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小学生鲁迅读本》</h3><h3>第11章</h3><h3>作者:朱紫桐</h3><h3>主要内容:</h3><h3> 父亲送给我了两样可爱的玩具。我非常喜欢其中有一个是万花筒。莫名其妙的觉得万花筒很神奇。便在心里留下了印象。50年后觉得万花筒的做法大大的退步了,让他觉得很不开心。</h3><h3> 感受:他很喜欢父亲送给他的这些玩具,他说19世纪已经有了进步,但是他觉得万花筒不及小时候父亲送给他的那种好玩了。这样可以看出来,他很怀念之前父亲送给他的那样玩具。他可能怀念玩具的同时还怀念着他的父亲吧。</h3> <h3>作者:刘博宇</h3><h3> 鲁迅先生,在童年有一种很好玩的玩具,用现在来讲就是万花筒。</h3><h3> 换一个角度内容就不一样,万花筒也是会千变万化的,到了现在鲁迅先生还是对万花筒感兴趣。</h3><h3> 鲁迅有学问了,这种万花筒也学明白了,学习可以改变任何东西,多学多研究才是学习的乐趣。</h3><h3> 不过现在对着没兴趣,也是时代在变,各种东西在翻新总有改变的空间,不过以前的东西才是经典。</h3> <h3><br></h3><h3>作者:吴淑俊</h3><h3> 这篇主要讲的是,父亲送了鲁迅两样可爱的玩具,有一样是朱熹鲁迅之前玩过,所以现在对这个东西不稀罕了。鲁迅最喜欢的是另一个万花筒,是一个小小的长圆筒,外糊花纸,两端嵌着玻璃,从孔子较小的一端向明亮的地方一看,那真是猗欤休哉,里边看着非常的漂亮。后来鲁迅把它改造了一下,感觉不行,想把它复原,但是不知道怎么弄,后来就弄坏了,直到他50岁的生日还想找个来玩玩,但后来也没有去买。现在吃到童年时代的东西,感觉味道变了,跟以前不一样。鲁迅的孩子和鲁迅一样也把这个东西改造了一下。整整50年从地球年龄来算真是微乎其微,然而从人类历史上说却已经是半个世纪,但鲁迅幸运的经历了这万花筒,然而万花筒的做法却分明,大大的退步了。</h3> <h3>作者:李清依</h3><h3> </h3><h3> 鲁迅小时候,经常去看戏。戏里的人物多种多样,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各式各样的鬼。台上还有一种义勇鬼,由小孩子去演,想演这个角色的孩子,都会跑上台去,说明志愿,负责人就在脸上涂上几笔彩色,给一柄钢叉。等到有十多人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演了。鲁迅小时候就演过这样的鬼,演完后,洗脸下台就可以回家了。但不能被父母知道,如果被父母知道了,往往不免挨一顿揍。鲁迅非常幸运,从来没有被父母察觉到。鬼也有很多种:火烧鬼,淹死鬼,科场鬼,虎伤鬼……还有男吊和女吊。期间鲁迅比较喜欢女吊。女吊穿着大红衫子,黑色长背心,长发蓬松,颈挂两条纸锭。在细纹里,穿红的则只有吊神。女吊将披着的头发向后一抖,人们才能看清她的面孔。白的圆脸,黑的浓眉,乌黑的眼眶,红的嘴唇。女吊在台上唱一段很幽怨的戏,然后再退场。鲁迅还曾问老年人,男吊竟然早就被王灵官打死,为什么现在跳吊还会引出来真的呢?而那些老人们也说不明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