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

金波花梨

<h3>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h3><h3>2019年初的2月,大年刚过,还没有到出节。不经意间,我参加了由海南省委组织部组织的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并成为一名工作队员。快到退休年龄的我,竟然还赶上了国家脱贫攻坚决胜年的末班车,被派驻到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当上了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这兴许是我人生中最难得的,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到“三农”工作。而且这一去就要干两年。<br></h3> <h3>起初,在思想上有一些“坎”,包括妻子的不理解,母亲的顾虑,孩子们的担心,还有自己对原工作岗位的不舍,等等。但后来是理智战胜了情感,毅然决然放弃了之前心爱的工作,熟悉的环境,来到了一个既陌生,而又是“担子”特别重的新岗位。开始时心里特别不踏实,特别没底。</h3><h3>一年来,从陌生走向熟悉,裤腰带剪短了4公分,还磨坏了一双鞋底……</h3> <h3>都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坚持把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当成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保证。每一次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自己都是主动参加,从来都不会缺席,而且还要找一个相对比较好的位置聆听。一边听,一边记录,有时还少不了拍上几张照片,学习培训完后制作成美篇,已经成为了自己学习培训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另外,是从文件和媒体中学习,选择对乡村振兴工作有帮助的,而且带有较强指导性的文件及具有前瞻性理论文章进行学习。比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乡村振兴则国家振兴》《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以基层党建促振兴》等文章。提高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认识,在践行乡村振兴工作中坚定自己意志和决心。</h3> <h3>还记得第一次参加培训的时间是2月22日,在省人大会堂,与全省8000多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一起学习了海南省委刘赐贵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共同聆听了省委常委李军副书记在省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培训班的动员讲话报告;学习了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吴慕军所作的《以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辅导等;</h3> <h3>第二次培训是2月26日,在琼中县大礼堂又与全县329名乡村振兴干部一起参加了培训。琼中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长丰作动员讲话,培训会议由琼中县委组织部部长粟太强副书记主持。共同学习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内容。通过培训学习进一步深了对“乡村振兴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h3> <h3>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初次接触到新的单位、新的岗位,我第一时间就是走访作调查研究。因为我的挂点是便文村委会。我用了5周的时间,对全村委会5个自然村,171户农户699人。按照他们的产业布局、收入情况、村“两委”的组织架构等,以及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了摸排。知道了便文村委会属于“十二五”贫困村,2018年全部脱贫。目前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是巩固和提升。期间根据工作安排需要,还组织了全村委会64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骨干一起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用自己制作的PPT教案,给大家讲党员的权利与义务,讲支部建设的日常管理,讲党员、党支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等。</h3> <h3>从他们的产业发展方面看,便文村委会村民的产业包括橡胶、槟榔、益智等一些传统产业。种桑养蚕是最近10年才兴起的一种产业,目前的效益并不是特别好。但政府为了巩固发展这一产业,出台了多项惠民措施,加大了对这一产业的扶植力度。</h3> <h3>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同时根据该村委会产业发展情况,撰写了《谈谈对便文村委会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作为对便文村委会调查了解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对后来在8月份作出的帮助什运乡胶农办理橡胶保险业务这一“决策”中,发挥了很好的参谋和指导作用,也给予了我为一定要办好这件事情的决心和信心。</h3> <h3>橡胶是便文村委会群众的传统产业,亩产和单株产量都比较低,为了更好地帮助便文村委会广大群众发展好橡胶产业,还专程组织了15人的队伍,到了海胶龙江分公司学习交流橡胶管理技术,邀请了全国劳动模范刘金凤,党的十九大代表潘金吉分别为大家传授胶园管理及割胶技术,让大家对标全国劳模和党代表的割胶技术和胶园管理找差距,通过对比找差距,来提高他们的胶园管理水平,来提高他们的割胶技术,去开拓他们的视野。</h3> <h3>再说一说乡镇里的事情。