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老革命战士张兆祥</h1> <h1>重庆市大渡口区春晖路一幢居民楼,年已九旬的张兆祥老人、老伴孙春莲和家人生活在这里,几十年来,他们一直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以及与家乡亲人们的联系中,密切关注着家乡面貌的变化,特别是近期家乡连淮段高铁开通的消息,更让老人们喜上眉梢。谈到家乡灌南,他们的关切和思念之情不由得溢于言表……</h1> <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一、饥寒交迫度童年</b></h1><h1>上个世纪民国初年,张兆祥的奶奶和父亲因家乡闹水灾讨饭到海州,奶奶去世后,父亲一直在海州谋生。1930年8月10日(农历6月16日),张兆祥出生在连云港墟沟镇,不久,因为战乱随父母回到家乡灌南县张店镇宋圩村(原属灌云县)。家里很少的一点土地,微薄的收成,吃不饱,穿不暖,童年在饥饿和贫寒中度过。</h1><h1>1939年3月,日本鬼子的铁蹄踏上了灌河两岸,灌河上空,乌云翻滚,盐河两岸,烽烟四起。日寇、伪军、土匪、自然灾害,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无数人民惨遭兵火蹂躏,流离失所。张兆祥一家人的生活也陷入了困顿,生计变得更加艰难。为了生存,十一二岁的张兆祥不得不雇给地主家割草放牛干农活,小小年纪就和父亲一起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h1><h1>英勇的中国人民坚决不当亡国奴!灌河人民在日寇的侵凌下没有屈服,灌河两岸抗日活动风起云涌,汤沟、大前庄、上马台……到处燃起了战斗的烽火。共产党员孙存楼、孙秉惠、武永嘉、吴书、孙良浩、封必琉等人在家乡积极发动群众,宣传抗日,组织武装。一批批有志青年在他们的感召下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队伍,勇敢地走在抗日第一线。看到他们风里来雨里去的战斗身影,在灌河边割草放牛的张兆祥也深受鼓舞。每当他看到日伪军的凶残暴行,他不由得攥紧了镰刀,每当他看到抗日战士与敌人机智周旋,也不由得为他们捏上一把汗。他有时候把观察到的敌情主动向抗日武装报告,担任了义务侦察员的角色,他也多次向地方领导封必琉同志表达了要放下镰刀去打日本鬼子的决心。</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二、淮海烽火淬青春</b></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1940年9月,黄克诚将军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进入淮海、盐阜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八路军第五纵队改为新四军第3师,新四军3师10旅地方化后兼淮海军分区,灌河流域的抗日政权和抗日武装壮大了。1944年7月,十四岁的张兆祥报名参军,光荣地成为灌云县新安区小队的一名新四军抗日小战士。他在区领导带领下勇敢地伏击敌人,攻打鬼子伪军据点,给各乡送文件和通知,和战友们一起向群众宣传抗日道理。他心中充满了对和平的希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工作积极,踏实肯干,受到了区领导的一致好评。战斗的洗礼和工作的磨炼,使他不断成熟起来,也更加坚定了革命的决心。同年11月,他被选送到灌云县中队当战士。</span></h1><h1>县中队的任务是保卫政府机关安全,站岗放哨,巡逻,到边区剿匪,保护人民利益,帮助当地群众播种收割,保卫麦收等等。当时的县中队有一、二、三3个排,每排3个班,每班10人左右。在县中队,他和战友们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h1><h1>1945年8月的一天,县中队指导员传达说:苏联红军把德国鬼子打败了。没有过多久又传达说: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没有几天又说:日本鬼子投降了。大家听到特大胜利消息,心中特别高兴,唱啊跳啊!中国胜利了,日本鬼子投降了,好极了!</h1><h1>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区人民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但是蒋介石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凭着430万军队,要打内战,要向人民军解放区进攻。在内战形势越来越紧急的情况下,上级领导要求要加强战备,1946年秋季张兆祥同志和部分战友被抽调到华中军区六分区(原淮海军分区,后为苏北军区第六军分区)一支队一营二连当战士。</h1><h1>支队,相当于团,另外还有二支队和三支队。原来的新四军三师淮海主力部队随黄克诚将军出师东北以后,淮海军分区于1945年10月重新组建新十旅,这三个支队是在1946年9月以新十旅第四团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又称华中六分区独立旅、淮海独立旅。这三个支队和地方主力新十旅(即后来的华野十二纵三十五旅)等部队立足根据地,依靠群众支持,一起并肩战斗在苏北战场上。</h1><h1>张兆祥同志参军后,勤学好问,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认字,进步很快。1947年春季他由淮海独立旅一支队(团)一营二连战士调到一支队(团)一营营部通讯排任通讯员,通讯员的任务是从支队领文件,向各连送通知,行军作战时紧跟和掩护领导,必要时还要到前线参加战斗。当时一营长是在灌东地区赫赫有名的邱永生同志,营教导员是刘敬修同志。</h1><h1>由于表现突出,作战勇敢,张兆祥同志于1948年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h1><h1>张兆祥同志和战友们在一支队接受了更加严格的政治教育和系统的军事训练。一支队,扎根苏北根据地,顽强地坚持对敌斗争,张兆祥同志先后参加过阴平、丁集、高流战斗、解放连云港战斗、收复两淮战斗、泗阳和宝应战斗、泗阳遭遇战、追击战等等。</h1><h1>1947年1月,国民党部队攻势猛烈时,六分区独立旅北撤山东,进入鲁南地区,配合山东主力作战。1947年2月份,独立旅从鲁南南下苏北,回到淮海地区作战。1948年2月,第六军分区三个支队改为直属一、二、三团,担任机动作战任务。1948年6月20-21日,为配合苏北兵团35旅陇海铁路东段攻势,第六军分区以一、二两团和潼阳独立团攻打沭新线高流据点,高流守敌放弃据点逃窜,据点被我所摧毁。1948年8月,六分区一、二两团策应苏北兵团北上参加济南战役。</h1><h1>1948年11月,第六军分区独立旅一、二、三团和灌云、宿迁两独立团参加淮海战役,解放了板浦、南城、墟沟、连云港。</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往事再现</b>(蓝色字体为引用资料):</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48年夏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10月初,济南大捷之后,华野苏北兵团乘胜挥师南下,盐城全区解放。为了彻底推翻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共中央决定发起“南线战略大决战”。决定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淮海战役刚刚开始,驻守连云港地区的国民党第九绥靖区接到徐州“剿总”关于“放弃海州连云港地区”的密令后,当天下午便兵分两路,一路乘船逃往上海,大部分人员则沿公路西逃徐州,守城任务由税警部队担任。解放军及地方武装不失时机地向连云港地区进军。在北路,山东滨海分区一团、二团配合东海县大队、滨海爆炸队、新海办事处武装等追歼敌军,7日上午开进海州和新浦;在南路,淮海分区独立旅及灌云独立团、宿迁独立团等部由西、南两面直取港口。7日,一、二、三团北进南城,8日,南北两部协同作战,在孙家山一带合击敌税警部队,基本消灭了连云港地区的残敌。连云港地区获得解放。