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以下11幅钢笔插图和1张路线示意图均由本人绘制,其中几幅由《燕虹自说自画》移此复用。见谅!</h3><h3> 另:文章中有关路线描述过于繁琐,若无兴趣,建议省略。</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笔者注 • </h3> <h3><i><u>》结伴郊游 </u></i></h3> <h3> 春秋荏苒,往事难忘。前几日偶见一篇关于龙华的“美篇”,又勾起我的记忆。龙华写过多次,我想,要不这次就说说去龙华的路吧。以前在报社常闻“换个角度”。</h3><h3> 儿时从日晖新村去龙华,无一例外,都是徒步。我们不会花五分冤枉钱坐公交车去,因为五分钱可以买一包橄榄桃板什么的……因为孩子们的看点都在路上,现在叫“风景在旅途”。大人们主要是看龙华寺、桃花与庙会;孩子却喜欢火车、飞机、轮船、蝌蚪、小鱼、蚂蚱,这些坐在41路上是无福消受的。</h3><h3> 徒步大抵可分三条线路,如同进藏天路,各有特点,各有妙处。</h3><h3> 为方便阅读,遂做地图一幅:蓝色为第一条——常规路线;粉色为第二条——经典路线;绿色为第三条——游击路线。</h3><h3><br></h3> <h3><i><u>》路线及看点示意图 点击放大🔍</u></i></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808080">一 / 常规路线 </font></b></h1> <h3> 常规路线是从中山南二路(上世纪六零年前就叫龙华路)至东安路左(南)转进入龙华路,顺龙华路蜿蜒前行即抵龙华镇。沿途有毛巾三厂、协昌缝纫机厂、7315厂等著名企业。龙华路与宛平南路叉路口有国民党抗战纪念碑一通,可很早就拆了,不然到“大革命”时期也必遭厄运,因为上面有国民党党徽浮雕——十二角星。我一直在找寻这张照片,看看是否与童年的记忆相符,然至今未能如愿。<br></h3><h3> 这条路我娘喜欢,每次路过毛巾三厂必定驻足观看一番。毛巾三厂厂房地势较低,抑或龙华路垫高了,站在路上便能从窗口清晰俯视纺织车间全貌。我娘自小学织布,乍见机器织布,怦然心动,她一定在寻思,俺能在这里上班该多好啊!</h3><h3> 缝纫机厂就更喜欢了,可惜不能进去参观。拥有一架缝纫机是母亲早年的梦想,可是当钱存够时,咱爹却抱回一台收音机,俺娘为此数落了爹一辈子……</h3><h3> 7315厂很神秘,大门也怪怪的(见图《壁垒森严》)有点像衙门,距后来我的工作单位不远,我厂篮球队在这里打过比赛,才晓得这里是造炮的兵工厂,不知李鸿章的龙华火药厂和兵工厂与此有无关系。据说“大革命”武斗时,他们用炮架反过来抵住大门,防止另一派冲击。再后来又知道这里曾经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杀过不少革命志士。这个与众不同的城墙式大门原来是“民国古迹”。</h3><h3> 在接近龙华寺的地方路东有条河(疑似龙华港支流,地图漏标),父亲曾经带我们哥俩在此戏水。父亲毕竟是当过兵的,胆大妄为,我们不会水,只能扒着河岸看父亲表演……</h3><h3> 其实这条路看点还远不止这些,缺憾是没上铁路。</h3><h3> 前面再转个弯就是龙华古寺了。龙华寺您一定熟悉,这里就不赘述了。</h3><h3> 龙华塔值得一提,儿时父母领我们登塔,还记得在上面俯瞰周边平畴沃野、小桥村落时的情景……多么地心旷神怡。看电影《聂耳》,当赵丹和张瑞芳出现在龙华塔上时,小观众就会大叫“龙华塔!龙华塔……”盖因在日晖电影院看电影的人都熟悉龙华。可惜龙华塔不让上几十年了。</h3><h3> 寺院毗连龙华公园,儿时龙华公园门口还没有“红岩”,“造山运动”为哪年,无从查考。还记得公园里有一座汉白玉高台(见图《玉台凭阑》),祭台?观象台?不得而知。然高台是龙华观景佳绝处——前景是灼灼桃花,稍远处为龙华寺大殿的走壁飞檐,当然最经彩的要算高耸入云的七级浮屠,龙华地标。儿时觉得特别高,如同现在看上海中心。前不久与挚友墨龙兄去了一趟龙华烈士陵园,就是以前的龙华公园,却没找到高台,红岩还在。想想真可怜,南京有座雨花台,上海怎么就容不下一座白玉台?兴许是我眼拙,没找到。</h3><h3> 另外,我们放风筝捉蝌蚪小鱼的踏青之地,即使在旧地图上也找不到了。