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摩洛哥(七)🏜舍夫沙万

一叶知秋

<h3>舍夫沙万,一个梦幻般的蓝色世界!</h3> <h3>  舍夫沙万(Chefchaouen)是摩洛哥西北部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美丽山城,静卧在宽阔而平坦的里夫山脉之中,在阿拉伯语中,Chefchaouen即寓意“瞭望群峰之巅”,因此,舍夫沙万又被称作“天空之城”,其实,它的海拔才500多米。</h3> <h3>  我们是从菲斯驱车4个小时到达这里的。</h3> <h3>一进城就看到这面墙上的画,好像是老城内的场景,画风犹如青花瓷。</h3> <h3>  傍晚时分,是小城最热闹的时候,走进这座城门就进入了老城。</h3> <h3>  舍夫沙万只有两家中餐馆,我们是在老城内的这家中餐馆用餐,他家的中餐还蛮地道的,而更吸引我们的是他家墙上的画,清新靓丽的蓝色画面使小小的店堂似乎变得敞亮许多,蓝色之城就是以这种无处不在的方式向人们展示它的蓝色魅力!</h3> <h3>第二天,我们用一整天时间在这个蓝色的世界里畅游。</h3> <h3>在大批游客到来之前,小城格外静谧而温馨。</h3> <h3>小城广场是舍夫沙万的中心,从这里开始,一条条狭窄的小巷向四周扩展开来,虽然是曲径通幽,但无论绕到哪里都能找回中心广场,所以,在这里不用担心会迷路。</h3> <h3>  门是蓝的,墙是蓝的,台阶是蓝的,湛蓝、宝蓝、深蓝、浅蓝、满眼全是蓝,蓝的那么随性,那么张扬,让人目不暇接!行前在网上看过无数舍夫沙万的照片,然而只有亲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那铺天盖地的蓝色世界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h3> <h3>这些蓝色的台阶是被游客热炒的网红,拍照需要排队。</h3> <h3>我也来凑个热闹!</h3> <h3>  拍完照,这位大妈向我们比划,这个地方是付费的,一个迪拉姆,人家可是明码标价,旁边牌子上写着呢。想想也是应该的,毕竟在人家门口嘛,只是太便宜了!</h3> <h3>小城里中国元素还不少。</h3> <h3>  踩着高低不平的石板路拾阶而上,穿过一道道厚实的拱门,不经意间,眼前就是一个别样的风景,随手一拍都是好片!</h3> <h3>特别喜欢各种各样的拱门</h3> <h3>看,前面那只小猫在等我们呢!</h3> <h3>  至于小城为何是蓝色的?普遍说法是与犹太人有关。15世纪末期,安达卢西亚的犹太人和摩尔人遭到迫害和驱逐,许多犹太人纷纷跑来这里避难,在犹太教中蓝色代表着天空和天堂,同时也寓意着上帝在保佑着他们。于是,当地的人们将周边的墙和门全涂上蓝色,久而久之,这座蓝色之城就闻名于世,跻身全球三大蓝城之列。“三大蓝城”分别是希腊的圣托里尼、印度的焦特布尔、摩洛哥的舍夫沙万。上半年刚去过圣托里尼,那里的蓝城是蓝屋顶白墙,相比较而言,圣托里尼更精致更典雅,也是让人难以忘怀。不过圣托里尼的费拉和伊亚小镇上的居民大多已搬迁到了城外,那里变成了纯粹的景区,而舍夫沙万的居民仍住在老城里,所以到处充满生活气息,更加质朴归真。</h3> <h3>  有人说,蓝色代表忧郁深邃,而我看到的蓝却是那么恬静那么纯粹。这里的人们远离繁华城市的喧嚣,过着自由自在安逸的生活,他们精心打扮着自己的家园,把这沁人心扉的蓝色运用到极致,让人所到之处眼前一亮,过目难忘!</h3> <h3>每年春天,居民们都会将四周刷新一遍,使小城始终保持常蓝常新。</h3> <h3>  这是1550年默罕默德•本•拉希德国王统治时期修建的巴布苏克门,城门边是一个热闹的集市。</h3> <h3>  在舍夫沙万唯一没有漆成蓝白颜色的地方就是城中广场旁的这座古堡,也是小城唯一收门票的景点。据说这是1471年摩尔人为抵抗葡萄牙人的进攻而修建的防御城堡。如今这座土黄色的古堡像一个守护神,默默地守护着小城的安宁。</h3> <h3>  古堡占地面积不大,围墙的四个角各有一个像碉堡一样的塔楼,中间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庭院,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h3><h3></h3> <h3>  庭院里有一个小小的展示馆,展示着当年修缮城堡的过程,二楼则是介绍舍夫沙万小镇的历史沿革,不过我们去的时候楼上没有开放。据说,舍夫沙万有种植大麻的历史,这在摩洛哥属于合法的,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大麻来自舍夫沙万,欧洲60%以上的大麻都进口自这里,当地农民收入可观。</h3> <h3>塔楼地下还有个小小的牢房,据说这儿曾经做过关押犯人的监狱。</h3> <h3>  登上塔楼,可以俯瞰老城的一角,蓝白红相间的房屋高低错落有致,清真寺的宣礼塔高高耸立,犹如老城的航标。</h3> <h3>傍晚,我们攀上东南面的小山丘,等待日落。</h3> <h3>  虽然没有看到太阳落山的那一瞬间,但却没有错过落日余晖洒满山城的绚丽一刻,同样令人陶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