</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此时淮海独立旅一团团长程贞恒,副团长曹通三(灌云县人,出生于1916年,抗美援朝时任26军88师263团团长。曹老革命如今健在,104岁,曾经任山东泰安军分区副司令员,离休。),政委张嘉智,政治处主任王耀亭。一团一营,是这次战斗的主攻突击营,贡献最大,缴获的武器最多。</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站在高高的云台山上,十八岁的张兆祥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眺望着童年的居住地墟沟镇,回忆起村前山后的一草一木,十年前生活在这里,因为战火回到家乡张店,如今这片土地,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span></h1><h1>连云港解放以后,淮海独立旅指战员征尘未洗,马不离鞍,旋即又南下投入到新的战斗。1948年12月,六分区淮海独立旅一、二、三团南下两淮,追击敌人,在板闸、河下一线,与敌人激战,保卫收复的淮阴城,解放了淮安城,然后沿大运河向南进军。</h1><h1>1948年11月15日,淮海独立旅一团南下到淮阴县牛皮、古寨地区,天气渐渐凉了,部队给战士们发放了棉衣,同时对部队进行新式整军教育。11月30日独立旅奉命进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第二步,攻占两淮。首先攻打淮阴县渔沟镇,得胜后部队又向淮阴城挺进。12月2日部队到达淮阴城东郊运河北岸同国民党军队遭遇,独立旅一团全体指战员立即向敌人展开全面进攻,此时的一营仍然是正面进攻的突击营,经过7、8个小时的反复拉锯式激战,敌人被一团指战员打死打伤包括副团长、参谋长在内的官兵400多人,并迫使敌人一个连向解放军投降。到下午6点钟左右,一团和兄弟团一起向敌人发起第二轮进攻,打破了敌人企图重新占领淮阴城的计划,迫使敌人向板闸败退,独立旅部队跟踪追击,又攻下了宝应城、氾水镇,打得敌人退缩到高邮城里。这几场战斗的目的是,粉碎国民党第4军、第51军向徐州靠拢和攻击华东野战军设在宿迁县五华顶(今属新沂市)后方供应基地的企图。</h1><h1>1948年12月12日,在收复宝应、氾水之后,六分区独立旅(淮海独立旅)奉命上升为华东野战军12纵队34旅,旅长吴大林,政委雷铁鸣,副旅长兼参谋长何玉祥、政治部主任罗隆生。该旅即日离开六分区,所属一、二、三团改为100、101、102团,部队又奉命转回头向宿北县(今新沂市)西新安镇进军,投入到淮海战役主战场的战斗。</h1><h1>从此他们和华野12纵35旅(原新十旅)、36旅中的淮海子弟兵们一起离开了家乡,踏上了新的征途。</h1><p><br></p> <h1><br></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往事再现</b>(蓝色字体为引用资料):</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11月6日,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决定发起淮海战役。扼守淮河的淮安地区是阻击国民党军南逃要地,成为华东战略决战主战场的一部分和重要侧翼战场。</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2月1日,我军布防在泗沭县、淮阴县、涟水县一线的苏北兵团六分区独立旅(淮海独立旅)趁势南下,直逼淮阴城。驻淮阴的国民党第一绥靖区第五十一军军部及其四十一师、第四军五十九师得悉我军兵临淮阴城的消息后,露出豺狼本性,抢劫了美国教会在淮阴开办的有50多年历史的仁慈医院,并纵火烧毁。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在城隍庙广场枪杀了许大中等19位革命干部,同时还在南门外,将逮捕的30多名无辜群众强加上通共罪名并活埋,蓄意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一二•一”血案。</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日上午,国民党军继续在淮阴城大肆抢劫。与此同时,我六分区独立旅越过盐河,向淮阴城外围的王营、西坝、杨二庄等地运动,并与守敌交火,战况十分激烈。几番较量后,敌军缩进淮阴城。六分区独立旅奋起急追逼近淮阴城。驻淮阴敌军慑于我凌厉攻势,惊恐万状,一面电请上司批准撤至扬州,一面命令所属各部和地方政府南逃。</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下午,国民党军抓了许多民夫,经淮安南逃。4时左右,我军六分区独立旅开进淮阴城。</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2月3日夜间,国民党军在南逃途中接到上司电示:“限4日收复两淮,重新打通清(江)扬(州)线,并北上,再遣兵增援徐州方面。”只好转头向北。</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2月4日拂晓,国民党第四军五十九师、五十一军四十一师及九十师一部又重占淮安。得知占领淮阴城的仅仅是六分区独立旅后,敌军于4日下午向淮阴回窜。我六分区独立旅进入淮阴后,除留下一部分部队担任城防任务外,余部在司令员赵海峰、副司令员吴大林的率领下,挥师追击逃敌,在板闸附近与敌遭遇,展开激烈战斗。当天下午,敌人多次冲锋,均未能向独立旅阵地前进一步。</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2月5日凌晨,国民党军队以三个团的兵力避开独立旅正面阵地,向板闸镇东北方向山芋行等村庄迂回,企图从侧面打开缺口,突破封锁,并诱使独立旅正面放松警觉,从而达到进军淮阴的目的。独立旅指挥员早已识破敌人的阴谋,事先在山芋行一带十几个村庄设下埋伏,敌人进入埋伏圈后,遭到猛烈打击。四昼夜的对峙鏖战,国民党军被歼800余人,未能前进一步。</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面对此种局面,12月8日上午9时许,国民党军队在离前沿阵地不远的一块空地召开临时会议,布置新攻势。六分区独立旅炮兵发现敌前沿阵地有军官向空地集中后,瞄准目标连发两炮,当场击毙敌五十九师参谋主任饶漱珉、一七七团团长吴状猷等指挥官。</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敌军遭此打击后,官兵恐惧心理加重,士气低落,决定撤往淮安城休整后再向淮阴发兵。傍晚敌人撤离板闸,驻进淮安城。此时,苏北五分区主力部队前来与独立旅会合,我军实力大增。当晚,五、六分区部队分两路逼近淮安城,观察监视国民党军动向,准备给敌以更沉重的打击。夜11时许,五分区一个团强袭河下镇,直接威胁敌军。五分区独立旅也奉命向淮安方向运动。</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退守淮安城的国民党军队在得知五分区独立旅正日夜兼程飞速迫近两淮后,怕南逃通道被断,遂于8日夜11时再次南逃。9日凌晨4时许,六分区独立旅浩浩荡荡开入淮安城,淮安城不战而得。古城淮安经过两年零两个月的磨难后,终于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两淮追击战不但解放了淮阴、淮安,也解放了宝应县城。从淮安南逃的国民党军逃到在宝应后,10日上午,敌获悉苏中地方武装飞速向运河线挺进,又慌忙又向高邮逃窜。中午时分,我军追击部队在宝应城南40里的汜水镇一带截住逃敌一部。其余逃敌窜进汜水镇,凭借街道房屋负隅顽抗。数小时后,从两淮方向追击的六分区独立旅、五分区独立旅,把逃敌四面包围。我军发动政治攻势,进行阵前喊话,但敌人拒不投降。下午,敌人派数架飞机进行空中增援,对我军阵地汜水周围狂轰滥炸,频繁扫射。敌人在飞机轰炸时,企图打开缺口,突围南逃。这时,我军根据上级首长既要歼灭敌人,又要减少群众损失的指示,采取放宽包围圈,引诱敌人离开街道。敌人见有机可乘,拼命向外突围。在敌人突围之际,我军以二至三倍于敌的兵力向敌发起攻击,我军在杀伤大批敌人之后又缩紧包围圈,展开巷战,和敌人搅在一起。11日上午,敌机又来增援,见无法轰炸,转上几圈就飞走了。眼见弹药即将耗尽,敌人纷纷向我投降。战斗持续到中午,一部分敌人乘我军换防,从汜水镇东南突围逃跑。下午,经过多次出击,终将残敌全部歼灭。汜水围截战,共歼敌千余人。至此,从两淮出逃的国民党军队基本被歼灭。