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修筑班赛大桥

军旅生涯

<h1> 回忆修筑班赛大桥</h1><h3>&nbsp;</h3><h1> 杨作琪</h1><h3>&nbsp;</h3><h1> 1974年,一O二团奉命赴国外执行援老抗美战斗任务,于10月份进入老挝上寮地区,援助老挝修筑新东线战略公路。全团指战员发扬“一不怕苦,一不怕死”的光荣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九个月奋战,圆满完成第一期任务,于1975年6月份提前转场第二期工程地段。</h1><h3><br></h3> <h1>  第二期工程路段有条南盛河,需要在河上架桥。为此,团首长决定把建桥任务交给我们一营二连。为了方便施工,一营营部就驻扎在南盛河西岸,二连驻扎在河东岸北侧,我一机连驻扎在南盛河东岸南侧。</h1> <h3><br></h3><h1> 在南盛河修筑一座长122.57米,高20.51米,宽7.5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班赛大桥谈何容易,当时我团缺乏架桥设备,同时没有修筑大桥的经验,为了能让大挢早日建成通车,二连全体官兵及其他配属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坚持自力更生,土法上马,自己设计,自己绘图,自制设备,团结战斗,又从国内安装连调来了电焊技术骨干赵建安(宁夏灵武人)战友,组成焊接技术班,提高了大桥构件的焊接进度。</h1> <h1>  晚上,我们发电班战士轮流值班,睡在工地,不怕蚊虫叮咬,时刻还要防备毒蛇、蜈蚣侵袭,坚守岗位,严阵一待,一旦出现故障立刻起床。为了保证工期,随叫随到,有时顾不上吃饭炊事员就把饭菜送到工地,让我们抽空吃饭,休息时合衣而眠,施工期间基本上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h1> <h1>  8月,老挝上寮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山洪暴发,南盛河洪水涛涛,水位急剧上涨,咆哮的洪水横冲直撞,把冲来的树木横档在两个桥墩之间,增大了洪水阻力,水位上涨了六米,洪水淹没了连队营房宿舍(用木料、竹子自建的简易房),冲走了大量施工器材和机械设备,也给大桥的安全造成威胁。</h1> <h1>  为了清理横挡在桥墩之间的树木、竹子、杂草等遮挡物,抢救工程物资和机械设备,我和战友们一起跳进洪水中,奋力抢救工程物资,把很多钢筋、木料、模具等物资抢运上岸。在与洪水搏斗过程中,突然一个浪头打来,巨大的冲力把我和大家隔开,我被洪水冲走了一百多米,在一个河道拐弯的地方,速度稍微减缓,洪水滚滚,风急浪大,大雨哗哗下,战友们发现我洪水冲走,想救援却一时无法靠近,大家非常焦急,惟恐我坚持不住,被洪水冲走,生命非常危险。</h1><h3><br></h3> <h3><br></h3><h1> 在这关键时刻,我的老班长魏老钧(河北蠡县人),他急中生智,抓住洪水中的一棵较大的树木,随树木一起快速向我驶来,待大树来到附近时,我急忙抓住树木一头,然后又骑在树上,顿时,有班长在,我感觉安全了,岸边的同志迅速跳进洪水中救助,班长和战友们合力将大树拖到岸边,爬上河岸,我得救了,大家松了口气!</h1> <h1>  如果不是魏班长和战友们出手相救,我就会被洪水淹没,牺牲在老挝的大江中。在那关键时刻,战友们不顾个人安危,纷纷请求下河救人,最终,班长想出办法,战友们响应,同心协力,将我从洪水中救了出来。</h1> <h1>  平常星期天,我们在一起嘻嘻哈哈,但到了紧要关头,不顾个人危险,首先想着战友的安危,个个冲锋在前,充分体现了我们亲如弟兄的战友情,这种生死之交的感情,让我铭记在心,永生难忘。借此机会,我再次向对我施救的魏班长和战友们表示衷心感谢,战友们的救命之恩,我会念念不忘,牢记心中。</h1> <h1>  建筑班赛大桥需要多种技术人员,其中加工连战友也住在附近,配合二连修筑大桥。5孔大桥,属一0二团最大混凝土建筑。当时上混凝土时没有卷扬机,全凭自力更生和指战员火热的拼搏精神。为了加强建桥技术力量,筑指派来一名技术人员,团、营、连技术人员联合一起研究制定方案,现场召开诸葛亮会。团长多次到大桥看望施工人员,指导建桥制定施工方案。