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纪行》(加拿大篇·上)

石蕾

<p>《北美纪行》(加拿大篇·上)</p> <p>  闲话--写在我的《北美纪行》之前</p><p>&nbsp;&nbsp;&nbsp;&nbsp; 当我在电脑上敲下《北美纪行》这几个字之后,我想,我终于开始了。早在去北美之前,我就雄心勃勃的想要好好写这个游记,说是游记,实际上也就是给自己日后的回忆留下一点文字的东西。其实在出发时,我就为带不带电脑而纠结了半天。这些年依赖在电脑上敲字,似乎已经完全不会用笔来写字了。但是终究因为电脑的沉重而放弃。于是,专门准备了一个记事本,想着就先返璞归真吧,用笔先写个大概,回来再整理。或者写好后用国外朋友的电脑录入进去……事实上,到加拿大的第一个早晨,当我完全不用倒时差的睡足了觉,起来在面朝大海的房间里看到那样的美景,想着加拿大我那可亲可敬的朋友对我充满情谊的满满的安排,真的就匆匆而就了我《北美纪行》的第一篇。而后来,旅行的辛苦自不必说,每天里都在赶时间。就像我自己后来体会的那样:旅行宛如一场人生,当你忙于在过程中赶路时,或者完全无暇顾及自己心中的那份感动…….这样一拖再拖,现在终于可以开始了吗?</p><p>&nbsp;&nbsp;&nbsp;&nbsp; 2014年初春到2015年秋末的一年半时间,是我有限的五十六年生命里最为艰难的日子。生活里的各种不如意和生命中的各种磨难似乎都在这个时间段来袭。其实说到底,原本没有什么大事,只是以前的日子太过顺风顺水了。或者说以前碰到的不如意都是我可以接受的,都可以让我不在乎的。而这一次,当我最在乎的人或者事不能如我所愿时,这样的坎儿我又怎样可以度过呢?我的北美之行就开始在这样的时候。</p><p>&nbsp;&nbsp;&nbsp;&nbsp; 大约四十天的时间,我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广袤土地上穿行。在疗伤的同时体验着旅行带给我的感受,那种心灵上的时而震撼或者时而宁静;那种旅途中的时而一个人的孤单或者时而与亲朋的欢聚,让自己从那些糟糕的情绪中解脱。在那四十天的时间里,我曾经一个人独行,也曾经参加当地的旅行团邂逅一些短暂相聚的朋友,又或者和亲朋驾车做一次横贯美国东西部的穿行。那些车窗外匆匆掠过的美景;那些漫步在异域的街道所看到的古老建筑;那些在一座座博物馆中看到的历史;那些不同肤色的,在清晨的偶遇中和我说着“good moming”陌生人,……这样的旅行,让自己每日里都感受着与自己过往生活的不同,世界那么大,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去看看。于是,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努力地做好准备,等待下次出行……这样的想法就算是自己的下一个生活目标罢。</p><p>&nbsp;&nbsp;&nbsp;&nbsp;《北美纪行》是我在下一次旅行之前的准备和预演。好生活,在路上。</p><p>&nbsp;&nbsp;&nbsp;&nbsp;初到温哥华--温哥华机场</p><p>&nbsp;&nbsp;&nbsp;</p> <p>  【一】大薇其人</p><p> </p><p> 注: 以此篇作为我的北美纪行的开篇,实在是因为大薇是我此行的关键人物。</p><p> 大薇,我为数不多的富人朋友之一,也是我成年以后交到的少之又少的朋友之一。这几年,久居加拿大。加拿大,做为我出国旅游自由行的第一站,这样的选择,百分之百的原因是因为有大薇这个朋友在这里。</p><p> 我时常跟大薇开玩笑的说:我是因为有她这个富人朋友,才得以出入大薇在沪上和加国的豪宅,并且在豪宅享用各种美食,甚至大薇的老公金先生在加国出海亲自钓到的巨大石斑鱼,也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食。这样的体验,于我来说,已是难得。</p><p> 其实,开始和大薇有交集,并不是通常的朋友相交的场景。彼时,我不过是替大薇打工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大薇投资的一个服务类行业做经理助理,值班经理,经理。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和大薇从普通的上下级工作关系,到开始增加一些私人的情感,再到慢慢地可以谈一些心事的闺蜜。再后来,工作关系结束,我们都来到上海,在大薇的帮助和鼓励下,我买人上海的住房。没有老公陪伴的日子里,我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闺蜜。记得有一年,我过生日,远在加拿大的大薇给我发来一通祝福的短信,当时就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眶。