这也为扬州、泰州的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 南征北战炼红心</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1949年元月,华东野战军12纵队改编为30军,谢振华任军长,李干辉任政治委员,饶守坤任副军长,夏光任参谋长,刘仲华任政治部主任,翟盛任后勤部部长。34旅改为88师,其中100、101、102团分别改为262、263、264团。</b></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1949年元月初,262团一营营长邱永生同志调任264团参谋长,张兆祥同志从30军88师262团一营通讯排调到30军88师264团警卫班,由通讯员改为警卫员,副排级待遇(此时十九岁,参军已经五年了)。</span></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1949年3月的皖北,淮北平原上硝烟散尽,春风劲吹,大地微微有了绿意,麦苗开始返青,沟畔有些零星的野菜开出了小花朵。3月10日,30军指战员告别了乡亲,一路向南进军。临行前,乡亲们点起了鞭炮,姑娘们敲起了花鼓。大爷小伙子争着帮战士们挑担子,送了一程又一程。喝过大娘们热腾腾的茶水,战士们与乡亲们依依惜别,开始了新的行军。</span></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88师的一些指战员,还没有来得及换上新式的黄绿色军装,仍然穿着新四军时期的灰步军装,但是洗涤拾掇得干干净净,军容齐整。</span></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264团参谋长邱永生和警卫员张兆祥在平原的土路上策马飞奔。张兆祥老远就看到了262团队伍中行军的老首长和战友们,这是他们的娘家老部队。他们和战友们相互问好。262团战士吴述之是张兆祥的发小,两个人来自于一个村。吴述之是1947年大军北撤山东时参军的,如今两个战友相见,分外亲切。他们互相叮嘱了一些战斗行军的注意事项,然后又各自回到自己的队伍里。</span></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过蚌埠,过凤阳,定远、古河、含山、和县,不断被抛在身后。急行军十日,3月20日部队到达长江北岸一线。</span></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1949年4月,张兆祥同志与30军的战友们参加了渡江战役,部队在安徽当涂、芜湖正面登陆后,又参加对国民党军南逃的5个多军的歼灭战。</span></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在进攻西梁山的战斗中,我淮海地区著名的英雄团长朱慕萍同志(涟水人,原六分区第四团灌云警卫团团长、30军90师270团团长)光荣牺牲。</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往事再现</b>(蓝色字体为引用资料):</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横渡大江。</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渡江前,按照作战计划,原定由25军担任芜湖的解放及接管工作,后因25军任务有变,改由人民解放军3野9兵团30军88师3个团布置在荻港对岸至裕溪口一线,并预定渡江后担任芜湖至当涂一线的防务,并明确262团的任务是解放芜湖和接管芜湖。</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4月20日晚8时半左右,人民解放军中路大军提前于芜湖至铜陵之间,发起渡江作战。瞬间,万炮齐鸣,万船齐发,解放军船队在炮火的掩护下直扑南岸。先头部队约1小时,即占领鲫鱼洲、黑沙洲、紫沙洲等江心岛,突破澛港至铜陵守军阵地,24小时内已渡过30万大军。其中27军79师235团1营3连2排5班乘坐的木船,于21时率先在繁昌县保定乡夏家湖一带登上南岸。同时,第25军也成功突破江防,于当夜渡过7个步兵团插入纵深,向繁昌挺进。</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据人民解放军88师军史(初稿)记载,当晚,“88师继续渡江,敌人军舰从两侧侵扰,飞机无目标地扫射投弹”。“88师渡江后,迅速攻击离江岸突破口仅十多里之三山街敌人孤立据点。三山守军于22日南逃”,由于人民解放军攻势凌厉,张世希、李介立等率残部逃窜。“88师沿江东进解放澛港,23日继续解放芜湖”。</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4月23日下午4时,人民解放军88师262团到达芜湖河南地区。4月24日上午8时,芜湖各界推派代表到青弋江边迎接解放军进城。不少商店和居民准备了鞭炮、茶水。男女老少纷纷涌向街头和江边欢迎人民解放军。</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88师262团一营,此时营长窦鸿儒,教导员徐亚球。作为军和师的先头突击营,率先渡江突击,为解放芜湖立下第一功!</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49年5月,30军出发南下杭州,中途接到命令,从杭嘉湖北部地区直插上海,参加解放上海战役,解放了浦东之奉贤、南汇、川沙,于白龙港歼国民党第51军8000多人,又协助兄弟部队攻克高桥,切断国民党东逃之路。</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上海解放后,88师驻防崇明岛和浦东。张兆祥和战友们一起担任淞沪警备任务,成为一名光荣的霓虹灯下的哨兵!</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解放了的大上海,山青水碧,春意融融,大街上锣鼓欢庆,歌声如潮。夜晚的浦东,华灯初上,江风低回,浦水滔滔,松涛阵阵。张兆祥眺望着远处的万家灯火,怀念起亲爱的战友,不由得鼻头酸楚,心头沉重。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牺牲了几个熟悉的老首长和一些朝夕相处的好战友。其中,同村的儿时伙伴吴述之同志,在解放川沙的战斗中也牺牲了。他们曾</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经相约胜利了一起返回家乡宋圩村看望亲人,如今再也听不到吴述之那开朗的笑声和熟悉的乡音了。</span></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面对着家乡的方向,张兆祥不由得握紧了钢枪,心里想:我要拿起战友们的枪,继续战斗!</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往事再现</b>(蓝色字体为引用资料):</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49年5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主力胜利渡过长江后,在陈毅、粟裕亲自指挥下,对国民党军重兵据守的上海市进行城市攻坚战,发动了以消灭汤恩伯主力、解放大上海为目的的“上海战役”。30军部队打过长江后,按照原定计划是南下杭州,途中接到命令,从杭嘉湖北部调头苏州,直插上海,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役。此时国民党军把高桥作为浦东防线的核心,在高桥外围构筑了密集的碉堡群,妄图阻止我军前进的步伐。30军88师262团一营再次奉命作为全军的尖刀营负责攻打高桥。高桥敌军在海军和空军的炮火掩护下向人民解放军阵地猛烈反扑。一营副营长程常荣(沭阳县桑墟镇元兴村人)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率部冲锋在前,在夺取陆家宅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整个高桥战役,全体指战员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终于在5月25日午夜攻克了高桥,直扼吴淞口要塞的咽喉,切断了上海守敌外逃的通路,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两天后上海全市的解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次高桥战役中,262团副团长王体然,3营营长李锡耀等人,为上海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上海解放后,30军奉命驻守上海,兼上海警备区司令部,保卫大上海。