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的社会学素养——梧州市长洲区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第一次集中研修 第二天

程丽梅

<h3>未雨绸缪,身未动,心先行,未到三点,会场座无虚席!25日下午,给我们授课的是和善可亲又幽默风趣的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王彦教授。</h3> <h3>课堂一开始王教授便抛出一个问题——“新时代”的特点是什么?是不均衡,不充分,从而激励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具备看清学科之眼的一双慧眼。</h3> <h3>接着王教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社会学是什么?学员们热烈讨论,积极举手🙋回答,其中张然永学员说:社会学是研究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学科。莫英姬学员说:社会学是研究当代的人类社会行为。王教授并没有直接指出问题答案,而是给我们用自杀现象的研究案例来分析体会。</h3> <h3>接着王教授带领我们重温漫画故事——三个和尚,还带动全场学员齐唱三个和尚👨‍🦲,响亮欢乐的歌声在会场回荡,课堂的气氛温暖而热烈!歌声方停,王教授紧接着抛出问题——为何三个和尚👨‍🦲没水喝?学员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不明确,有的说是因为人性的弱点,有的说是因为制度的不完善……</h3> <h3>人的个数关系引起的变化,人越多社会关系越复杂,王教授生动形象的用文字“人”,“从”,“众”来分析社会关系,和学员们就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墨西哥湾带来的影响及电影泰坦尼克号幸存的人这两个案例一起进行分析,从而引出社会科学重在关注人类的行为,但又各不相同。</h3> <h3>到此,王教授给出了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就是有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科学。它主要研究社会关系对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是如何建构与变迁的。</h3> <h3>社会学的想像是一种对个人与社会之间所存在关系的灵敏观察能力,能将自己的社会视为外在世界,而非仅至于用个人经验与文化的偏狭观念来看待世界。</h3> <h3>王教授指出,要善于用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问题。社会学中印象管理给老师的启示:化解矛盾,修复消极印象。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过错行为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贬损自己已有的良好印象。当教师主观上认为(或客观上被认为)给学生留下了非期望的印象时, 就需要及时采取积极措施来修复学生对自己的印象。它包括道歉、说明和补偿性自我呈现等。当教师的过错行为伤害了学生时,要真诚向学生道歉,不道歉就会使伤害者的社会形象遭到损害,更严重的是大面积恶化师生关系;说明是教师对非期望、不可接受和不满意的行为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辩解,使过失言行尽可能合理化或者弱化,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影响;补偿性自我呈现是指当他人对我们形成消极印象后,通过展示自己其它方面积极的特征来弥补这种消极的印象。教师对自己消极印象的修复,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人性的真实,更能赢得学生的好感。</h3> <h3>在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我非常认同王教授关于好老师的观点,就是:公正。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教师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以及自身的学识、语言、行为、情绪等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学生在观察教师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人格中每一细小的、美好的品质表露,都会使他们感到由衷的欣喜和激动;学生也由此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相反,教师的每一个无意的失误和微不足道的瑕疵,都会使学生感到无比的惊讶和失望,甚至会给学生留下难以消除的坏印象。</h3> <h3>最后,王老师提到了学校中的社会学问题,她通过师生交往、同伴交往、性别角色发展、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社会行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谈到了攻击性社会行为,它是儿童身上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通常表现为对他人打、抓、撞、骂等。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攻击性行为是客观存在且相当普遍的,但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关注学生的行为本身意义并不大,我们更加应该关注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关注学生行为的源头、发展形成过程方能让我们更好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到合适的对策。</h3> <h3>王教授准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的案例,让我们全程无尿点,不愿意中途休息,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的学习时间。</h3> <h3>这次讲座的意义在于引发教师对社会学的兴趣,带上一双社会学的眼睛看待学生和教育,培养具有时代意识的接班人,最终促进学生长足发展。社会学不仅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给我们睿智的头脑,收获职业幸福感!</h3> <h3>负责编辑:第四小组(同路人团队)</h3><h3>众志成城 风雨无阻 学习永远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