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言</h1><div> 在中国传统印文化中,汉印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秦汉以降,迎来中国篆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为后世开创了“汉印”的范式。汉印文字的点画比秦篆简洁、明快、饱满、热烈,形体介于秦篆之长与汉隶之扁之间,多呈方形。其中汉“将军印”和“满白文”,布局方正平直,方圆兼备,毫不生硬板滞与纤巧。<br> 为期五周的汉印临摹课程,我们在李逸峰老师的指导下磨石头,写印稿,学刀法,了解汉印布局,尝试钤印粘贴,精心制作印谱。同学们坚持每日一方印,一步一反思,在技法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此外,李逸峰老师独特的课堂思维训练也使我们受益匪浅,同学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再是只关注问题本身,而是发散思维,探索问题的本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逐渐形成清晰而缜密的闭环式思维模式。好习惯终身受益,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会坚持这样优秀的思维习惯。技进乎道,德艺双修,是我们追求的专业目标与人生理想!<br> 书法学院2019级4班汉印临摹课程画上圆满句号,但同学们对汉印的学习和探索应是永无止境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之后的学习中我们也一定会更加认真,更加细致。篆刻这门艺术一定会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光彩。本次微展是经李逸峰、顾翔与孙晓涛三位老师集体评分后的择要展示,是郑州大学书法学院19级4班20位同学汉印临摹课程学习的一次小结。刚入此门,初生牛犊,敬请赐教!<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9级4班赵志杰<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导师简介</h1> <div> 李逸峰,1972年生,湖南隆回人。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学科骨干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艺术基金终评专家。<br> 主讲课程:楷书临摹与创作、隶书临摹与创作、篆刻临摹与创作、古代书论选读、诗词格律、中国古代哲学经典选读等。</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导师作品</h1>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展人员</h1> 个人简介:<div> 曹梦博,2000年12月生于河南省漯河市,河南许昌人,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通过对李逸峰老师汉印临摹课程的学习,我于汉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悟。《文心雕龙·通变》中有言:“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 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今制奇,参古定法。” 斯言不谬,汉印的发展就是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创新,打造辩证统一的思想。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努力,和大家一同进步。</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曾俊,湖南衡阳人,2004年7月14日生,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这学期,我迎来了篆刻课程,主学汉印临摹。在此之前,我没有学习过这门课,所以我一开始就对他满怀期待。这门课只进行了一个多月,但我每天不间断练习,保证每天刻够一方印。老师的课程教学很丰富,不仅就我们篆刻的学习进行指导,还注重我们的文化素质的培养,拓展我们的眼界。老师非常幽默耐心,每次的讲解都让我受益匪浅,也逐渐培养起我对篆刻的浓厚兴趣。在学习中我不仅提高了专业能力,对生活也有了更深的感悟。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学习的道路永无止境,我会继续坚持,把印章刻好,再次感谢老师的细心教导!</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陈佳琪,2001年2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通过这几节汉印临摹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准确处理好这些起、收笔,是准确描摹一根线条姿态的重要关节;而以不同的刀法刻制完成达成相应的效果又是临印锤炼刀法的一个重要练习点。临印过程中,仔细观察原印,在刻印之前,某个线条如何起笔,准备用何种刀法如何完成要有完整的想法,在刻每一线条时,起笔三种形态:圆起、方起、尖起。同样,一方汉印的临摹中,还要考虑每一根线条的收笔方式。</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郭若萱,2000年9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在学习李老师几周的篆刻临摹课程之后,从刚开始对篆刻知识一无所知,到后来经过每天一方印的洗礼,我逐渐对刻章和刀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正所谓熟能生巧,也渐渐对篆刻的熟悉程度有所提升,在每天一方印的过程中也发现自己逐渐在进步。非常感谢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我们的指导,不仅提升了我们思维逻辑,还告诉了我们很多的篆刻方法。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和同学交流沟通,取得更大的进步。</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霍雨佳 ,2001年9月21日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通过几周篆刻学习我发现,汉印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确立齐、平、方、匀的前提下,做到艺术语言的统一;又通过略带参差、波动、圆弧、不均等效果来呈现出对比。这其实也就是篆刻或者说所有艺术共通的一个基本审美理念——在趋向和谐统一的同时又有反差对比,两种效果共生于一件作品中,使作品在成立的前提下还富有韵味,能够做到既好看又耐看。