88师奉命驻守崇明岛,其中264团驻防浦东。</span></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抗美援朝铸精钢</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1950年1月, 88师改隶9兵团(包括20军、26军、27军,兵团司令员宋时轮)26军(26军军长张仁初),作攻台准备。不久,部队从上海移防山东藤县、东北辽宁抚顺、吉林临江。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span></div></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当时全国还没有全部解放,有的地方还存在着严重的匪情。88师驻扎上海崇明岛时,264团驻防在浦东。1949年9月6日,师长吴大林带着警卫员乘坐“鸿生”号轮渡从外滩码头赶往崇明岛,途中遇到匪特袭击,警卫员等四人牺牲,吴大林师长在群众掩护下脱险,匪特被机帆船接应逃走。88师发起了由副师长王志增、政治部主任孙良浩任正副指挥,政治部保卫科长徐亚球等人负责的防匪肃特行动,崇明岛治安形势才有所好转。</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部队移防山东时,张兆祥仍然保持着高度的敌情观念。有一次跟随团参谋长外出执行任务,在拥挤的集市上,一名土匪想借人多的机会偷参谋长的枪,土匪刚把手枪拿到手还没有来得及开溜,一双铁钳子一样的大手从天而降,紧紧地抓住了他的手腕,眼明手快的张兆祥同志一举把土匪擒获。年轻的张兆祥同志时刻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和革命纪律性,时刻准备为党、为革命而投入战斗。</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1950年11月16日,26军离开抚顺至吉林临江,19日,全军跨过鸭绿江。其中88师进至乾下洞、西湖洞、中洞、新兴洞地区。22日23时前,全军完成了集结待命任务。<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1950年秋季至1950年冬,张兆祥同志在30军88师教导队接受培训,进入朝鲜后,88师教导队撤散,张兆祥同志被分配到88师264团通讯排担任通讯排长。<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志愿军9兵团部队入朝,在东线长津湖一带参加了第二次战役,形势非常艰苦,穿的是在国内上海温带地区配发的一斤棉花的棉衣,在朝鲜寒带地区零下40摄氏度气候下,冷得吃不消,朝鲜老百姓的房子被美机轰炸焚烧所剩无几,我们军队住的是雪山挖洞,吃的是自己携带的干粮,很少有兵站补充,一两天吃不到一粒粮是常事。每晚行军路程都在100-120里以上,打的是美军的飞机、坦克加大炮。在战场上敌人的飞机坦克铺天盖地,完全是现代化作战。我们志愿军是小米加步枪,条件非常艰苦。东线作战,志愿军9兵团指战员因严寒和饥饿导致减员很多。在东线战场,88师的淮海子弟兵们作战英勇,不怕牺牲,经受了严峻考验,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二次战役结束后,部队转入咸兴地区修整。<br></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1951年2月,88师撤编。淮海子弟兵的心里都憋着一口气:我们还能不能打胜仗?我们还能不能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后来的第四次第五次战役中,淮海子弟兵用实际行动,用血与火证明了自己!他们无愧于是最可爱的人!<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志愿军九兵团血战长津湖,取得了艰巨的战果,打击了敌人!志愿军的顽强精神永存!</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往事再现</b></span><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蓝色字体为引用资料):</span></font></h1><font color="#167efb"><h1 style="text-align: left;">来自88师政治部主任孙良浩之子的回忆节选:<br>(吴大林,1911年生,四川南部县人。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大队长、1945年3月任新四军淮海军分区新2团团长、1948年5月任华中6分区副司令员,1948年12月任华野12纵队第34旅旅长,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88师师长、同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解放芜湖后兼任芜湖军管会委员,后率部进军上海。1950年1月88师改隶26军,11月入朝,为志愿军第26军88师师长,不久从朝鲜回国。1956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一四八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同年6月任辽宁锦州军分区司令员,1960年8月离职。1991年3月2日因病在成都军区总医院逝世,终年80岁。)<br></h1><h1 style="text-align: left;">88师分成两个梯队,师长吴大林、政委龚杰(后为武警部队副政委)带262团和263团为一梯队开进,我父亲(孙良浩,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军史、志愿军军史和新四军军史以及所有网上的文章,没有一篇将我父亲的名字写对的)和参谋长李东海带264团和师直为二梯队。在行进的途中,遇上了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部队在没膝深的大雪中艰难行进。部队没有向导,没有翻译,就凭着不准确的地图,才在12月6日勉勉强强赶到了阻击地点。263团赶到阻击地后,发现公路积雪上有清晰的车辙印,说明美军军已经过去了,是撤退还是等待,团长犹豫了好一会,最后下令回撤,就在部队下山过公路的时候,遇见了美军突围出来的坦克,遭到了美军坦克的碾压,往山上跑的士兵被坦克的火力准确射击,部队伤亡惨重。一个主力团还未与美军实际接触就失去了战斗力。战后团长被撤职。团长曾是新四军东海大队的大队长,资格挺老,部队的战斗力也很强的,打上海时战果辉煌。这位团长最后只是山东泰安军分区的副司令。<br> 262团赶到阻击地后,冻雪上根本来不及构筑工事,匆忙就展开队形,阻击美军,一阵激烈交火,当时没有一点反坦克武器,用战士生命送炸药包在美军密集的火力下根本送不上去,美陆战一师在坦克的掩护下,很快突了过去。262团长张元和(后为76师师长,江西省军区副司令),政委文道宏(后为烟台守备一师政委,江西省委书记),因为他们英勇善战,一个脸黑黑的,一个脸红红的,我父亲戏称他们是张飞和关羽。他俩带着部队就追上去了。<br>当年师团之间没有电台,没有报话机,全靠通信员传递。师长吴大林由于在废坦克里防空,和部队一时失去指挥。我父亲听到262团和263团的报告后,着急万分,马上带领二梯队264团和师警卫连侦察连追击美军。美军全是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远快于我军。只能追到美军一些伤兵,美军是羽绒衣羽绒被都有不少冻伤员,我军可想而知。俘虏也带不了,战士对他们稍作安置就继续追击。只有利用美军睡觉的时候,我军用腿多赶路。<br></h1><h1 style="text-align: left;">志愿军战士只带得了不到一个星期的干粮,追击美军时就开始断粮了。士兵没有手套没有棉鞋,冻伤的无数。但88师将士就饿着肚子,带着冻伤,无望的追击,就为了什么?