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匆匆的2019年,象一阵风一拂即过。</h3><h3><br></h3><h3> 这对我来说,因为在今年我决意要完成五十多年来的回忆录和整理杂谈随笔,就更觉得日若闪电,眨眼消失。</h3><h3><br></h3><h3> 不过,在争分夺秒的努力下到底完成了编辑印制我的回忆录《佳事如烟》、随笔杂谈《畄住岁月》、游子怀旧《尘根梦魂》、灵感撞击《心韵》诗集、岁月磨砺《心海沉浮》、道庭仙贤(我的二叔)《天下第一高功——任法久》等六部作品印制成书,校审后共计40多万字。</h3><h3><br></h3><h3> 在整编出书的同时,又适时专心创作书法小品和提高隶书的临帖练习,增加创作思路。为在书法艺术的悟性和灵魂融合上,真正达到人书具老的统一。</h3> <h1><b><br></b></h1><h1><b>一.我的几本书</b></h1><h3><b><br></b></h3><h3> 想起过去的岁月,无不让人追忆并怀念。在那些不同的年代里,经历了截然不同的生活细节,有刻骨铭心的、有心潮澎湃的、有寒酸悲楚的、也有放浪形骸的……。这些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深刻记忆。</h3><h3><br></h3><h3> 这六十多年的岁月,就像一部完整的历史记录片,总在人眼前不停的重复显现,使人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在内心起伏不平,荡气回肠。</h3><h3><br></h3><h3> 在这六十多年里,我上过学、种过地、当过兵、当过工人经过商,工、农、商、学、兵经历具全。都很平淡,但经历的时代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经历的环境不同,生活的方式不同。跨时代反差大,亲历了政治斗争的年代,度过了轰轰烈烈的文革,参与了改革开放,享受了和谐盛世,看到了军事强国。时代给我们不少改天换地的记忆。</h3><h3><br></h3><h3> 为此,我将它都铭刻在了自己历史的档案馆,永久保存。</h3><h3><br></h3> <h3><b><br></b></h3><h3><b>1.我的回忆录【往事如烟】</b></h3><h3><br></h3><h3> 往事如烟,岁月如梭。四十功名尘与土,六十五年云和月,弹指一挥间。悲凉的童年,如梦的学生时代,灿烂的军旅生涯,自信的成家,多变的工作历程,都在岁月的磨厉中显得厚重、坚实、问心无愧、耐人寻味。</h3><h3><br></h3><h3> 生活中有凄凉、也有梦想;有激情、也有冷静;有悲愤、也有忍耐,而更多的是宽容和忍让。对每件事情的态度,也正是对自己人生的要求。这更多的溶入了父母的教诲、时代的感染、文化的熏陶。</h3><h3><br></h3><h3> 从西北到东北,从出生地到工作地,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把思想溶入到环境,又把环境溶入到思想,经受着无尽的试练。</h3><h3><br></h3><h3> 故乡是梦的天堂,神秘的理想,在那里氤氲、策划,试图放飞。</h3><h3><br></h3><h3> 但那正是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的开始,出生便是艰难岁月的开始。国家正处在建国初的建设阶段,由于国际上面临美帝苏修的威胁,前苏联撤走专家,逼还外债,国内又连年自然灾害,致使民不聊生。我的童年就深陷在这饥饿与慌乱之中;在大跃进浮夸风的作用下,人们便和饥饿无休止的抗争。</h3><h3><br></h3><h3> 在饥饿中还未醒过神来时,却又迎来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少年时代,几乎掐掉了所有的营养。现在想起那时人无比顽强的生命力,硬是用野菜树皮维持过来,真太不可思议了,这都是大自然的造化。</h3><h3><br></h3><h3> 我从1956年9月初一出生,到1976年11月参军,在这20年的岁月里,童年虽然没有光辉灿烂,但在那贫穷的生活中,养成了善待生命,善待他人的同甘共苦性格;虽然没有吸收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但从传统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得到了无比珍贵的智慧。</h3><h3><br></h3><h3> 参军后,我的所需一切都得到了补偿,享受了从未享受过的生活,得到了从未见到过的人文知识。同时,发挥了从未使用过的能力。运用的享受是最快乐、最满足、最自信、最自豪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运用过程,才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使生活感到充实。