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象峰陈氏世居象屿村,地处长乐北端,闽江南岸, 依山傍水,山川竞秀。我村南倚天乾山,北望三江口,东与张村接壤,西与亭江隔江相望,是闽江咽喉,海防要塞,虽数里方圆,乃兵家必争之地和古战场。 <br> 象屿村古时居住着丁、王两姓。陈姓于明洪武元年由明溪县迁来,迄今已繁衍二十四代,六千余人。</h3> <h3> 树有根,水有源。陈姓出自舜帝后裔陈胡公,本姓妫名满。周武王灭商朝纣王后建立周朝,寻得舜帝第三十三世孙妫满,把长女大姬嫁给他,并封他为诸侯,封地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境内),谥号胡公,又称胡公满,以国为姓,为陈氏得姓始祖。</h3> <h3> 陈胡公第四十六世孙陈寔,东汉名士,授太丘长,世称陈太丘,颍川许县(今河南省许昌长葛市古桥镇陈故村)人。为官期间以德教化,清静无为,百姓安居乐业,被尊为“颍川陈” 始祖。</h3> <h3> 陈寔公第二十三世孙(陈宣帝第六世孙)陈旺,在江州浔阳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开基建庄,创立“江州义门陈”。 <br> “义门陈”始祖陈旺开启了家族兴旺的大幕。我义门家族延续15代,332年,3978口不分家的奇迹。从唐僖宗到宋仁宗两朝皇帝共颁27道圣旨予以旌表,由此,义门陈被唐宋朝廷誉为“天下第一家”。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御笔亲题“义门世家”,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陈旺、陈机、陈感、陈蓝、陈青,分别被宋仁宗封为晋国公、燕国公、许国公、吴国公、齐国公。 <br> 由于家族过于庞大,给统治者带来危机。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仁宗皇帝下旨以义门陈氏孝义太盛,散至各地作忠孝典范,教化民风为由,由包拯 、文彦博主持分家,分至72郡,144县,291庄,从此“义门陈”遍布全国各地, 历代名人辈出。国民党人陈果夫、陈立夫、陈诚、陈布雷。共产党人陈独秀、陈毅、陈云、陈永贵、陈赓、陈锡联皆为“义门陈”后裔。</h3> <h3> “义门陈”第七世孙(第三任家长)陈崇,官居朝散大夫、御史中丞、上国柱、御赐紫金鱼袋,携夫人朱氏到封地福建省福清县居住, 生三子。因住地有“玉屏山”和“涧溪”,以山水各取一字,故称“玉涧”, 陈崇为“玉涧陈氏”始祖。 <br> 陈崇公第十一世孙陈秀涧迁居福建明溪县大焦乡。</h3> <h3> 秀涧公第四世孙陈友定(1329年---1368年),又名有定,字安国,元末三大忠臣之一, 后世称“一代枭雄”。他自幼父母双亡,十岁到罗氏盐店帮工,后来帮人放鹅,因鹅丢失逃到邻村,饥寒交迫之际夜眠王家屋檐下。主人梦见一只白虎卧于大门口,赶紧起床点灯开门查看,见陈友定仪表不凡,就收留了他。十七岁时被王家招为女婿,但陈友定胸怀大志,不甘平庸。元朝至正年间,流寇四起,陈友定应诏从军,因平贼有功,历任兵牌、巡检、县尹、汀州路总管、福建行省参知政事、平章政事(福建省最高军政长官)、授一品衔, 统领福建八郡。 </h3> <h3> 时值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他与朱元璋、陈友谅争天下,因兵败被俘。朱元璋以高官厚禄劝降,陈友定不从。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同长子陈宗海在南京英勇就义,葬于南平九峰山。次子陈德宣隐居明溪故乡,三子和四子为躲避朝廷追杀,亡命天涯,化名一官、二官,背负神像一路逃难到长乐县象屿村,因饥渴难当,便放下神像四处寻找水源。当兄弟俩回到原处,神像无法移动,认为此乃天意,遂在象屿村定居,建造“象峰陈氏宗祠”,繁衍后代,耕读传家。 <br> 朱元璋感念陈友定忠烈,御赐对联:“名宦乡贤第,忠臣孝子门”。明王朝为了对陈友定在明溪后代实施管控,赐名为“西颍陈氏”。 <br> 友定公为象峰陈氏始祖,一官公、二官公为二世祖。第三世:仁、义、礼、智、信共五房,只有礼、信两房留居象屿故里,另三房不知迁往何处。礼房另一支迁到浙江省平阳县四大屋村,信房另两支分别迁到本县石龙村和后安村。</h3> <h3> 正因为象峰陈氏是陈友定子孙,名将后代,忠勇报国。在历次抵御外敌入侵和民族解放战争中,从马江海战、甲午海战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我族人世世代代效命国家, 血洒战场,慷慨悲壮。<br> 由于时代变迁,象峰陈氏族人相继出国谋生,海内外族亲达六千之众,尤以美国居多。每当祖国主权遭受严重挑衅时,我族人总是挺身而出,捍卫中华民族尊严。虽旅居海外,不忘故土,家国情怀,可歌可泣。 <br> 我族乃颍川后裔、义门子孙、象峰儿女。作为将门之后,世代义胆,满门忠烈。如今第四次续修《族谱》,期望后世子孙常怀爱国志, 不忘故土情, 秉承先辈业绩,无愧列祖列宗,让义门孝义,象峰忠烈世代传承,发扬光大!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