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菜里的奥秘

钟声

<h3>  凡是享用过客家菜美味的人,都无不为之鲜美的味觉动容汗颜。客家人对食材讲究,一般客家菜里都有除湿护肝的中草药材,这也许就是客家菜的特色饱含食疗养生之道。</h3><h3> 客家人常年住在山区,对山上的一草一木情有独钟,那些草木对人体有药用疗效,也口口相传。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客家药根饮食文化。在客家人的餐桌上,一锅药根煲的靓汤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也造就了不少客家人可以单从药根汤的香气及味道判断药根品种的本领,但它们还没下锅前的模样及效用,或许就没几个人知全了。</h3> <h3>  五指毛桃气味辛甘,性质温和,香气四溢。煲出的汤有椰奶香味。具有平肝明目,滋阴降火,健脾开胃,溢气生津,祛湿化滞,清肝润肺等作用。不论春夏秋冬,男女老少皆可食用。<br></h3> <h3>  常用食材中草药之一:五指毛桃属桑科植物,并不是桃,广泛分布闽西、粤北地区为主的山上,自然生长于深山幽谷中,因其叶子长得像五指,而且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而得名。五指毛桃是一种植物的枝干,是药食同源的植物。五指毛桃主要有健脾、补肺的作用,可以消除浮肿、止咳,往往用于肺痨、干咳。另外,它有行气利水的作用,往往对全身或下肢浮肿以及小便量少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它还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如关节或肢体的风湿痹痛,可通过疏通关节来达到止痛作用。五指毛桃因为是药食同源,在膳食当中可以用到,如五指毛桃炖肉、五指毛桃炖鸡,可以起到健脾、补肺、利尿或疏通关节、疏通经络的作用。</h3> <h3> 常用食材中草药之二:山黄根又名黄鸡卵或倒吊王、黄花倒水莲,主要产于客家山区来自深山老林,无环境污染的天然植物,是客家地区传统的珍贵食材,其味特别甘甜,是纯正天然山珍。补虚健体,祛湿解毒,通经活络。治虚弱虚肿,急慢性肝炎,腰腿酸疼,跌打损伤用于炖、煲小母鸡或各种骨、肉类,煲好后去渣喝汤。</h3> <h3>  客家菜常用中草药食材之三:山奈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姜科山奈属山奈(Kaempferia galanga L.)的根茎。又名沙姜、三奈、三奈子、三赖、山辣等。原产于热带地区,以根茎入药用,是传统著名的中药,又是著名的香料和食物调味料。</h3><h3> 山奈中含有山奈素,山奈挥发油的成分有肉桂酸乙醋、对甲氧基肉桂酸、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酷、肉桂酸异丙醋、环己基乙酸乙酷、3,7一二甲氧基香豆素、十一烷酮、2一十七烷酮、9-羟基一2-壬酮、10-十一炔一1-醇、苯烯、龙脑等成分 。</h3><h3> 另外,山奈性味和功用 辛,温。归脾、胃经。温中化湿,行气止痛。用于胸腹冷痛,寒湿吐泻,骨鲠喉,牙痛,跌打肿痛等。</h3><h3>要注意的是: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h3> <h3>  客家菜常用中草药食材之四:山樟子是一种野生灌木,它也叫山鸡椒,多生长在灌木丛或者丘陵的树林中,中国多个省份都能看到它的存在,这种植物不但能绿化环境,她的根还能入药,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理气止痛和活血就是它入药以后的主要功效,想对山樟子根多一些了解可以看看下面对它做的详细介绍。</h3><h3> <font color="#ff8a00">山樟子根的功效与作用</font></h3><h3>1、止咳平喘</h3><h3>山樟子根是一种能止咳平喘的中药材,是一种能止咳平喘的中药材,它能入肺经能扩张气管也能消炎杀菌,对人类因肺气管感染造成的呼吸急促和气喘以及咳嗽痰多等症都有明显治疗作用,在需要时可以把它煎水以后服用。</h3><h3>2、提高心脏功能</h3><h3>山樟子根还是一种能强心的中药材,它含有的生物碱和挥发油等成分都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心脏,能降低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并能提高心肌的抗氧化能力,经常服用能防止心律失常,发生另外它还能营养心肌加快,血液循环对心肌缺血和心梗等症也有良好预防作用。