记不清原话是什么了,只是感激这些年的相知和对我的祝福。其实对于我来说。这几年因为身体和逐渐年老的缘故,慢慢地已经变得多愁善感了许多,而年轻我十来岁的大薇,现在几乎扮演着朋友及女儿的双重角色。这一次我的加拿大之行,大薇从接机到安排吃住,再到旅游行程的策划,事无巨细,连我住在家庭旅馆的早餐食材,都替我准备得无比充分:煮粥的大米;面包,小菜,腊肠等等一应俱全。而我在享用这一切的同时,对大薇的感激之情真是难以言表。</p><p> 在和大薇相处的这些年,也让我慢慢地体会到人生在世一些角色的转换。当年的我,因为年长几岁,又因为老师的职业病,于是自以为是地充当别人的“知心姐姐”。好在因为人心向善,所谈之事也都是一些积极向上的建议。因此,大薇也给了我极高的评价:说我是一个浑身充满正能量的人。现在的大薇,经过这些年的历练,不论从生活方式,思维方法以及情感分析,正成为我的老师。曾经,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我们都碰到过被自己以为最亲近的人伤害的事情,被那些让人不能接受的谎言困扰着,想不通的时候,我会想:人,为什么会因为想要圆第一个谎言而编造更多的谎言:而大薇却告诉我:看淡一些事情,不给对方说谎的机会。我,就在大薇这句话的启迪下,慢慢的认识到:事实上,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所谓对与错,不过是别人的评价。但是,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对与错,自己评价并且承担责任。作为旁人,不管你和对方是曾经多么亲密无间的人,当你一定要指责他的错时,实际上是给自己套上了一件枷锁,虽然做好防御准备,却依然抵不住那些已经蓄谋已久的谎言。(或者说是自以为是的狡辩?).就这样,和大薇慢慢成为相知相近的朋友。于是,我的北美之行的第一站就直奔温哥华而来。</p><p> 因为有大薇在,我的北美之行开始的极为简单。我甚至都没有像在国内旅游那样做许多的功课。完全没有因为语言不通之恐惧。因为我知道,大薇在那里。 和大薇在温哥华机场一见面,我都没有那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就像每一次在国内的重逢。直到看见大薇用熟练的英语和别人交流时,我才感觉,我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从大薇开始,我慢慢了解移居海外的华人在国外的生活。而大薇让我知道,热爱生活的人,不管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安排好自己,让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充满着快乐和激情。</p><p> 大薇在温哥华的家,面向大海。我到的时候,虽然已经过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但是,那无敌的海景,依然让我忍不住心中的那份激动。</p> <p>  用长焦拉近的水上飞机,就像是停泊在自家码头的私家飞机。</p> <p>  在大薇家享用大薇亲自烹饪的美味佳肴。</p><p> 大薇的家,是我北美之行的第一个落脚点。</p> <p>  【二】美丽之城温哥华</p><p> 温哥华,我北美之行的第一站。可是,关于温哥华,我能写点儿什么呢?</p><p> 温哥华,这个据说是全球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住在这里的人,戏称她为“温村”。而我,这个匆匆的过客,在匆匆走过北美的许多大城市之后,依旧想说,如果让我没有其他条件限制的在加拿大和美国选择一个城市住下来,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温哥华。</p><p>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游客来说,喜欢一个地方,或者没有什么充分的理由。因为来去匆匆,你不可能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对这个地方有充分的了解;你也不可能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诠释这个地方的过去和将来。但是,当旅行中的你忽然发现有一处非常喜欢的地方,你或者会增添一些了解这个地方的兴趣。