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鼠年吉祥</p> <p>艺术家简介</p><p><br></p><p>周野,原名周德波,福建省永泰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注册艺术品鉴定评估师,毕业于厦门大学,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知名作家、收藏家、书画篆刻家,师从我国著名书法篆刻大师林健。中国收藏家协会特邀顾问、常务理事,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会员、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鉴定委员会主任、福建省艺术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收藏》杂志社社长、福建省海峡百姓书画院副院长、福建省海峡书画研究院研究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第四届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峡两岸艺术联盟福州办事处主任,福建周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历任过媒体记者、杂志总编、上市公司企划总监、副总裁等职务, 2014年度入选中国百名品牌幕后英雄、2015年度入选中国文化年度人物候选人、《海峡慈善》杂志封面人物。近年来,发表大量影响深远的文学和书画篆刻作品。主要涉及寿山石、玉石、中国书画、古典家具等收藏领域。个人事迹载入《中国当代书法大系》、《艺术福建》、《福建印人传》、《磊落人生》、《改革开放福建百名青年精英》、《福建收藏百家》等传记,出版有篆刻作品集《周野刻石》和《周野和你聊篆刻》以及散文作品集《岁月流觞》等专著,主编有寿山石专业丛书《艺海新歌》、《中国寿山石雕刻艺术家集》、《中国印钮艺术》、《寿山人物志》等,数十种国家和省市级电视、书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其艺术人生进行专题报道。</p> <p>【一日一印*上善若水】</p><p>民俗文化合体字。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语出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p><p>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p><p>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p> <p>【一日一印*唯德润身】</p><p>这句话出自《大学》中“诚意”部分,原文为:“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唯德润身”如果用哲学观点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了,良好的品德可以造就一个人的素质,对于人自身的完善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再富有的人他在道德上如果是匮乏的那么其在精神世界上则是贫乏的,而一个再穷的人如果他的道德水准很高那么他在精神世界上则是富裕的,从中可以看出财富不是衡量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标准,只有道德才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砝码。</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日一印*万事如意】</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万事如意,如意:符合心意。一切都符合心意,很顺利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回:“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以为我做了好事,便可以望上天默佑,万事如意的。”如意 一种象征吉祥的器具,头为云形或灵芝形,柄微曲,以玉、骨等制成。在古代,“如意”的用途很广泛,它可作为防身器物,战争中也用于代麾作指挥之物,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作为吉祥之物,它在民间及宫廷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常人远行前,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h3> <p>【一日一印*智者乐,仁者寿】</p><p>解释: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语出《诸子喻山水》先秦·诸子。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意思为:孔子说:“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就会快乐,有仁心的人就会长寿。”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从清晨到日落没有停止过 。”徐子问:“孔子屡次称赞水,说‘水啊!水啊!’,他能从水中得到什么呢?”</p> <p>【一日一印*种德若树】</p><p>语出《传习录》中一句至理名言“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很有感悟。这句话说的正是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人生哲理,一棵树想要成材,种植者必从其根部呵养,而父母想要给社会培养一个有德行孩子,必从培养其良好心志做起。 育心的起点,得先从家庭教育做起,家庭中父母注重个人修养,有良好道德品质,尊重他人、孝敬父母、善解人意、正直、有爱心、有意志,那么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起码他的心是向善的,他势必处理问题时是冷静的,有理智的,或许还是充满人格魅力的。</p> <p>【一日一印*招财进宝】</p><p>正月初五接财神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因为中国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天大地大,不如财神爷口袋大;人多物多,不如你的钞票多;路广友广,不如你的财源广;灯旺火旺,不如你的财运旺,正月初五财神日,恭祝鼠年发大财,事事都顺心!</p> <p>【一日一印*翰墨凝香】</p><p>凝,凝聚,定格,沉淀之意。