</h3><h3>3、抗菌抗炎</h3><h3>山樟子根还是一种能抗菌抗炎的中药材,它含有的生物碱和酚类化合物以及乙酰胆碱等物质都是天然的抗炎成分,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能消灭人体内的敏感菌和致病菌并能抑制多种真菌的滋生与繁殖经常服用还能让人体的抗病毒能力明显提高,平时人们适量服用山樟子根能防止炎症发生也能预防身体被病毒感染。</h3><h3>4、行气止痛</h3><h3>山樟子根入药后味辛而苦,它性质温和能行气也能止痛,平时人们出现腹部胀痛或疝气疼痛以及女性出现经期疼痛时,都能服用山樟子根,它能很快止痛。另外山樟子根还是一种能解毒消肿的中药材,人们在出现疔疮肿痛或皮肤红肿疼痛时,能直接把它延续后,外敷在患处就能让肿痛很快减轻。</h3> <h3>  古人有云“东北人参、东南石参”,石参自然野生于深山石岩夹缝中。其根具有滋补强肾、宁心安神、增强智力的作用,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药材,客家人通常用来煲汤,其味甘甜,带有浓浓的人参味,汤色鲜美,乃汤中之精品,喝后回味无穷。是家庭筵席、酒楼、宴会的绝佳汤料。</h3><h3> 石参根治阳气虚弱、温补肾阳、腰膝酸软,阳痿、早泄或女性性冷淡、风火牙痛、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消化不良、防癌解毒、增强智力等,长期饮用尤其对肝肾功能有着特殊的保健作用。</h3> <h3>  稔子,即是桃金娘,初秋,是稔子果熟时节。其果先青而黄,黄而赤,赤而紫。稔子熟得紫色的时候最好吃,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头牙齿也会被染成紫黑色。而稔子多吃了时一定要喝一碗盐水,否则次日会大便困难。稔子的根含酚类、鞣质等,有治慢性痢疾、风湿、肝炎及降血脂等功效。<br></h3> <h3>  牛奶树根分为白花牛奶树根和红花牛奶树根,生长环境为深山老林,用来煲汤的必须是白花牛奶树根。其性温、味甘、辛。味道甘中带香。牛奶树根煲出来的味道带有牛奶味。白花牛奶根具有清热,滋阴降火,健脾开胃,溢气生津,祛湿化滞,清肝润肺等作用。</h3> <h3>  艾根,即野艾蒿的根部,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宜生长。艾根有2种作用:主炙百病 ,煲汤佳品。用艾草来煲鸡汤,既可以祛风暖胃、清热解毒,又可以平抑肝火、祛风湿、消炎、镇咳,所以艾草鸡汤已成为客家人餐桌上的常客。客家妇女更是喜欢用艾梗、艾根熬鸡汤,认为艾梗、艾根的食疗作用更大。</h3> <h3>  土茯苓,中药名。民间称为硬饭头。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常于夏、秋二季采挖。</h3><h3> 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h3> <h3>  地斩头又叫地胆头、草鞋根。多生长于客家地区田埂、山坡、路边或村落旁旷野草地上。地胆头有白花和红花两种,从功效上来说,红花较好,味微苦。</h3><h3> 专治头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咳利尿,防流感等功效,地斩头根配青头鸭煲汤,消暑消炎,对感冒患者或上呼吸道炎症者起辅助治疗功效。</h3> <h3>  五叶神,又叫绞股蓝。因含有与人参完全相同营养成分的人参皂贰,故有第二人参及南方人参的美誉。系瓜科植物绞股蓝的全草,味甘微苦性凉无毒。<br></h3><h3> 五叶神具有益气健脾、养心安神、固表敛汗、补肾温阳、祛痰止咳的功能,对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胸闷、失眠多梦、盗汗、食欲减退、便溏、久咳痰白等心、肺、脾气虚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h3><h3> 五叶神因为“既能降低烟气中有害物质,又能与烟草香味相协调”,最先被“五叶神”香烟所应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