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ed2308">他---人称“刀王”,一个以打刀为生的民族中家喻户晓的鬼斧神匠!<br>他---几代人传给他的祖传手艺,让他一年赚钱超百万!</font></h5><h3></h3><h5><font color="#ed2308">他---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户撒刀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font></h5> 户撒刀是阿昌族的标志性工艺品,制作户撒刀是阿昌族重要的传统手工艺。阿昌族打制的刀具,有“炼极精纯,柔可绕指,剁铁如泥”之说,民间则有“东有龙泉剑、南有户撒刀”的说法。用木、皮、银等材料配制的刀鞘也极为精美,刀的锋利在于取材的坚硬。 项老赛出生在户撒刀制作世家,自幼耳濡目染了父亲项云忠制作户撒刀的全部过程。12岁从拉风箱,14岁时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参与制作,16岁独立门户,20岁锻制“龙凤刀”,至27岁时制刀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开始自立门户制作刀具。他不仅继承了阿昌族祖辈的传统工艺,还对刀具的制作不断创新,严格选料,量材使用,精心制作。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寨子老宅墙基全部都是打刀炼铁剩余的铁矿渣 </font> </div><div> 然而,在户撒这个地方,没有铁矿,更不产钢材,如此剁铁如泥的刀具的取材,究竟从何而来?<br>据称,早先是爱刀者从北面的宝山运来铁矿石,与阿昌人换取刀具。自此,阿昌人的户撒刀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当“以物易物”的时代远去,钢也代替了铁的今天,阿昌人又是怎样获得制刀的材料呢?<br>从自然条件看,户撒地区的土地贫瘠,而且缺水,以致粮食产量低下,使得农民不得不寻求其他的出路来求得生存和发展。恰好,当地许多人精通打铁,这为户撒刀的形成提供了先天的保障。</div> 户撒刀之所以出名,是因其独具的打刀技术和工艺。那著名的户撒刀又是用怎样的方法打制而成的呢?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神秘的符号和信息?究竟是什么样的工艺,成就了千金难求的、拥有王者之气的户撒刀? <br> 户撒刀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须经下料、制坯、打样、修磨、饰叶、淬火、创光、做柄、制带、组装等10多道工序。基本由工匠手工完成,要经过工匠的千锺百炼方能成品。一把户撒刀凝聚阿昌族工匠的辛勤汗水和文化传承。项老赛养成了一个习惯:晚上打粗坯,早上磨刀。打粗坯时三人打上3、4个小时,“使的是力气活,白天太热,我们一般都选在晚上。”也就是这样,在夜幕降临时,总是能听到一声声“叮叮当当”的打刀声,响彻在静谧的山间,还能偶见一簇簇火苗和钢沫飞溅。<div> 尤以淬火技艺最为突出,通过热处理使刀叶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状态,如史所称是“柔可绕指,吹发即断,刚可削铁”。制刀时,选用上好的钢材,放到炉火中反复加热、锻打、刮磨成刀坯后,再蘸水淬火。淬火技术要求很高,刀剑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淬火技术的高低,有一种薄韧可弯的背刀就是蘸水后经过香油回火,反复加工制成的。</div> 选料:项老赛的库房里,至今还有一批不多的“宝贝”藏着,一块块钢板垒在一起,已经是锈迹斑斑,看上去已经有些年代了。但可别小看了这些材料,“这些现在都舍不得用了,除非是打制价值上万元的利刃,我才会动这些钢材。”