翰墨:翰:原指长而坚硬的羽毛,后来戒指毛笔文章和书信等等。墨:指笔墨、书籍和墨宝。翰墨义同“笔墨”,原指文辞。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后世亦泛指文章、书法和中国画。翰墨凝香的意思是,形容读书很多,房间里有淡淡的墨宝的香味。形容某个人或者某件作品非常有书香味,有知识和文化底蕴。</p> <p>【一日一印*择善而从】</p><p>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语出《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来用“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p> <p>【一日一印*唯道是从】</p><p>人间有道义!君子遵从准则,坚持心中的道义。语出老子《道德经》: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p><p>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p> <p>【一日一印*独抒性灵】</p><p>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意为重视作者创作个性的文学主张,是明公安派文学创作的核心思想。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赞扬其弟袁中道诗云:“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后成为一种文学主张,意在纠正明前后七子拟古的流弊,倡导性灵,表达“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的真情,打破含蓄蕴藉的传统。性灵:即性情,指诗人的性格特点。独抒性灵:指诗歌作品应以抒发诗人性情为主,使作品富于个性,呈现本色。</p> <p>【一日一印*暗香】</p><p>暗香,指犹幽香,通常指梅花。暗香多用于词牌名,姜夔自度曲,又名“红情”“绿意”“红香”“晚香”。以姜夔《暗香·旧时月色》为正体,双调九十七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七仄韵。另有双调九十七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十句七仄韵变体。代表作品有吴文英《暗香·县花谁葺》等。</p> <p>【一日一印*作个闲人】</p><p>想作一个闲人,要修一颗闲心。闲心犹如禅心,是一种难得的修为,一种极致的境界。真正的闲人,必有一份处变不惊的闲心雅兴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从容。否则,便只是人闲心不闲的等闲人。修得闲心之人,所到之处,俱是鸟语花香,莺啼燕舞。琐事如浮尘,名利身外物。不执著,不沉迷,无痴缠,无恨怨。嘴角一丝浅笑,心中碧海蓝天。</p><p>心闲之人,一年四季,不乏美景。春之花,香沁脾,繁似锦;秋之月,凌空悬,静如水;夏之风,亲肤爽,薄如翼;冬之雪,美如诗,缤纷落。</p><p>古之闲人易见,当今闲心难寻。总是怪怨生活给予的太少,却不知原是奢求的太多。总是埋怨快乐过于短暂,却不知竟是自己亲手堵塞了快乐的源泉。总是乐于追逐,拼命奔跑,早已不见春花秋月,夏风冬雪。</p><p>繁芜之中,留住本真,回归自然,修得闲心。一茶,一花,一诗,一酒,皆自凡尘,却处处闲心。惟愿某天,修得闲心。花间采露,竹丛嗅青,月下独酌,雪中赋诗,如此,方不愧一闲人耳。</p> <p>【一日一印*春宵一刻值千金】</p><p>如果我说“春宵一刻值千金”你会想到什么?我猜想百分百的人会想到的是洞房花烛夜。因为“春宵一刻值千金”就是指的是新婚男女之间的闺房之乐。可是这一句话你知道是谁说出来的吗?而说出来的这个人就是宋朝的大文学家大才子苏轼。</p><p>这时候我们就想了,苏轼这样一个才子佳人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可是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变了,说这句话的人是苏轼,可是现在这句诗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苏轼的真实想法。可以说是后人篡改了这句话的意思。那么苏轼是在什么地方说的这句话呢?这是苏轼写的一首《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p><p>全诗只有这一句红了,一直被世人传唱。看完这一首诗,我们实在想不到这和闺房之乐有联系。“开篇两句写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p><p>所以说这是一个哲理诗,但是后来人们渐渐地开始混用了,将“春宵一刻值千金”描写成了闺房之乐。现在你说“春宵一刻值千金”是描写春天景色的,恐怕有不少人会说你傻。这种历史知识还是多了解一些为好,毕竟最起码知道他的出处。</p> <p>【一日一印*浮云游子意】</p><p>“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两句写的是两人分别的背景: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对应与友人的惜惜相别,满含的都是朋友之间的友谊。盛唐时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使得这种离别更为频繁,而这种离别诗也就更多,精彩的也有不少。但其中最美的,莫过于李白的这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p><p>“浮云游子意”这句出自他的一首《送友人》,全诗如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p><p>这首送别诗在李白的送别诗当中,是出类拔萃的。尤其是诗人在诗中运用的一些意象,包括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等,色彩有着不小的差异,但是起到了相互映衬的效果。再加上班马的萧萧长鸣,宛若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自然景色之美与人情之美完美交织,可谓有声有色,气韵生动。</p> <p>【一日一印*问梅消息】</p><p>“问梅消息”的意思是表示对故乡的思念。王维的《杂诗》中:“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吴文英词:“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宋朝林和靖隐居孤山二十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白天驾乘小舟,畅游西湖,客来放鹤,见鹤而返;晚上独对梅花,吟诵“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若问梅消息,需待鹤归来。