篆刻教会我的不仅有刀法,它还使我明白,专业的书法人应该时时保持着专业的态度,不论是刻石时的转折,还是打印泥时的饱满,再小的细节也应该努力做到精致完美,这种专业的精神才是我们该永远坚持下去的。</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李凤阳,2001年8月生于河南省洛阳市,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在这一个月中,李逸峰老师的思维训练使我受益匪浅。我在思考问题时学会了发散思维,从事物的本质中询问,从更长远的角度中推测,再结合问题本身,有因有果有未来,这样才能更缜密的思考,得出最准确的答案。我非常感谢这样的训练使我的逻辑思维逐渐成形,更加严谨。在以后,我依然会坚持这样的思维习惯,将逻辑打造的更加坚固。</div><div> 同时经过一个多月不间断的练习我的篆刻基本功也更加扎实,学习的目的不止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刻章过于急躁,收刀转折等地方处理的不够细致,虽然大体很像,但细节处相差很多。“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之后的学习中我会弥补没有做好的遗憾,将优秀的地方做到更好。不忘初心,将这门艺术尽我自己的能力,传承下去。</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李莹莹,1999年生于河南周口,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自开始学印的三周以来,我从一个印学的门外汉到对印学有些浅显的认识了,许容在《说篆》中提到:“夫刻印之道,有文法、章法、笔法、刀法……各朝之印,当宗各朝之体,不可混杂其文,该更其篆。“我非常认同这句话,笔法、章法、刀法,是一方具有美学意义上的作品不可或缺的。</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廖栀小山,2002年9月生于湖南省衡阳市,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在这五周的课中,大家都能取得一定的进步。我觉得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每天一方印的练习,让我们能一点点累积,踏实地学习。无论是书法还是篆刻,除了手上勤练,重要的还有思考,这一点在思辨训练的课上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同时让我们更好地归纳思绪,启发自己。</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刘子莹,2002年生于河南省信阳市,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经过这段时间的篆刻学习,我感受到了篆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因而我在今后的篆刻学习中要有一颗虔诚的心去对待这一门艺术,从上印到钤印的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认真思考每一方印所带给我的新知识。</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吕佳豪,2000年4月16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结束了篆刻的学习收获也是颇多,初学篆刻以汉印为主,“印宗秦汉”是篆刻学习的不二法门,我所临摹的有东汉官印、西汉官印,有私印,有鸟虫篆,通过李老师的耐心讲解,我在印面的处理上学会了和残破的呼应,在转折上也注意提刀并且能够缓慢行刀 ,在最后钤印上也学会了新办法来避免印面刮花, 在线条上要把笔画刻的利索,显现出爽利的感觉。篆刻学习让我感受到学无止境,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提升自己,在训练中不断地提升能力。</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舒媛慧,2001年3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说起篆刻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几乎都是汉印,这几周我们就在李老师的引导下,领略了汉印之美。李老师并不直接将专业知识灌输给我们,而是在培养我们思维的同时,让我们学会自己去思考。汉印虽然只是篆刻的一类,但其中却大有学问。汉印凝重端庄,形制严谨朴茂,大致可分官印、私印两大类。官印以白文居多,制作方式一般有凿刻和浇铸两种。而汉代私印是更加端庄平正、严谨浑厚。从刀法来看,有单刀和双刀,齐白石老先生就是单刀的代表人物,印作爽快大气。在几周的学习后,我发现,篆刻并不是简单摹刻,也需要你动脑子去思考,去注意细节,并运用小技巧进行处理。希望以后能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更多的知识。</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孙楠,2000年5月生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经过李老师几周的篆刻临摹课程,我了解和学到了许多篆刻的知识。初学者最好先临习满白文的汉印,因为汉代是中国古代印章艺术的极盛时代,汉印在文字处理上较为规范、横平竖直、平稳均匀。通过和老师及同学的交流和学习,让我这个原本什么都不懂的“篆刻小白”,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我感受到了印章之美,刻印之精细,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分心。虽然这一学期篆刻课程已经结束,但是,学习不能停止。刻印需要我们日日下功夫,只有坚持下来,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够由量变引起质变。在今后学习中,我还要多加练习,向老师同学多学习请教,获得更大的进步。</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王辰,2001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篆刻,在古朴中蕴含雅致,让我在石头上的方寸之间体会到艺术的意趣。经过六周的学习,我对篆刻的理解一步步加深。作为初学者的我,在这段时间不断的出现问题,也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解决问题,从中收获良多。虽然篆刻课程告一段落,但我在篆刻上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希望在未来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砥砺前行。