就为的是88师的荣誉,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br>部队在深夜里追到了一个村庄,团长下令包围,派出小部队监视美军。等天亮发起进攻,天蒙蒙亮,部队进入阵地,发现监视美军的战士都没有动静了,都冻死在雪地上了,没有一个战士逃跑,没有一个战士后退,甚至没有一个战士轻轻呻吟过一声。<br>部队继续追击,追了7天,早就没粮了,战士搞到什么吃什么。部队进入一个村庄,发现有一垛垛的冻苹果,战士饿坏了,抓住连冰带肉就啃,苹果本来就没有什么热量,又是冻的,进了肚内反而降低体温,战士吃了后肚子当时撑饱了,等到吹集合号的时候,许多年纪大点的,体质差点的,都已经冻硬了。<br>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没有后勤补给,师团指挥员的生命同样受到威胁。<br>指挥员指望前面遇着村庄能补充粮食,但这不是国内,部队匆促上阵,连一个朝语翻译都没配。朝鲜老百姓早就跑光了,根本无法借粮。指挥员最后的指望追到兴南港,缴获美军的物资。12月14日,部队追近港口时,美军把所有的物资都引爆了,看着冲天的大火,指战员都瘫倒在雪地上。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友、还是没能抓住美军,还是失去了最后补充给养的希望。父亲心情极为复杂。为从来没打过这么窝囊的仗,为从来没遇见这么窝囊的指挥而痛苦。<br>88师三个满编的团,回来时一个团都凑不满。262团出发时是3500人满编的主力团,回来只剩750人,就这么都饿死冻死了。<br><font color="#167efb">二次战役东部战线没有打好,九兵团伤亡及其惨重。20军和27军是担任主攻的,消灭了一部分美军,勇敢作风得到了表现。而26军是预备队拉上来增援的,行动已经暴露,开进途中就遭到美机扫射阻扰,又突遇零下37度严寒,行进速度严重下降,未能按兵团的命令时间赶到增援。后来也不畏牺牲追击敌人,但没有什么战果。战后处分了一大批26军的师团指挥员。<br></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h1> </font> <h1><p>1951年6月,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后,原264团领导上调分配,团部机关人员和26军77师合并,264团通讯排与77师通讯排合并,原77师通讯排排长任排长,原264团通讯排长张兆祥任副排长。在通讯排,他常常要冒着炮火把指令送到前线指战员的手上,有时还要到前线了解敌情。有一次他到驻有敌人的一个院子里执行侦察任务,随行的一位战士在外边接应。任务完成刚要回撤时,被敌人发觉了,在这危急关头,张兆祥同志几个箭步跃上围墙,敌人在墙里拉他的脚,战士在墙外拉他的手,万幸的是,他被战士拉到了墙外,顺利归队。<br>没有多久,1951年的秋季,张兆祥同志又从77师通讯排调到77师230团二营四连任副排长,他与战友们坚守五圣山前的454.4高地有4-5个月,454.4高地对面就是美军占领的半个鸡雄山,与他们排阵地相隔的距离只有100多公尺。刚调到战斗排,张兆祥同志就冲锋在前,带领战士们勇敢接敌,一次歼灭7个敌人,另一次歼灭9个敌人,让战士们对原来的师通讯排副排长刮目相看!<br>在朝鲜战场上,张兆祥同志和战友们一起从长津湖到汉江边,从三八线到平(康)金(化)前线,先后参加了第二、第四、第五次战役和五圣山阻击战,阻击美陆战1师、美2师、美25师和伪9师北进。在军、师首长的指挥下,在团营连指挥员的带领下,淮海子弟兵们发扬我军勇敢的拼刺刀精神,不怕牺牲,打出了淮海子弟兵的威风,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威风,受到了军首长、兵团首长的高度赞扬。<br>正是抗美援朝的胜利,在政治上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在经济上保障了国家恢复建设,在军事上也打出了国威军威!<br>在德川地区休整半个月后,1952年6月5日开始,26军从朝鲜回国,6月16日,全部到安东市集结。稍事休息后,坐火车抵达山东。<br></p><p><font color="#ed2308"><b>往事再现(</b>蓝色字体为引用资料):</font></p><p><font color="#167efb">由于没有查阅到264团的资料,本文引用来自志愿军88师262团淮海老战士胡志国同志(沭阳人)关于262团的回忆,当年战争场面的艰苦严峻,可见一斑:<br></font><font color="#167efb">在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我在解放军第九兵团26军88师262团(后改为26军特务团),而88师前身是淮海军分区1、2、3支队组成的淮海军分区独立旅,约1万人全是淮海子弟兵。11月入朝参加第二、三、四、五次战役及平金淮阻击战。当时我是262团卫生队队长,经历全过程,战场的硝烟历历在目。<br></font><font color="#167efb">我们262团参加朝鲜第二次战役时,第九兵团15万人在朝鲜东北长津湖包围攻打美国王牌军陆战一师,当时是在零下40度的严寒,穿单鞋及单薄的棉衣,五六天吃不上一口饭,千里长途急行军不敢休息,一到阵地就进入拼死战斗。在多架敌机狂轰滥炸下,并投凝固汽油弹,炸断桥梁,把战地烧焦,如此恶劣的战场,我军英勇作战,使美军陆战一师大部分被歼灭,一部分狼狈突围逃跑,还有几千伤员空运逃跑,另有一小部分从海上逃跑。我九兵团顺黄草岭美军逃跑路线追杀阻截。<br></font><font color="#167efb">我们262团的淮海子弟兵,以步枪、手榴弹、小炸药包,大白天冲向敌阵、冲向敌装甲车队,英勇奋战伤亡500多人,我卫生队抢救了200多伤员。山下有被敌机轰炸燃烧的民房,为了避免暴露目标,我们医生及卫生员三人冒着敌机轰炸,在燃烧的民房旁烧热水给伤员喝,我们自己仍然以雪来解渴。这就是兄弟情、战友爱,也是我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责任。<br></font><font color="#167efb">在1950年12月5日,我们262团又在独秀峰阻击一路逃跑的美军。这是独秀峰战役大战中的一小战,而对262团是一场恶战。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我们志愿军连夜作战非常疲惫,白天向美军装甲车发起了三次大的冲锋,歼敌100多人,炸坏敌人多辆装甲车。26军通令嘉奖262团,军长张仁初表扬了团长张元和政委文道宏,262团出了两名一级战斗英雄,一营陆营长、二连连长刘金左两英雄,战后被追认为烈士,二位肖像和战绩现刻在沭阳县烈士陵园墙上。可见262团这场恶战多么艰难残酷。<br></font><font color="#167efb">当时我们的战士穿着单衣,又冷又饿,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中拼杀在朝鲜战场。我说几个实例。我们卫生队的一个卫生员十个手指全被冻掉,另一个卫生班长两脚前半部全冻掉,仍要跟着我走,帮我抢救伤员;一位医生眼看着活活冻死。据报道,27军冻伤减员8000多人,另有五连140人全部被冻死在阵地上。20军二连全冻死,还有另外连队的60人冻伤在阵地。据报美王牌军陆战一师吃着罐头、睡着鸭绒睡袋也冻伤减员7000多人,我们第九兵团约冻伤30000多人。这不是平时说的冻伤,而是彭老总说的“脚都冻黑了,手一扒啦,肉就掉下来露出骨头,耳朵一抹就掉了”,战争就是如此残酷。<br></font><font color="#167efb">262团在参加朝鲜第四次战役时,是按26军布阵的,1951年4月1日打宝藏山防御战时,死守20天,杀敌1600多人。宝藏山是在朝鲜中部,靠近三八线北边,26军第四次战役的第二阶段,是配合兄弟部队机动防御交替作战,为阻击敌人全面进攻,掩护二线兵团集结阵地,使兄弟部队从三八线南部向北转移的阵地通道顺利,仍是非常重要的一战。在20天阻击战中,每天敌人都有两个团、10多架飞机、30多辆坦克及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向我262团发起多次进攻。我们在友邻部队的支援下,打退他们的所有进攻,我阵地如钢铁长城,那是血与火、生与死的血战,敌人横尸遍野,我团也有伤亡。我们卫生队用担架往前线送弹药,抢救伤员与前线战士同样艰苦、危险,在战地上摸爬滚打英勇奋战。我们在这场防御战中,为兄弟部队转移布阵争取了宝贵时间。全军杀敌1600多人,打坏敌人坦克、装甲车67辆。