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母亲

昔月

<p>怀念我的母亲</p><p> 一转眼,母亲离开我们十二年了,一直想写点纪念文章,居然没有动笔成文,几次写了开头,却又放下了,想想真不该。</p><p> 我想原因大概有一些,一是不知如何下笔,写些什么,母亲一生平平凡凡,勤勤恳恳,为我们家操劳一生,不知从何写起,二是总觉得母亲似乎没有离开我们,是在外走亲戚了,过一段时间会回来的。说真心话,母亲的音容笑貌总在眼前耳边,但是印象却是模糊的,像在眼前,似乎伸手可及,梦幻一般,但一伸手却又不见了。</p><p> 母亲生于民国三十年,农历七月初七,鹊桥会的日子,生日很好记,从记事起就没有忘记,每年过生日都会陪伴在家,我参加工作以后,几乎是年年操办母亲的生日,尤其是象征性分家过后,母亲由我负责赡养,更是如此,这一点我很欣慰,母亲也很高兴。九十年代放电影比较盛行,每年母亲生日时我都请电影放映员到我们家放电影,请乡亲们看,母亲也特别自豪高兴。</p><p> 听父亲讲,母亲嫁到老陈家,没有享过福。早年家贫,母亲和父亲一起勤扒苦做,在大集体时代,父亲早年当队长,出工比别人早,放工比别人迟,母亲从来没有怨言,也从来没有拉过后腿,相反,还要抢着做饭,从来没有耽误出工。父亲成家时,叔父、姑姑还在读书,祖父也困难,祖父没有房子给父亲,父母只好在堂屋左边搭建两间房屋,我们兄妹四人都出生在这蜗居里,在苦难中成长。</p><p> 58、59、60三年自然灾害年代刚刚度过,大姐于1961年就出生,可见底子薄,要养活小的,还有老人,可以想象父母的日子是多么艰难,奶奶当时多病,不能照顾姐姐,父母只好把小的放在摇篮里,大人出工,小的哭出眼泪往下流,灌进耳朵里,大姐自小留下耳疾,家贫没有钱及时医治,尽管后来父亲多次送姐姐到黄石医治,为时晚矣,父母留下一生的遗憾,直到后来母亲病重,自是念念不忘叮嘱我们兄弟三人,要照顾姐姐,算是死不瞑目吧。</p><p> 1963年,我也降临陈家,大约我是男孩吧,又是第一个孙子,祖父母蛮喜欢我,对我还很照顾,时不时照看,幸运的是,经历多少磨难,总算顺利成长,奶奶在我出生不久就离世了,叔父在我出生前就去部队当兵,不久考进军校,在部队一呆就是近三十年,姑姑也参加工作,不久进北京工作,这是后话。母亲拉扯我们小的,照顾老的,艰难地生活,尤其是照顾病重的奶奶。后来二弟、三弟相继出生,日子更加艰难,好在我们大的可以帮一些忙,带带小的,一家人艰难地生活着。</p><p> 生养我们姐弟四个,母亲确是辛苦,我们养育一个孩子,就显得很是艰难,养儿方知父母恩,深知父母的艰难。不说别的,单是浆洗就不容易,我记事起,就见母亲每天用大桶装衣服到门口塘洗衣服,还要排队;一日三餐做饭,还要想办法,大集体时代粮食不够吃,半大小子的我们都很能吃,母亲总是想尽办法:没有粮食怎么办,搞瓜菜代,在自家自留地菜园里种菜;苕是吃够了,各种苕食品都尝过,现在想想就反酸;母亲种植一种菜,现在很少见,当时我们家吃得多,一小半粮食,一大半菜,尽管油水少,母亲做的好吃,我们吃的也香;还有一招,每天用水浸泡一小碗米,中午抢着用一种叫宕的工具搞好,晚饭吃一种米疙瘩、米糊糊。在母亲的精打细算下,一家人总算度过了困难时期,我们也慢慢长大了。</p><p> 母亲一生勤劳,家里吃饭人口多,劳力少,父母的工分不能养活六七口人,便自家养鸡养猪,搞起鸡屁股银行,还为集体放牛。中间好多年要在集体猪圈里养猪,母亲想法办好食料,教导我们下学一回家,便是喂鸡喂猪,扯猪草,割牛草。我稍大,便早上上学前牵条小牛随祖父后面放牧,挣工分。晚上放学后,要满湾拾猪粪牛粪,第二天送到集体的指定地点,这也能挣工分,都得益于母亲的教诲,养成勤劳朴实的品德。</p> <p>  母亲很会做咸菜,味道很好,满湾人爱吃母亲做的菜。首先会种很多菜,勤劳的母亲一有空就在菜园里,带我们小辈种植,采摘回家洗净晾干,然后在专门菜坛子里淹制,那些菜坛子至今还保留,前年拆老屋时父亲说这是你妈妈传下来的,叮嘱小心放一边保存,今年小弟拿它做了花坛,权作一种纪念。</p><p> 其次会做各种豆食,会淹制腊鱼腊肉,一直能留到来年暑期,还挂在屋梁上,家里来贵客时,取下一块做菜。</p><p> 我们上学时带的菜都是母亲做的,一星期带一二瓶,临近周末了,母亲先炒一次,咸菜一般是多炒几次才好吃,母亲便尽量多炒几次,我上学时好带,每次回家时,都准备一些好吃的。</p><p> 只是整个高中期间吃咸菜腐乳豆腐吃多了,胃不好,现在见了腐乳就怕。