关于温哥华,各种旅行杂志,书籍上有充分的介绍,比如:温哥华于1886年正式建市,被公推为第一任市长的贾大顿和他的幕僚为纪念1792年为找寻西北通路来到此地的白人船长乔治·温哥华,故而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温哥华;温哥华为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大的城市,是北美第三大海港和国际贸易中心;温哥华是加拿大西部农、林、矿产品的主要集散地 ;同时也是加拿大西部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p><p> 大温哥华地区是北美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也是众多亚裔人聚集之地。其城市人口的种族多样化,使即便是观光客的你也不会感觉你是外国人;</p><p> 2006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温哥华位列全球第三;2009年,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公布了最新世界宜居城市榜,温哥华位居榜首……。</p><p> 而我,在初到温哥华的那个瞬间,除了被这座美丽的城市所吸引,忽然地就对自己从不感兴趣的历史(这座城市的历史)有了一种近似渴望的想要了解:是那种对于陌生想要的了解。为此,我甚至在一个悠闲的午后,跑到温哥华市图书馆去翻阅了大半天的书,企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了解这个我喜欢的城市。</p><p> 温哥华市图书馆</p> <p>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行还可以激发人的学习欲望,至少,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p><p> 喜欢一个地方,可以有一百个理由,也可以没有任何理由。温哥华让我喜欢的理由虽然可能无法列举一百个,但是,还是可以很容易地说出许多:</p><p> 温哥华这个有着“太平洋门户”之称的城市因为临海,这即是我喜欢她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这辈子,我没有任何缘由地喜欢大海。走在温哥华沿着海滨的大道,我惊叹于城市和大海能这样近距离的结合。几乎就在城市中心的加拿大广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停泊大型游轮的港口,每天清晨都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拖着大大小小的旅行箱从游轮上下来造访这个美丽的城市。</p><p> 加拿大广场和停靠在那里的巨大游轮</p> <p>  喜欢温哥华的海滨,惊叹于城市和海这样近距离。习惯了在国内不远万里的去看海,也习惯了在国内一些靠海的城市依旧要搭车去海滨。所以,当我在温哥华睡到自然醒的第一个上午,那样不经意地就走到了海边,那一刻,似乎浑身的细胞都舒展开来。漫步海边,看天空的风起云涌,海边那些露天咖啡座里三三两两的人…….在温哥华的几天,我几乎每天都沿着这条海滨大道走去大薇家。这样的日子,对于我来说,是极大的享受了。</p> <p>  喜欢温哥华的历史和现在。说起来,这个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城市比不上国内那些动辄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或者因为她年轻,所以,她与现代距离不远。这样对于她的“古老”我们或者就比较容易接受和认识。在温哥华城区,很近的就找到了那座据说是世界上第一座蒸汽钟。远远地就看到她依旧是每隔几分钟就喷出的那股蒸汽。走近了仔细观看,真得感觉她似乎很现代。</p> <p>  Gastown是温哥华的发源地,之所以用英文写出来,是因为不同的书籍上的翻译不同。有的书上是写盖士镇,也有的书上是写加斯镇。这个小镇的创始人杰克·戴顿(不知道是不是前面提到的温哥华的第一任市长贾大顿,唉,这些恼人的中英文翻译)也被认为是温哥华的第一任市长。在温哥华的一天清晨,我沿着清静的街道,独自走到杰克·戴顿的雕像前,看着那个孤独地伫立在街头的老人,那样深情地注视着这块150多年前由他开辟的领地。在这个由众多保存完好的维多利亚式建筑以及露天咖啡座,古董店,精品店 组成的小镇,你可以领略到加拿大原住民过往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文化。</p> <p>  这一座建筑是三角形的,可惜由于拍摄的角度,没有能很好地展现她的三角形态。</p> <p>  这样的露天咖啡座和精品店比比皆是</p> <p>  当我在温哥华中心城区悠闲的散步时,我其实并不知道大薇帮我安排的住处几乎就类似住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或者是上海的淮海中路,也是在这个时候,我从大薇那里学到了“downtown”这个英文单词。