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民领袖毛主席。</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锻造了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创建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缔造了战无不胜的新型人民军队,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作出了光耀千秋的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同志强调,毛泽东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留下了永志后人的崇高精神风范。毛泽东同志展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坦荡宽广的胸怀境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毛泽东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永远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巨幅画像永远照耀在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新华门正门入口,毛主席题词“为人民服务”永远金光闪闪。</p> <h3>毛泽东头像,作为中国的象征,印在人民币上。</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主席把一生献给了中国,献给了中国人民,献给了中华民族。毛主席有六位亲人为人民解放、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span></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妹妹毛泽建,1929年牺牲,时年24岁。</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妻子、战友杨开慧,1930年牺牲,时年29岁。</p><p class="ql-block">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遭受酷刑。反动派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她带着毛岸英坐牢,坚贞不屈,同年11月14日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胞弟毛泽覃,1935年牺牲,时年30岁。</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胞弟毛泽民,1943年牺牲,时年47岁。</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侄子毛楚雄,1946年牺牲,时年19岁。</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儿子毛岸英,1950年牺牲,时年28岁。</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p> <p class="ql-block">韶山日出</p><p class="ql-block">“孩儿立志出乡关,</p><p class="ql-block">学不成名誓不还。</p><p class="ql-block">埋骨何须桑梓地,</p><p class="ql-block">人生无处不青山。”</p> <p class="ql-block">1919年,毛泽东和母亲文素勤,弟弟毛泽民、毛泽覃。这是文素勤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也是毛泽东和母亲唯一一张合影。</p><p class="ql-block">“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毛泽东《祭母文》,1919年10月8日。)</p> <p class="ql-block">1919年,毛泽东与父亲毛顺生(左2)、伯父毛褔生(左3)、弟弟毛泽覃(左1)合照。</p><p class="ql-block">对少年毛泽东来说,父亲给他以棱角和阳刚之气,母亲给他以谦和温厚之情。</p><p class="ql-block">“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赠父诗》,1910年。)</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913年。在湖南第四师范学校求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为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p> <p class="ql-block">1919年5月,湖南省第一师学校湘潭学友会合影。二排左3为毛泽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曾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青年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成立“新民学社”,创办巜湘江评论》,创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p> <p class="ql-block">1919年4月,毛泽东在长沙。</p> <p class="ql-block"> 1920年的毛泽东,27岁。这一年,毛泽东见到陈独秀和李大钊。</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p> <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p> <p class="ql-block">红船</p> <p class="ql-block">建党初期毛泽东。</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毛泽东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年28岁。</p><p class="ql-block">“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p><p class="ql-block">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会议决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在中共三大上,毛泽东被选入中央局,并担任祕书,副署陈独秀签署的所有文件,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进入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时年30岁。</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925年在广州。</p><p class="ql-block">“饮茶粤海未能忘……“</p><p class="ql-block">在1924年实现国共合作之后,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p><p class="ql-block">1926年,毛泽东主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p> <p class="ql-block">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p><p class="ql-block">红日照红棉 ,农运赤帜展。</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去安源。</p><p class="ql-block">“唤起工农千百万”。</p> <p class="ql-block">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在武汉的毛泽东。</p><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会后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率领部队转移江西罗霄山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秋收起义</p><p class="ql-block">“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和秋收起义战友们。左三为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照片上亲笔写上:一九二七年秋收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照片上亲笔题写“井冈山的同志们。”