,孩子们瞠目结舌,没有想象到会是这样的画面,于老师道出:生活中,文化创作中,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这些意想不到却创造了很多经典。既是对方法的指导,又是对后续讲课的铺垫。于老师人年轻,但是课堂的驾驭,调控能力非常之高。时常妙语连珠,评价语言绝不赘语,如:前牵后挂,回味式的读书让人鼓舞;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与智者为伍是一种幸福……学习于老师的评价。</font></h3> <h3> 最让人惊讶感叹的是王崧舟老师的《墨梅》,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h3> 一、捕捉古诗的唯美诗性。<br> 中年级同学已经具备了看注释、查字典、预习理解词义的能力。王老师没有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已经轻车熟路的解释词语上面。在《墨梅》一文中,他抓住注释“乾坤”这个词语,因为这个词语的意思在最后点题的时候才再次出现。同时,通过朗读来巩固二类字“冕”的读音,补充“文房四宝”的知识来理解“砚”的意思。可见,王老师要注重理解的词语都是精挑细选的。可以为下步学习做铺垫,可以是诗的心脏。 <h3><font color="#010101"> 王老师的课结构简单,课堂用语却处处独具匠心。教学“个个花开淡墨痕”时,老师先出示王冕梅花图,讲道:“这是王冕的墨梅图,它现在保存在国家故宫博物院。请你仔细观察,这一朵是什么颜色?这一朵是什么颜色?这一枝是什么颜色?这一树都是什么颜色?王冕画梅天下第一,但为什么不用颜色?”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看出,有的过渡部分都是画面铺垫的好时机,有的过渡部分设计成排比句,让各个环节过渡更加流畅自然。王老师把课堂的每一个过渡语都编成了诗、说成了画,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语言文字里。这一小节一小节的诗和一幅一幅的画串联起来,使整个课堂充满诗意、浸满诗情。</font></h3> 二、描绘古诗的生动画面<div><h3> 生动的画面源于王老师的补白。</h3><h3> 在《墨梅》这堂课中,王老师有多处补白。例如:在讲第一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时,王老师问:王冕家的梅花在哪里?为什么?同学们通过看注释、课外补充等了解,他是想向王羲之学习,勉励自己。于是,王老师这样陈述:“学画是很苦的,画着画着累了倦了,洗砚池对他说:( );画着画着,画不出感觉,没有灵感了,洗砚池对他说:( );画着画着,画出成就了,王冕开心了,洗砚池仿佛对他说:( )。”通过这一巧妙补白,学生仿佛穿越前年,来到了洗砚池,看到了勤勉恪守的王冕。以我观物,就理解了王冕画梅的初衷和坚持不懈的精神。</h3><h3> 在理解“清气”这个诗眼时,王老师这样补白:“香气写的是花,清气写的是(人);香气是闻出来的,清气是(心灵)品出来的;香气每个人都可以闻到,清气只有(高洁)的人才能品到;香气是一种自然现象,清气则是一种(精神品质)。”通过层层递进的思考,孩子们明白了,大多数诗人写梅花都是写香气,而王冕却与众不同,写的是清气。我笔写我心,清气正是王冕通过梅花这一具体物象来表达的。</h3></div> <h3><font color="#010101"> 三、定位古诗课堂的新高度。我们一般在讲古诗的时候,一般讲到理解作者的情感就没有后文了。而王老师把古诗定位为:经典的魅力,文化的传承。 在《墨梅》一课结尾,王老师这样说:“墨梅王冕托物言志其实,他的灵魂就在哪里?(生答清气)正是清气把他们整合在了一起。这就是王冕的《墨梅》。孩子们,王冕画墨梅,写墨梅,喜欢的崇敬的人越来越多,受王冕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爱上梅花爱上清气。你听: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们似乎看到,千年时光,并没有阻隔我们去理解古人,去理解他们的品格和精神。反而,更多的人热衷于民族传统文化,更多的人知道民族的才是骄傲的,民族的才是祖国的,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她经受得起岁月的考验,在多元化的世界面前愈加光彩夺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孩子们在台上听课,体会到的是王冕高尚的灵魂;我在舞台下听课,看到的是一位在用课堂说话的老师,他用自己的不下上千场次的课堂,告诉我们,我们教学,要教给学生文字背后的美,用美去唤醒孩子的良善,用良善学以待坚守,用坚守去继承传统文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开创未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想,王老师选这一首诗,这一堂课,不仅仅是想讲王冕的品格,更是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淡然与超脱的内心。为师者,当以王老师为榜样,在教学中探索出一份新的天地。</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