</p><p> 初到温哥华,大薇在安排我的住处时替我想得十分周到。原本想安排我住在一个华人比较多的地方,生活起居方便些。但是考虑我就是来看世界的,所以最终还是替我选择了市中心, downtown.是我到国外以后学到的第一个英文单词。后来,当我到多伦多,联系以前的同事想见个面,当她试图给我解释她住的地方离我所住的较为偏僻的酒店距离时,我脱口而出:你们是不是住在downtown?她还惊讶我这个英文盲怎么会脱口而出的说出英文。</p><p> 因为我住downtown ,所以我看温哥华就看到最现代化城市的一面。大薇带我去看温西,据说是温哥华地价最贵的桑纳斯住宅区,我被那里的各色别墅所吸引。事实上,房子,在现代早已不是简单的居所了。对于我来说,九十年代初到深圳,第一次对居所的认识有所改变,那就是:家,也可以建在公园般的地方;2002年在上海四处奔波看房,发现那么多的小区,有着不同外型的各色楼房,可以选择造型,外墙颜色……于是知道:家,不一定是建在那种整齐划一的板楼;又虽然知道自己买不起别墅,但是还是忍不住看了一些别墅,于是知道,家,还可以有那么多功能。……如此等等。但是在国内,家里面你可以随心所欲,不管房子大小,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增加一些自己喜欢的功能,比如说可以装一个小小的酒吧台;……但是在国内,我从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地方,可以有那么多各种造型的别墅</p> <p>  这些各有特色的别墅,让我对温哥华的印象又增加了许多好感。</p> <p>  温哥华的美食是另一个让我喜欢温哥华的理由。我时常和朋友开玩笑说:这辈子没有太多的钱让我挥霍,我又这么喜欢满世界的疯跑着玩,于是,吃,就只好被我排在了第二位,但是,作为一个吃货,又怎么能够不被吃诱惑?而这一次在温哥华,因为有大薇这个富人朋友在,所以吃到了最好的港式粤菜和最好的日式料理。后来和亲朋闲聊,大家都说,香港回归前,有许多香港人移居温哥华,因此就为温哥华带来了最好的粤菜。而至于日料,为什么是比在东京还正宗并且性价比更好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p><p> 这个龙虾焗饭好吃到爆。这样的一桌饭菜,和大薇及她的先生三人享用显然是有些奢侈。剩余的我打包吃了两顿还有些许浪费。印象中大概好像170左右的加元。相比较国内的龙虾大餐还是应该很划算罢。</p> <p>  在温哥华享用的另一次豪华日料是大薇的女儿贝贝请我吃的。九十年代末和大薇初识时,贝贝还是一个小小女孩,十五六年过去,彼时的小小女孩已经成为UBC大学的高才生。在温哥华第一次见到贝贝的时候,我竟然有些恍惚:十几年前甚至有的时候还要张着小手让石姨抱的小女孩,怎么一眨眼就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美女。时间都去哪儿了?只见孩子成长,却不知自己已经真正的老去。</p> <p>  和贝贝在一起</p> <p>  </p> <p>  温哥华的美属于那些喜欢她的美的人。事实上,我对温哥华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很多人都说温哥华是属于有钱人生活的地方,生活成本是北美地区最高的。但是,从欣赏美再到享受美,应该是每个人努力生活的目标吧?!在温哥华的日子里,我不止一次地看到一些似乎并不是很富有的本地人,他们悠闲地享受着慢生活的节奏。并不像我在国内的帝都魔都所看到的那些形色匆匆的人。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生活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努力调整的。</p><p> 温哥华的斯坦利公园,是北美地区最大的城市公园,这座建成于1888年的公园,以加拿大总督斯坦利爵士的名字命名。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我沿着温哥华那条著名的海滨大道一路漫步到这个公园的时候,不期而然地与一场马拉松赛事邂逅。这几年,马拉松赛事越来越趋于平民化,参加这种比赛的人或者不单单是为了一场比赛。当我与比赛选手们迎面而过时,我看到的是带着孩子的父亲;牵着手的情侣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轻松的笑容。而步入公园后,仍然可以看到那些已经落后大部队很远的人,三三两两的慢跑着…….</p><p>公园,应该是我喜欢旅行的开始。小时候,最早开始跟着父母回北京探望爷爷和姥爷,被带着去北海公园,动物园等等。有了女儿以后,带着她去国内的大小公园;再到有了外孙诺诺以后,带着诺诺去公园。与斯坦利公园比较,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带着诺诺去上海的世纪公园,那个人山人海的壮观场景。