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ed2308">他---人称“刀王”,一个以打刀为生的民族中家喻户晓的鬼斧神匠!<br></font><font color="#ed2308">他---几代人传给他的祖传手艺,让他一年赚钱超百万!<br></font><font color="#ed2308">他---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户撒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font></h5> 声名远扬<br> 项老赛是个善于学习和钻研的阿昌族汉子。在众多户撒刀艺人当中,他的技术最精,最能适应各种顾客的要求,能制作出变换多端的户撒刀样式,因而获得了中外顾客的青睐。 <br> “刀王”项老赛成名后,作为户撒刀界的第一块金字招牌,迎来了打刀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如今,他打制的户撒刀已走出了云南,不仅销往北京、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甚至还远销缅甸、泰国、印度等国。<br> 大字不识的项老赛开始在打刀之外学习识字、读书、看报,为让自己打造的户撒刀能走向全国甚至世界,他学会了上网和用手机APP视频软件聊天。他请朋友帮忙建起了两个网站,把自己精心打制的刀放到网页上,“编上号,如果谁相中了,报个号,我就邮寄。” 在陇川,项老赛“户撒第一刀”的名号可以说无人不知,有人说他打的刀外形好看值得收藏,还有人说他打的刀不但能削铁如泥还能吹毛断发。近几年在国家保护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大政策背景和当地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打造推广下,户撒刀逐渐被更多人喜爱、收藏。<br> 项老赛不断钻研,在刀的外观、质地、图案、包装上下功夫,通过不断改进,印有八卦图样“项氏刀”在150余种各类刀具中因其外形美观、做工精致、质地精良、别具特色深得人们的喜爱,远销东南亚日本、法国、挪威等国,慕名上门购刀的人一年四季可谓络绎不绝。据项老赛介绍,“项氏刀”价钱最高时3把曾卖到10600元之多,当时户撒同行打刀师傅的同样式刀具仅买几百元,仅刀的纯利润一年可达到3万余元。 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湖南电视台记者等一批批媒体慕名到户撒采访项老赛。特别是2009年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组到户撒现场录播《户撒刀王项老赛》,著名主持人肖东坡亲临户撒和项老赛面对面录制节目。节目播出后,户撒刀因项老赛名震天下,接下来众多媒体接踵而至,项老赛锻制户撒刀的神秘技艺不断展示在各种媒体。 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剧,项老赛的名气越来越大,项氏户撒刀供不应求,许多到国外参加“刀王”比赛的选手也来找他订制比赛刀,其中最好的名次也就拿了第二名。项老赛认为,这跟他的刀没关系,“关键是没用好,对刀必须有感情,就像我用心打刀一样”。 江湖认可,市场自然就有回报。印有八卦号头的项氏户撒刀价格一年一翻,在户撒同行看来,一把动辄上万元的项氏户撒刀已经是天价,是一种传奇。陇川县、户撒乡多年大力宣传推介项老赛的人都说:“将老项的宣传搞好了,他的刀我们也买不起了。”虽是一句玩笑话,却说明了户撒刀已经不只是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工具,而是华丽蜕变为一个工艺品,成为广大收藏者的必藏之物。 可是,问题又来了。成名后,项老赛开始打假——有人冒他之名卖刀,大量伪劣的“项老赛户撒刀”流于江湖,买刀之人纷纷诟病。顾客打电话来骂项老赛,说项老赛打的刀是崴货,徒有虚名。<br> 这下可把项老赛气得够呛。真是自己的刀出了问题?绝对不是。<br> 项老赛现在做刀的目标是“做一把是一把”,“把打两把刀的材料和精力用在一把刀上,甚至,我宁愿半个月打一把好刀,也不会粗制滥造一把破刀。”