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曾被小崔说上事的冯小刚,并非寂寞下来。去年《芳华》,今年《只有芸知道》。</h3> <h3> 可以肯定的是,冯小刚是位懂得迎合大众情绪的导演,年关将至,以贺岁的形式推出作品,把人性中触及情绪迸发的神经元撩拨起来,让你笑让你哭,调侃间喧泄,悲情后深沉。</h3><h3> 所以, 他的作品少不了会在画面打上致敬词——献给青春,献给爱情……,甚至着急观众理解力,常常跳到画外以第三者身份旁白,始终像位尽职的向导,带着你领略和体验他设计好的故事,让观众情绪随着电影画面、音乐的节奏起起伏伏。</h3> <h3> 冬日寒冷的夜晚,适合去看场冯小刚的电影。类似一次总结展望式的电影审美,年未灵魂扫尘。如电影《甲方乙方》最后一句台词“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斗转星移,时空切换,冯氏电影关于情爱、思念为主题的生命检索,是否还透出一丝丝的温暖?让人期待。</h3><h3> 电影是拍给别人看的,但也是导演审美和哲学的载体。</h3> <h3> 随着镜头的推近,大特写定格在电影主人公隋东风撤骨灰的手上,慢动作的电影特技,使手指呈现如菊花瓣般慢慢绽放,骨灰飞扬,仿佛生命随风飘洒。</h3><h3> 如此强烈的视觉效果,冯小刚似乎完成了男女情感的一种态度。与《芳华》林锋与何小萍在西南边陲小镇的火车站,夕阳西下头枕相依,似乎有内在的逻辑关系。</h3> <h3> 林峰和何小萍的感情,经历过火红政治年代和战争的洗礼,已经被支离破碎,也许人生的宿命让他们感情线交织在一起,多少显得有些无耐和遗憾。隋东风和罗芸在异国他乡建构的情感,找到释怀的精神家园。在生长孤独的大树下,热爱和生命根植在绿草如茵大地上,舒展和淡定让生命的底色越来越浓郁。</h3><h3> 从《芳华》的茫然到《只有芸知道》释怀,男女之间的情感赋予更深刻的理解,即使悲情,也感恩生命的存在和意义。冯小刚顺心而作,讴歌生命,无须纠结故事情节平淡。</h3><h3><br></h3> <h3> 以技巧评价冯小刚驾驭电影语言的能力是属上乘的,技巧娴熟,审美不俗,可惜是故事平淡,缺少故事的戏剧效果,很是空负冯小刚用唯美的画面、切题的音乐,甚至以倒叙穿插的叙述方式考验观众的阅读能力,还是难填满相濡以沫爱情的丰腴</h3><h3> 两部电影最后的镜头都出现长椅子,寓意深刻,对人生、命运的理解导演用镜头留下意犹未尽的留白。长椅象形巨大的填空,由各抒已见的观众填写不同的人生答案,各人各命,对号入座,比电影解析意味深远。两对情侣,不一样的爱情故事,一是宿命,另是释然,但都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世界</h3> <h3> 《芳华》之后,只有冯小刚知道。一位电影学院的教授说,“冯小刚一直在矫情主义和滥情主义之间徘徊,其油腻的底色就藏不住了”。</h3><h3> 越老越油腻,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情怀解读的锦囊,只要人文关怀的底色是温暖的,别管他情节的苍白和态度的油腻。</h3><h3> 只要热爱,无坚不摧!《芳华》之后,《只有芸知道》,冯小刚知道,你知道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