</h3><h3><br></h3> <h3><i><u>》壁垒森严 </u></i></h3> <h3><i><u>》玉台凭阑 </u></i></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808080">二 / 经典路线 </font></b></h1> <h3> 若想看火车,应从龙华路宛平南路国军抗战纪念碑左拐,径直南下,到头便是百步桥(见图《百步古桥》)。百步桥离黄浦江一箭之遥,为龙华港第一桥,龙华港又称百步塘,故名百步桥。据说原先的木桥是为龙华古迹。翻过桥就是5703厂大门,我哥的同学“大弟弟”他爹,就是该厂的党委书记,空四军大校,估计也是日晖二村级别最高的干部。假若不进门左拐,沿龙华港岸线走(见图《龙华港畔》,对岸即我后来蹉跎八年的地方),到黄浦江即是3分钱游一天,世界上最脏的龙华游泳场。夏天顽童们经常来此游泳,记得有一次半路上木拖板(木板拖鞋)带子断了,只好拎在手里赤着脚走,脚底硌得烫得生疼。</h3><h3> 桥北东侧有两扇大门,一扇是宛平南路1443号,民航宿舍;另一扇就是后来我工作单位的大门(见图《储木场门》),门牌1441号,农林部华东木材一级站,我离开单位后,厂名改了。</h3><h3> 接下来就进入阿拉小赤佬的龙华之行“华彩段”了。我厂大门侧面有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全称为沪杭线日新支线(日晖港至新龙华),东向铁路南站,西去无限遥远,激起儿时远游的无限遐想。</h3><h3> 铁路边醒目地竖着一块水泥牌(其实那时候很多),上书中英文对照:“外国人未经许可不得超越!”顽童们好生得意,庆幸阿拉是可以超越的,脚步轻盈地越过这条无形的警戒线。长大后才知道,当时是多么幼稚。</h3><h3> 从这里开始就能在铁道枕木上行走了,虽然跨一档枕木步子太小,跨两档又太大,尴尬!但仍然喜欢在上面颠着走。边上就是一条龙华港河,河上有木船,可见船工摇橹和栓着绳子的小孩。不几步,龙华港便从铁路桥下穿过,从路基左边钻到了右边。此时左侧为空旷辽阔的龙华机场跑道,右侧是大河,中间是火车,三头并进,可谓水陆空同框。飞机跑道一端正对着铁路,路基较高,站在铁轨上看飞机起落乃小赤佬的最大享受、“音乐”高潮。AN2双翼飞机不时在头顶上呼啸而过,令孩童们震撼、欢呼雀跃(见图《大鹏呼啸》)。但务必注意安全,这条铁轨为南站咽喉,运输异常繁忙,火车来了就得赶紧躲下路基,这也是看火车的最佳时机。通常火车头经过我们时会放气,颇似《列宁在十月》开头列宁下车桥段,同时驾驶室窗口会露出司机那张满是油污的笑脸,有时还会招招手……</h3><h3> 再往前走,右边许多白墙黑瓦的江南民房,这便是龙华镇,我的小学班主任吴老师就住在这里,我认得那幢房子,但从未进去过,小时候都怕老师。</h3><h3> 继续前行即龙华机场大门,据“大弟弟”说,机场铁丝网围栏最西头有条小道可通向龙吴路,中间有一高射炮阵地。如果那时知道,我们一定会跑去看炮的 。</h3><h3> 从机场大门沿龙华西路转至龙华公园,但通常我们过完飞机瘾就下路基往右穿进龙华老街(见图《老街印象》),我平生第一次醉酒就是在这老街上的酒店里,当然,这是上班以后的事了。从镇北穿出就到了龙华寺,又见龙华路。龙华路长期将寺院与宝塔分割开,风水上似有问题,好在现在早已“整改”。</h3><h3> 这段“华彩”铁路,也是我工作后去逛一年一度的龙华庙会的必由之路(见图《庙会归来》,画中抱热水瓶的是我厂机械一队的徐蔚兰师傅,我出过一次工伤,就是她开着三卡送我去中山医院的)。</h3><h3> 是为第二条线。</h3><h3><br></h3><h3>补记:</h3><h3>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一度迷恋拍照,买了胶卷单反。忽一日,我和记者同事费晓栋来龙华“采风”,就在这段铁路上,望见龙华机场内上海跳伞队正在训练,花花绿绿的伞从天而降,煞是好看,用的还是AN双翼飞机……由于太想拍降落伞着地前的近景,我和小费就勇敢地翻越机场铁丝网围栏,径直走到跳伞着陆中心点……我俩很担心被盘查,盖因机场已经半荒废,竟无人过问。拍完后我们大摇大摆从正门走出……这是我第一次进龙华机场,也是最后一次,因为现在龙华机场已经不复存在了。</h3><h3> 母亲六十年代初也进过龙华机场,是斜土街道组织妇女去机场“热烈欢迎”某位外国元首或皇帝的,记得我妈回家后在灶披间说了一句“我看见周总理了”。