虽然没有实际的数据比较世纪公园和斯坦利公园的面积,只是斯坦利公园的那种空旷应该是国内任何一个公园都无法比拟的。我在公园里走了大约四五个小时,除了那些马拉松的选手之外,与我碰面的人应该不足百人。而那一天,居然还是周末。</p><p><br></p> <p>  在公园里为马拉松选手助阵的歌手和在赛道上奔跑着的选手</p> <p>  美丽的斯坦利公园</p> <p>  在斯坦利公园远眺巴拉德湾第一海峡的狮门大桥。这座据说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吊桥之一的大桥,连接温哥华的市中心和北岸市镇。是温哥华的主要地标。</p> <p>  在温哥华游览的另一个著名公园是卡皮拉诺吊桥公园。在市中心的加拿大广场有去往吊桥公园的免费班车。19世纪末期,一位名叫乔治·葛兰·麦基的人在当地印第安原住民的帮助下建造的。如今,这里已经成了著名的观光旅游景点。只是在我看来,除了吊桥这个创意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而且相当于人民币200多元的门票也有些小贵。站在那条建造在卡皮拉诺河谷上的长131米的吊桥上,虽然可以看到不错的风景,但是相比较我在第一次去浙江泰顺时看到那座吊桥时的心情震撼还是略显不足。但是,不管怎么说,卡皮拉诺吊桥公园也还是温哥华旅游值得一去的地方。</p> <p>  那些建造在树丛中的吊桥,让人感觉是在半空中漫步</p> <p>  渔人码头是温哥华的另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一些渔船打渔归来,会在周末的时候聚集于此,将捕捞上的海产品带到这里交易。据说,这些年因为华人的热爱吃海鲜的传统,已经大大地提升了渔人码头的价值。我和大薇在这里闲逛了一个下午,并没有买什么海鲜,享受了美味的下午茶。</p> <p>  在温哥华的最后一天,IGRANVLLE ISLAND是一个类似北京798工厂的地方。艺术家们在这里涂鸦。驻唱。卖一些自己创作的艺术品。人们在海边悠闲地喝着咖啡。看海鸥飞来飞去,一对小鸽子在卿卿我我,港湾里不时地有游艇抑或是帆船驶进驶出,划着小舢板的人享受着运动的快乐……慢生活在这一刻被体现地淋漓尽致。而我,只想大声地告诉大家:我在温哥华,我在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虽然,我只是一个过客。</p> <p>  【三】风雪落基山之一:夜宿山河镇</p><p> 去加拿大旅游的人,班夫、应该是大家都要首选的的景点吧。我参加的落基山·班夫四日游的第一晚夜宿在一个叫做“山河镇”的小城。</p><p> 温哥华到班夫有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山河镇因此成为班夫旅游行程中的一个驿站。实际上,中午午饭的甘露镇才应该是我们经过的第一个小镇。但是甘露镇有一个旅行团的购物项目,那里是花旗参的产地。购物再加上午餐,所以甘露镇几乎没有给我太多的时间去细细品味。而在山河镇,我有整整一个傍晚和一个清晨,因此,山河镇就给我留下太多可以记忆的东西。</p><p> 其实,午餐过后,旅行车沿着加拿大的一号公路行驶,车窗外的景色已经渐渐地丰富起来。一号公路:全长七千多公里,横贯加拿大,号称世界上在一个国家内最长的高速公路。从温哥华到班夫的这一段,可以说是一号公路景色最优美的一段。沿途经过荒漠,草地,湖泊,高山…….我们乘坐的旅行车并没有满员,于是,从第一天的午餐过后,我就自觉地跑到旅行车的后半部,端着我的单反和手机,在车厢的两边来回跑,以便可以拍到公路两边风景不同的照片。夕阳西下,我们到了山河镇,</p><p> 第一天入住的酒店。在北美旅行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样小巧别致的酒店。</p> <p>  下午时分,夕阳斜下。放下行李,端着相机,迫不及待地跑出去。因为已经进入落基山山脉,所以小镇周围的景色非常优美:远处的雪山,近处的树林,草地上开满了黄色的小花,静静流淌的河水在夕阳的辉映下泛着金色的光……这个常驻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镇,在这个时间,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大概因为这里是游览落基山的一个驿站,所以酒店的对面,有一个游客中心 ,色彩鲜艳的房屋和周围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穿过游客中心的草坪,我向树丛中走去,去寻找导游介绍的那条小河。树丛中有一条小道,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人涉足,(导游介绍说,我们是今年落基山旅游的第一个团,因为对于落基山来说,漫长的冬季才刚刚过去)脚上新买的那双探路者的防水徒步鞋踩在泥泞的路上有些湿滑,有的时候需要拨开挡在面前的枯树枝才能前行。