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雨崩

青苹果

<h3>不去天堂,就去雨崩。</h3><h3>有句话是这样的:雨崩是个病,不去放不下,一去误终身!我不怕被误终身,就怕去不了雨崩,去不了梅里雪山。</h3> <h3>2018年11月22日晚上,我们一车四人(队长心动、肥仔、影子和我)由阳江出发,经广西、云南,穿越艰险的丙察察线入藏,经滇藏线318国道,一路游历颠簸,披星戴月,最后到达心中的桃花源——雨崩。</h3> <h3>12月1日上午,随着海拔的攀升,车子沿着214国道盘山而上,追寻着梅里雪<span style="line-height: 1.8;">山时隐时现的倩影,</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飞来寺附近的观景台上,我们终于与她隔山相望了,雨崩,就在雪山脚下。”</span></h3> <h3>遥望对面的皑皑雪峰,我想起海子的诗“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曾几何时,这个地方就是我最遥远的梦想,曾经以为遥不可及,此刻已近在眼前。</h3> <h3>雨崩是云南德钦县云岭乡境内的一个小村落,西边便是著名的梅里雪山,后面我们就按当地人的叫法称卡瓦格博吧,这其中还有很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篇幅有限就不说了。这个藏在雪山脚下的村子非常原始美丽,几年前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靠简易的山道与外界联系,不通水不通电(现在已经通了),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状态。</h3> <h3>进入雨崩途经的几个小山村,美得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一路走来虽已见了很多,但还是见一个爱一个,毫不掩饰我的博爱!</h3> <h3>队长心动总是笑话我,说我每次看见一点点景色就大呼小叫,好像没出过门一样。没办法啊,我就是喜欢大自然的美,喜欢山川河流的波澜壮阔,喜欢原始山村的神秘美丽,我真的真的不能吝啬自己的热爱和赞美。</h3> <h3>梅里雪山国家森林公园门口,需要购票进入。</h3> <h3>西当村是进入雨崩的必经之地,在今年之前要进去只有两个途径:步行或骑马翻过一座山,全程10公里左右,今年开通了汽车,但只能走景区的越野车。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徒步进去,或许人家本来就是来徒步的。我们坐车进去,200块钱一个人也挺贵的,路面坑坑洼洼陡峭难走还有很多积雪,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颠簸得人都散架了。</h3><h3><br></h3> <h3>滇藏交界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8;">卡瓦格博耸立在澜沧江和怒江之间,号称藏区八大神山之首,</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是藏民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神山。他们认为人一旦登上了峰顶,神便会离他们而去,没有了神的庇佑,灾难就要降临了,而雪崩等山难在他们眼里就是山神发怒,惩罚攀登冒犯雪山的人。</span></h3> <h3>近一个世纪以来,所有攀登卡瓦格博的组织或个人,从没成功过,至今,卡瓦格博仍是一座未被登顶的处女峰。