</h3> <h3><i><u>》百步古桥 </u></i></h3> <h3><i><u>》龙华港畔 </u></i></h3> <h3><i><u>》储木场门 </u></i></h3> <h3><i><u>》大鹏呼啸 </u></i></h3> <h3><i><u>》老街印象 </u></i></h3> <h5><u><i>》庙会归来 </i></u></h5><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808080">三 / 游击路线 </font></b></h1> <h3> 我哥和我最推崇的就是这条狂浪刺激的第三条线路——游击队路线。即从中山南二路至船厂路左(南)拐,到头即铁路南站暨上海港第六装卸区西大门。因此这里有两道“封锁线”,外面是铁路南站大门,其实就是一间道班房加落杆闸。里面是上港六区北票码头大门,形成门套门之奇观。但我们只需过第一条“封锁线”右拐,顺铁路往西走就行,因为往西等同出了车站,没人管;反之不行,东面是南站腹地,不让进,不然我们早就从小木桥进入了,可以看到更多火车以及铁路编组设施(见图《龙头崇拜》),比如给蒸汽机车(工人俗称“龙头”)加水的水喉、机车修理车间等“工业旅游”项目。从这里到龙华机场铁路线更长,更有玩头。咋玩?学《铁道游击队》里老洪扒火车!(见图《身手矫健》)当然,必须大人不在身边,因为太过危险,曾听说有人被火车轧死。</h3><h3> 扒火车还是有些技巧的。借此科普一下扒车秘籍:上车要与火车同方向奔跑,边跑边回头看后面上来的车皮把手,同时注意脚下的铺路石子,等把手行至身边,要抢先抓住把手,再双手,然后才能跨上踏脚板,这个顺序不能乱;下车一样,做好同方向跑的准备,瞅准路基石子少的地方果断下脚,一着地就拼命跑。车速与跑的速比过大时,就难保不摔跟斗。好在这里的车都是刚从南站始发,车速还未提起。经验告诉我们,一眼望不到头的重车,可安全搭乘至龙华机场。这便省却许多脚力。</h3><h3> 我们这帮熊孩子在“任务”结束后,通常会得意地唱起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h3><h3> 都说“三年不打自招”,现在但说无妨,因为教训呵斥我们的人都去了天堂。</h3><h3> 请您评判一下,这孩童们学习“革命英雄主义”的行为,算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实话说,我还真不懂。</h3><h3> 呵呵!没想到,成年后真的与火车车皮打了八年交道……上班走在这条碳灰满街的船厂路上,我的心情同小时候是完全不同的。</h3><h3> 这就是我们的黄金时代!</h3><h3> 《平原游击队》里的松井说:一个李向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啦!</h3><h3> 我要说:一个龙华镇就把我们的童年折腾得如此幸福灿烂!</h3><h3> 我哥说得直白:我们的童年没白活!</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right;">2019年岁末,燕山记于春申愚园</h3> <h3><u><i>》龙头崇拜 </i></u></h3> <h3><u><i>》身手矫健 </i></u></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谢谢欣赏!</font></h3> <h3><b style=""><font color="#010101">我哥燕云的读后感——</font></b></h3><h3><font color="#b04fbb"><b><br></b></font></h3><h3> 我一直庆幸自己小时候成长的地方紧挨着铁路、码头、机场,同时还有着江南水乡和古镇的风貌。从历史绵长的农耕文明到体现了钢铁力量的近现代工业文明可以说悉数具备,套用现在一句话叫“生态呈多样化”。这样的环境中使得我们童年所体会到的乐趣要比生活在市中心深巷里和远离城市偏僻农村的孩子们多的多!
你文章中所提到的去龙华的三条路我再熟悉不过了,发生在这三条路上的种种欢乐场景直至一个甲子年后还时常入我梦中。它们凝聚着我们童年时代的经历,是值得浓墨重彩地大写特写的华彩乐章。<br></h3><p style="text-align: right;">燕云于2019.12.2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