渐渐地,心里有一些不安,不知道继续走下去会碰到什么?于是返回,从另一条看似稍微平整的小路走向树丛,很快,看到了那条小河,河边有一些散步的木栈道和休闲的木椅,坐下来,在空无一人的河边欣赏着美景,那一刻,我可以清楚的感觉到我内心的平静。</p><p> 色彩鲜艳的游客中心。</p> <p>  夕阳下的静静流淌的河水。</p> <p>  晚饭后,沿着从小镇山脚下经过的太平洋铁路慢慢地走回酒店。也许是小镇太小了,导游放心地让大家自由活动。我独自一人沿着铁路慢慢的走着,看到旁边有一座漂亮的小房子就跑下去拍照,就这样走着走着,我竟然迷路了。从酒店到餐厅并没有太远,坐着旅行车来到时候总感觉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而我,就这样因为留恋在小镇那些独具特色的小民居而找不到会酒店的路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过雨在这个时刻来临,并没有带伞的我,就在雨中独行。听着不远处传来的大货车轰隆隆驶过的声音,心想,就朝那个方向走吧,只要走回一号公路,就可以找到在公路边的酒店。途中经过的每一幢房子都似乎没有人居住,静静的没有灯光。有的院子里停着房车,有的院子里房车后边还拖着一个小小的游艇。那个时刻,我突发奇想:不会从哪间屋子里冲出个人来,将我虏进屋里,我或者就从我熟悉的那个世界失踪了。被这样的想法吓得加快了脚步,终于走回到一号公路,终于走回了居住的酒店。</p><p> 从小镇穿城而过的太平洋铁路(朦胧夜色下,这张照片有点糊了)</p> <p>  小镇中那些各具特色的小屋</p> <p>  山河镇的大门和门前繁忙的一号公路</p> <p>  第二天大早,跑到酒店外面,看到小镇周围的雪山被层层升起的雾气围绕,在清新的空气中告别这座美丽的小镇。山河镇,给我留下这样美好的印象。</p> <p>  风雪落基山之二:哥伦比亚大冰原</p><p> 哥伦比亚大冰原,是落基山旅游的一个重头戏,对于那些没有见过冰雪世界的人来说,足以让人兴奋乃至尖叫。可是,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在想,这样的旅游资源在我们国内比比皆是。诸如号称离城市(乌鲁木齐)最近的一号冰川;祁连山的七一冰川都非常有名。只是旅游设施的不完备,使得普通的旅行者无法近距离地抵达。事实上,在落基山旅行的这些天,这样的问题一直在我的头脑中徘徊。落基山沿途,导游一直在介绍太平洋铁路,细数太平洋铁路在加拿大发展史上的重要性。没有仔细地查询历史,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太平洋铁路,把欧洲的文明带到了加拿大 。落基山旅游的四天,基本是在英属哥伦比亚省的境内,英国的殖民,给加拿大带来了什么?像我们这种走马观花的旅游,看到的是被大家公认的欧式建筑。导游没有介绍加拿大原住民的生活特色。不知道多少年以后,国内壮美的G318和沿天山一带的G218,G217可以畅通无阻地让喜欢川藏线和喜欢新疆的朋友近距离地欣赏那些雪山美景,沿线的少数民族的特色民居可以干净整洁地接待游客。事实上,这两年游走在新疆的旅游景点,很多地方已经有所改善,有些地方更是把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保留的完好。或者到了南北疆铁路建成150年的时候,新疆的旅游线路可能比落基山更能吸引游客了罢。</p> <p>  到达哥伦比亚大冰原游客中心。我也应个冰雪之中的景儿吧!</p> <p>  游客中心的这一对憨态可掬的熊,非常地有人气哦!</p> <p>  户外飘着雪花,我们就将沿着这样崎岖的路,乘着特殊的冰原车前往离冰雪更近的地方。</p> <p>  我们乘坐的冰原车司机是一个帅气的加拿大小伙。</p> <p>  进入落基山脉的第一个国家公园--贾斯柏国家公园。远处烟雾缭绕的雪山和公路两旁的松树林,像极了天山山脉的景色。</p> <p>  车窗前掠过的景色。虽然照片有点糊,但是可以记录我们曾经看到过的美景。湖光山色,湖面上的倒影,或者可以让你看到更清晰的雪山景色。太平洋铁路就这样伴随着我们的落基山四日游。</p> <p>  贾斯柏小镇的小小火车站。沿线的太平洋铁路似乎更多的是用于货运,好像没有看到客运火车。</p> <p>  在飞驰的车上拍到这个趴在树上的大黑熊。真担心那么细的树枝怎么承担这个大黑熊的体重。我们的车从这里路过时,公路边上停了好几辆小车,大家都在对着树上的黑熊拍照,这样难道没有危险吗?</p> <p>  风雪落基山之三·班夫</p><p> 离开风雪弥漫的哥伦比亚大冰原,我们前往加拿大最著名的班夫国家公园。 天气难得的变得晴朗起来,一路上蓝天,白云,雪山冰峰,风景非常秀美。下午时分,我们到达班夫小镇。这个四面被雪山环绕的小镇,宁静整洁。