也就是这样的宁缺勿滥,老项的刀产量并不高,别人一般一天就能打两把刀,而他总是精益求精,习惯于“慢工出细活”。为保证每把刀的质量,项老赛现在仍然是“炉主”,虽然三个儿子都已经出师,手艺也都不错,但是,每把刀的淬火程序,都必须他亲自动手,“只怕钢火不好,对不起买刀的客人。”<br> “你说我是不是应该凭良心打刀?要不,我这‘刀王’岂不徒有虚名?”怎么才能尽可能地避免自己的刀被克隆,从而对得起自己“刀王”的名头和地位?老项想出了打假的妙方:在自己的刀上靠近刀柄处,打上一个有点类同于八卦的符号,这个独特的符号,他又在工商局注了册。他还学会了在网上视频聊天,“见我人才能买,否则,买到假的我可不负责。” “柔可绕指,刚可削铁”。一直以为这是一种传说,在户撒刀王项老赛家中,我们见到了“柔可绕指,刚可削铁”的神刀。<br> 因为打刀,项老赛的大拇指明显比一般人要粗大,而手臂也较一般人结实些。这双手,打了36年刀,掌心镌刻着风霜,布满厚厚硬硬的老茧。与人相握,有力而坚定,浑似铁沙掌,若运力,被握之人担心手骨被捏碎。打刀要的是气力,手每天握锤子打铁,开始时起水泡,然后起血泡,“我能熬出来,算是个奇迹。”<br> “成本积累差不多以后,我开了自己的打刀作坊”,项老赛说。扩大生产规模,带领兄弟和儿子、学徒齐上阵。打刀师父6人、帮手20余人,30余人的小作坊,生产的户撒刀还供不应求,项老赛的刀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顾客来自全国各地,外国人也喜欢我的刀。” 致富带头人<br> 接触的人多见过的世面也就多了,项老赛的脑子也转的更快。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户撒山丰富的水草资源自然优势让项老赛动起了发展养殖业的念头,在乡党委政府给予无息贷款支持下,项老赛购上好的牛种、猪崽,参加乡里举办的科技培训班,边养边学,项老赛越干越有信心,家庭收入在多项经营下不断增加,年纯收入达到4万余元,日子越过越红火。90年代末,项老赛已经是村里拔尖的能人和富人了。 <br> 钱包鼓起来的项老赛常想,项老赛的祖辈们都生活在户撒乡,他觉得,自己如果离开了脚下这块神奇的土地,就没法成就为“刀王”。作为一名党员,因为村民的信任推选自己为村小组长,那就应该带领村民共同富裕。于是他开始走家窜户,游说村民用科学方法养猪,养牛,并亲自给他们讲喂养方法,讲防疫方法同时传授打刀的技巧,并借资金给确实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村民,多至上千元,少至几十元,项老赛的心里已无法记住实际的数目。村民们深切感受到了项老赛的诚恳助人,一传十、十传百,纷纷效仿,全村26户,现有20户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牛存栏75头,生猪存栏200余头,家家户户也都有了自己的打刀铺。村里不务正业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村民生活状况得到不断改善,解决了温饱问题,踏上了致富之路。<div> “要想真正富、还得先修路”,不大的新寨村,因为是土质路面,每逢雨季,泥泞凹凸的路面造成了村民出行难,为彻底解决这一大难题,项老赛多方筹资,同时号召村民自筹,在项老赛的带领下,村民积极互相督促,投工投劳,平整的弹石路修通至每一户门前。新寨村口,一条清澈的河水绕寨而过,妇女们常积聚在河边,洗衣服、纳凉、聊天,因没有洗衣台,常让妇女们感觉不方便。项老赛对妇女们的心思了如指掌,在修建沟渠时,毅然拿出3500元搭建洗衣台。秋天到了,又是收获的季节,颗粒归仓,可没有晒场,项老赛无偿的捐出了自家的一亩多良田,做为村里的晒场。禁毒防艾工作队进村入户了,项老赛积极配合,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和禁防知识,协同工作队员制定出严厉的村规民约,并率先垂范到乡派出所接受尿检,在他以身作则带领下,新寨村15岁以上的男人均自觉进行尿检,17个吸毒人员,通过他的思想劝导,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自觉戒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现在的新寨村已无新增和吸毒人员。