前排坐中没戴帽者为毛泽东。</p><p class="ql-block">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进驻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工农武装割据。”</p><p class="ql-block">“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p><p class="ql-block">井冈山道路通向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p class="ql-block">右一,毛泽东。左3,朱德。</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会师</p><p class="ql-block">“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p class="ql-block">“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931年在瑞金。</p><p class="ql-block">1931年11月,在瑞金举行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被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931年在瑞金中央苏区。毛泽东和朱德一起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蒋介石一、二、三、四次围剿。</p> <p class="ql-block">1933年,毛泽东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八县贫农团代表会议上讲话。</p> <h3>长征时期毛泽东。</h3><h3>“紅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h3> <p class="ql-block">娄山关</p><p class="ql-block">“雄关漫道真如铁,如今迈步从头越。”</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p><p class="ql-block">伟大的转折</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的珍贵照片。</p><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遵义会议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从此以后,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63, 63, 63);"> 沁园春·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63, 63, 63);"> (1936年2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3, 63, 6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倶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3, 63, 63);">当时,毛泽东和他的战友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千古绝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6年,毛泽东经过长征,抵达陕北。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十年内战的经验教训。</p> <p class="ql-block">1936年,毛泽东和朱德在陕北保安会合。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同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 <p class="ql-block">黄河颂</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陕北</p><p class="ql-block">“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延安。</p> <h3>延安的小米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也滋润了毛泽东。</h3> <p class="ql-block">1938年春,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写《论持久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和道路。</p> <p class="ql-block">1939年,毛泽东在抗大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10月4日,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阐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p> <h3>毛主席在抗大作报告。</h3><h3>巜矛盾论》、《实践论》。</h3> <h3>毛泽东在延安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h3> <p class="ql-block">大生产运动</p> <p class="ql-block">幸福渠</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枣园</p> <h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h3><h3>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英模)大会上讲话。(1943年)</h3> <p class="ql-block">延安整风</p> <h3>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h3> <h3>毛泽东和朱德在抗日战争时期。</h3> <h3>毛泽东在朱德陪同下检阅部队。</h3> <h3>毛泽东和老师徐特立。</h3>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p> <h3>毛泽东和到延安访问的外国友人。</h3> <h3>1945年4月,延安,毛主席在党的七大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h3>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p> <h3>“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毛泽东《忆重庆谈判》)</h3> <h3>1947年3月,转战陕北前夕的毛泽东。</h3><h3>从容淡定。</h3> <h3>转战陕北。</h3> <p class="ql-block">胸中自有百万雄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2, 62, 62);">1947年,毛主席查看军事地图,这一年,毛主席做出用五年时间解决与蒋介石斗争的设想。</span></p> <p class="ql-block">1948年,毛主席在西柏坡。</p> <h3>毛主席起草指挥三大战役的电文。</h3> <h3><h3>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会上做主题报告,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h3></h3><h3>毛主席在报告中谆谆告诫全党:“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必然地要和我们作拼死的斗争,我们决不可以轻视这些敌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h3> <h3>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到达北平,与前来迎接的民主人士握手。</h3> <h3>毛泽东在北平西苑机场检阅部队。</h3> <h3>毛主席在香山双清别墅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捷报。(北平,1949年4月。)</h3><h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h3> <h3>筹备建立新中国。</h3> <p class="ql-block">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在北京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一次重要的会议,毛主席亲自主持了会议。