加工连负责放线、木料、水泥浇灌模板、支架、大桥钢筋结构、钢筋焊接、桥墩模板、大桥设计等工作。</h1><h3><br></h3> <h1>  各单位初次执行这项任务,无技术、无经验,全靠自力更生克服困难,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重任,营长多次召集各单位技术骨干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战友们顶烈日,战高温,不怕吃苦,不怕流汗,反复试验,反复研究,群策群力,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加工连战友设计出“T形”梁,经测试完全符合筑路指挥部设计要求,“T形”梁承载力强,质量达标,受到上级表扬。</h1><h3><br></h3> <h1>  当桥墩模板、大桥横梁及钢筋结构达标后,即开始浇筑混凝土,没有卷扬机,没有钢管做支架,战友们砍来3000多棵木棒和1000多棵竹子,层层搭架,混凝土料装入自编竹筐,层层传递,一直搭到二十多米高。夜晚,我们发电班保障发电,灯火通明,热火朝天,非常壮观,战友们轮流值班,歇人不歇机器,饭菜送到工地,干部轮流指挥,战士加班加点,不怕流血流汗,战胜艰难困苦,团结协作,受到上级嘉奖。</h1><h3><br></h3> <h1>  经奋战,班赛大桥于1976年8月份建成,落成典礼那天,援老抗美作战指挥部主任史昭清、一O二团团长左春茂、政委冯光德等领导亲自参加落成典礼,让广大指战员倍受鼓舞,大家在亲手修建的大桥跟前纷纷合影留念!晚上团政治处电影队专门为修建大桥的参战部队放电影表示慰问!</h1><h1>&nbsp;<br></h1><h1>&nbsp;<br></h1><h1>&nbsp;</h1><h1>&nbsp;<br></h1><h1>&nbsp;<br></h1><h1>&nbsp;</h1> <h1>   1977年胜利回国后,战友们先后退伍或转业,分到各个战线,转眼间我们都到了退休年龄,人老了喜欢怀旧,怀念过去,怀念战友,怀念我们修建的大桥和道路,于是,2018年4月,我和灵武的战友一起组团,赴老挝故地重游,特意去班赛大桥跟前,亲自看望我们曾经亲手修建的大桥,摸一下大桥桥墩,感受南盛河风光和当年的建桥场景。</h1> <h1>  经乘车、乘飞机、再乘车,辗转到达魂牵梦萦的班赛大桥。如今,山河依旧,大桥矗立,南盛河水滚滚涌流,在旱季,河水水位明显比当年降低了很多,水位下降约有八米。我们在桥上桥下参观留影,调侃当年的豪情壮志,心情无比激动。我们下河戏水冲浪,回忆当年惊险的一幕,真是让我不寒而栗。仔细观察,轻柔地触摸,只觉得我们亲手建造的这座大桥桥墩热乎乎的,向我们充满微笑,像是在欢迎我们这些老熟人和老朋友。大桥雄伟壮丽,风雨兼程43年,丝毫没有一点腐朽变质或倾斜裂缝的迹象,我们的工程质量杠杠的,非常过硬。</h1><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nbsp;</h3><h3>&nbsp;</h3><h3>&nbsp;</h3> <h1>  当年,我们响应团党委号召,严把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视质量为生命,以实际行动报答祖国对我们的关怀信任。工程质量有专人负责,班有技术骨干,连有技术干部,营有技术团队,团有专人负责,层层把关,严格验收制度,致使我们的大桥经受了43年的风雨考验,雷打不惧,巍巍屹立,状如当初,岿然不动,精神焕发,昂扬向上,令人欣慰,令人自豪!</h1> <h1>  大家来到大桥顶上细心观察,寻找43年前在大桥合影的印象,而且战友们还带来了当年在大桥上的照片,找到当时照像的位置,又重新摄影留念。通过对比,两张照片的山体背景和大挢的雄壮风姿基本没变化,而我们这些老兵却变化很大,苍老的容颜和增多的银发述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变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h1><h3>&nbsp;</h3><h3>&nbsp;</h3><h3>&nbsp;</h3> <h1> 43年前,我们是激情燃烧的年轻小伙,英俊威武,红光满面,朝气勃勃,可今天我们这些年过六旬的老兵,皱纹悄悄爬满我们的面额,千里迢迢,跨出国门,抵达寮国,寻找当年的感觉,反而觉得大桥比我们更年轻,更潇洒,更壮观,虽然它默默无闻,坚定守望,但却承载着中老两国的友谊,承载着老兵的希望和一带一路,向更美好的明天飞翔!