后来更由于当地藏民对登山的激烈抗拒阻拦等诸多原因,最终推动德钦县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正式立法,将卡瓦格博列为“禁登山”。</h3> <h3>雨崩平均海拔约3300米。我们住在上雨崩村最高的的一家客栈,可以俯览上下雨崩的全貌。图下面那个村子就是下雨崩村,正是晚饭时分,远远望去,暮色中的下雨崩村升起袅袅炊烟,温馨中透出安详。</h3> <h3>时值冬季,没有山花没有红叶也没有绿草,眼前一片萧索。可是我真的不介意,或许我们选择来这里根本就不是为了看春花秋月,何况它本质的美并不会被冬季的凋零所掩盖,我刚下车就已经为这个青山环绕,雪山簇拥的山村所倾倒了。</h3> <h3>冬季属于淡季,游客较少,村子里有些店铺都关门了,都是一些木屋店面,很精致很文艺。</h3> <h3>人生一世,缘分这东西总归是有的,不论缘深还是缘浅,不是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吗,也许正是因为有缘,我们才会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h3> <h3>不久前的一场大火,让网络传得沸沸扬扬,牵动着无数不明真相的人心,也<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差点烧断了我们来雨崩的信心,实则是烧掉了两三间客栈,就是图中几间,幸好及时扑灭了没有让火势蔓延开来。</span></h3> <h3>又见藏香猪。想起上次在西藏随处可见,跟着我们一起排队、拱我的包包求东西吃的小猪猪,我有点忍俊不禁。猪队友,西藏一别甚是挂念,别来无恙?</h3> <h3>从这边看见的是上雨崩村,<span style="line-height: 1.8;">留在村子里生活的藏民已经不多,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的依然是以耕种为主。傍晚时分,牛马归栏,鸡犬相闻,淳朴的藏民很热情的邀请我们吃饭,不过语言不通很难沟通,我们还是回客栈吃去。</span></h3> <h3>看见一棵苹果树,果子挂满枝头甚至掉下来烂掉却没人摘,暴殄天物啊!太浪费了</h3> <h3>当迎风的笑靥已不再芬芳,温柔的话语都已沉寂,当星星的瞳子渐冷渐暗,那么,就来这里,天堂是上不了的,雨崩,却不会拒绝任何人的亲近。</h3> <h3>傍晚,一抹金黄色的火烧云悄然爬上了卡瓦格博峰,把纯白的山峰染得金黄一片,仅仅10分钟光景又散掉了,我们何其幸运,傍晚的日照金山都能看到。</h3> <h3>雨崩的夜晚悄无声息,队友影子睡得正甜,我悄悄披衣站到门外走廊上。夜幕下的山村一片漆黑,只有对面的卡瓦格博泛着冷冷的光。月色不是很亮,而星星似乎格外调皮,一眨一眨的好像在跟我对话。此时此刻的雨崩,是温柔的,慵懒的,静谧的,我闭上眼睛,安静的守着它,就像守着一个怕被吵醒的梦……</h3> <h3>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村子和所有的山似乎都还在沉睡,我们爬上客栈的楼顶静静的等待着太阳的苏醒。七点多钟,太阳公公终于开始为雪山描妆,先是一点朱红,接着两腮飞霞,慢慢的神女峰和将军峰都描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色,最后又在太阳的光芒万丈中渐渐变淡,最终融进天空那高冷的蔚蓝里,逐渐还原她的圣洁。</h3> <h3>吃完早餐,开始向神瀑出发,要经过下雨崩,上下雨崩落差一百米左右,距离大约两公里。路很是崎岖难走。</h3> <h3>马说:你们这些人一大早就来拍我马屁,有啥企图呀?是不是又想骗我驮你们去玩?门都没有,赶紧一边玩去,别阻碍我们去吃草😁😁</h3> <h3>勤劳的牧民赶着马出来了,出去干活的村民扛着锄头出来了,游客们都三三两两往山里赶,还有那些鸡鸭猪狗也跑出来凑热闹,下雨崩村口霎时间就热闹起来了。