</p><p class="ql-block">6月15日,在中南海勤政殿,毛主席与各位代表合影后,坐在凳子上休息,吸着烟,面带笑容。照片中的毛主席神态亲切朴实。从1921年到1949年,历尽艰难坎坷和磨难。如今,胜利就在眼前,新中国即将成立,这是毛主席发自内心的笑容,也是向世界人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自信的一笑。 </p> <p class="ql-block">1949年9日21日,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致开幕词,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p> <h3>毛泽东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全场起立鼓掌。</h3> <h3>毛泽东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们在国旗前。</h3> <h3>毛主席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员在中南海顾年堂。</h3> <h3>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上讲话。</h3> <h3>人民英雄纪念碑。</h3> <p class="ql-block">登上天安门</p> <h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h3><h3>“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h3> <h3>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h3>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p> <h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和周恩來总理在天安门城楼上。伟大的历史时刻,珍贵的历史影像。</h3> <h3>人民万岁!</h3>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p><p class="ql-block">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p><p class="ql-block">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这个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人民解放军得到壮大和提高,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p> <h3>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国庆节在天安门上。</h3> <h3>在毛主席身边的小姑娘,是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角,她手一指说话,毛泽东俯下身子去听。</h3><h3>电影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一代又一代人传唱。</h3> <h3>生也有幸,从1957年到1961年参加天安门国庆遊行和联欢晚会。1959还在天安门广场当国庆阅兵和群众遊行标兵。</h3> <p class="ql-block">走进中南海</p><p class="ql-block">东方破晓</p><p class="ql-block">红日高照新华门</p> <h3>中南海,最南瑞是新华门,近景南海中小岛为瀛台,桥对岸是以毛主席核心的党中央开会的颐年堂和毛主席居住的菊香书屋。</h3><h3>有幸三次参观瞻仰丰泽园顾年堂菊香书屋。第三次被允许进入西屋藏书房,观看毛主席收藏和阅读的书籍。</h3> <p class="ql-block">菊香书屋位于中南海丰泽园内,建国初年为毛泽东寓所。从1949年入住至1966年8月搬走,毛泽东在这里住了17年。</p><p class="ql-block">菊香书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中南海里的独立建筑群丰泽园的一部分。丰泽园由许多小院落组成。进入丰泽园庭院,迎面为颐年堂,之后为澄怀堂,澄怀堂之后为遐嘱楼。穿过颐年堂东侧,有走廊通往东面的一座四合院。这就是康熙题联“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靠清净香”的菊香书屋。</p><p class="ql-block">“菊香书屋”,意思是藏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毛泽东有靠在床上看书的习惯。菊香书屋毛泽东卧室毛泽东睡的是一张大木板床,床的东半侧是用来放书的(有幸三次见到这张床)。平时,毛泽东床上的书堆得足有一尺多高,看起来杂乱无序,实际上哪本书放在哪个位置上,毛泽东心里有数,且每本书夹有密密麻麻的白纸条,上面有的可以看到记录的铅笔字,有的书上留有红蓝铅笔的眉批和符号。一本《伦理学原理》,全书不过十万多字,他在书眉却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p><p class="ql-block">人们爱用“读书破万卷”“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博览群书和学识渊博,毛泽东应是当之无愧的。菊香书屋高橱林立,百余个书橱满是经史子集、诸子百家的线装古籍,中外哲学、历史、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科技、经济等著作(我在毛主席书屋里见到一本矿物学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墨香溢天。毛泽东大概要算“二战”以来各国领导人中最喜欢读书,也读得最多最好的一位。据说,美国总统的私人藏书没有一个超过5万册,而毛泽东藏书达近十万册,留有圈点、批注手迹的计1300余部(册)。整理这些藏书的工作由一个工作小组完成,从制卡、分类、打号、贴签,最后完成编制毛泽东藏书目录,用了整整三年时间。至于在建国前的几十年里,毛泽东阅读的书籍,则无以计数。因此,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恐怕谁都说不清楚。 毛泽东常说,书要多读、多写、多想、多问,在他的《毛泽东选集》中就引用过《左传》《吕氏春秋》《礼记》《易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列子》《孙子》《汉书》《山海经》《资治通鉴》等典籍;涉及的历史人物,既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如曹操、孙武、司马迁、朱熹、韩愈,也有奸相佞臣李林甫、魏忠贤,有中国的圣贤孔子、孟子和各朝各代的帝王将相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也有被统治者污蔑为“反臣逆贼”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李自成、洪秀全。至于毛泽东在平时的讲话、诗文中引用的历史人物、成语、典故、传说、故事就更数不胜数了。</p><p class="ql-block">菊香书屋不仅是毛泽东生前读书写作之处,而且也是他运筹决策之地。</p><p class="ql-block"> 在菊香书屋,毛泽东除了读书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书法。他最喜欢王羲之的行书、怀素的草书,常利用休息时间临摹、琢磨,经过长期的练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书法博采众长,形成自己刚劲雄健、流畅奔放的独特风格,人称“毛体”。他爱抄写诗词,直到晚年还是既练字又写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毛主席主持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1950年)</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50年6月28日,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谴责美国干涉朝鲜内政、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侵略行径。</span></p> <h3>抗美援朝初期,毛主席在中南海。</h3> <p class="ql-block">1953年,毛泽东听取彭德怀关于抗美援朝的报告。</p> <h3>毛主席主持起草、审议和修改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4年)</h3>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1954年9月)</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说:“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p> <h3>1955年9月,毛主席颁发授予朱德、彭德怀等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h3> <p class="ql-block">1956年9月15日,毛主席在党的八大致开幕词。