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10月23日,我有幸主持了卫辉市进修校的名师大讲堂活动。根据大讲堂的文件要求,我提前准备了于永正先生的《秋天的怀念》的上课视频,和100位小学语文教师一起聆听了于老师的这节经典课例。<br> 自从接触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一直通过网络学习名家教学课例,学习怎么上一节切合实际又有效出色的语文课。在窦桂梅老师才情与美好的课堂上陶醉,在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中流连徘徊,在于漪老师的课堂上品读回味……<div> 兜兜转转,我还是在于永正老师看起来质朴无华的课堂上停留驻足的时间多一些。通过《翠鸟》,我学会了“翠”的写法,懂得了识字教学的严谨;通过《倔强的小红军》,我学会抓住一个词走进一篇课文,从课题入手再回到课题的教学方法;通过《秋天的怀念》,我知道了人物教学原来可以这么自然地用“言”“行”“色”来剖丝抽茧般地理解母爱的深沉与厚重……</div><div> 2017年去扬州参加名师高研班的学习,虽然没有见到于老师,可是在老师生活工作的城市去观察去感悟,也认为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回来后不久,就从朋友圈内获悉了先生离世的消息,内心感伤不已。有些人就是这样,虽然未曾谋面,未曾有直接的言语交流,却称得上是你的老师。也许,这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别样的缘分吧!所以,在自己第一次走上和同行交流的讲台上,在这个秋意浓郁的季节,我反复考虑后,选择了这节《秋天的怀念》,以此来缅怀先生,感谢先生的引领。<br> 于老师上五年级的语文课,对于识字教学进行了选择了取舍,选择了一个“捶”字,这是一个能够充分表现“我”的痛苦与焦虑的动词,也是一个极容易写错的字。于老师半蹲下身子一笔一画地写出了一个规范美观的“捶”字,教学艺术就这样地流露出来。蹲下身子,让学生充分看到书写的动作,一笔一画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认真书写的态度,长短笔画及笔顺的提示让学生迅速领会了书写要领。虽然只是一个字的教学,却让人觉得是所有字的教学。<br> 于老师讲词语“诀别”,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字面意思,还讲了自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来阐释它,这和王崧舟在百家讲堂《诗意语文》中提到如何讲“饱经风霜”这个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讲授方法,会让学生对这个词产生深刻的印象,甚至可能产生铭记一生的语文课堂记忆。这是值得每一个语文老师在词语教学方面去竭力追求的目标。<br> 于老师讲人物,不是自己去讲而是领着学生一起去读母亲读作者。“读懂一个人,无非是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于老师没有用我们常用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这些术语,让学生去找相应的句子,而是像看一个真实的人一样去观察她的言、行、色,去认识她,走进她的内心,去理解那么深沉的母爱。有声的朗读,宁静的默读,每一次读都有其方向。在层层的阅读体验中,他引领着学生去读文字,去读文字背后的意思,去读懂母爱读懂作者。在对母爱的解读上,于老师没有停留在宽容无私上,去渲染情感,而是在深度上让学生去领略“母爱是呵护,是引导,是激励,是理解”的别样风景,去领悟“理解是爱的别名”。母亲理解儿子,儿子最后也理解了母亲,理解母亲的爱。<br> 用语文的眼光来看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来上语文课,用语文的情感来和文中的人物产生共情,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br> 也许我在毕生的教学生涯中也难以做到于老师的这种造诣,但相信在追求的道路上,同样可以获得上语文课的满足,感受成长的快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