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7月11日,今天行程是前往嘉峪关和张掖的七彩丹霞。</h3> <h3>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br></h3> <h3>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有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60公里。</h3> <h3>进入大门,里面两侧墙壁上各有几幅巨大浮雕画,表现的是嘉峪关内外几大景色。</h3> <h3>历经600多年历史,嘉峪关虽经后来维修,但嘉峪关80%保存了原貌。嘉峪关能保存这样完好,这和当地的气候及当时的修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地年降雨量仅84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两千多毫米,极度的干燥,为关城的保存提供了天时和地利,其次关城的建筑选料也为关城的保护提供了保障。筑城用土都取自黑山的粘土,在筛选和制作中都经过严格的程序,首先将选好的黄土,用石滚磙细后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暴晒,以免草籽发芽,影响墙体质量,夯墙时还要加入棉麻和灰浆,并用糯米汁拌和,以增强胶粘度。</h3><h3>(文字源于百度)</h3><h3> </h3> <h3>可以看出老城墙与后修的印记<br></h3> <h3>城墙下拍照还是蛮大气的,只是感觉自己有点撑不起这样大的气场!</h3> <h3>嘉峪关旧城墙及远处的雪山,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湮没了黄尘风沙,荒芜了烽火边城……</h3> <h3>走在城楼上,遥望远方,茫茫戈壁,想想当年的金戈铁马,有种说不尽的大气,雄浑和苍茫!</h3> <h3>嘉峪关三座关楼的整体建筑,是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四周都是戈壁,在此建起这样一座雄壮的关楼,其艰难是可想而知。古代劳动人民了不起!</h3> <h3>嘉峪关城楼,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br></h3> <h3>嘉峪关瓮城的作用是可以把敌人放进来打,以便“瓮中捉鳖”</h3> <h3>马道。这个楼梯,是后来为了方便游人修筑的,旁边用青砖砌成的坡道被称之为马道,以前有“将军不下马,官员不下轿”之说,马道是为了方便将军上城巡视,同时也方便往城上拉运物资。</h3> <h3>嘉峪关关城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起点,是长城防线上重要的军事要塞,河西第一隘口,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互应,名动天下。</h3> <h3>城中有座清代的戏台,台口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h3> <h3>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州总兵李廷臣视察防务至嘉峪关,见关势雄伟,便写下了“天下雄关”四字,后来镌刻成碑。<br></h3> <h3>匆匆一个小时的游览后,乘车离开了嘉峪关。</h3> <h3>午餐后,在行车近三个小时,在下午17点钟到达了张掖七彩丹霞地质公园。</h3> <h3>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张掖丹霞地貌,地处祁连山北麓,发育于距今约2亿年前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是中国干旱地区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被誉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br></h3> <h3>七彩丹霞地貌,该地貌以造型奇特,色彩纹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称奇,令观众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景区内建有4个观景台,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丹霞地貌的风采,其中2号和4号观景台最为壮观。<br></h3> <h3>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张掖丹霞,像火焰般炙热,又有一股橙色的热情和明亮。</h3> <h3>它独特的地貌,纵横交错,错落高低,起伏舒展,迷宫一样的峡谷。褶皱层峦的岩层,和绚丽彩色融为一体的山峦,眼前这这多变起伏的曲线和光影,目不暇接...<br></h3> <h3>虽然已经将近19点,但观景台、栈道旁的游人依然不少,大家都在等待落日的来临。</h3> <h3>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再等了,忘了说了我们包车司机小王师傅是张掖人,从西宁一路为我们开车,我们想让他早点能回家看看。所以在七彩丹霞景区也是紧紧张张游览完,乘坐景区大巴车离开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