导游说:我们是今年落基山旅游的第一个团,所以,在小镇我并没有见到游人如织的场面。街上几乎碰不到人。团友们各自走散,想找一个帮自己拍照留影的人都很难。在导游给出的有限的自由活动时间里,我背着单反,握着手机,以最快的步履穿行在小镇的大街小巷。想要把我看到的每一处风土人情都记录下来。偶遇一个加拿大帅哥,拿着手机比划了半天,想请他帮我拍张照片,帅哥很乐意地帮我拍了好几张,然后很负责地指着手机,对我说了一大堆英文,我猜他的意思大概是让我看看拍的怎么样?要命的是本该说“OK,Thank.you”的我,不知道怎么脱口而出的是“No.No”.看着帅哥一脸茫然的表情,我才忽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于是赶快改口:“Ok,Ok.Thank.you”,唉。可怜我这个英文盲,在国外,就那么几个英文单词来回用,难免用错呀!</p><p> 看看帅哥帮我拍的照片吧</p> <p>  班夫小镇漂亮的教堂</p> <p>  真心喜欢班夫小镇,只是想,漫长的冬季,这里的人该多冷呀?看看小镇住家人院里停泊着的装着小艇的拖车,应该可以想象这里人们的慢生活多么惬意。</p> <p>  临街的这些小铺,色彩炫美,让人忍不住想进去看看:里面是卖什么的?</p> <p>  许是因为处在班夫国家公园的中心,班夫小镇的酒店想当然地比较贵吧,所以旅行社并没有安排我们住在班夫。但是第二天清晨,我们坐着旅行社的大巴又一次回到班夫小镇,在晨曦下去看小镇旁边的鲍河瀑布和围绕着班夫小镇的那些雪山峻岭。当我们坐着缆车从山上下来的时候,从高处眺望班夫小镇,不禁为小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所折服,这个美丽的小镇留给我的印象十分美好。</p> <p>  静静的鲍河,小小的瀑布</p> <p>  环绕着班夫小镇的雪上和从雪山上瞭望到班夫小镇。几乎被鲍河围绕了一圈的班夫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生活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p> <p>  风雪落基山之四·路易斯湖</p><p> 告别我心心念念的班夫小镇 ,我们前往落基山旅游的另一个重头戏:路易斯湖。关于路易斯湖,先抛开她的自然景色不说,导游一路上给我们介绍了关于路易斯湖的传说。湖就是一个自然的,隐藏在大山中的一个美丽的湖泊,之所以被命名为路易斯湖,不外乎有关公主和王子的美丽爱情故事。而我向来对这种故事缺乏兴趣,所以没能记住故事梗概。我感兴趣的东西已经在我准备的攻略里查得很清楚,除了美丽的路易斯湖之外,那座矗立在路易斯湖畔的有着近150年历史的古堡酒店让我对即将到达的景点心之向往。</p><p> 旅游大巴在路易斯湖的古堡酒店停下时,天空又飘起了漫天的雪花,步入酒店,温热的气息铺面而来。这个已建成150多年的酒店,因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应运而生。这么多年过去,酒店依旧尽显奢华。穿行在酒店的回廊或者在酒店的大堂驻足,你会有一种在王宫中漫步的感觉。我们这个团在这个酒店有一餐据说是正宗的英式大餐,在等待就餐之前,我穿过酒店,去看风雪中的路易斯湖。风雪中,路易斯湖湖面的冰雪几乎完全没有融化,漫天飞舞的雪花和湖面上厚厚的积雪,让这个美丽的湖泊似乎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p> <p>  湖边从积雪中露出的小草,泛着黄色,等待着可以把她们吹绿的春风。古堡酒店在风雪之中伫立着,气派并且辉煌。</p> <p>  在湖边匆匆的转过一圈,就赶快地重新回到酒店,看看酒店的奢华吧</p> <p>  终于等来我们的大餐,就餐的环境也是一流的。在温暖如春的餐厅,看着窗外飞舞着的漫天雪花,慢慢地品尝着美味佳肴,是一种别样的享受。</p> <p>  午餐过后,居然雪过天晴,天空中的蓝天白云把四周的景色印衬的更加美丽。</p> <p>  在这个美丽的湖边留个影吧</p> <p>  离开路易斯湖,我们连续前行,太平洋铁路最后一颗钉公园,在我看来,完全是因为太平洋铁路在加拿大历史的重要作用而建,小小的公园,满地的青草泛着绿色,纪念碑底座上镶嵌着代表着加拿大13个地区的小石块。伫立在公园显著位置的一幅油画,描述着当年的情景:由当年太平洋铁路公司的CEO敲下了代表着完工的最后一颗钉。</p> <p>  落基山旅游的最后一晚,我们在一个叫做维能的小城市入住。依旧是干净整洁,傍晚漂浮在小城上空的云彩非常漂亮,几座别致的小屋仍然是我镜头里的主角。</p> <p>  奥根娜根湖是落基山旅游的最后一个景点了。湖光山色,著名的加拿大冰酒产地。酒窖作为这些年的一个旅游新热点,是跟人们越来越有品味有关吗?</p> <p>  别了,落基山。作为第一个独自在国外参团的旅行,落基山四日,我非常的快乐和留恋。