</h1> <h1>  班赛大桥位于第二期工程路段,拍照完之后,要离开大桥了,大家恋恋不舍,集体向大桥敬礼,眼含泪水,与大桥惜别,继续沿着新东线,寻找我们曾经修建的道路足迹!</h1> <h1>  琅勃拉邦省新东线路段,由3个工兵团修筑,第一期工程一O二团修筑的是105——134公里处,第二期是164—194公里处,每当我们在这自己修筑的路面上行走时,倍感亲切、热情、兴奋、熟悉、平坦,没有坑坑洼洼,没有颠簸不平的感觉,平平稳稳,柔软光滑,与其他其它工兵团修筑的路段相比,感觉就是不一样,虽然这条公路己经使用了43年,但路基坚实平坦,没有一点翻浆塌陷的迹象。</h1><h3> </h3><h3> </h3><h3>,</h3> <h1>  参观完了新东线,先后又去了琅勃拉邦省府和万象首都,经6天时间,我们将要结束在老挝的行程,返回勐赛后老挝导游下车了,他用简单的汉语与我们打招呼挥手告别。在老挝参观过程中,导游辛苦地陪伴我们,上车下车,安排食宿,介绍景点,热情好客,憨厚朴实,令人感动,真的分别,感觉恋恋不舍,我们向他挥手道谢。</h1> <h1>  送走导游后我们继续赶路,这离口岸还有一段路程,快要跨入国门了,大家心情激动,车内有说有笑,气氛热烈,有回忆当年豪情壮志的,有调侃今后人生的……。客车很快到了老挝磨丁口岸,顺利出关了,正在大兴土木,将这里发展为边境贸易区,中国磨憨口岸与老挝的磨丁口岸边境贸易区形成共同体,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经济发展将步入快车道。至此,我们老挝圆梦之旅结束,明天将乘飞机飞回银川。 </h1> <h1>  回顾当年,感慨万千,重游故地,了却心愿。在老挝三年的艰苦岁月,为我们的人生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以后战胜各种困难提供了无尽的动力源泉。当年筑路工地的机器轰呜声,铁揪挥舞声,采石放炮的隆隆声早己消失在历史流逝的长河中,不知不觉我们这些老兵到了夕阳红年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自豪无悔地告诉世人,我们曾经当过兵,并且跨越国门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尽到了一个国际主义战士崇高而光荣的职责。</h1> <h1>  战友们飞抵老挝之目的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想去追寻那些魂牵梦萦几十年的记忆,在有生之年完成我们心中的夙愿,圆我们抗美援老筑路老兵梦回老挝的心境,去看看我们修筑的大桥和道路,感受我们曾经战斗的心情和场景。40多年过去了,铭记这段值得骄傲、珍惜和回忆的历史,为我们曾经当过兵而光荣,为参加过“援老抗美”战斗而骄傲,为我们的人生经历有这么一段光辉历程而自豪吧!</h1> <h1>  难忘老挝好风景!</h1> <h1>  战友合影!</h1> <h1>  战友在口岸合影!</h1> <h1>  当年的采石场,风采依旧!</h1> <h1>  《难忘的情怀》一文前言。</h1> <h1>  郭永忠战友在大桥上留影!</h1> <h1>尚秉仁、薛新海战友在大桥合影!</h1> <h1>  杨作琪战友在大桥留影!</h1> <h1>  走在自己亲手修筑的道路上,感觉就是不一样,自然、舒服、平展、自豪!</h1> <h1>  王天章战友!</h1> <h1>  杨宝喜战友!</h1> <h1>  尹金生战友!</h1> <h1>  战友在南盛河边留影!</h1> <h1>  丁立仁战友。</h1> <h1>  大桥合影,喜笑颜开。</h1> <h1>  摄影师在忙碌!</h1> <h1>  班赛大桥路面。</h1> <h1>  战友在花中笑。</h1> <h1>  新东线134公里处。</h1> <h1>  班赛大桥合影。</h1> <h1>  灵武战友访问团。</h1> <h3>  宁夏灵武战友杨作琪写于2019年12月27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