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2017-12-18 12:06</h3><h3><br></h3><h3>
一,《芳华》是破碎的青春拼图:何小萍的那张满怀温暖的照片,最后被撕碎了,藏在了地板底下。从这幅照片的拍摄到被撕碎,那样一种人物之间对弱者的欺凌,尤其是弱者(小芭蕾)对更弱者(何小萍)的打压;揭示了人性中阶级相斗,先到者排斥后来者的自私习性。
二,《芳华》的好人是在特定背景下有条件的好人:刘峰是学好人做好人的积极份子,学好人做好人是那个时代的一场运动,所以,刘峰本身是否是好人不重要,重要的他是积极分子,换句话说,他做好人是为了当积极分子。并且,刘峰在成为积极分子后他也收获了他的荣光,所以,刘峰很乐意很享受做一个好人。(如果把刘峰的命运与他是否是一个好人联系起来,推问所谓的好人是否该有好报,太牵强。)刘峰能够上大学,他放弃了,不是他要做好人,是他爱林丁丁,他要留下来。
正因为刘峰是做好人的积极分子,到处开会到处汇报宣讲,所以,在他摸抱林丁丁时被战友撞见,林丁丁会告发,会反感。
长期处于高光中的人是不能沾有污迹的;首先是观众不能接受,其次把他捧上台的人也不能接受;所以,刘峰必然跌的很惨;是一种众人围观乐见英雄落寞的场景。
所以,只有何小萍相送,并且大声的宣示。
那是一种惺惺相惜,一种长期被打压的人对一个曾经强者的同情,也是何小萍的一种自我的关怀。
三,《芳华》让观众看见一场没有名称的战争。本来那一场战争是有名称的。但导演似乎有意给予我们一场没有名称没有敌人只有泥泞只有挣扎只有炮火和残酷的战争,似乎是为了深化这样一种感受或者慨念,特别的安排了一个没有面目惨死入战争的十六岁少年。
不管你是否愿意,人世的芳华都会被卷入到没有名称的战争。
四,《芳华》的爱情最终要败于世俗的门第。浪漫只是飘飞在空中的诗稿。
五,《芳华》里青春的倔强最终敌不过政治人物的手捥:倔强的何小萍不想重上舞台,宁政委用手捥将何小萍架上舞台下不了台,最终演出成功;与其说是宁政委的智慧倒不于说是政治人物的手捥取得了成功,因为,最终在那雪花飘落的庆功会上何小萍就那样轻描淡写的被驱离。芳华的青春命运在政治人物的面前是被驱赶的羔羊。
六,《芳华》告别,各有不同:文工团解散,驼铃声中各道珍重,没有人想起刘峰,更没有人提起何小萍。
何小萍用她草地上孤独美丽的舞蹈,点亮她芳华寂寞的内心,那一刻她光华万丈,出尘入世。
她用她的方式告别了她的芳华。
刘峰坚强的活着,他经历了命运的波澜,战争的洗礼,少了一只胳膊活的挣扎,有些艰难;他没有纠结,也没用憤怒。
芳华落尽,人生斑驳;最后刘峰和何小萍走到了一起,他们走到一起似乎不是因为爱情,是因为惺惺相惜的命,同病相怜的运,是彼此关怀的抱团取暖。
影片表现了人物在命运中的挣扎,像是怀旧,像是追忆,欢乐的后面是苦涩,热闹的后面是人世苍凉。
导演本来是像呈现一杯文化的咖啡,最终端上来的是热气腾腾的一碗泡面。
小说的芳华与电影的芳华不尽相同,观者眼中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视角和观感。
落尽芳华,人生斑驳,有多少流光异彩就有多少暗伤隐疼。<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