<br></font><font color="#167efb">回想我们262团的淮海子弟兵为国牺牲的壮举,不由得敬重而泪下。在战斗结束后,团后勤处去打扫战场,掩埋烈士遗体,回来后也讲不清烈士姓名。这些无名英雄永远刻在我们幸存者的心中。<br></font><font color="#167efb">262团在参加平金淮阻击战时,在第5次战役中迫使美军接受停战谈判,全军转入三八线附近战略防御。26军平金淮阻击战,我团是按军布署,在武圣山阵地与敌浴血奋战230多天,打退敌人强烈的进攻105次,歼敌1000多人,打得顽强,战功卓著。志愿军总部授予262团为“抗美援朝先锋团”称号。志愿军副司令兼九兵团司令的宋时轮,冒着敌机炮火的轰炸到我团视察,表扬我团打得好。武圣山在上甘岭后边,上甘岭是武圣山南麓的小山村。在1952年4月,15军接我26军防地,10月打了世界闻名的上甘岭战役,而我团在武圣山的防御战,战斗之激烈仅次于上甘岭战役,英勇血战了230天才守住了这块阵地。</font></p><font color="#167efb">我淮海子弟兵,在这几百个日日夜夜生与死的血战中,不光是流血牺牲,生活也是艰苦之极。冬天是一口炒面一口雪,天天吃,月月吃,吃得便秘。夏天大雨,水把桥梁都冲毁了,加上敌人围剿,飞机把后勤供应切断,粮食供应困难,只好吃野菜充饥,部队全都营养不良,前沿阵地工事里的战士因趴卧时间太长,出防空工事时连路都不能走。可想战地之艰苦不是常人所能忍受和了解的,正像彭老总说的,“志愿军之苦超过红军长征之苦”。<br>我淮海子弟兵从1950年11月入朝参战到1952年4月</font>,<font color="#167efb">多少个日日夜夜,用生命保卫祖国,血洒朝鲜大地。<br>愿为国牺牲的烈士们,英魂在异国他乡安息吧。祖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font></h1> <h1><br></h1><h1>1952年秋季张兆祥同志调到坦克团任排长,不久又调到230团二营炮兵连、五连、四连任排长;1953年秋至1954年秋季,到26军77师教导队学习文化。</h1><h1>1954年秋至1955年春,张兆祥在26军77师230团三营八连任排长,担负刘伯承元帅创办的南京军事学院的保卫工作。</h1><h1>年轻的张兆祥同志在学院里执勤,站岗巡逻查哨。看到军事学院里的将军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教室学习文化知识,心里也升起了学习文化的渴望。他小时候是一个穷孩子,没有进入正规学堂读过书,参加革命初期,基本上就是一个文盲小战士,随时都有为革命准备牺牲自己的准备,走到哪里打到哪里都不知道。后来在作战之余,挤时间零星地学习一点文化,在教导队也系统地学习了一些文化,但是在工作中,他时时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不久,他的愿望就得到了满足!</h1><h1>1955年春至1955年秋季,组织上安排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学校先驻安徽安庆市,后移防安徽合肥市。</h1><h1>1955年秋季,组织上选送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北碚步兵学校学习军事,为学校三营十连学员,在校有政治学习、射击训练、识图用图学习、战术学习、战术勤务学习等。</h1><h1>以上政治、军事技术、战术学习共26项,他有24项课程得到90分以上成绩,只有两项得80多分,1956年冬季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北碚步兵学校定为上等生学员。只有</h1><h1>26项课程全是90分以上,才能定为优等生学员。</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五、祖国西南再锤炼</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color: inherit;">1956年冬季,张兆祥分配到13军37师110团二营四连任副连长,1959年秋季至1964年春任四连连长;1964春至1966年秋任13军37师110团二营副营长;1966年秋至1969年夏任13军37师110团二营营长。</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13军37师是大名鼎鼎的红军师,是一支有着悠久光荣历史的队伍,前身来自于红四方面军,抗战时期是战斗在太行山麓的八路军129师386旅,陈赓大将任旅长、陈再道、许世友将军曾经担任副旅长。当时日本鬼子有一个口号就是“专打386旅”,但是在386旅面前屡屡失败碰壁。著名的抗战电视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所带领的八路军386旅独立团,原型就是来源于这支部队。其中的红军团109团,是我军著名的“百将团”之一。110团是该师奇功团,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陈赓大将麾下386旅的四大主力团之一,第二任团长楚大明烈士是著名的战斗英雄。该团在抗日战争、淮海战役、解放南昌、进军西南的战斗中屡建奇功。新世纪初,歌乐山下的111团曾经在团部门前竖起“亮剑”的铭石,表明继承革命传统的心迹,高扬新时代的亮剑精神!如今军改后,在党的指挥下,当年红军师的亮剑精神仍然在传承。</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13军当时驻防云南省,担任镇守边陲的任务,刚从军校毕业的张兆祥同志精神焕发,信心百倍,立即投入到火热的军事训练和战斗任务中去。他把所学到的知识和实战经验,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关心爱护士兵,手把手传帮带。110团二营四连是英雄的模范连队,张兆祥同志自从来到新的集体后,一直忘我工作,丝毫不敢懈怠,带领连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和荣誉,受到了战士们的拥戴和首长们的赞扬!在中缅勘界作战和援越抗美期间,他和战友们始终训练,支援,战斗在第一线。</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1968年13军移防重庆。1969年夏至1969年冬他任13军37师110团参谋长;1969年冬,他被任命为13军37师110团副团长、团党委常委。</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1972年,由于多年的战斗生涯和艰苦的工作环境,张兆祥同志患上了心脏病,但是他始终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不叫一声苦,不说一声累,把病历和药瓶往兜里一揣,立刻又走上了练兵场,他多次承担军、师交给的战备训练和教学任务,每次都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1979年2月至3月,年届五旬的他主动请缨,参加云南方向对越自卫反击战。他身先士卒,随110团先头部队二营一起行动,在战场上,他有一个绝活,只要听到炮声,就能判断出是什么炮,炮的方位,距离多远,落点在哪里,是否安全。丰富的战斗经验,果断的指挥调度,大无畏的勇敢气魄,他赢得了战士们的尊敬和信任,他成为战士们心中的主心骨和守护神。他参与指挥攻打205、221、218、264、332高地,他带领战士们攻果沙,战柑塘,二十多天的战斗,他昏迷了七次,瘦了十一斤,战场上无情的炮声,也再一次损伤了他的听力,损害了他的健康。</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由于身体健康原因,他多次打报告要求到地方工作,1982年春组织上同意他转业,调到重庆钢铁厂任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从此他离开了战斗了38年的军营,他在13军37师110团工作期间,甘为人梯,甘当伯乐,讲风格,讲奉献,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不计得失,淡泊名利,他带过的兵,有的同志成长我军的高级将领,还涌现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如战斗英雄刘戈平、被中央军委授予“勇猛顽强英雄连”称号的110团一营第三连等等),他在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参与指挥的332高地攻坚战和亲自指挥的春增反伏击战,入选军事科学院编写的精选战例。