</h3> <h3>过往流年,我会期待春暖花开,也会向往面朝大海,可是现在,我唯一想做的就是看遍雨崩的春夏秋冬,然后深深的画入眼眸中,烙进脑海里。</h3> <h3>出了村子站在村口再看,群山簇拥,雪山、草甸、溪流、牧场、村落、经幡、白塔,这一切都美得那么不真实,那么如梦似幻,我不敢走的太快,怕漏掉了一些美好,怕惊醒了是一个梦幻。</h3> <h3>有这么美丽的牧场,我多想自己能变成一匹马,可以天天呆在这里,不理世事,无关风月,饿了就吃草,累了就躺下来享受阳光的抚摸,多好!</h3> <h3>快要进山了,走过一片沙棘林,踏着落叶,沿着小溪穿梭在树林中,向着雪山的方向走。太阳从树叶的间隙洒下来,影影绰绰,地上一片斑驳。树林很老很原始,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百年老树,最奇怪的是五树连根,都盘着五彩经幡,藏民也把这些老树当成圣物一般朝拜。</h3> <h3>路上随处可见的玛尼堆,大概都是虔诚的转山朝圣者堆的,堆得密密麻麻,连河谷都堆满了。藏民对信仰之执着实在是不得不令人起敬!</h3> <h3>偶遇这只可爱的小松鼠,一路跟着我们,休息的时候就跟它玩一会,一直到了雪山它才不见了,估计是怕冷。神奇的是当我从神瀑下来离开雪山的时候,它竟然又在路边等着我们,好有灵性的小东西。</h3> <h3>刚开了转山节不久,路边到处挂满飘飞的经幡。几百年来,藏民们以最虔诚的姿态围绕着卡瓦格博转经,他们相信,转卡瓦格博朝圣一圈便能洗清这一生的罪孽,来世就不用受苦了。</h3> <h3>接近雪山,路上开始有冰雪,滑溜溜的很不好走。</h3> <h3>过了白玛珠普寺(莲花生大师修行洞),神瀑就快到了,清冷的冰雪送来阵阵寒气。</h3> <h3>上山的路全部结冰了,我小心翼翼的扶着路边的经幡索,踏着别人留下的脚印一步步爬上去。</h3> <h3>终于完完全全的融进了卡瓦格博,到处白茫茫一片,白得耀眼,让人眼睛都睁不开,虽寒气逼人,心里眼里却有暖流涌动。</h3> <h3>置身这纯白色的世界里,人变得如婴儿一般纯净,脑袋一片空白,外界的所有喧嚣都与我无关,连手机照出来的相片也是黑白的,没有半点色彩。</h3> <h3>神瀑(海拔3600米)其实就是雪山上面的融化的雪水流下来,连成一帘薄薄的瀑布。藏民们认为那是天上流下来的圣水,沐浴了圣水就可以消灾去难,百病不侵。所以来朝拜神山沐浴圣水的藏民总是络绎不绝,有的千里迢迢风尘仆仆赶来,有的一路匍匐朝拜来,着实让人感动不已,我虽没有他们的信仰,却绝不轻视他们的虔诚。</h3> <h3>在神瀑,我不得不提一段插曲,上到神瀑以后,看队友们还没上来就先去瀑布下面淋了一下圣水,刚离开那个地方,头顶上传来呼啸声,接着一声巨响,我回头一看,一大块雪掉落在我刚才沐浴圣水的地方。此时此刻,惊魂未定的我不管有没有信仰,都相信是得到了神灵的庇佑,不然现在的我,已经是梅里雪山上的一缕仙魂了吧。队友们上来后,说他们也听见了那声巨响知道是雪崩了,但没想到我差点被砸。我又一次相信,出门在外的我总是被幸运之神眷顾的。</h3> <h3>傍晚时分回到村子,我们的小伙伴肥仔累得差点爬不上上雨崩了,这里毕竟是高原,爬山体力消耗可不是一般的大,对于没来过高原地区的人可真是一大考验,肥仔已经很棒了。</h3> <h3>第三天早上,又是360度无死角的日照金山,把我们的心动队长拍得那叫一个心满意足(他曾经两度到飞来寺等,愣是看不到日照金山),这次让他过足了金山瘾。</h3> <h3>出发冰湖。冰壶海拔约3900米,来回路程14公里左右。但去程大多需要爬山,山路陡峭湿滑难走,海拔上升爬高较大,难度系数比昨天大多了,看见有部分游客选择骑马上去。肥仔由于昨天体力消耗太大,爬了不到一半就体力不支决定回撤,虽有不甘但已经尽力了就不再有遗憾。剩下我们三人继续前进。</h3> <h3>偶遇几名外国游客 ,他们爬山可比我们快多了,惭愧了五秒钟后我就撒腿追了上去,最后还是把他们撂到了后面,有啥理由让这些外国人比我快。