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后的再相聚

蜀土

<h3>  2019年12月21日,举办了泸州市榕山知青五十周年团聚会。下面仅仅作一些拾零记录。</h3> 引子:<div><h3>  也许时光的冉流,</h3><h3> 会掏尽岁月的沧桑;</h3><h3> 也许时代的涅槃,</h3><h3> 重生出我们这一辈的荣光。</h3><h3> 是啊,那是五十年前的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一个飘着雨雪,寒风剌骨的日子,成为了人生转折的隘口。</h3><h3><br></h3></div> <h3>  知青,特殊时代的身份称谓,也是对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一代人最响亮的时代回声。</h3><h3> 今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迎来了合江县榕山区知青五十周年大聚,他们来自泸州市各个行业,也有从成渝两地专程赶来赴会者,大家怀着共同心愿,那就是:重逢,忆往昔,珍惜未来。</h3> <h3>  岁月悠悠,五十年时光也许并不遥远,相聚不易,知青生涯铸就了战友情深。彼此在此相见,道不尽当年稚趣童贞,往事历历,难以细诉那一段段饱含苦心的血样青春。</h3> <p class="ql-block">  “黑发相逢患难情真,白头再聚情似海深”。这副对联形象而真实的映衬出知青岁月留下的情谊不可湮灭,并且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 团聚会上,主持人热情洋溢的致词,引来阵阵掌声和叫好声,致词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泸州下乡到合江榕山知青相逢五十周年团聚会献词:</p><p class="ql-block">男:尊敬的各位老知青们,亲爱的朋友,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祝我们相逢五十周年的日子,真是万分高兴啊,首先祝大家阖家幸福,万事如意,永远健康!</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往事历历,幸福美满,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女:想当年,风雨兮兮公社集合;你也年轻,我也黑发,公社赵书记,要求我们好好的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然后分配到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男:人生的历练开始了,学做饭,插秧苗,种田地,挑公粮……对着青山大吼,伴着孤灯独眠,狂风卷走了屋顶的茅草,污水渗透了洁白的衬衫……(唱):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嗨哟……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熬尽了苦心,交足了学费,我们这一辈,真正的尝到了做人的滋味,人生无悔……</p><p class="ql-block"> 女:看如今,白发苍苍紧握双手;你也迟缓,我也泪眼,来之不易啊,幸福的团聚;倍加珍惜啊,你我的晚年……</p><p class="ql-block"> 男:望前裎,保重声声健康长寿;你也难忘,我也话长……舍不得哦患难的战友;盼重逢哟永生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男女:最后,再次衷心祝福大家阖家幸福,万事如意,永远健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会上,老知青表演了武术,独唱,大会自始至终洋溢着温馨与热烈的气氛。</p> <h3>  团聚会第二天,老知青们重走知青路,再不是当年模样,五辆小骄车满载着期盼,沿高速直驰当年下乡插队落户的生产队,笫一站:小洋洞大队。待赶到目的地,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乡村的巨变。见不到过去的泥泞马路与茅草屋。宽阔的沥青公路坦然向前延伸着,延伸着……大家饶有兴致的以《小洋洞天》牌坊为背景留下这时光瞬间。</h3> <h3>  老知青们面对这片过去为之付出汗水耕耘的热土似乎回忆着什么……</h3> <h3>  终于看到一位过去的农民老哥,好似久别的亲人重逢,有说不完的贴心话儿要道出,也有多少憧憬和梦想要表白。彼此开诚交流,其乐融融。那位年青的美女,是现任大队支书,年龄三十岁出头,从她热情荡漾的介绍中,我们感受到鼓舞与给力。相信小洋洞村在2020年奔小康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实现。</h3> <h3>  重走知青路的第二站:玉泉山。玉泉山是合江县境内最高的山地,只有一条泥泞小路可通山顶,当年曾经是六位男知识青年生活,劳动和学习过的地方。</h3><h3> 玉泉山顶有座庙:玉泉寺。当年庙里无僧无菩萨无香火,利用来开办乡村小学,后来成为知青点。</h3><h3> 头天下了雨,盘山小路弯延泥泞,一步三滑,老知青们嘻笑打趣,全然不顾山路难行,相扶相搀,一路上留下串串笑声。</h3> <h3>  当年风华正茂,上天入地如履平地,如今年近七旬,没了年少时候的精神,但大家仍然坚持着勇往直前,因为心里都明白:登山尤如人生,坚持与拼搏是登顶人唯一的选择。</h3> <h3>  半山是一片茂密的竹林,青山翠竹与高天白云相衬,一派盎然生机。穿行在青翠掩映之中,忍不住大声放歌。玉泉山啊,我们回来了。</h3> <h3>  接近山顶,偶遇一位李姓村民。年岁与大家相仿,一见面就聊上了。五十年前的青皮小伙子,如今也老了,从他口中了解到如今山上村民多数巳经迁陡下山,住到坝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户村民仍固守山上,不愿离开故土,想必玉泉山顶有它无法取代的魅力吧。</h3><h3> 这张小照上,可见一座土建痕迹,那里曾经是知青们引以为自豪的钻山引水工程的洞口所在地。玉泉山上玉泉长流,终年不息,汇聚山边一座天然水湖,湖水清澈透底,每到夏季,湖水冰凉彻骨,在那里,曾经留下多少回忆与暝想,也曾经是引水工程的源头。如今聊起当年还引以为豪。我想,这不正是毛主席当年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吗?知青上山下乡的初心在玉泉山上得到了印证。</h3> <h3>  山顶玉泉寺,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四周满是断垣残壁,唯独寺院大门还保留着原来的摸样。照张知青合影以兹在生之年时时浏览吧。</h3> <h3>  是啊,时光的刀刃在每一位老知青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皺纹,但是他(她)们曾经年轻过,经历过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洗礼,但是他(她)们无一例外的接受了考验,义无反顾的为共和国的基石添砖添瓦,从无沉淪,从无逃避,熬尽苦心,成为特殊年代最可爱的一辈人。</h3> <p class="ql-block">  说起知青,本文仅仅谈及点滴。五十年前的回顾,洋详洒洒罄竹九车也书写不尽。但是有一点必须表达,那就是:知青上山下乡的初心,即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回头看看现在,整整一代人的知青群体都有相同的别样青春,但是,又都练就出一身遇隅而安,适应时势的本领,获得了晚年常聚相欢的资源,这是一种广阔天地中才能积累的真情厚谊。</p>