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孩子的教育

悟空老师Bruce

<p class="ql-block"> 卧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著名教育专家李玫瑾曾经说过:“十二岁之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因为错过了心理建设的最佳时点。” 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父母一定要及时把控:</p><p class="ql-block">一、 3岁以前,关系是教养的根基,也就是孩子上幼儿园之前。</p><p class="ql-block"> 身份从来都不是管教的关键,孩子情感上对父母的依恋,这种心理上的引力,才是他愿意听从教导的源头。孩子逃离、叛逆、不服管教的背后,隐藏的是对父母依恋关系的缺位。</p><p class="ql-block"> 换句话说:依恋,才是教养的根基。作为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连接好亲子间的这根心理脐带,才能在漫漫成长中,拥有引导孩子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二、6岁以前,性格决定最终的成败,也就是上小学之前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孩子的问题具有滞后性,错过了培养的关键期,等发现问题时,原先只花1公斤气力培养的习惯,也许要花1吨的气力来纠正。</p><p class="ql-block">3到6岁是孩子性格培养的黄金时期,此时,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p><p class="ql-block"> 优秀的品质和习惯并非天生,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作为孩子的教养者,父母应该在养育之中,有意树立孩子的行为规范。唯有品质和习惯,才会有贯穿时间的力量,经年累月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决定最终的成败。</p><p class="ql-block">三、12岁以前,价值影响孩子的定位,就是孩子上小学六年阶段。</p><p class="ql-block"> 由于孩子的天性和能力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天生具备“学霸”属性,而有的孩子却是风景在别处。所以,即便付出同样的努力,有时候也无法获得同样的表现。因此,李玫瑾教授就曾建议,父母要甄别孩子的个性,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这种价值感将形成孩子对自我的定位。</p><p class="ql-block"> 很多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 “别人能行,你也行,爸爸妈妈相信你!” 有许多父母都秉持着这种理念,在比较和较劲中,逼得孩子难以自处。最可怕的是,在持续的否定中,孩子会把这种“不行”的念头深植内心,形成原生的自卑。</p><p class="ql-block"> 无论何时,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的孩子一定是幸运的。孩子的每个行为,都来自父母养育中一点一滴的投射。</p><p class="ql-block"> 种下什么因,收获什么果。生命最初的陪伴和回应,是一切教养的起点;幼年阶段的引导和纠正,是行为习惯的根基;少年时的肯定和支持,是人生价值的雏形。</p> <h3>  很多家长孩子,从现在开始,高中、初三、初二、初一,甚至小学,就已经主动放弃孩子,放弃了自己的未来,并且心里斩钉截铁认定:我的孩子没救了,不是读书的料,以后也就那样了,无能为力啦…,为自己和孩子找各种借口。</h3><h3> 难道事实上午点,真的是这样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h3> <h3>  我想问一下:难道作为父母,你们真的希望,将来孩子因为成绩差而上不了公立高中,只能选择读职高吗?难道你们希望他们,因为读职高,而错过高考,错过大学吗?难道你们真的忍心,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有一天还和你们一样,日夜奔波,维持生计,每天为生计发愁,甚至可能比你们过的更加痛苦艰难?</h3> <h3>  身为父母,请不要为自己找太多无聊的借口,说完全是孩子的原因,跟自己无关,我们已经“尽力”了,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啦…</h3><h3>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们可以拒绝我作为老师的帮助,可以不相信你们自己,也可以不相信我,但是你们绝对不可以不相信你们的孩子。如果你们的孩子,在被父母怀疑、不被相信、不被认可、不被鼓励的环境里长大,你们觉得他们以后的生活人生,会有成就感吗?他们会有自信而不自卑吗?他们相信自己的生活与人生能够成功吗?</h3> <h3> 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言传身教,很多家长觉得,教育孩子,投资孩子教育,是一件非常简单且无足轻重的事情,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精力与耐心,就能做得很好。最后的结果是,孩子迷上恶习,染上游戏、小说、手机等而不能自拔,厌学不想学习,弃学甚至犯罪。</h3><h3> 孟母三迁,孔子因材施教。央视主持人周涛因为忙于自己事业,女儿交给父母得了自闭症,决心发誓永远不再上春晚;80年代央视主持人倪萍,为了女儿放弃了自己事业,远赴美国陪伴女孩读书生活,如今女儿是大家羡慕的“学霸、才女”,成为好教育的佳话。</h3><h3> 世界钢琴家朗朗的成功离不开,其父母的付出与“逼他一把”;“神童”王诗龄与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离不开其父母的无私奉献与教育投入…。 他们作为父母,其教育意识与观念,可能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也不是时间精力的问题,他们知道孩子教育投入,必定100%的回报,他们没有借口,全身心投入,倾其所有,必有数倍回报。</h3><h3> 非常幸运接触了教育行业,也认识了很多的家长与孩子,了解他们如何对待孩子的教育,以及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让我受益匪浅。曾经遇到过的,以上四种家长特别最多,总是喜欢那孩子、学校老师来当借口,很少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家长,自我觉得:“自己已经竭尽全力,倾其所有了,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合格的父母!”下面,我给大家列举出,几类非常值得大家学习榜样的家长:</h3><h3> 第一类,“学霸型”家长,我接触沟通过,或听其他家长谈过的,这类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教育,但是在跟孩子相处过程中,是非常有艺术的非常尊重关爱孩子,应该是和孩子是最好的“忘年之交,或闺蜜朋友”,是孩子的人生导师与学习的楷模榜样!有一个学霸妈妈,跟他儿子日常沟通都是非常有趣的,按照她的原话:“我跟儿子平时聊天,是非常关注他的喜好与心情的。