</p> <p class="ql-block">1957年,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p> <h3>毛主席1957年在莫斯科大学向青年学子讲话。</h3><h3>“世界是你们的,……”</h3> <h3>1958年,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义务劳动。</h3><h3>同一时间,作为大学生,师生们也意气风发地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的劳动。</h3> <h3>1958年,毛泽东参观中国科学院成果展览。6月21日 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发言: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十年完全可能!</h3> <h3>毛主席1960年5月参观我国第一枚火箭。</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1964年12月26日毛主席与钱学森握手。1960年,当苏联撤走专家、带走图纸时,一些外国人曾经断言“中国人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来”。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毛泽东曾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以示感谢!”</span></p> <h3>“看东方,火炬赤旗舞,万里红。”</h3> <h3>读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又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毛泽东的读书习惯和阅读爱好早在少年时期就已经养成,直到临终,阅读不止。</h3><h3><h3> 毛泽东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所谓‘进货’,就是读书学习。当然,也包括向实践、向人民学习。</h3></h3> <p class="ql-block">“踏遍青山人未老”</p> <p class="ql-block">“风景这边独好”</p> <p class="ql-block">“乱云飞渡仍从容”</p> <h3>毛主席65岁生日在广州珠岛宾馆留影。</h3> <p>毛主席多次在珠江游泳。</p><p>“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p> <h3>畅游长江。</h3><h3>“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h3> <h3>毛主席和工作人员打扑克。</h3>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视察黄河</p> <h3>毛主席视察农村,和正在劳动的农民握手。</h3> <h3>毛主席视察广州棠下村。</h3> <h3>毛主席视察工厂。</h3> <h3>毛主席视察部队。</h3><h3>“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h3> <h3>1964年6月15日,毛主席观看了北京军区、济南军区训练尖子汇报表演。毛泽东一生指挥过千军万马,这却是他唯一一张拿枪的照片。 </h3> <h3>毛主席和英雄母亲黄继光母亲亲切交谈。</h3> <h3>毛主席和新疆库尔班大叔。</h3> <h3>毛主席请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共餐,称陈垣是“国宝”。</h3> <h3>毛主席请钱学森坐在一起。</h3> <h3>毛泽东向老人敬酒。</h3> <h3>毛主席和周总理、胡耀邦出席共青团全国代表大会。</h3> <h3>“毛爷爷好!”毛主席和小朋友。</h3> <h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h3><h3><br></h3><h3><br></h3> <h3>毛主席和小演员。</h3> <h3>毛主席参观出土文物。</h3> <h3>毛主席参观全国美术展览。</h3> <h3>毛主席与小商贩交谈。</h3> <h3>实践的检验,历史的结论。</h3><h3>习近平对毛泽东的评价论述。</h3> <h3></h3><h3>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回韶山拜祭父母。</h3><h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h3> <h3>回韶山。毛泽东同他少年时的私塾老师毛宇居携手同行。</h3> <h3>毛主席回韶山探望昔日邻居。</h3><h3>真是有幸,后来到韶山冲,特意到这家人拜访,见到照片里的人,询问当时毛主席看望的情景,还经主人指明,在毛主席当时坐的小板凳上坐了一会儿。</h3><h3><br></h3> <p class="ql-block">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p><p class="ql-block">“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p> <h3>“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h3> <h3>毛主席和老朋友斯诺在天安门城楼。</h3> <h3></h3><h3>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在自己的书房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夫妇及其随行人员。</h3> <h3></h3><h3>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书房里会见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图为毛泽东赠送田中角荣线装宋版《楚辞集注》。</h3> <h3>1976年5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接见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华国锋陪同在座。</h3><h3>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外宾,这也是他生前让中国人看到的最后一张照片……</h3> <p>1974年5月29日,周恩来陪同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会见毛泽东,毛泽东告别最后一个客人后,回过头看见了周恩来。忧伤深深笼罩了书房。这是照相机留下的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最后一次握手。</p><p>“江山如画忆丹心,雄图遗愿永不灭。永不灭,新苗茁壮,势与天接。”(毛泽东《忆秦娥•悼念周恩来同志》。1976年1月。)</p> <p class="ql-block">传说一九七五年底,毛主席写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首诗《诉衷情》:</p><p class="ql-block">当年忠贞为国愁,</p><p class="ql-block">何曾怕断头?</p><p class="ql-block">如今天下红遍,</p><p class="ql-block">江山靠谁守?</p><p class="ql-block">业未就,</p><p class="ql-block">身躯倦,</p><p class="ql-block">鬓已秋;</p><p class="ql-block">你我之辈,</p><p class="ql-block">忍将夙愿,</p><p class="ql-block">付与东流。</p><p class="ql-block">据说这首诗是毛主席去世前一年,写给周总理的。</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后人在韶山毛主席记念广场大合照。</p> <p class="ql-block"> 杜甫有一首诗中写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毛主席就是万古长流的江河,高耸云天的山峰,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我们应为中华民族能够诞生这样的历史巨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永远怀念他,永远纪念他,永远学习他,把对毛主席的热爱敬仰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