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中有“问梅阁”,无锡梅园的石牌坊,题额亦为“问梅”。以上皆是借物寄情,主要是借用梅花来比喻思念之情。</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日一印*春风时在有无间】</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形容春天和煦的风,时不时拂过脸颊,沁人心脾。也形容大好时光认心旷神怡。休言冬后萧条景,温暖春风送绿来。余亚飞《初春》唐元稹《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明孙承宗《答袁节寰(袁可立)中丞》:“踆踜仰快,雄猷俯慙雌甲,春风细柳拊大树。”张天翼《春风》:“春风是平等待人的。无论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风的。”</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日一印*梅花深处是我家】</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看过许多赞美梅花的文字,最能打动我的,却是陆游诗中所描写的那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简单的几行字,竟道出了梅花高贵的品质,不与百花争艳,迎风斗寒独自开,即便是粉身碎骨,仍然把那一抹幽香留给春天。没有人知道她经历过怎样的酸甜苦辣,更没人知道激励她积极乐观向上的这种生长态度,其动力来自哪里?</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是一种什么样的勇气,支撑着她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也许她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玉兰的玉骨冰肌,更没有莲荷那样的高雅,可她具备了松竹一样的浩气,有菊一样不屈的灵魂,她的形象与风采,成了古往今来诗人们吟诵最多的生命之花。</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日一印*依旧能狂】</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依然能够纵情地、无拘束地潇洒的面对人生。生活里的磨砺很多,不仅需要我们一个友好的态度,更需要我们一个坚韧的勇气,笑着看世界,世界会还你一份好心情。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坡路要昂首阔步,走下坡路要谨小慎微,走阳关道要目视前方,走羊肠路要俯视脚下。带着简单的心情,看复杂的人生,走坎坷的路。人生,简单就快乐,生活,开心就好!</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日一印*真水无香】</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本意是表示水质,真水不在于显示自身价值,而能助茶发挥到极致,比绿叶红花之喻具有更高的境界。形容人的品格淡泊、纯净和高尚真水无香,应当看透一切功名利禄,远离一切世事纷繁,杜绝一切尔虞我诈,甘食粗粝,不染纷华,修美于内,探求天道。它的出处有两种说法:一说真水无香 原来佛教用语,源自印度梵文,意思是将散乱的心神凝聚一处。一说出《茶录-品泉 》明张源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 ”</h3> <p>【一日一印*宝马雕车香满路】</p><p>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语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宝马雕车香满路"一句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把“宝马雕车”拟作可以发出香味的事物,表达宝马雕车经过所引起的赞叹和羡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p><p>此句诗文的作者辛弃疾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此首《青玉案.元夕》,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却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p> <p>【一日一印*意静心宁不染尘】</p><p>“意静心宁不染尘”说的是一种悠然自在、镇定、与世无争的心境与状态。人生的烦恼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其实每个人在世间努力地行走都不容易,而我们更多的是应学会与自己相处,取悦自己的心,不被尘事所困,不为人情所乱,不因往事消磨,不惧将来迷惘,身在凡尘乱象,心依然如镜清宁,把生活过成了诗的模样。</p><p>我们都是行走在时光里的人,落在悠悠风景里,继而又转瞬无踪。人生苦短,我们又何必将大好光阴白白用在了伤怀与忧郁,心若不染尘,何处染尘埃心不染尘埃,清风自然来。</p> <p>【一日一印*不忘初心】</p><p>不忘初心意思是不忘本意、不忘初衷。是指一个人做事情,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当初的信念,不随时间改变。一般来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是解读自《华严经》的部分经文(见下)。解读之后语言通俗,道理直白,大部分人看到后都会有所感触,故而出自《华严经》的说法就流传开来。《华严经》并没有这样的原句。后世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由儒家经典《尚书 伊训 咸有一德》演变而来。</p><p>《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p><p>何谓“初心”、“初发心”,有慧月法师这般解读:何谓初发心?它是我们踏入佛门之始,心中秉持的那颗当仁不让的成佛利生之心,那份最真诚质朴的求法向道之愿。在佛门中,最看重的就是这份初心。在纷扰变化的世界中,发心最真实;一切发心中,菩提心最稳固;相续的菩提心中,初发之心最珍贵。只要有了它,我们就能开始成佛之路,也只有怀着这份初心,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同心同愿的人,一起穿越生死。</p> <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