什运乡下辖6个村委会,30个村小组,有1691个农户;全乡有5697人;2014年以来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7户2087人;经过这么多年的脱贫攻坚,已实现脱贫退出的有543户2073人;3个“十二五”贫困村(什统、三联、便文)全部出列。什运乡处在琼中县与白沙县交界的鹦哥岭脚下,偏僻而离县城较远。乡里的产业发展都比较脆弱。特别是近些年来,橡胶价格低迷,影响到了大家的收入。在8月份的时候,与队友们一起帮助了全乡近300户胶农办理了橡胶保险业务,预计可能为他们增收近30万元。</h3> <h3>在熟悉什运乡过程中,我是走访到哪,就把笔和本子带到哪,尽管自己是一个“臭水平”,但有一种冲动、有一种热情、有一种欲望在支配着自己;不能简单地因为走访而走访,而是要带着任务、带着目的去走访;每到一个村委会都要帮助所在的驻村工作队写上一到两篇典型事迹的新闻报道,有些发到县振兴办,再由县振兴办发到省振兴办采用。有些素材是自己就直接编成了美篇,加起来有近100篇。发到各公众群,阅读量达2.1万多人次。</h3> <h3>自我感觉特别满意的“作品”,比如《春蚕彩绘“创业路”》《丰收节,我们分红了!》《收获的是喜悦,带来的是希望》《王育符的“鸟枪换炮”》《山旮旯里的骄傲》《贫困并不可怕,信心拥抱未来》《村民们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的胶园,我做主!》《上学路上一个孩子也不能落下……》《躁动的绿茵场》等等。这些草根素材,来之于乡里,来之于基层,群众也喜欢看,喜欢分享。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很快熟悉了6个村委会的基本情况,同时也搭建了一个让乡里群众也熟悉自己了解自己的一个平台。</h3> <h3>来到琼中什运干上了乡村振兴工作,除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以外。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增强自己为群众服务本领的要求、标准没有变。所以,我把在农场每天准时上下班的习惯也带到这里来了。在这里虽然听不到“班号”声,但早上8点到达办公室上班,上午12点下班;下午2点30分上班,5点30分下班,基本做到雷打不动(下村调研除外)。来什运之后,晚上加班时间更多,而且都是自找的,因为找一点事情做,比看电视更加容易打发时间。</h3> <h3>自己还有一个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一天不写,心里好像是缺失了一点什么?把它补上了就舒服了。现在回过头来再去翻看这些日记,过去将近一年的振兴工作,哪天做什么?哪天做了些什么?日记里都记录得详详细细。这等于帮助平时记性不好,又不善于言语表达的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个“云存储”。</h3> <h3>来到什运,对别人来说语言沟通不是问题,但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不小的压力包;语言交流中总是让别人“罩”着自己!而且发现他们平时用海南话交流非常流畅、亲切,相反用普通话交流起来会感觉到“牵强”。所以,这些对于我不会听海南话更不会讲海南话的海南人来说是一种压力。</h3> <h3>平时下基层时间还是较少,座在办公室里办公的时间较多,我都在力求慢慢改变自己这一做法。但是我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还是从事任何工作都要向蜜蜂学习,不仅仅要学习蜜蜂跑到花丛中四处勤劳采蜜,更应该要学习蜜蜂是如何把采集到的花蜜酿成蜂蜜,我认为后者才是最重要的。</h3> <h3>在什运乡的田间、地头、果园、桑园、蚕房、鸡舍、牛栏、虾塘、农庄……每到一处,都会认真地思考,它应该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启发,能反映出群众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境界,能折射出什么样的让人们都值得深思的话题。等等。而不是到处走走看看,走马观花;貌似天天下村入户,忙得不可交;实则是去了也就去了,回来也就回来了;就像蜘蛛一样,只顾四处织网,等待食物自行送到嘴边,这种东西咱们不学。</h3> <h3>乡村振兴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或30年或50年,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不应急于求成,追求短期的光鲜;更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虽然说在工作摸索实践中允许犯错,但总不能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现在很多一些冠冕堂皇的提法和做法,明面上光鲜亮丽,但经不起推敲,实际上仔细分析,不过是一种已经被过去摒弃了的老套套,只是换了一新“马甲”而已。</h3> <h3>我们认为什运乡的产业发展,必须要根据什运乡当地的民风、民情及自然资源的禀赋进行规划和设计,在发展好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创新。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建议在现有的传统产业基础之上,以土地为核心,加大投入,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增加科技含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在提高单位面积效益方面下功夫,做好土地文章。改变由现在粗放农业、粗放管理,向农业高效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方向转变。实现农业产业效益最大化。</h3> <h3>12月20至21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就如何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仍然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色调和主题。</h3><h3><br></h3><h3>2019年即将过去,2020年的钟声即将响起。新的一年,我们既要有坦然面对昨天“过往”的勇气,更要树立有明天“迈步从头越”的壮志豪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守初心,担使命,在乡村振兴工作岗位上续写新的篇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