</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魏传开,2000年2月生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李老师的课程独具特色,我不仅知晓了篆刻之美,且自身的逻辑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凝练。篆刻中,可以培养审美情操。汉字结构千姿百态,书法篆刻之美,不可名状。或飘逸、或沉厚、或雄强、或精细。观之如睹山河之丽,令人心旷神怡。无疑,其陶冶人的审美情操,学得好,不仅别人乐于欣赏,自己也是乐在其中。思维上,逻辑思维训练使得判断力变强 、处事灵活,而且对事物的认识会更加客观,与同学舌战的同时还增加了同学间的友谊,总之,播种细节,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成功;播种成功,收获人生。那么,播种勤劳,收获什么呢? 收获的是幸福。</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许铭馨,2000年6月生于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通过几周的篆刻学习,在四五十方印稿的练习中,我一点一点地深入对篆刻的了解,比如篆刻工具的使用、石头的选择(冻石、寿山石、巴林石)、刀法的运用、印面的处理等。篆刻理论课上,李逸峰老师讲到,汉官印总体艺术风格浑厚古朴,外拙内巧,端庄凝重,平正自然,落落大方,但也不乏粗放雄伟,瘦劲苍茂。我在思想以及语言表达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认识到思维要具有条理性,层次性,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做一个有思想、有觉悟的人。希望自己在今后学习篆刻的路上越走越远,更上一层楼!</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div><br></div> 个人简介:<div> 颜琳琳,2000年10月生于河南省济源市,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此次篆刻学习暂告一段落,为期六周的篆刻学习让我们跟李逸峰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上课模式有别于普通的上课模式,在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思维训练,因此我们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篆刻技术上的提升,更多的还有生活乃至人生的一些道理。因为临摹汉印不单单要学习汉印的经典技法,更是要在临摹中不断思考,这对于每一位临摹汉印的人来说都将会受益终生。<br><div><br></div></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嬴永成,号逍遥山人,1999年10月出生,贵州黎平人,于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跟随李逸峰老师学习篆刻有一个多月了,通过这段时间的篆刻学习,我明白了许多东西,也收获了许多东西。 不论是印章的刀法,还是印章的字法,亦或是印章的章法,都使我受益良多。</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张旭辉,1999年7月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水冶县,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在经过这一段的学习之后,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尤其在学习篆刻理论以及篆刻实践技巧方面,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对于篆刻有了全新的理解。由于我们是首次进行篆刻学习,故而只是对于汉印进行了临刻,当然在后期也学习了部分鸟虫篆。在进行了大量的篆刻练习之后,我在篆刻学习上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我会继续坚持篆刻学习,和老师同学们进行篆刻方面的交流,努力在以后学习中获得更大的进步。我相信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会对篆刻有自己的看法与长足的进步。</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赵瑞俊,1999年出生于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于2019年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经过这些天对篆刻的学习,我也掌握了有关篆刻的一些知识。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篆刻艺术的道路无比漫长。艺无止境,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练习,才能有所收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个人简介:<div> 赵志杰,2000年冬月出生于山东聊城,2019年秋考入郑州大学书法学院。<div>结课感言:</div><div> 汉印之所以成为后世篆刻艺术的典范,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体现了儒家所倡导的庄重典雅、醇和古朴的审美理想,这种审美理想也是中国两千年来的主流审美意识。汉印以白文印为主体,白文印以匀满平正为基本风格特征。在为期六周的篆刻学习中,李逸峰老师不仅仅教会了我们篆刻的知识,还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逐渐慢慢了解并且深深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前路漫漫,初心不忘!</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作品展示</h1>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师评分现场</h1> <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老师:李逸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策划:赵瑞俊</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组稿:嬴永成</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刘子莹</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19级4班全体同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展人员:19级4班全体同学</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