“舍不得”的原因无他,因为这就是能炼出好刀的第一手精料,“一片钢可以打出3把1米的长刀,如果打好了,都是千金难买的好刀。” 原来,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钢材,是项老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通过朋友去缅甸找来的。当时,他得知与陇川县相邻的缅甸一个乡报废了的一部军用卡车,这车当时是中国解放牌的炮车,“这种车的底板钢材非常好用,是打刀的好材料。”于是,他买下这部报废车,“要的只是它几个轮子下面的弹簧钢。这种刚非常坚硬耐用,用它做坯,再加上好的锻造手艺,一定能做出无比锋利的好刀!”<br> 项老赛说,现在已经很难再找到像二十年前那辆车上的弹簧钢了,现在中国制造的东风车、日本车以及一些好的进口车的上钢板都能打出好刀,但还是要千方百计寻找才能如愿。“一般的钢材是4元/公斤,这种好材料是6元/公斤,当时我买那些钢材也是5元/公斤。”可见,尽管时间过去了20年,好材料的价格却一点也不逊于现在。<br> 刀的质量与选料至关重要,户撒刀多数选用车辆钢板锻制,三菱车钢板最佳,东风汽车钢板次之,农用车钢板第三,其它车辆钢板一般,乌钢为极品料。<div> 多年打刀经验,项老赛则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但凡在市场上走上一遭,那百里挑一的好钢一眼便能识得。“市场上也有好钢,但是很少,那些一片片垒起的钢,我一看就知道哪片是哪里产的,有些简直就是用不成的崴货。”由于市场上钢材良莠不齐,好钢材并不多,项老赛基本放弃了本地的钢材市场,宁愿花大价钱去缅甸或中国内地去买更好的材料,“钢水好,刀就不容易折断,价值肯定就不一样。”更多的时候,他会等待机会,好材料一到,绝不放过。<br></div> 下料:将选好的钢材用炭火烧红变软后根据所打制刀具的大小将钢材用钢錾子分开。采用的工具有木制风箱、铁、泥、石混合做成的火炉,以及锤、钳、铁枕等。熟练的刀匠仅评经验就可准确分料,可做到成品刀具大小、厚薄、重量相差无几。 锻打初胚:这道工序非常耗时费力,分好的钢材要反复经炉火炼烧和锤打,刀匠千锤百炼后方成雏形。锤打的力度和炼烧的温度是刀具品质和刀形的关键,也是最为辛苦的环节。因为打刀既辛苦又赚不到钱,户撒坝子很多年轻一代因吃不了这份苦活,离开家乡,外出另谋生路。而老刀匠因年老体弱无法挥锤打刀,许多打刀炉盘逐渐熄火停炉。 <br> 随着户撒刀价格的迅速飙升,一把好刀能卖到数千元至万元不等,许多在外的阿昌人又纷纷回归,开始重操旧业。其中一些不愿打刀的,就在集市上开起了卖钢材或卖刀的铺面。 修胚:钢材在项老赛父子三人近半个小时的反复练烧和捶打下,已现刀型。户撒刀的特点是刀身平整、刀背厚、刀刃薄、刀型优美,项老赛要用眼睛和经验反复观察刀胚,不断用小锤对烧红的刀胚进行修整,最后用钢錾子切出刀尖,一把户撒刀基本成型。<div> 打磨:捶打好的刀胚表面会凸凹不平,影响刀具的美观。项老赛将冷却后的刀胚固定在一根木头上,用自制的工具反复修铲刀胚,直到刀身平整。</div><div> 淬火:锻造刀的技艺,淬火是户撒刀的制作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更是相当复杂的过程,淬火的技巧直接影响刀具的功效和质量,包含着一个打刀师傅一生的功夫,很多锻制师傅也大都不愿对人透露心得。</div> 据说,淬火工艺是三国时期发明的,能不能打出好刀,成败在此一举。淬火时间多一秒或少一秒,都无法让刀叶刃口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状态。在诸多繁复的工序中,最最重要的莫过于此,将直接影响刀质量的高下,并决定着是否能成就如史所称的“柔可绕指,吹发即断,刚可削铁”。<br> 户撒制刀名师都传承着各自独特的淬火技艺,淬火拿捏不准,往往会使一把刀要么过软,砍不进硬物;要么过硬,砍硬物便折断。许多刀匠在淬火这一环节回避外人,害怕祖传的技艺外流。