</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h1> 八十年代初期的张兆祥同志</h1> <h1><font color="#ed2308"><b>往事再现:</b></font><br><font color="#167efb">1、原110团2营4连炮班班长张永建同志说:“我们刚到战场,一些战士有紧张情绪,张副团长站立在阵地上,仔细地检查战前准备情况,他沉着地走来走去,冷静自如,指挥若定。给了我们以很大的鼓舞和勇气。”</font><br><font color="#167efb">2、原110团2营5连2排长“活烈士”梁峰同志说:“在我们团的战斗中,张副团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font><br><font color="#ed2308"><b>往事再现:</b></font><br><font color="#167efb">原110团政治处干事张小岗同志(著名军旅作家柯岗之子,大校军衔)的战地日记节选:</font><br><font color="#167efb">二月十七日 阴见晴</font><br><font color="#167efb">4连攻占221高地之后,2营营长谭胜文,教导员王传忠,副营长张传海跳到一个可能是越军避弹所的方坑里研究战况。<b>刚到坑里,随2营行动的副团长张兆祥跑过来大声喝道:“危险!赶快转移!”三人马上跑了出来,离开不到百米,越军炮弹就落在坑里爆炸了,然后顺着战壕兜着他们屁股打。张副团长是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老兵,一句话救了一个营指挥班子,姜还是老的辣。</b></font><br><font color="#167efb">二月十八日 晴</font><br><font color="#167efb">14时许,2营5连3排刚刚从160高地撤至264高地西北山包,再次遭到越军炮袭,排长饶宗亮负伤。</font><br><font color="#167efb"><b>部队出现暂时的慌乱。副团长张兆祥提着手枪低声怒吼:“不许乱,谁要乱跑就叫他回不了祖国!”</b>在264的山梁上,用眼睛都能看到越军正用60炮对我轰击,2营营长谭胜文大喊:“2炮连赶紧开炮!”炮打响了,敌火力被打哑了。</font><br><font color="#167efb">二月十九日 晴</font><br><font color="#167efb">激战332高地:</font><br><font color="#167efb">天色将晚,满山残敌尚未肃清,而且由于排长梁峰重伤,后续部队未能及时跟进,又无法向连、营报告情况,没有后援,还容易被我炮击误伤。无奈,刘戈平等人心有不甘地撤下了高地。<b>而此时,半山腰的张兆祥副团长、教导员王传忠正在5连组织2营敢死队:“共产党员、干部冲第一排,必须在天黑之前,彻底肃清残敌,完全控制332高地!”</b>5连指导员师子方第一个站出来,1排长杨明康站出来……。恰在此时,刘戈平等人回来了。在他们带领下,部队轻松地冲上了主峰。山上敌人的战壕、交通壕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为防止敌军偷袭,5连回撤了五六十米,分散隐蔽,严加警戒,就在332高地半山腰留守了一晚。</font><br><font color="#167efb">二月二十五日 晴</font><br><font color="#167efb">5时,2营进至春增东南侧无名高地北侧山脊时,突然遭到敌人袭击。配属5连的营部调频机通讯员武留圈,2月18日在264高地负伤未愈坚持归队,现在再次中弹。他忍受着剧烈的伤痛,向营指挥所报告:“我们……正在与敌……激战,我……受伤了”话音刚落就停止了呼吸,营部与5连的联络中断。(武留圈烈士,战后追记二等功)</font><br><font color="#167efb">枪声响起,连长谢仁俊立即命令1排从右,2排从左对敌实施反包围。1班机枪手吴长寿第一个冲向敌阵,机枪吐出一串串火舌,以精准的火力掩护战友反击敌人。在距敌前沿二三十米时,吴长寿头部中弹。他以坚强的毅力继续与敌展开对射,直到打光最后一盒子弹。当救护队赶到时,他已昏迷不醒,手还紧紧握着机枪,右手食指扣在扳机上。</font><br><font color="#167efb">为了让1排能迅速发起进攻,连长与指导员率部从正面攻击,边打边向吴长寿倒下的方向靠近,打开了突破口。连长谢仁俊手提冲锋枪刺杀了一名正在装填子弹的敌人,随机跳入战壕。指导员师子方紧跟在后,沿着战壕内边打边进。歼灭了战壕内的几个敌人后,突然飞来四五枚手榴弹。连长急呼“注意手榴弹”,二人迅速卧倒,刚避开敌手榴弹起身向前,指导员突然中弹倒下。只见不远处敌人的枪口还在冒着红焰,连长抬手就是一个点射,几乎是同时,距他一米开外的战壕内,另一个敌人也向他打了一个点射,两枪打在冲锋枪上,一枪打中了他的左大腿。谢仁俊怒不可遏,猛扑下去想抓活口,敌人吓破了胆,逃得飞快。谢仁俊抬枪射击,枪却打不响,原来冲锋枪替他挡了两枪后也“牺牲”了。</font><br><font color="#167efb">眼见连长、指导员先后负伤,通讯员石德华高举连长的手枪,在暗夜密急的枪声中高呼:“同志们冲啊!冲啊!”飞身直扑敌阵。一排排机枪子弹朝他射来。石德华中弹后踉跄着坚持继续冲锋。当救护队赶到时惊讶地发现,已经牺牲的石德华没有倒下,他单膝跪地,上身略微前俯,紧握的手枪顶在地上,双眼怒视着前方。</font><br><font color="#167efb"><b>战斗打响后,2营营长谭胜文、教导员王传忠和副团长张兆祥靠在一个土壁上,冷静地指挥作战。</b></font><br><font color="#167efb"><b>张副团长传令:“杨德书快上!杨德书快上!”4连连长杨德书应声带着一伙敢死队到了营指挥所。张兆祥命令,不惜代价,抢占右侧的高地。杨德书等人提上冲锋枪,运动到了高地下面,迅即开枪还击。</b></font><br><font color="#167efb">无名高地枪声一响,附近几个山包上的轻重机枪和高射机枪一齐吐出火舌,打得土层泥块四处飞扬。在这紧要关头,尖兵班长刘戈平临机处置,不等连里指示,果断作出“两军相逢勇者胜”的决定,指挥全班避开敌军正面火力的射击和封锁,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地形地物,大胆从敌主要制高点火力的右侧阵地中间横插上去,与另一侧迂回出击的1排共同围歼了当面制高点之敌。为了不给防守之敌有喘息之机,刘戈平又率领全班向左侧高地的敌阵地展开攻击。战士们所向无敌,左冲右突,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死伤累累。配属6班的40火箭筒手罗应祥提着火箭筒紧跟刘戈平,飞身直扑敌阵。敌人一排排机枪子弹朝他们射来,罗应祥选好射击阵地,一发怒吼的火箭弹,把当面之敌的机枪顿时打哑,刘戈平乘势攻上山头横扫当面之敌。黑暗中,由于火箭筒发射后喷火十分明显,招致敌另一侧火力报复,罗应祥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在攻入制高点与敌短兵相接的战斗中,4班机枪手高定福发现一个受伤的敌连长正向战友射击,箭步冲上去夺过敌人的冲锋枪将其击毙。一名负伤的敌人刚要举枪,6班战士刘金财猛扑上去打掉他的枪,将其生擒。6班副班长李文光隐蔽接近一名越军连长,出其不意地夺过了冲锋枪,敌连长又掏出手枪负隅顽抗,被刘戈平按倒在地做了俘虏。战斗从打响到结束,仅仅历时10分钟。战后查明,伏击2营的是在柑塘被打散的越军345师121团2营残部。24日晚,敌营长带领4名连长及100余残兵来到春增东南侧无名高地,勘査地形设防后令部属死守,自己带着亲信跑了。结果,敌人的伏击变成了我军的反伏击,5连以亡4人、伤10人的代价,毙敌19人,(含中尉连长3人);俘敌2人。其中6班打死打伤越军7人(含中尉连长2人);俘虏2人(含中尉连长1人)。缴获高射机枪1挺,高机弹1850发;轻机枪、手枪、冲锋枪、火箭筒21支(挺),电台1部,望远镜4具。由于5连连长、指导员在这场战斗中同时负伤,并鉴于刘戈平再次显现出的勇敢精神和指挥能力,上级命令副连长文朝光接任连长,刘戈平由班长直接晋升为副连长。