有时,只觉得是斗争、是付出,但这更能激起人对挑战的好奇。</h3><h3><br></h3><h3> 从军七年,给自己一生定格在了军人的氛围中,这成为一种骄傲,这是青春凝聚成的身份,是时代赋予的使命。</h3><h3><br></h3><h3> 在后来四十多年的工作中,都以这种军人气质、豪迈的性格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问题。有时,可能与现实格格不入,但军魂铸就是个性,在多么诱惑的现实中,决不会黑白不分,放纵不忌。但人如果你善待生活,生活就是最善待人的土壤,他会给你最公正、最善意的回报。</h3><h3><br></h3><h3> —— 作者于2007年12月于本溪</h3><h3><br></h3> <h3><b><br></b></h3><h3><b>2.我的《心韵》诗集</b></h3><h3><br></h3><h3> 这是一册诗词集,莫不如说是我的心历缩印更准确。</h3><h3><br></h3><h3> 此《心韵》,大多表述了我的军旅战友之情,成家的曲折和工作中、退休后自由洒脱的人生经历。</h3><h3><br></h3><h3> 原来有想分部收集成册的打算,诸如:乡土、牵挂、战友回声、书画缘、弯弯爱情路、我的贵人等。但属于按情节的不平衡和不完整性,也就按初稿收录而收集成册。这是多年来我对生活所挥发出的最有力的心韵律调。这些起伏变化的律调,有声有色的反映出了我走上社会后的人生交响曲,作为完整资料以保存。</h3><h3><br></h3><h3> 其中虽然不乏俗陋言辞,牵强附会,咬嘴之作,按照对校字如仇的标准,那可为闻者不屑一顾。但真真切切表达出了我这个不才人的一时激情。之所以要斗胆收集,那也是我的精神胜利法的作用。</h3><h3><br></h3><h3> 这种内心真情实感的迸发,有时像火山爆发的岩浆,一发而不可收拾,有时会从睡梦中惊醒,有时会出现在饭后茶余。这是敏感神经的敏感碰触,也是心的一时涌动。她出现的让人无所适从,莫名其妙,来的像疾风骤雨,一个闪念痕迹,却深刻的让人自叹回味无穷!</h3><h3><br></h3><h3> 这些都是时间抛光的映像,组成的却是生活中闪光的珍珠。感触在《乡情》中得来:</h3><h3> 童心修功名,壮怀顽世心。</h3><h3> 岁月催人老,故土营琼宫。</h3><h3> 春色染乡颜,民俗涵古今。</h3><h3> 济身醉乡客,书赋连叟童。</h3><h3> 游子独蓝章,恭首享太平。</h3><h3> 田园演素补,清脑醒人生。</h3><h3><br></h3><h3> 特别是通过几十年来的奋斗,在退休后的几年里,热情奔放的投入到爱好文学书画的自由世界,创作了十二万多字的《往事如烟》回忆录,编撰了《凤凰山的神灯》《天水镇山凤凰山》等流传故事。天空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成天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享受在诗情画意的生活细节,真是田园造就人,《醉翁吟》情怀。</h3><h3> 生来为庸汉,偏结书画缘。</h3><h3> 描勒寻真趣,线中探奇观。</h3><h3> 砚田撒汗水,白云长青莲。</h3><h3> 古今一笼统,天地方寸间。</h3><h3> 盛世避幽谷,草根落心闲。</h3><h3> 自有乾坤界,栖世无相干。</h3><h3> 得舍何足计,黑白含万千。</h3><h3> 此生志不移,势与终身伴。</h3><h3><br></h3><h3> 这时对书法的研究更进了一步,对书法体会已逐步提升。每到提笔创作时都会自然而然联想到:"挥笔中正起惊雷,座砚流出几春秋。清宣书透千番景,泼墨浓淡天地魂。"的深刻含义,与梵音交融,以心情变迁。《听梵音 书心声 》:</h3><h3> 梵音相谐伏案融,提笔化禅三界清。</h3><h3> 性由笔墨染空味,白云淡然察异同。</h3><h3> 难得无为入仙座,怎让日月与人分。</h3><h3> 一但落来世间意,浓淡焦润出灵魂。</h3><h3><br></h3><h3> 经过习帖,字可悬垂上墙,先后完成《重修凤凰山庙宇记》、咸阳《重修五陵洞道观碑记》等碑文的书丹。</h3><h3><br></h3><h3> 这些灵感都来自于放飞后浪漫境界,所以我要感谢我的经历,感谢我的贵人,感谢我的朋友,感谢我的爱好,正是这些元素才成就了我的浪漫情怀。</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年5月1日作者于古城天水</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b><br></b></h3><h3><b>3.《尘根梦魂》追记</b></h3><h3><br></h3><h3> 几年前就有将我的日记整理成册的想法,但始终莫能扣愿。如今已解甲归田,几十年的游子生活又能如愿以偿的回到生我养我的故地,陪老母亲安度悠闲的岁月。如此才有兴将我整理日记的愿望得以实现。</h3><h3><br></h3><h3> 我的《往事如烟》回忆录和《心韵》诗集以印刷成册。