</p> <p>  【四】永远的维多利亚</p><p> 在出行加拿大之前,我自己大概定了几个很想去的地方。其实并不知道每个地方之间的距离,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既然不远万里地从中国去了,加拿大本国的距离再远也不可以作为距离的理由了。至于为什么会想到维多利亚,我想,大概只能是因为那个永远的维多利亚女王了吧。</p><p> 事实上,每个去加拿大旅游的人应该都会选择去维多利亚,除了她与温哥华的近距离之外,对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耳熟能详应该不能不说是一个理由。而我,在去加拿大之前甚至在想,维多利亚,怎么着也应该是英国的一个城市呀?怎样会在加拿大?等到了加拿大,慢慢地对加拿大有些了解,才知道,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以英国女王的名字来命名一座城市也算是理所应当吧。作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省会,这座1862年建市的花园城市 ,处处彰显着欧洲风情,皇室的气派。随处可见历史的遗迹。古老的省议会大厦,帝后酒店,布查特花园…….本来,以我的个性,我是准备自己一个人去到这座并不很大的花园城市独自流浪两天的,朋友大薇的多个不放心,让我的计划落空。于是,只好报了个一日游的团,去看美丽的维多利亚。也幸亏因为参加了这个团,认识了导游大叔,让我这个最不愿意参加旅行团的人,对这次的经历有了一些除了旅游之外的感想。</p><p> 导游X先生,(原谅我居然没有记住导游大叔的姓氏,在记人的这个方面,我是天生的白痴)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年龄最大的司机兼导游。也是我见过的因为热爱这份工作而工作的人。不知道X先生做这份工作的时间,因为大多数的人或者会因为一份同样的工作持续的时间太长而失去了工作的热情。所以当我看到X先生这般年龄还有这样的热情和幽默时,我由衷地喜欢并且敬佩起这个看似年龄比我要大的导游大叔了。</p><p> 出游的那天清晨,当我急匆匆地赶到集合地点时,车前站着这个导游大叔,看到我跑着过来,他迎着我走来,虽然只是短短的几步,让我马上感到他的年龄应该已经是步入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老人了。我想,应该在70岁左右了。然后,看到他还兼做那辆奔驰旅行车的司机,我于是更加有些迷惑了;旅行社怎么会有这般年龄的导游。陆续的团员们到齐了,导游大叔开口说话,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不过导游大叔是分别用普通话,粤语和英文来说。在随后的旅行过程中,大叔笑容可掬,语言诙谐幽默,对每一个团员招呼的礼貌周全,景点介绍不完全是照本宣科。在每次自由活动结束的时间等候在车门口,对每一个准备上车的团员说:不着急,慢一点…….因为这样的一个导游,让我的维多利亚一日游非常的圆满并且令我难忘。</p><p> 看看我和导游大叔的合影。因为逆光,加上帮忙拍摄的朋友匆匆而就,这张照片基本属于一张费片了。但是只有这一张,对于我来说,因为想记住这位导游大叔,就算是一个留念吧。</p> <p>  从温哥华去往维多利亚的游船上,太平洋风平浪静。蔚蓝色的大海给我心旷神怡的享受。</p> <p>  在阳光余辉下行驶的驳船</p> <p>  游船驶入维多利亚港湾</p> <p>  古老的议会大厦,导游介绍说,真的有游客进去参观的时候正碰上议会在开会。我于是想,开会这样的重要时刻,大厦还会开放着让游客参观?!</p> <p>  </p> <p>  维多利亚街景</p> <p>  帝后酒店</p> <p>  在维多利亚市区参观完毕,午餐后,我们前往布查特花园。1904年,水泥商人布查特在开采石灰石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矿坑。当他退休时,他的夫人将这个矿坑改建成一个花园。从最初栽种几株豌豆花和玫瑰开始,逐渐地把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花草播种在此,今天,这里成为加拿大乃至世界著名的景点。这个至今依然由布莱特家族经营着的花园,在一个多世纪里,为前来参观的游人展示着由他们辛勤培育着的美丽花草。</p> <p>  在花园里悠闲度假的游人</p> <p>  花园里的美丽景致和那些漂亮的鲜花</p> <p>  在由维多利亚返回温哥华的游轮上,看着那无边无际的太平洋,我的眼前重现着这样的一天里的所有美景。旅行带给我们的享受是一生都可以追忆的美好。</p><p> 从维多利亚返回温哥华,我在加拿大西部的旅行就结束了,下一站,加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