总之,淬火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刀叶必须通过反复加热、冷却处理,才能使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状态。<br> 经得项老赛的允许,我全程目睹了户撒刀的淬火过程。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村后百年古井是优质户撒刀淬火必备水源 </font></p></h5><h3> 水质的好坏和水温的高低会影响淬火工艺,为了使刀子质量上乘,刀匠们一般用清晨的古井水来淬火。项老赛淬火用的水是寨子头一眼千年古井水。<br> 清晨时分,天麻麻亮,项老赛就挑上水桶到村里一个古石井挑水。这石井是新寨村祖辈传下来的,几百年了,井口被绿草覆盖。这样的石井,户撒乡每个村都有,这是阿昌人千百年来对大自然崇拜的表现。井水不仅可供人饮用,对于打一把好刀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br> 对淬火用水的温度和品质,项老赛要求极其严格,“这井水温度低,水非常纯粹清澈,没有杂质,所以,淬火时这种水刚刚好。”<br> 用长刀将盖得非常铁实的一块厚重的石板撬开——这个石板,也是考验刀锋的“试刀石”,因为,必须足够韧性的好刀,才能打开这石头。<br> 在太阳出来前,项老赛从深井中挑出了两桶清幽幽的、“没有温度”的井水,放在淬火用的炉旁,“现在这井水很金贵,我们多半用自来水管的水,但必须也是太阳没有出来之前的水,温度要很低才好。”<br> 淬火开始了。第一步要在打好的粗坯上均匀地涂上黏土——这黏土可不是一般的黏土,是由土、石膏粉、硼砂等六种原料调制而成。“为什么要这样调制?一般粘土一烧就掉了,各种性质不同的材料混合后,加热后不会掉,也能使加热的速度更均匀,这样,刀也更有韧性。”将涂有粘土的刀放入高温中烧红后,迅速放入水中冷却。“就像掌握火候一样,要掌握好放入和拿出的速度,否则,刀也会搞废。”淬火的这一瞬间,项老赛就象一位智者乃至哲学家,冷静、娴熟、一丝不苟,“最关键的一步要走好,若有一丝一毫纰漏,就休想打出一把好刀了。”<br> 淬火的过程,是刀从粗坯到好刀的质变过程,项老赛也把这比喻为一个人从不谙世事到懂事成熟的成人的过程。而他自己的成功,似乎也是一个淬火的过程。<br> 一个烧得通红的炉子前,项老赛捏着钳子从通红的火炭里夹出一片刀叶,蜻蜓点水般将刀刃小心翼翼地浸入水面,“呲”的一声后,即刻迅速拿出,用锤子猛敲。这就是最难掌握的淬火技艺。刀叶反复加热、淬火冷却处理,才能使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状态,进入“柔可绕指,刚可削铁”的境界,淬火时间多一秒,少一秒都无让刀叶达到最佳,这是个神秘莫测的工序。 <br> 这一步,已经足以让刀王汗流浃背。但成功已在此一举。下一步的精细活创光、雕花则变得比较轻松了。</h3> 抛光:淬火完的刀还是黑铁一块,为使刀身明亮美观,抛光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以前刀匠都用户撒河的石头打磨抛光,现在户撒的刀匠们基本用电动砂轮抛光了。 <br> 雕饰:户撒刀大多销售到藏区和景颇族聚集区,刀匠会根据不同的用刀对象在刀身上手工雕饰不同的纹饰,纹饰中还包含各个刀匠的号头。项老赛在雕刻完纹饰后,在刀身上刻上“户撒刀王”字样,最后不忘在刀尾处烙上“八卦”的号头。<br><br> 配鞘:户撒坝子制刀行业自古以来就有不成文的分工,打刀师傅只打刀身不作刀鞘,制作好的刀身会送到其他寨子由专门配鞘的制鞘师傅估计刀身的式样和顾客的要求配制不同的刀柄和刀鞘。<br> 户撒刀之所以经久耐用,一是选料讲究,二是淬火技术掌握的好,加之刮磨的漂亮美观,所以他们打的刀拿来随便磨一下即锋利无比。一些老艺人能够把刀打制得刚柔兼备,乃至可以任意弯曲。比如一把长刀,不使用时,可像腰带一样围系在腰间,需要时解下,立即自然伸直,其技艺堪称一绝。<br> 周而复始,项老赛的生活总是这样从火热的晚上开始,到十天或半个月后的某一个白昼结束,一把好刀才算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