<br> 项老赛的心中有着一本实实在在的谱,现在村里已没有了吸毒人员,村民发家致富已基本走上了道,还必须多项发展,村里二抬坡地适宜发展种植业,依靠科技示范引路,果木成林,村民的年收入将会翻一翻,明天的啊昌新寨村也将焕然一新。<br>刀王项老赛还是优秀共产党员,在边境缉毒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打刀的刀王同时也是个好心肠,热心助教曾资助过撒腊小学。</div> 收获颇丰<br>2000 年,项老赛打制的户撒刀进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br>2001 年,浙江电视台、广东电视台、东南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等对项老赛进行过为期三天的采访。<br>2001年,项老赛被载入《风土中国》杂志。<br>2004 年,户撒刀工锻打工艺,被列入中国首批保护遗产。<br>2006 年 9 月和 12 月中央电视台曾做《户撒刀王》专题节目,进行连续报道。2006年9月和12月,中央电视台4套、7套及台北电视台以《户撒刀王》专题进行连续报道——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阿昌刀。<br>2006年5月20日,户撒刀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老赛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艺人。<br>2006年,在阿露窝罗节民族手工艺比赛中,项老赛的刀轻松获得了头牌,至此之后,项老赛的刀开始在本地乃至外地频繁地得奖。 建馆护遗<br> 而更大的良心,老项认为还是对传统的遵循和保有。<br>前几年,不断有人来到户撒乡,找他谈合作。2006年,一位山东老板说,愿意投资1000万对户撒刀进行批量生产。“我一听他是机械化生产,就马上摆手,这个坚决整不成!这是传统的东西,怎么能让他在机器上做?”项老赛认为,传统是永远不能被机械所代替的,手工户撒刀之所以声名远播,就是因为户撒的民族性和传统性,也是阿昌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他所说的“打刀人的良心”。<br> 作为民族工艺传承人,如何让阿昌刀工艺真正能够传承得更久远,是项老赛苦苦思索的事。他不断研究、改进、创新,推出新款式,并于2012年为200多人进行了刀把技术培训。2013年,他获得德宏州“兴州人才奖”。近年来,他多次应中央电视台和其他电视台邀请赴北京及各地进行公益节目的拍摄。 英雄俱往矣。户撒刀1000多年前就已成就传奇,千载悠悠,传承至今。今天,人们还在诉说着它的种种神秘与传说。项老赛成功演绎了刀王传奇,因为他那鬼斧神工的技艺,30多年来,各种各样的刀他打了三四万把。但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刀匠,从苦难中走过来,他懂得珍惜祖先给予的财富。 <br> 现在,他却有了一种担忧:在外来文化和社会经济转型的压力下,户撒刀制作的传统技艺有被现代机械替代之势。加上老艺人年事已长,后继乏人,阿昌族户撒刀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急需抢救和保护。 因为地处南疆、过于锋利和经营人才缺乏等影响,阿昌刀纯手工制作工艺(锻打、淬火和研磨技术水平自明代起即为军工级__户撒乡为明朝开国镇南大将军沐英府所在地,阿昌族为其军营打刀)这一国家首批重点保护品种之一,一直也没有得到合理地引导、开发和推广,导致现在仅存专门从事打刀的阿昌人家不足二十家了。为了做大这一阿昌族之传统文化产业,在户撒乡,我们以本地刀王及其他制刀名匠为骨干,以股份合作制为纽带、共同建立起当地最具实力的阿昌刀手工加工基地。<br> 项老赛认为:上辈将祖艺完好地保留了下来,祖艺要继续流传下去,就要后辈来继承。我几个儿子全部都和我一样在打刀,我还是有信心的。但我觉得,我们阿昌人打的是良心刀,所以不经过时间的锻炼是不行的。一定要继承打刀传统,永远用自己的双手,而不要用机器。建厂分工协作,形成一个真正的户撒刀的手工艺联合。<br> 近年来,项老赛打刀多为订制。