今又打算将我的日记随感录分为《尘根梦魂》、《心海沉浮》、《畄住岁月》三册陆续整理出来。现《尘根梦魂》己修订完毕。</h3><h3><br></h3><h3> 本册子主要内容是做为一个游子在外闯荡四十多年中对故乡的眷恋情节。那些故乡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包括淳朴的乡音都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珍藏的宝贵纪念。尽管生活工作多么繁杂,都难以忘怀乡土的亲昵之感和乡音的强大吸引。</h3><h3><br></h3><h3> 年轻时迫于生计多年和故土相隔,故乡的景色、童年的记忆、就连乡音都成为我重点保畄的文化遗产。有时对轻易改变语言腔调的人也成了饭后茶余的笑料给予违贬。</h3><h3><br></h3><h3> 对故乡的眷恋在心里象燃烧的火焰离开故乡越久燃烧越旺。这时,只能用日记和书信来追忆魂牵梦绕的故乡,用记忆来寻找安慰自己的心灵。所以这些日记就成了我唯一倾诉衷肠的怀旧阵地。对故乡的亲都通过日记来凝成永久的记忆。</h3><h3><br></h3><h3> 这本《尘根梦魂》就是专门回忆故乡的人和事,记忆地域的流传故事,记忆中的人或事,有时自己回忆起来也津津乐道意味深长,也保畄了我们父辈代代相传的神奇故事。这些都成为不想忘掉的美好回忆,对我的人生来说都无比重要,它也是我精神支撑的主干,成为一种最大的心愿。</h3><h3><br></h3><h3> 不管语言叙述多粗浅、文字用词多简拙,并不会为人所看重。但我会永远坚守我的认知,让后人有所了解并传承远去的记忆!</h3><h3><br></h3> <h3><b><br></b></h3><h3><b>4.《心海沉浮》梗概</b></h3><h3><br></h3><h3> 1958年是个永生难忘的岁月,那时我们家已五口人。国家正处在刚解放初的最困难时期,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生活,各村以小队为单位成立了大食堂。就这样还是保证不了温饱问题。一直到六零年,我们已六口之家,姊妹四人,为了挖野菜吃二哥就没有上过一天学。</h3><h3><br></h3><h3> 后来,我们兄弟越来越多了,再加上靠工分方配的政策,生活就更拮据了。就这样维持到1976年12月我参军,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得不到保障。可以说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我离开了家。我虽然在部队生活得到了保障,但对家人的牵挂无时无刻在折磨着我。</h3><h3><br></h3><h3> 老人、姊妹,露房旧院,破衣烂衫,一家九口人的生活这让我寝食难安。首先要保证的是全家人的温饱问题。就我参军后每月六元的津贴费都成了家里人的救命钱,不得已时,并且将我每月的生活费要省出一部分来贴补家用。这样一直艰难的维持到1982年土地下户,到1988年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才彻底扭转了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h3><h3><br></h3><h3> 在这些年里经常在为家里人的生活担忧。解决了家里人的温饱问题,又在担忧老人的健康状况。总之,我的心就从来没有平静过。心总是在沉浮中难以平静。这几十篇岁月留下的足迹就是度日如年的见证。</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年7月于天水麦积</h3><h3><br></h3> <h3><b><br></b></h3><h3><b>5.《留住岁月》简言</b></h3><h3><br></h3><h3> 猛然间提起生活的岁月,几十年的时光显得太朦胧太暗淡。当翻开往日的日记从眼前刷过时,那岁月就像清晰的生活纪录片,显得那么熟悉、那么让人心潮澎湃。那些文字就像往日岁月的开关,把并没有用文字反映出来的细节都会显示得淋漓尽致。</h3><h3><br></h3><h3> 那一篇篇日记能闪烁出五颜六色的光环,每篇都能让人记忆犹新,每篇都带着一段让人心动的历史记忆。感动生活的那一串串岁月留下的脚印无不让人流连忘返,珍惜珍藏。</h3><h3><br></h3><h3> 人一辈子很简单,即出生为活忙。一生如闪电,一个光亮即消失。总觉得还没有看够这个世界,几十年一晃已没有了。人来到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又留了些什么?一想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只有当我打开日记的时候才觉得人的一生才如此的实际,如此的波澜壮阔,小小的细节就能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这猛然让人觉得人就是活在细节里,离开了细节那真是茫然无趣。