😁😁</h3> <h3>又来了一只松鼠一直跟着我,不知道是不是昨天那只,实在太爱这萌萌的小可爱了,总是忍不住停下脚步跟它玩耍,好想好想带它回家,但我知道它只属于这个地方。</h3> <h3>翻过山的另一边才知道,刚才的爬山虽然累却是多么的容易。这边是下山倒是不耗体力,却是有力不知该用在哪里。这边是冰雪的世界,路面全部积雪成厚厚的冰,走的每一步都要反复比划踩踏过才敢放,各种姿势溜冰那是常态。现在的我对于“如履薄冰”这个词,总算有了透彻的理解:那根本就不算个事!</h3> <h3>我们脚上没有冰爪,手上没有登山杖,就这样一步步试探着往前走。有好心的游客总是善意的劝我们回去,说就我们这样子是不可能走到冰湖的,能走到大本营就不错了,还有要借给我拐杖的,我都笑着谢绝了。怎么可能回去,不到最后一刻我是绝不会放弃的。</h3> <h3>卡瓦格博近在咫尺,我抬眸相望,知道自己必须走到大本营,爬上雪山,登上冰湖。哪怕千难万险,终将与你相遇,绝不擦肩而过。</h3> <h3>笑农大本营(现在是笑农牧场)海拔3623米,是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卡瓦格博时的登山大本营,我曾多次在影视中了解过,现在历尽千辛万苦总算亲临其境,不禁感慨万千,泪眼盈眶!</h3> 眼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蓝天白云衬雪山,草甸、木屋、树林相依存,还有羊和马在悠闲自在的吃草。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啊!只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h3><br></h3> <h3>如此唯美的画面,只适合静静地欣赏。</h3> <h3>木屋里还有人在做饭,可以给游客提供补给。</h3> <h3>继续向冰湖前进,冰湖海拔3900米,穿过大本营向雪山攀爬高约300米,全程在冰雪面上爬,几乎都是手脚并用。我以前不是没爬过雪山,是没爬过这么滑的雪山,怪不得别人都断言我们上不了冰湖,全靠意志支撑着往上爬。</h3> <h3>终于踏上冰湖的边沿上,近距离接触到这个被藏民称为“圣湖”的地方。这样一个小小的藏在雪山深处的积水潭,据说是卡瓦格博神的命魄湖,深受藏民们的顶礼膜拜。我虽没有藏民那么强烈的信仰,但也是心存敬畏,深深感恩雪山的包容和赠予。</h3> <h3>冰湖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奶白色的光,里面湖水不多但很绿,上面盖着一层薄冰。我静默着,感受着卡瓦格博的博大,感悟着冰湖的神圣,恍如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h3> <h3>从冰湖下来原路返回,继续在这片冰雪世界中跌跌撞撞,冲锋陷阵。纵然精疲力尽伤痕累累却无怨无悔。世间哪有那么多的不可能,其实都是你想放弃的藉口罢了,有时候别人的看法真的不能代表自己的想法。</h3> <h3>回到客栈,可爱的肥仔早就让客栈老板宰好了鸡,煲开了汤等着慰劳我们了,这种感觉实在太幸福了。曾在半路上碰到的驴友也在吃饭,他们居然不相信我们能去到冰湖,这让我又小小的自豪了一把。</h3> <h3>第四天早上,卡瓦格博依然以金灿灿的姿容为我们送行,来的时侯就算是傍晚她也以金山迎接我们到来。多少人曾经想一睹金山真颜却强求不来,而我们连续三天都沐浴在她的金光中,实在让我有点审美疲劳了,感恩她的恩赐,我最后拍了一张日照金山,然后告别雨崩,告别卡瓦格博。</h3> <h3>在等车的时候,我用手机全景拍了一张雨崩的全貌图,从此,群山环绕中的雨崩,傲然挺立的卡瓦格博,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h3> <h3>车子转过山口的那一刻,我轻轻的哼出一首歌: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