为让客户称心,项老赛都要详细了解客户身高体形体重等,亲自为他们设计,量身打造。<br>“可有好刀?”<br> “说吧,你要什么样式,什么品种,什么款式?只要你说得出来,我这打刀人就打得出来。”<br> 俨如武侠小说中打刀高手与武林高手的对话,霸气十足。这当然不是武侠小说的场景,项老赛就有这样的霸气。<br> 把铁锤挥出千万身价,边陲坝子走出“中国刀王”。他就是近60岁的项老赛,被称为中国户撒第一“刀王”。打刀30余年,“百炼钢”似的技术使他名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绕指柔”般的经营让他成为边疆寨子里的富裕大户。<br> 除了自己打刀,项老赛也带学徒:“国家给我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的身份,这是一份责任。”项老赛说,“户撒刀的技艺和文化不能失传,我要好好教下去。” 项老赛的四个儿子自小跟随其父学习户撒刀技艺的两个阿昌小伙,项老赛把自己制作户撒刀的技艺和心得悉数传给了他们,他们制作的户撒刀与其父制作的一样精。也许别人并不清楚,光亮平整、几乎与机制没有差别的一把把宽阔的刀片,是项老赛带领几个儿子花了太多的心血,经过不知多少次的反琢磨出来的;再如刀具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淬火,那更是体现了项老赛虚心好学、潜心钻石的品质,独树一帜的淬火方法,对外密而不宣,外人无从知晓,独特的淬火技巧,保障了每把刀的钢性与锋利。项老赛的刀各项技术要求精细、准确,几乎分毫不差,刀片平滑,弧线优美,充分表现了 户撒刀“柔可绕指,吹发即断”一贯的美誉。 “因为手工打制刀具工艺要求高,费功夫,价格高。所以现在村里打刀的农户减少得多了。过去一个寨子里20多户,所有男人都是打刀的,现在整个户撒坝子里打刀的估计只有100来户了。”项老赛未谈自己,却先谈起对户撒刀现状及未来的担忧。<br> “打一把好刀,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如看得见的刀坯,哪边是平面,哪边有弧度,弧度要多大?这些都有讲究。看不见的刀芯子,通俗讲就是插入刀柄内的把子部分,刀身有多长、多重,刀芯子就得按比例来打制,如果刀身重,刀芯短薄,用起来容易断或脱掉,也容易伤己伤人。这就是不合格的产品。刀芯过长也无用,手感不好,不好用。”谈到打刀,项老赛似乎顿时沉浸在炉火熊熊、锤声叮当的生产状态中。<br> “打一把刀,有十几道工序,光做刀条,就有选料、破、抽刀条、煅打、成形、锉、淬火、雕槽、磨等等。刀把制作、刀鞘的制作,就涉及几家专业户的参与。目前,打刀条、淬火还是我自己把关。”<br> 项老赛的祖辈们都生活在户撒乡,他觉得,自己如果离开了脚下这块神奇的土地,就没法成就为“刀王”。<br> 2006年,项老赛被国家相关部门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让他有了一份更加沉甸甸的责任感。项老赛认为,“刀王”是大家评出来的,我觉得并不是别人在某一方面比我强了,我就不是刀王了。“刀王”这个称号现在对我是一种激励,别人叫你“刀王”,就一定要把这项民族工艺传承给后人,多带几个阿昌刀王,才说明我们的户撒刀在发展,我觉得这是好事。有独到技艺就该列为传承人,这能让户撒刀的传统制作工艺得到更全面地传承。 在户撒乡的各个村落,虽然已各自形成制刀鞘、背带、刀叶、刀把等分工,但大家都是各行其事,各村各户各自为阵。项老赛虽然富裕了,但他始终有一个愿望:建一个工厂,把打刀的每一个工序都分开,村里人分工协作。把妇女们也集合起来,制刀柄、刀鞘等,“打出阿昌刀,集体都能致富。”而自己的绝技,他会毫无保留地传给后人,让后人传承阿昌人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打刀精神,永远用自己的双手打出心中的宝刀。<br> 如今,项老赛成立了“项老赛户撒刀专业合作社”,开起了新作坊,开起了户撒刀网购店。“带动一批喜欢打刀的手艺人,入股成立合作社。分型号、统一规格生产,既能扩大生产规模,也能提高效益。当然,质量一定要保证,我亲自把关。”项老赛的生意经越念越好,“现在年收入有百万了,利润大概50%。”不炫富也不掩饰,他为自己的“刀王”身份颇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