</h3><h3><br></h3><h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此话出自《三国志·蜀志传》刘备。意思是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在人生细节里只要做到这点就是个很值得欣赏的人生。</h3><h3><br></h3><h3>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在心里有牵挂感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宽慰的感觉。对父母亲人的牵挂,对朋友同志的牵挂,对故土的牵挂……这些都是让人牵肠挂肚的事情。正是有了这些牵挂,才会让人进入到人生的纯朴境界。</h3><h3><br></h3><h3> 我体会了,人实际是为别人而活着。想一想为自己活着时,一生一无所有。为别人活着时才光彩夺目。我的日记里就珍藏着这些让人感动的细节。我的《留住岁月》就是留着这些光彩夺目的岁月,让我感动,让我珍惜!《尘根梦魂》是对故乡的眷恋,《心海沉浮》是对亲人的牵挂,《留住岁月》就是对经历环境、战友朋友的留恋。</h3><h3><br></h3><h3> 我终于艰难的完成了我一直以来想完成的修改润色整理日记的愿望,成功留住了这一部分难忘的岁月,梦想成真,永远铭记!</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年8月于天水麦积</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b><br></b></h3><h3><b>6.当代道教高功大师任法久</b><br></h3><h3>2019-09-08</h3><h3><br></h3><h3> 证盟大师:任宗玖,道名:任法玖,因受三坛大戒于王理仙大律师名下,故改用道名任宗玖。生于1930年6月17日,甘肃省天水人,建国初出家于陕西省陇县龙门洞道院,后长住周至县楼观台十方常住。曾担任都管、巡照等执事。1985年西安市成立道教协会被选举为副会长,当代著名的高功法师,为中国道教培养出许多年轻杰出高功人才。1989年受三坛大戒于北京白云观,2002年中國道教全真派第三次“千山五龍宮玄都律壇”開壇傳戒被中國道協聘爲律戒八大師之一的证盟大师。</h3><h3><br></h3><h3> 任法玖德高望重,是全国道教界仅有的几位高功法师之一。他的诸多弟子今已成为北京白云观、武汉长春观、武当山、南岳庙等道教胜地的大法师。他不仅在道教符咒研习方面深有见地,而且多才多艺,擅长雕刻技艺,殿里做斋醮所用的簪、冠、令尺、朝笏皆由他自己精心刻制而成。他还谙熟医道,善治胃病,凡登门求医者皆免费治疗,分文不取,广享善名。</h3><h3><br></h3> <h1><b><br></b></h1><h1><b>二、书法作品中的畄白练习。</b></h1><h3><b><br></b></h3><h3> 作品的空白处留得大小相间、疏密相间,从而使整幅作品黑白相间而又气脉贯通。</h3><h3><br></h3><h3> 中国书法的空白,不仅使整幅作品给人以虚实相间的匀称感、节奏感,而且还给人以特有的愉悦。</h3><h3><br></h3><h3> 这种空白,像围棋中的“气眼”,使整盘棋富有了灵气和活力。</h3><h3><br></h3><h3> 这种空白,像房舍内的窗口,使观赏者透过窗口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无意中化解了胸中的压抑和窒闷,感到一种特有的舒坦、透灵。</h3><h3>这种空白,在流通气息的同时尤其给人以想像的空间,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阅历自由地想像那无字后的有字,笔断处的意连等等。</h3><h3><br></h3><h3> 正是由于这空白,才使中国书法作品满足了人们生理的和心理的需要,才形成了它特有的审美价值。</h3><h3><br></h3> <h1><b><br></b></h1><h1><b>三、加强隶书的持续临帖</b></h1><h3><b><br></b></h3><h3> 对于书法来说,继承传统的主要方式是临摹。临摹了上百遍的法书,即使不成书家,至少可以写得一手好字;“熟读唐诗三百首”,即使不成诗人,至少“不会做诗也会吟”。虽然,临摹、模仿不一定能出名家,但名家的个性独创,正从临摹、模仿的传统继承而来。临摹不要怕重复,其实每一次重复都是一次新生,犹如蜕皮,脱胎换骨。艺术有一句话叫做重复就是力量,贝多芬的命运,九个乐章一直在重复着一个旋律。</h3><h3><br></h3><h3> 书法的进步在于不断临帖,平心静气,钻进大作品,练心练字,人书具进。</h3><h3><br></h3> <h1><b>四.我的美篇故事</b></h1><h3> 有美篇的日子很充实,寂寞了、消沉了、烦燥了……,都是它默默地在陪伴我,不离不弃,忠诚贴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