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信江书院,位于江西上饶。初名曲江书院。</h3><h3>据同治六年(1867)广信府知府钟世桢在《重修信江书院志》序中记述:“信州之有书院,自郡守张公始。”张公,即康熙年间的广信知府张国桢,号觐公,直隶宝坻人,例监起家。三十三年任广信知府。康熙三十六年(1697),当地士绅拟建他的生祠。张不受,改设义学,匾曰“曲江书院”,院址在上饶城信江钟灵桥南黄金山麓。</h3><h3>康熙五十一年(1712),知府周淳元加以修葺,改名为“钟灵讲院”。延师主讲,招收七县即:上饶、永丰(今广丰)、铅山、玉山、贵溪、弋阳、兴安(今横峰)、万年的士子生员,在其中学习。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李光地(1642-1718)为之作“记”称:“文明之运始于国家,而视乎推行者之至不至。”“两江人文地,在宋庐陵、临川、南丰诸予为文章采师,濂溪、明道、伊川于此相授焉。南渡后,有陆氏兄弟以学行与朱子道义相切。而朱子趋朝来往。必由信州取道,故玉山之讲、鹅湖之会道脉攸系,迹在此邦。”太守周君“溉然远览,仿玉山、鹅湖遗址,檄其属邑修复。……而又即府治佳处创为‘钟灵书院’临溪环山。”接着,李光地强调了地方官员在兴复书院时的作用和书院的价值。论及这点时,李光地从科举取士的成果上进行了前后对比,说明书院的功效。</h3><h3>乾隆八年(1743),知府陈世增以少书舍难容多士为由,修葺而增广之,于讲堂之后山作楼以礼朱熹,旁建学舍80余间,改名“紫阳书院”,自为记。巡抚陈宏谋书匾曰“共学适道。”乾隆四十六年(1781),知府康其渊改额“信江书院”。拓建一榻轩、青云阁、中道亭、文汇轩、万锦书屋、凌云精舍、四照亭、半山亭等。广植松竹,充拓墙垣,置田以供数十名生徒膏火,并自为记。</h3><h3>嘉庆十四年(1809)十二月知府王赓言莅任。次年(1810)捐廉俸700两倡修,购两偏民房35间为乐育堂、近思堂,改建斗山阁、五星堂、蒙泉堂及青云别墅、亦乐堂、一杯亭、问月亭、夕秀亭、三希殿等。生童由30名增至50名。定有条规若干,载《信江书院志》。王自为记。</h3><h3>十七年(1812),上饶县知县赖勋添修夕秀亭游廊。嘉庆二十年(1815)知县周力田于春风亭后添修三希殿,中祀先师孔子,以朱文公、赵忠定、文文山、谢叠山四公配享。二十八年知府史致谔重修。</h3><h3>同治六年(1867),知府钟世桢再次对书院进行大修,建魁星阁、钟灵台、日新书屋、课春草堂等。增田亩租谷以充经费,新定考课章程载新修之书院志。十一年玉山职员周以廉捐田租80余石,十二年调补上饶县沈镕经捐银800两置产入院。现存木结构建筑有书屋、精舍、讲堂、亭、台等十一处,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