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荣昌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行动中期评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观摩篇</font></h3> <h3>12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杨小微、宁本涛、王丽佳教授一行来到了荣隆镇中心小学,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行动做中期评估。区教委刘刚、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夏忠严、教研室主任赖安秀、小教部主任袁志琼、以及各学区长、督学长参加会议。</h3><h3> 踏入校园,一排学生的书画作品就吸引了杨小微教授驻足观看。对学区各学校开展特色课程、“三为”课堂的展板细细指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汇报篇</font></h3> <h3></h3><h3>上午8点40分,中期评估会由袁志琼主任主持。本次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行动学区中期评估是为了促进各学区总结反思一年半的成果、经验和不足;展望未来一年半的工作设想及推进思路。夏忠严讲话中说,经过一年半来,各学区做了很多工作,今天通过自评、点评,梳理思路,找出问题,明确方向。</h3> <h3>各学区长就本学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内涵理念,学区发展基本情况,实施情况,课程框架,“三为”课堂的开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后期工作的开展,做了全方位的汇报。亮点纷呈,如:荣隆学区,构建大美教育特色、打造幸福荣隆教育;仁义学区的“三五”实施策略(“智慧校园”工程、“一校一品”工程、结对帮扶”工程、“双提升”工程、“四个工作群”工程);昌元学区以“厚植生活教育”凸显幸福教育。形成“四个一”:即一套联动机制、一门精品课程、一个教学案例集、一套课堂评价体系。吴家学区:探索以德养正实践路径、 共研共建阳光课程体系;盘龙学区:组建学校发展的学区共同体,以客家文化融入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昌州学区:打造“魅力昌州,幸福教育”品牌,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坚守“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让每一个学生都幸福”的教育理念,为每个孩子的幸福成长提供多样化、有特色、高品质的教育服务。双河学区:秉承办好每一所学校,共享公平优质教育理念,学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滴水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形成滴水文化。安富学区:以陶为载体,构建学区独有的陶文化特色,提炼了精益求精、陶铸成器学区教育理念。</h3> <h3>中午休息时分,几位教授饶有兴趣的参观了学校实践基地,对学校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劳动成果点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讨论篇</font></h3> <h3></h3><h3>下午,与会学区长、督学长互动交流环节,学区长们积极发言,就本学区存在的问题、后期的改进、实施路径,畅所欲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指导篇</font></h3> <h3>针对学区长汇报及交流发言,宁本涛教授说,我们的评估不仅是自评,也是一项学习性活动。听过上午学区长精彩的汇报、总结与反思,对我触动很大,更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就像石学区长对我们的城乡一体化是和城市走一样的路,还是走有特色的路,已经有所思考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宁教授对他们的困惑分别作了一一解惑,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希望。要发挥“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让我们的推进工作更有力度。</h3> <h3>刘刚对整过活动做总结,一是对前期工作给予肯定;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也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我们的问题也可以进行收集、总结,上报解决。三是积极正视困难,迎难而上。</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最后杨小微教授引领学区长、督学长以工作坊的形式共画学区机制。学区长、督学长们分四个小组在以下五个机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1)区校两级多维联动机制;(2)区内教师柔性流动机制;(3)优质资源共享机制;(4)特色学校示范辐射机制;(5)协商式督导评估机制中任选一个,先讲故事,再抓关键环节构建机制图。各小组代表进行了汇报,杨小微教授作了高屋建瓴地指导。</span></h3> <h3>结语,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行动,一直在前行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