当然这怪不得母亲,是那个年代造成的。</p> <p>  母亲会做各种粑,我们姐弟四人及后辈生日她都记得很好,谁的生日到了,便会做各种粑,这成为我家的传统,直到她病重,自己不方便做,便教会父亲做,但是蛋是少不了的,一家人谁的生日了,父母便做好粑带上蛋送上门。现在成了永远的怀念。</p> <p>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操劳一家子的事,父亲忙于当队长,持家带孩子大多是母亲的职责,姐弟四人没冻着饿着。我们穿的鞋大都是母亲做的,旧衣服也是缝补好了才给我们穿,逢年过节还有新衣服穿。记得快过年了,买几匹布回,请缝纫师父上家里做上一两天,人人都有新衣服过年。家里穷,每年发财吃年饭时,母亲总能办上一大桌子菜,有鱼有肉的,再有就是蛋丝,母亲做的蛋丝很好吃,至今味道还记得。</p> <p>  我们姐弟四人的后辈有七个,她大都带过,只有陈艺在北京长大,一两岁才回老家,姐的大女儿小时爱哭闹,在我们家住时就好点,所以姐姐姐夫吵不过,往往送我家由母亲照料几天。</p><p> 陈晨出生于八八年,国庆节的前一天,头天晚上妻子肚子疼,我连忙叫湾中的小松回家报讯,母亲一个人半夜里带些吃的摸黑步行八里来到我工作的地方豹龙中学,陪护妻子,直到午后陈晨出生,便又陪儿媳和孙女回老家,由两位叔父用板车推回家,妻子坐月子里,母亲照顾得很好。</p><p> 陈晨快一岁了,妻子要去黄州学习一个月,只好送陈晨回老家住,白天里由奶奶带,晩上常跟爷爷睡,奶奶趁空做些事,有时打打扑克牌,看看电视。</p><p> 母亲也喜玩,打扑克牌,常和邻里打到很晚,爱听说书,看电影电视,但不耽误看孙女。二弟夫妇常年在外打工,侄女陈珍从小就由爷爷奶奶带大,稍后是陈艺,陈顺,小弟住县城,母亲有几年到县城住,带侄女陈宛。</p> <p>  大集体时母亲各种农活都会干,后来改革开放,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们家里承包责任田一度有六七亩之多,父母亲当然是主力军,姐姐放书早,在家里挣工分种责任田,二弟学手艺,我和小弟上学,只是暑期里帮得上忙,我们只能做些粗活体力活,稻场上收割的活全是母亲干。双抢里,母亲是又洗衣又做饭,又是稻场上收割的活,忙得不亦乐乎。</p> <p>  家大人口多,柴米油盐酱醋茶,母亲是样样操心,尤其是柴火,缺柴是经常的,母亲很会捡柴,往往是边做工分边拾柴,经常带我们出去捡柴,或者做煤球,后来种植一种柴禾植物,慢慢地解决了缺柴问题,年年存上几楼柴,有时还接剂缺柴的亲戚家。</p> <p>  母亲待人真诚,人缘很好,湾中湾下的人都喜欢她,家族里上辈的很多老亲戚回老陈家,总喜欢住我家。</p> <p>  2001年,母亲眼睛里白内障发作,准备做手术,术前检查时发现肺癌,消息传来,我心疼极了。我的母亲一生吃了多少苦,没过一天好日子,把孙子辈拉扯大了,我们几个经济条件稍好点,眼看能安享晚年了,却患上重病。</p><p> 当即送母亲到省医院复查,住浠水医院医疗,请省院专家做手术,术后恢复蛮好,一家人满心欢喜。</p><p> 欣慰的是,术后几年从来没断过药,尽管当时没有医保,但我们后辈总是尽心照料。只是后来又患上冠心病。从此我的母亲同疾病开展斗争,动不了,便教父亲么做。</p><p> 母亲生病这几年,苦了父母亲,虽说我们出钱做了手术,但术后照顾基本上交给了父亲。自此,父母二人相依为命,父亲还种田种地,母亲不能做重活,手中活还是尽力做。</p> <p>  母亲于2007年农历二月初八日离开我们,毫不征兆,尽管病重多年,几次遇险都化危为安,没想到就突然这么平静地离世。那天早晨,听父亲听,父亲早起做好饭,见母亲在床上好好地,只是未起床,跟母亲打声招呼,就到对面五十米远的小店买肉,等买好肉返回家时,只见母亲坐床边穿衣服,衣服未穿完整,但己是倔在那里,喊她不应,近身一看,只见气息奄奄,急忙扶起,无救了,我的母亲撒手人寰,永远地离我们而去。</p><p> 唯一欣慰的是,没有被病魔折磨,湾中湾下的人都说母亲修得好,毫无病痛的走了。事后连忙叫医生诊断,八成是冠心病发作,一口气上不来,就走了。</p> <p>  我一直认为,妈妈永远伴在我们身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或者到上天享福去了。</p><p> 永远怀念我的母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