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滩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总结

毛毛熊

<h3>  本学期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的数学教研活动即将结束。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h3> <h3>中滩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共有数学教师11名,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教研组。教研组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教学活动,组内的中年教师经验丰富、勤于钻研,青年教师虚心好学、积极向上。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了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宽松和谐的良好气氛。</h3><h3> 这是一个团结务实的教研组。在工作上积极开拓进取,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以“一课多研”、“同课异构”的方式,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先学后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h3> <h3><font color="#010101">一、计划是一切行动的起点、执行的导向、检查的依据、总结的镜子。为此,在学期初,全组教师共同拟写并认真制定了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制定出学科教学计划,为以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个可循的依据。</font></h3> <h3>二、坚持理论学习,努力实践创新</h3><h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h3><h3> 开学初,我们再次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主要围绕“德育”、“创新”、“数学的本质”三个关键词展开,紧紧抓住数学课标2011版与2001版在总体框架结构、数学观、基本理念、双基变四基、以及课程内容及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的变化,从总体上把握数学教材,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及大数学观,更新了理念,指导了实践,并不断创新。</h3> <div>三、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提质量</div><h3>&nbsp; &nbsp; &nbsp;&nbsp; 我们每学期初集体研讨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学期末交流教研活动得失以及下一学期努力的方向。</h3><h3> 我们在课堂上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情境,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h3><h3>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听、说、讲、评、议活动,针对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目标达成、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h3> <h3>四、教研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h3><h3> 集体备课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做到知识共享,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教研组整体教学水平,促进所有教师成长,减轻教师备课重复,提高工作效率,也培植了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h3> <h3><font color="#010101">五、观摩、研讨、反思,将示范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观看、聆听教务处田主任每晚在教学研讨群中分享的名师示范课,观摩其示范教学,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分享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到校后组织教师在组内继续交流和研讨,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总结经验,不断提高。</font></h3> <h3>六、根据中滩中心学校计划安排,组内积极、认真组织了四次教案、作业大检查</h3><h3> 针对教案二次备课质量问题、课后教学反思问题组内达成共识,要根据所教班级学情,做出适当调整,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当堂训练习题,真正实现高效课堂。</h3><h3> 针对作业书写不规范、不工整,封面不整洁,书写习惯差,家庭作业应付,手机搜答案,抄袭作业等问题召开了主题教研,规范了学生的书写,加大了作业的检查力度,提高了作业的质量要求,加强了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取得了家长的配合,作业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h3> <h3>七、精心设计练习题,提高教学质量</h3><h3> 习题是教学不可缺少环节,也是学生熟练 </h3><h3>掌握知识的桥梁。但在设计习题上要讲究技巧,拒绝填鸭式练习,要给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h3><h3> 另外,精心设计,可以变单一重复为灵活多样,变逐一练习为螺旋上升,变定向练习为开放练习。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能激发思维的、有挑战性的各种习题,就能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h3><h3>  </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八、采用主题式教研活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大家以诚相待,就公开课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力图通过研讨、示范,解决大家工作中的困惑,让课教的踏实、朴实,让学生学的扎实,真正学有所获,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的作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九、每一节课后或者每一次听课之后,要有一个交流反思的时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有时比上一堂课带给教师的感受更多,我们教研组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每一次活动之后,各位教师都能各抒己见,有争执,有交流并能及时反思。</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对于</font>教学反思的撰写,既要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也要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的。</h3> <h3>十、根据中心学校安排,组织数学教研组开展教学质量分析会三次</h3><h3> 分析会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到课堂活动中动手、动口、动脑能力的提升,各种作业的书写以及完成质量,高效课堂的创建,教学质量的提升,学困生、后进生的转化,复习的方法等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交流、研讨和分析,经验分享,共同提高。</h3> 十一、开展补差补缺和学困生转化工作。<div><h3> 学困生是令每个教师头疼的一个人群,对于这个特殊的人群,每个教师不能放任自流,那样只会使这些学生的成绩更困难,使自己今后的工作更加难做,我们只能是运用多种方法,校内外齐抓并管,努力转化。</h3><h3>  我们组要求各任课教师根据各班实际确定四、五个后进生,及时地进行辅导和督促,平时多关心,与他们谈心,促使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h3><h3>首先,对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h3><h3> 经常找其谈心,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取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帮助老师找到学生成绩差的原因。</h3><h3>其次,取得家长的配合。</h3><h3> 没有家长的配合,纵使老师付出很多辛苦也会事倍功半,因此对学困生的情况要及时如实向家长反映,加强沟通交流,并与家长共同商量办法,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的学习。</h3><h3>第三,发动学生的力量帮助他们。</h3><h3> 孩子间是无拘无束的,而且同龄人的想法也容易让孩子接受,因此我为班里每个学困生都安排了一位成绩较好的“小师傅”结成对子。</h3><h3>第四,对学困生的学习要跟的紧,及时督促,对点滴进步要大力表扬。</h3><h3>第五,教育学生知情懂理。</h3><h3> 每个老师对学困生都付出了很多爱心,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要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以情打动他们,使其发自内心去争取好成绩报答老师的恩情。</h3></div> <h3>十二、举行培训分享,共同提高。</h3><h3> 蒋校长每次培训回来,都要给我们大家做培训讲座,为我们传授培训所得,分享培训心得,使我们受益匪浅。在蒋校长的率先垂范和引领下,我们数学组出外培训的两位教师也为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培训所得,这种送出去,带进来的培训,使我们能够资源共享,共同提高。</h3> <h3><font color="#010101">十三、课堂导入的研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从内心体会到课堂教学要体现“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必须从导入教学开始。著名老教师徐康赢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高超的教学导入艺术,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通向优良教学情境的开门钥匙,它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还针对学习目标的制定,低年级学生学习目标展示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学科中的渗透,从低年级起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研讨中提升了自己的认知,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还有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常客”———非常年轻的小赵老师,她虽然没有教数学课,但是她爱学习,肯钻研,参加我们组的数学教研活动非常积极。</font></h3> <h3>十四、对多媒体教学泛滥的研讨和反思</h3><h3> 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节奏快、重点难以突出,学生无法跟上课件播放的进度,缺少深入思考的过程,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教师灌输的内容。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目标若只是想让课堂更“满”、给学生“灌”得更多,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势必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h3><h3> 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使用教具、板书的能力退化;有些教师只是对着多媒体照本宣科,充当解说员的角色,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口头表达能力下降,课堂应变能力差。这就是为何课堂一旦遇到停电等突发事件,这些教师就变得无所适从,无法将教学继续下去的原因。</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但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本校的数学科教研工作搞得更好。</font></h3>

教学

教师

学生

教研组

教研

数学

学习

学困生

研讨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