比如,要了解他对补习老师的感觉好坏,我会在聊他感兴趣话题中,突然插一句:问他对补习老师的感受。若他不愿回答,就会继续聊他感兴趣的话题,等到下次或第二天他心情好的时候,再去询问他的看法与观点。” 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妈妈,还有非常幸福优秀的儿子,每次他妈妈过来接他,都是会拿着一本书(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安静地坐在我们校区的前台,心无旁骛的看着思考着,完全沉浸在“书海”的世界里。有时我忍不住,跟她攀谈,她说经常会送他喜欢的玩具,比如乐高、u型轨道赛车等。</h3><h3> 第二类,“普通”但睿智型家长,这类家长非常有前瞻性与大格局、眼界,只可惜其孩子不太争气,其学习成绩与能力非常普通,甚至不太理想。因此,这类家长教育意识非常好,操碎了心,脚踏实地,接地气的替孩子规划: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甚至专业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都已经提前做了3-6条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升学方案,可能还有替补方案。有遇到一个家长,非常专业的精准分析自己孩子的优劣势,可能就差没有把“四象限分析法”用上了。同时,她针对自己孩子性格及学习特点,制定了“走自主招生、走特长生艺考、走正常中考以及提前了解优秀的私立高中与职高”,因为她非常了解自己的女儿,因此从小学开始了解深圳中考政策,然后就去尝试学习各种兴趣特长,唱歌跳舞,觉得太复杂太累,最后在她与女儿协商一致之下,学习画画,因为她不爱动,因此安静地做一个淑女美少女,可能更加适合她的风格,就这样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习画画。后来,发现她文化科成绩及学习能力不太理想,就又备选一个专门用来考公立高中的艺术特长:“中国吉他”,因为她女儿喜欢吉他,苦于深圳各高中不招收流程特长生,良苦用心。现在读初三了,又在深入了解研究:深圳公立学校、私立高中以及职高、艺术院校,甚至有些学校,研究了如何填报志愿积累经验,她还通过做志愿者、义工的方式去深入了解学校的具体最终情况,为此她放弃了公司的财务会计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腾出全部的精力与时间在大女儿身上,备战中考。另外,她为读小学的儿子,也是准备了自主招生、艺考等规划,学习篮球锻炼身体,学习画画培养其专注力与耐心定力,而且还给其报了数学与英语的补习班,从小学开始抓文科科基础,计划若上初中之前,还是这个成绩与学习习惯能力,那就直接去著名的艺术院校,避免重蹈其姐姐的尴尬“覆辙”。</h3><h3> 第三类,“中等”因材施教型家长,这类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知道孩子肯定可以考上公立高中,因此对待非常独立有主见的孩子,实行“松紧指导”的教育策略。在小事情方面,给予孩子绝对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比如吃、穿、行等;而在大是大非上,他们保持高度的重视与关注,在关键的时间、重要的节点上,在充分了解与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予非常有经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指导,避免走的“太偏”或“反方向”,让孩子少走弯路,在只有“一次性”的人生体验上尽量少留遗憾。比如还选择阅读书籍、选择初中,在选择高中、在选择大学与专业上面等,会给予非常专业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指导,让其选择更加合理、合适与最佳的效果。</h3><h3>  孩子,他们是未成年人,所有的思想、心智、思考方式、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是不完全成熟的。因此,需要我们成年人的父母,去引导、教育和影响孩子,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学习榜样和楷模。就像一句话说的:“若你想让孩子去阅读、去思考、去运动,不是讲一大堆道理,而是直接和孩子一起去做去分享,可能这种教育方式会事半功倍!”</h3> <p class="ql-block"> 儿女是父母的,孩子的学习教育,虽是孩子自己的事,却完全由父母的教育观念去引导和决定,也决定了孩子的未来,除了父母的帮助,他们无依无靠,孤立无援。</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父母的眼界与格局,决定孩子未来人生的起点,因为这不关乎金钱、人脉、地位,其他任何东西。</p><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有责任与义务,超出自己一定能力范围外,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成长陪伴、学习条件、教育资源及人生的启发引导教育,我想这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即使是非常贫困贫穷的家庭,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关爱关注(如经常电话、视频、言语提醒与鼓励),提供基本的学习氛围与条件(如保证孩子基本衣食住行,让孩子平稳度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等),尽可能地给孩子找到,符合自己一定经济能力以外的适合孩子的教育补习机构与老师(只要你们用心去寻找,皇天不负有心人,肯定可以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资源,帮助其实现理想的学习目标),然而最重要的是,在整个孩子从出生到高中、大学,作为父母应该要帮助孩子学会思考,给予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尽早地帮助孩子实现物质和精神的独立,而不是过度的“纵容与溺爱”,毁掉孩子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奋发图强,保持好的学习心态,成绩优秀;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慷慨大方,支持投资孩子的教育;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孩子,不管在学校,还是在课外补习,找到最适合孩子最喜欢的老师,找到最适合孩子学习补习方式,找到属于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与节奏。</p><p class="ql-block"> 养育很难,很费心。可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面对风雨和诱惑时,拥有坚不可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奔跑吧,父母! 加油吧,少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亲爱的读者,若认为此文对你有帮助,可以把此文转发给你的朋友。若还想要交流,共同思考与探讨,可以添加本人的微信“wukong1409300”,期待与你的沟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