</font><br><font color="#167efb">二月二十七日 多云</font><br><font color="#167efb">17时28分,军令37师派一个营接替蒙自军分区坝洒红河渡场警戒任务,师确定110团担负此任务,20时25分,<b>由张副团长带2营执行。</b></font><br><font color="#ed2308"><b>往事再现:</b></font><br><font color="#167efb">原110团二营通讯排长孙久明同志(病故)的回忆文章节选:</font><br><font color="#167efb">经过三天激烈战斗,二营转为团预备队休整,有一个老头来要饭,他离开不久飞来几发炮弹,通信员别芝全奋不顾身扑在谭胜文营长身上。炮弹炸过后,谭营长叫别芝全带几个人去找那个老头,没找着,只在树林边的水田里看见几头被炸死的水牛。</font><br><font color="#167efb">一天清晨,又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来到营部露宿地要饭吃。<b>老头下山后我向营首长汇报,随我营行动的张兆祥副团长立即叫营部赶快转移。</b>我们一行二十多人刚离开五分钟左右,就见几发炮弹落在我们刚才坐的的地方,好险啊!</font><br></h1>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六、不忘初心永向前</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转业时,张兆祥同志为行政十五级,到地方工作以后,又参加了两次行政级别调整,行政级别为十三级。1990年8月张兆祥同志离休,离休后根据党和国家政策规定,享受副厅地级政治生活待遇;2015年第二次提高待遇享受副省部级医疗待遇。</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严格要求,毫不放松,教育后代要听党话,跟党走,目前,张兆祥老同志的家庭有七名共产党员,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各个岗位。</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张兆祥老同志获得的荣誉和表彰主要有: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中国人民入朝慰问团慰问章、中央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章、云南省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念章,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对越自卫反击战三等功奖章等等。</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回忆起从当年淮海大地灌河两岸走出的许许多多老领导、老战友,如老政委吴书同志、老红军吴大林同志(四川人)、老领导孙良浩同志、封必琉同志、邱永生同志……,儿时的伙伴吴述之烈士(灌南县张店镇宋圩村人、30军88师262团战士,1949年5月解放上海时牺牲)、褚长发烈士(灌南县张店镇宋圩村人、志愿军29军某部连长,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封其雨烈士(灌南县张店镇宋圩村人、华野十二纵某部战士,淮海战役时牺牲),张兆祥老人感慨万千:他们为革命流汗,流血,牺牲,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他们的光辉业绩,永远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精神感召和无私帮助,永远是自己前进的动力!</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兴县视察说:“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19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他们珍惜光荣历史、永葆政治本色,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说,要牢记老同志历史功绩,大力传承老同志崇高精神,学习弘扬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建功立业。</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成千上万个像张兆祥老人这样立场坚定的淮海老战士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义无反顾地踏上战斗征途,有的同志牺牲在战场上,还有的奋战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各行各业,他们在革命的每一阶段,都时刻不忘初心,甘愿做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他们永远是我们家乡人的骄傲!</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夕阳正红,桑榆未晚,如今离休后的张兆祥老人,和老伴孙春莲居住在重庆,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他虽然离休了,但是仍然保持军人本色、党员本色,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新长征”的道路上继续前进!</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6fbb">后记:巧合的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云南方向后期总指挥、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张铚秀将军,就是张兆祥同志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时期所在部队26军的副军长。八十年代,原30军军长谢振华将军出任昆明军区政委。原88师师长吴大林已经回家乡四川生活多年。如果此时老首长们对他说:“张排长,有任务!党需要你继续战斗!”。我们相信,年过半百的张兆祥同志仍然会穿着军装,义无反顾地冲锋在第一线!</font></div></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6年春天重回110团(璧山装甲团) </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撰写回忆录</h1> <h1>抗美援朝纪念章。建党百年生日之际,老革命已经光荣在党73年</h1> <h1> 战友聚会(左一冯运秋老革命,居中张兆祥老革命,右一原13军副军长刘明江少将)</h1> 参考书目及资料:<br>1、《淮阴革命斗争大事记》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br>2、《灌云县革命斗争纪略》中共灌云县委党史办公室编<br>3、《连云港革命史料》<br>5、《海属抗战风云录》<br>6、《解放战争》、《朝鲜战争》 王树增 著<br>7、《灌南县革命史料》<br>8、新四军老战士、原海政歌舞团团长、音乐家胡士平同志回忆文集《步履无声》<br>9、《风云录》一书中新四军老战士、原安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徐亚球同志作品选<br>10、新四军老战士、原264团政治部主任王品玉同志外孙的回忆<br>11、《淮安晚报》记者黄育举老师的文章<br>12、新四军老战士、原88师政治部主任孙良浩同志之子的网络回忆文章<br>13、《硝烟中的文艺兵》<br>14、新四军淮海老战士胡志国同志的回忆文章<br>15、原110团2营5连二排长梁峰同志、4连迫击炮炮班班长张永建同志的访谈<br>16、原110团政治处干事张小岗同志的战地日记<br>17、原110团2营4连连长杨德书同志的战地日记<br>18、QQ群26军群群友回忆<br>19、原110团2营通讯排长孙久明同志的报刊文章<br>20、部分网络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