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陈静静博士报告之学习收获

ZCbuweiwei

<h3><font color="#b04fbb">时间:2019.12.28上午8:30——12:00</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地点:271教育集团接待中心1号报告厅</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陈静静,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研究室联合培养博士,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本次培训的主题是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作为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的专家,陈静静老师首先分享了她的个人学习研究经历。她说在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工作的十年为她提供了丰富的一线教育实践经验和案例,所以在此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研究,从观察开始!</font></b></h1> <h3>陈老师在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工作期间,观察了3000节课,研究了5000个孩子的学习状态,而她的观察工具是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即每次观察用摄像机拍下一个孩子完整的学习过程,遇到引发思考或触动的部分用相机抓拍,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观察并发现……</font></b></h1> <h3>通过上千次对课堂和学生的观察研究,陈静静老师说,课堂观察的根本动因,在于深度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困境与需求。陈静静老师发现:课堂学习上的一大矛盾是复杂而缓慢的学习历程和快速而压缩的教学过程之间的矛盾。<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走向深度学习</font></b></h1> <h3>因为无法深刻理解学生的学习,教师往往忽略课堂上常常出现的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所谓虚假学习,一些学生上课看似非常认真,端端正正地坐在课桌前,但下课对学生进行即时性提问时,学生难以回答。教育学上把这种现象成为虚假学习。此外,除了虚假学习,学生的学习也会表现为浅表学习,这是一种以完成外在任务、避免惩罚为取向的学习行为,以机械记忆和反复操练为主,缺少深度思维加工。更严重的是,因为教师对学生观察与关注不够,学生的困难无法及时解决,导致学困生的产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表达与倾听同样重要!</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学习可以设计</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学科理解的迭代</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感悟与反思……</b></font></h1> <h3>我们一线教师应该也必须去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去收集课堂观察中的各种真实证据,从而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老师们在课堂上应该考虑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